在2017年的最後一個月裡,我終於可以拋開繁瑣的工作,來一場並不輕鬆的休假遊。之所以不輕鬆,一是到了寒冬時節,北方的氣溫低的讓身處室外的你無論如何都不會感到身體的放鬆,二是一周的旅行費用又將把將近一個月的工資消耗了。雖然如此,能夠出去走走,即使付出些代價也是非常值得的。在淄博遊玩周村之後,我來到了被稱為津門故裡的天津。
到了天津,除了天津古文化街、五大道、意風區等知名景點,天津的大學是絕對不能錯過的。
在上海交通大學中我已經介紹過盛宣懷的名字,估計大家現在不是特別陌生了。他創造的多項「中國第一」中,對中國教育影響最大的一項就是他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也就是現在天津大學的前身,然而,現在北洋大學的舊址卻在河北工業大學校園裡面。所以,本期最美大學之旅以追尋中國最早的高等學府為主線,到天津大學和河北工業大學去感悟大學之初的精神與內涵。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央視科教頻道的紀錄片《大學之道》,它更詳細的講述了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的前世今生。
關於北洋大學,你首先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1895年10月,光緒皇帝御筆欽準,成立天津北洋西學學堂,盛宣懷任首任督辦,1896年北洋西學學堂正式更名為北洋大學堂,這是中國第一所命名為「大學堂」的高等學校,從此中國走上了普及現代高等教育的道路。三年後,北洋大學堂的第一屆學員畢業,1900年元月,學堂頒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大學文憑。
憑著這些初步了解,讓我們走進一百多年前的那所大學堂。
天津大學校門
夢成真石柱,這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是取自三峽大壩,在天津大學慶祝110周年校慶時,由長江三峽工程開發公司和中國核工業集團共同獻給天津大學,代表北洋學府首創中國近代教育基石永固。
夢想成真石
北洋廣場
北洋廣場
北洋廣場上的北洋大學堂紀念堂亭凝固了天津大學輝煌的歷史,在北洋亭西北角石壁上有老校長茅以升親筆題寫的校訓「實事求是」,作為該校文化的精髓和學校師生校友為學為人的指南,110多年來它一直指引著天津大學求興學強國之「是」,求育人之「是」,求科學之「是」。在北洋亭西南角則是最吸引人目光的中國第一張近代新式大學畢業文憑——欽字第一號。它也是中國頒發的第一張文憑,這張文憑不僅是天津大學一百多年歷史的驕傲,更是中國現代大學教育的起點和榮耀。
北洋亭
北洋亭
北洋亭
比較玩味的是它的所有者王寵惠卻是一個地道的香港人,1895年王寵惠在香港看到北洋大學的招考公告後,和哥哥王寵佑一起報名,據歷史資料介紹,香港和廣東省最後報考的人數有一千多人,經過考試,最後哥哥以第一名的成績入學北洋大學礦冶科,弟弟以第二名的成績入學北洋大學法科。1899年畢業時弟弟成績全校第一,獲得了北洋大學頒發的欽字第一號文憑。1902年王寵惠赴美國耶魯大學留學,獲法學博士學位,9年後出任民國第一任外交部長,這一年,王寵惠才剛剛30歲。
欽字第一號文憑
北洋廣場的西北角,正對著敬業湖的一座飛簷鬥拱、雕梁畫棟的中國傳統建築,就是行政辦公樓,也是天津大學的地標建築。
天津大學綜合樓
天津大學綜合樓
似乎每一所大學裡面都不缺少一個湖泊,是自然形成的也好,人工挖建的也罷,往往少不了它的身影。比如我的母校聊大就有兩個湖泊,雖然取名有點太隨意,在西校區有一個南湖,就因為位於西校區的南邊。在我畢業後已經改名叫羨林湖,也是為了紀念學校的名譽校長季羨林老先生而改的名字,在東校區的那個湖泊乾脆就叫東湖了。天津大學也沒有不落窠臼,在不大的校園裡居然有四個湖泊,分別叫青年湖、敬業湖、愛晚湖和友誼湖。冬天的湖泊的確失去了靈性,即使有那麼幾對校園情侶在湖邊卿卿我我,你也絕對看不出多少浪漫的感覺,所以也最多拍照留念作為到此一遊的證據。
敬業湖
敬業湖
青年湖
敬業湖
除了湖泊,再奉上幾張天大校園的美景。
最後介紹一個比較有特色,非常個性的建築,它就是天大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裡的跳龍門鄉土藝術博物館。我去的時候由於博物館沒有開門,只能遠遠的欣賞這座建築的美,建築本身就像一座博物館。
這座建築設計結合校園環境,以大尺度的方形院落將主體建築及保留大樹圍建其中,在尊重校園空間秩序的同時,力求圍合出寧靜幽深的書院意境。採用簡約的現代手法以建築空間的層次變化和對景手法的應用,表達中國建築傳統的意蘊,並通過環境設計強調建築與人和自然的交融體現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深化建築的文化內涵。
對於河北人來說,談到河北工業大學的確有點尷尬,它是河北省唯一的211高校,然而它卻不在河北省,而是地處天津,它是教育部與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入選河北省國家一流大學建設工程和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項目,納入天津市高等教育發展的總體布局,就像一個媳婦嫁了兩個丈夫一樣,那邊都可以享用。
北洋大學舊址
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既然是北洋大學之旅,為什麼去了河北工業大學呢?原來河北工業大學的前身是創辦於1903年的北洋工藝學堂,是中國最早的培養工業人才的高等學校,在建設北洋工藝學堂之前,這裡曾是天津貢院所在地。現在的校園裡仍然保留了北洋工學院時期的幾座老建築,並且仍然在使用著。
河北工業大學在天津有北辰和紅橋兩個校區,北洋大學堂舊址在紅橋校區的校園裡。從入住的酒店出來坐公交大概二十分鐘路程就到了。紅橋校區分為東院、西院和南院,北洋大學堂舊址在東院,於是我直接去了東院。
河北工業大學紅橋校區大門入口
河北工業大學紅橋校區大門入口
北洋大學堂舊址現存兩座教學樓以及一座團城。教學南樓、北樓分別建於1933年和1936年,屬於早期北洋大學的建築。均為磚混結構三層樓房,建築布局對稱,內部結構合理,且保存完好,紅磚牆面。南樓現為河北工業大學第三教學樓,門上有牌匾「北洋工學院」。北樓現為第五教學樓,門上牌匾「北大樓」殘破,字跡剝落,門口有兩根殘缺的燈杆。如今,兩座歷經80多年滄桑的老教學樓仍發揮著餘熱,為河北工業大學學生提供學習場所。團城建於1930年,曾是北洋大學辦公地,1945年著名橋梁學家茅以升先生任北洋大學校長時曾在此居住、辦公。
北樓
北樓
北樓
北樓
南樓
南樓
南樓
團城
團城
團城
團城
北洋大學原校長劉仙洲塑像,劉仙洲在34歲時任北洋大學校長
北洋大學老校門
北洋大學老校門
北洋大學老校門
現在的南樓一樓已經成為河北工業大學的校史館,我去時正開著門,於是進去參觀了一下。河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它的前身是1903年成立的北洋工藝學堂,為中國最早的工科高校。2013年校史館正式開館,以學校發展歷史沿革和「工學並舉」辦學特色為主線,分為六個部分、八個展廳,全方位展示了河北工業大學110年的奮鬥歷程,展現了工大人「以發明工業為宗旨,握實業之霸權」的辦學理念。
北洋大學堂舊址
河北工業大學校史館
河北工業大學校史館
河北工業大學校史館
出了河北工業大學校門往北走不遠處的北洋園就坐落在北運河畔,也是紅橋區的一座很有人文意義的公園,裡面除了北洋大學的早期建築團城外,還有西沽炮臺、桃花堤等景點,可惜現在沒有桃花,等到春暖花開之際,這裡的景色一定非常漂亮。
北洋園
北洋園
西沽武庫古炮
西沽武庫炮臺舊址
中華民族的崛起取決於大學的崛起,北洋大學的創建標誌著中國真正步入了大學時代,大學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夠讓受過教育的你的內心真正崛起,在自己的心靈和行動中能夠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唯有如此,自己才有希望成為一個有智慧有理想有擔當的人,中國才有希望走到世界的前列。
謝謝你,北洋大學,讓我有機會關注自己的內心,關注中國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