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機器人超聲波導航定位技術

2020-12-11 電子發燒友

移動機器人超聲波導航定位技術

工業機器人 發表於 2020-12-10 09:25:22

隨著傳感技術、智能技術和計算技術等的不斷提高,智能移動機器人一定能夠在生產和生活中扮演人的角色。那麼移動機器人定位技術主要涉及到哪些呢?經總結目前移動機器人主要有這5大定位技術。

移動機器人超聲波導航定位技術

超聲波導航定位的工作原理也與雷射和紅外類似,通常是由超聲波傳感器的發射探頭髮射出超聲波,超聲波在介質中遇到障礙物而返回到接收裝置。

通過接收自身發射的超聲波反射信號,根據超聲波發出及回波接收時間差及傳播速度,計算出傳播距離S,就能得到障礙物到機器人的距離,即有公式:S=Tv/2式中,T—超聲波發射和接收的時間差;v—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的波速。

當然,也有不少移動機器人導航定位技術中用到的是分開的發射和接收裝置,在環境地圖中布置多個接收裝置,而在移動機器人上安裝發射探頭。

在移動機器人的導航定位中,因為超聲波傳感器自身的缺陷,如:鏡面反射、有限的波束角等,給充分獲得周邊環境信息造成了困難,因此,通常採用多傳感器組成的超聲波傳感系統,建立相應的環境模型,通過串行通信把傳感器採集到的信息傳遞給移動機器人的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再根據採集的信號和建立的數學模型採取一定的算法進行對應數據處理便可以得到機器人的位置環境信息。

由於超聲波傳感器具有成本低廉、採集信息速率快、距離解析度高等優點,長期以來被廣泛地應用到移動機器人的導航定位中。而且它採集環境信息時不需要複雜的圖像配備技術,因此測距速度快、實時性好。

同時,超聲波傳感器也不易受到如天氣條件、環境光照及障礙物陰影、表面粗糙度等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超聲波進行導航定位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種移動機器人的感知系統中。

移動機器人視覺導航定位技術

在視覺導航定位系統中,目前國內外應用較多的是基於局部視覺的在機器人中安裝車載攝像機的導航方式。在這種導航方式中,控制設備和傳感裝置裝載在機器人車體上,圖像識別、路徑規劃等高層決策都由車載控制計算機完成。

視覺導航定位系統主要包括:攝像機(或CCD圖像傳感器)、視頻信號數位化設備、基於DSP的快速信號處理器、計算機及其外設等。現在有很多機器人系統採用CCD圖像傳感器,其基本元件是一行矽成像元素,在一個襯底上配置光敏元件和電荷轉移器件,通過電荷的依次轉移,將多個像素的視頻信號分時、順序地取出來,如面陣CCD傳感器採集的圖像的解析度可以從32×32到1024×1024像素等。

視覺導航定位系統的工作原理簡單說來就是對機器人周邊的環境進行光學處理,先用攝像頭進行圖像信息採集,將採集的信息進行壓縮,然後將它反饋到一個由神經網絡和統計學方法構成的學習子系統,再由學習子系統將採集到的圖像信息和機器人的實際位置聯繫起來,完成機器人的自主導航定位功能。

GPS全球定位系統

如今,在智慧機器人的導航定位技術應用中,一般採用偽距差分動態定位法,用基準接收機和動態接收機共同觀測4顆GPS衛星,按照一定的算法即可求出某時某刻機器人的三維位置坐標。差分動態定位消除了星鍾誤差,對於在距離基準站1000km的用戶,可以消除星鍾誤差和對流層引起的誤差,因而可以顯著提高動態定位精度。

但是因為在移動導航中,移動GPS接收機定位精度受到衛星信號狀況和道路環境的影響,同時還受到時鐘誤差、傳播誤差、接收機噪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單純利用GPS導航存在定位精度比較低、可靠性不高的問題,所以在機器人的導航應用中通常還輔以磁羅盤、光碼盤和GPS的數據進行導航。另外,GPS導航系統也不適應用在室內或者水下機器人的導航中以及對於位置精度要求較高的機器人系統。

移動機器人光反射導航定位技術

典型的光反射導航定位方法主要是利用雷射或紅外傳感器來測距。雷射和紅外都是利用光反射技術來進行導航定位的。

雷射全局定位系統一般由雷射器旋轉機構、反射鏡、光電接收裝置和數據採集與傳輸裝置等部分組成。

工作時,雷射經過旋轉鏡面機構向外發射,當掃描到由後向反射器構成的合作路標時,反射光經光電接收器件處理作為檢測信號,啟動數據採集程序讀取旋轉機構的碼盤數據(目標的測量角度值),然後通過通訊傳遞到上位機進行數據處理,根據已知路標的位置和檢測到的信息,就可以計算出傳感器當前在路標坐標系下的位置和方向,從而達到進一步導航定位的目的。

雷射測距具有光束窄、平行性好、散射小、測距方向解析度高等優點,但同時它也受環境因素幹擾比較大,因此採用雷射測距時怎樣對採集的信號進行去噪等也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另外雷射測距也存在盲區,所以光靠雷射進行導航定位實現起來比較困難,在工業應用中,一般還是在特定範圍內的工業現場檢測,如檢測管道裂縫等場合應用較多。

紅外傳感技術經常被用在多關節機器人避障系統中,用來構成大面積機器人「敏感皮膚」,覆蓋在機器人手臂表面,可以檢測機器人手臂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物體。

典型的紅外傳感器包括一個可以發射紅外光的固態發光二極體和一個用作接收器的固態光敏二極體。由紅外發光管發射經過調製的信號,紅外光敏管接收目標物反射的紅外調製信號,環境紅外光幹擾的消除由信號調製和專用紅外濾光片保證。設輸出信號Vo代表反射光強度的電壓輸出,則Vo是探頭至工件間距離的函數:Vo=f(x,p)式中,p—工件反射係數。p與目標物表面顏色、粗糙度有關。x—探頭至工件間距離。

當工件為p值一致的同類目標物時,x和Vo一一對應。x可通過對各種目標物的接近測量實驗數據進行插值得到。這樣通過紅外傳感器就可以測出機器人距離目標物體的位置,進而通過其他的信息處理方法也就可以對移動機器人進行導航定位。

雖然紅外傳感定位同樣具有靈敏度高、結構簡單、成本低等優點,但因為它們角度解析度高,而距離解析度低,因此在移動機器人中,常用作接近覺傳感器,探測臨近或突發運動障礙,便於機器人緊急停障。

SLAM技術

行業領先的服務機器人企業,大多都採用了SLAM技術。唯有(SLAMTEC)思嵐科技在SLAM技術上獨佔優勢,到底什麼是SLAM技術呢?簡單來說,SLAM技術是指機器人在未知環境中,完成定位、建圖、路徑規劃的整套流程。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自1988年被提出以來,主要用於研究機器人移動的智能化。對於完全未知的室內環境,配備雷射雷達等核心傳感器後,SLAM技術可以幫助機器人構建室內環境地圖,助力機器人的自主行走。

SLAM問題可以描述為:機器人在未知環境中從一個未知位置開始移動,在移動過程中根據位置估計和傳感器數據進行自身定位,同時建造增量式地圖。

SLAM技術的實現途徑主要包括VSLAM、Wifi-SLAM與Lidar SLAM。

1.VSLAM(視覺SLAM)

指在室內環境下,用攝像機、Kinect等深度相機來做導航和探索。其工作原 理簡單來說就是對機器人周邊的環境進行光學處理,先用攝像頭進行圖像信息採集,將採集的信息進行壓縮,然後將它反饋到一個由神經網絡和統計學方法構成的學習子系統,再由學習子系統將採集到的圖像信息和機器人的實際位置聯繫起來,完成機器人的自主導航定位功能。

但是,室內的VSLAM仍處於研究階段,遠未到實際應用的程度。一方面,計算量太大,對機器人系統的性能要求較高;另一方面,VSLAM生成的地圖(多數是點雲)還不能用來做機器人的路徑規劃,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2.Wifi-SLAM

指利用智慧型手機中的多種傳感設備進行定位,包括Wifi、GPS、陀螺儀、加 速計和磁力計,並通過機器學習和模式識別等算法將獲得的數據繪製出準確的室內地圖。該技術的提供商已於2013年被蘋果公司收購,蘋果公司是否已經把 Wifi-SLAM 的科技用到iPhone上,使所有 iPhone 用戶相當於攜帶了一個繪圖小機器人,這一切暫未可知。毋庸置疑的是,更精準的定位不僅有利於地圖,它會讓所有依賴地理位置的應用(LBS) 更加精準。

3.Lidar SLAM

指利用雷射雷達作為傳感器,獲取地圖數據,使機器人實現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就技術本身而言,經過多年驗證,已相當成熟,但Lidar成本昂貴這一瓶頸問題亟待解決。

Google無人駕駛汽車正是採用該項技術,車頂安裝的雷射雷達來自美國 Velodyne公司,售價高達7萬美元以上。這款雷射雷達可以在高速旋轉時向周圍發射64束雷射,雷射碰到周圍物體並返回,便可計算出車體與周邊物體的距離。計算機系統再根據這些數據描繪出精細的3D地形圖,然後與高解析度地圖相結合,生成不同的數據模型供車載計算機系統使用。雷射雷達佔去了整車成本的一半,這可能也是 Google 無人車遲遲無法量產的原因之一。

雷射雷達具有指向性強的特點,使得導航的精度得到有效保障,能很好地適應室內環境。但是,Lidar SLAM卻並未在機器人室內導航領域有出色表現,原因就在於雷射雷達的價格過於昂貴。

責任編輯:l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讓機器人也能認路
    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也稱為CML (Concurrent Mapping and Localization), 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或並發建圖與定位。問題可以描述為:將一個機器人放入未知環境中的未知位置,是否有辦法讓機器人一邊逐步描繪出此環境完全的地圖,同時一邊決定機器人應該往哪個方向行進。
  • 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規範發布,普渡科技獲評「優秀貢獻單位獎」
    近日,由福田區人才服務聯盟單位深圳市人工智慧產業協會主辦的2021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系列高峰論壇——服務機器人產業及應用研討會暨《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規範》團體標準發布儀式在深圳圓滿舉辦。會上隆重表彰了制定團體標準中作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普渡科技作為《移動機器人定位導航性能評估規範》團隊標準制定的重要參與單位,成績顯著,被評為 「優秀貢獻單位獎」。據深圳市人工智慧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規範》團體標準是行業內首個結合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共同編寫的團體標準。
  • 「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規範」發布!專家齊聚深圳,共話服務機器...
    在疫情催化之下、數年的持續高速增長基礎上,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未來仍將迅速擴張且潛力巨大。2020 年 12 月 17 日,2021 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系列高峰論壇——服務機器人產業及應用研討會暨《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規範》團體標準發布儀式在深圳舉行,政府代表、學術專家、優秀企業家、媒體代表等共話服務機器人產業化落地。
  • OptiTrack運動捕捉技術精準定位,為Salto機器人提供技術支持
    機器人Salto-1P的初始版誕生於2016年12月,研究靈感來源於非洲一種小型夜行靈長目動物——塞內加爾嬰猴(學名Galago senegalensis,英文亦稱Senegal bushbaby),嬰猴擁有強壯的後肢與長尾巴,它們能夠快速跳躍前行。生物學家發現進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這些以彈跳為主要移動方式的生物之所以能跳得如此之高,是由於它們在彈跳之前通常都會呈蹲伏姿勢。
  • 深度解析室內定位和室外定位技術
    響應時間:系統給出一個位置更新所需的時間是響應時間,不同的應用需求不同,比如移動用戶和導航應用需要快的位置更新。 蓬勃發展的室內定位技術 室內定位的技術分支多樣,下圖是各種室內定位方案的對比圖: 該技術目前主要用於軍事上對飛行器、坦克、飛彈等紅外輻射源的被動定位,此外也用於室內自走機器人的位置定位。
  • 室內定位技術的百家爭鳴時代
    現實中,掃地機器人「迷路」把家裡搞亂、手機與智能家居終端「失聯」、智能音箱罷工等「智障」家居事故也是層出不窮。除家居領域外,智慧工廠、智慧物流、智慧養老等場景下也需要室內定位技術來提升定位準確率,隨著需求的驟增,室內定位技術也在快速發展。
  • 虛擬動點OptiTrack動作捕捉技術融入Salto機器人,精準定位空間
    機器人Salto-1P的初始版誕生於2016年12月,研究靈感來源於非洲一種小型夜行靈長目動物——塞內加爾嬰猴(學名Galago senegalensis,英文亦稱Senegal bushbaby),嬰猴擁有強壯的後肢與長尾巴,它們能夠快速跳躍前行。生物學家發現進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這些以彈跳為主要移動方式的生物之所以能跳得如此之高,是由於它們在彈跳之前通常都會呈蹲伏姿勢。
  • 思嵐綻放「2018日本機器人周」 引領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未來
    10月17日-19日,為期3天的日本機器人周在東京有明國際展覽中心已圓滿落下帷幕,這是目前日本規模最大的服務機器人及機器人相關技術展會,國內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領導品牌的思嵐科技,應邀攜帶智能行走導航方案及核心傳感器出席了本次盛會。作為在國內外已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思嵐科技在展會現場可是賺足了人氣。
  • 重磅|《室內機器人基於視覺同步定位及地圖構建的技術規範》標準...
    《室內機器人視覺同步定位及地圖構建的技術規範》發布環節現場圖 本次會議得到了來自於創維、TCL、海信、康佳、長虹、海爾、三星、飛利浦、索尼(中國)、夏普、熊貓、KKTV、風行、暴風TV、小米電視、雷鳥、微鯨、
  • 讓機器人實現精準定位的N大技術盤點
    因此,設計人員的目標不是使用這個機械感測器直接測量位置,而是利用一些間接的技術估算轉子位置。  低速時,須高頻率注入或開環啟動(效率不高)等特殊技術來啟動馬達並使之達到某一個轉速,在這個轉速下對於反電動勢觀測器來說,反電動勢已足夠。通常,5%的基本速度足以使無感測器模式正常運行。  中/高速時,使用d/q參照系中的反電動勢觀測器。
  • 隨著需求的驟增,室內定位技術快速發展
    現實中,掃地機器人「迷路」把家裡搞亂、手機與智能家居終端「失聯」、智能音箱罷工等「智障」家居事故也是層出不窮。 除家居領域外,智慧工廠、智慧物流、智慧養老等場景下也需要室內定位技術來提升定位準確率,隨著需求的驟增,室內定位技術也在快速發展。
  • 視覺定位傳送帶跟蹤定位費用
    國外視覺檢測技術研究開展的較早,已湧現了許多較為成熟的商業化軟體,應該比較多的有HALCON、HexSight、Vision Pro等   機器人視覺定位包括二維定位和三維定位,它不僅僅是目前常見的二維坐標、三維坐標定位。
  • 搶抓技術變革發展機遇 科大智慧機器人業務按下「快進鍵」
    近日,由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支持,中國移動機器人(AGV)產業聯盟主辦,上海市松江區洞涇鎮人民政府協辦,科大智能、新戰略移動機器人產業研究所、上海洞涇人工智慧發展有限公司等聯合承辦的「2020中國移動機器人(AGV/AMR)產業發展年會」在上海圓滿落幕。
  • 藍牙定位技術是室內定位技術中應用最為普遍的技術
    相比Wi-Fi定位,藍牙受周圍環境的幹擾較小,再加上藍牙功耗極低,使用普遍等特點,使得藍牙定位技術成為室內定位技術中應用最為普遍的技術。 ZigBee是一種新興的短距離、低速率無線網絡技術,以接力的方式通過無線電波將數據從一個節點傳到另一個節點,作為一個低功耗和低成本的通信系統,ZigBee的工作效率非常高,但ZigBee的信號傳輸容易受多徑效應和移動的影響。其定位精度取決於信道物理品質、信號源密度、環境以及算法的準確性,這就會造成定位軟體的成本較高,提高空間較大。
  • 包建軍:突破井下定位通信新技術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煤礦定位通信系統研究與應用的科研工作者,我再次感受到所屬專業領域技術創新的迫切需求。智能化的煤礦應該是「少人或無人操作」、「自動化協同運行」和「重點崗位機器人作業」,這就對裝備自主協同作業提出了明確的需求。實現裝備自主作業的前提和基礎是裝備能夠相互感知自身的位置和方向,並能夠可靠通信。
  • 機器人技術日漸成熟應用前景廣闊
    據楊軍介紹,機器人是工業自動化技術的高度集成,世界各國都認識到,機器人是推動未來各行各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各類機器人研發項目都在有序推進當中,而我國的機器人研發主要表現在系統集成創新方面。上海電氣中央研究院的多機器人系統技術是國家「863」計劃項目,此次在「滬上·生態家」展示的「家庭生活多機器人支援系統」正是其中的一個部分。
  • 獵豹移動與蘇州一米達成戰略合作 服務接待機器人五星級酒店迎賓
    脫離實用性強調包裝和噱頭炒作的機器人,是不具備生命力,也很難帶來二次銷售的。而真正好的機器人產品應該是工具,易用性強,並能帶來長久使用。獵豹移動致力於打造「真有用」機器人的理念,與蘇州一米不謀而合。結合獵豹移動人機互動的產品基因和獵戶星空的全鏈條AI技術,豹小秘在易用性下足了功夫。
  • AI+服務機器人投資邏輯
    ROS可以分成兩層,低層是上面描述的作業系統層,高層則是實現不同功能的各種軟體包,例如定位繪圖、行動規劃、感知、模擬等。我們看好以ROS、Ubuntu為底層框架改寫的新興作業系統,例如國內的iBot OS、Turing OS、ROOBO,能夠提供移動機器人基於語音、圖像、手勢等新興交互方式的應用,也有助於機器人應用開發者對應用的開發。
  • 豹咖啡、豹豹龍獲大獎,獵豹移動真有用機器人打造極致用戶體驗
    中新網6月26日電 6月22日,被譽為「數字商業創新領域諾貝爾獎「的ECI Awards國際數字商業創新獎(簡稱艾奇獎)頒獎盛典在泉州舉辦,獵豹移動及旗下人工智慧公司獵戶星空憑藉真有用的機器人產品一舉摘得一金一銅兩項創新大獎。
  • 揭秘自動跟隨行李箱中的技術,cm級的高精度定位如何實現?
    但是,一種精度在釐米以內的新定位技術使這個願景成為現實,你的房子能夠根據你所在的位置自動控制你的連網設備。目前目前流行的高精度室內定位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藍牙定位技術、超寬帶UWB定位技術、RFID定位技術、WLAN定位技術等。Decawave這一無線揚聲器系統即基於UWB的定位技術。「UWB的優勢在於高定位精度、安全性、成本效益、低功耗和傳輸速度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