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徽杭古道,走出了一代代徽州人

2020-12-15 雁行江湖

一條千年古道,蜿蜒綿延75公裡,它從皖南績溪縣臨溪鎮湖裡村起,經仁裡,汪村,瀛洲、龍川、到伏嶺鎮的湖村,經江南村「江南第一關」、遙遙嶺、馬頭嶺、雪堂嶺到達浙江西部的臨安市馬嘯鄉止,貫通了古徽州和浙江。古往今來,這裡走出了無數的徽州人,胡宗憲胡雪巖胡適等,他們或求官或經商或求學,在更廣闊的天地施展才華,做出來了影響中國的大事情。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汪國真一句充滿浪漫情懷的詩句,道出了千餘年來每一個從徽杭古道走出來的人的心聲,在古徽州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簡單的十六個字,道盡了古徽州人以前的生活現狀,由於地窄人稠的生存缺陷,註定了徽州人要向外部世界拓展生機,早在遙遠的東晉時代,徽州人就已遠赴異鄉,奮跡商場,故自古有「無徽不成市、無績不成街」的說法。而走出去的徽州人,也在天南海北的各個角落頑強的生活著,有著自強不息、百折不撓、開拓進取的「徽駱駝精神」。

自古以來,神奇秀美的徽杭古道是經商、從政、求學者的崇尚之地。有經古道"吸取天地精華靈氣"而成龍成鳳之說。

無數徽州人在徽杭古道上風雨兼程,走出了屬於自己人生的輝煌。好多徽州人都是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從這條古道走到外面更廣闊的天地,開始自己人生的求學經商之路的,十三歲的胡雪巖,十三歲的胡適,他們兩個一個經商一個求學,都成為中國頂天立地的人物。

胡宗憲,嘉靖十七年的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當年從徽杭古道走出去求功名,忠心為國,抗倭有力,著名的抗倭軍隊戚家軍,就是在他的大力扶持下才壯大起來的。一代紅頂商人胡雪巖從徽杭古道走出,來到杭州發展而名揚天下,冠有36個博士學位的著名學者胡適也曾多次經徽杭古道去杭州、上海講學,為主席烹製「武昌魚」名菜的一代徽廚程明開的故裡,就在徽杭古道腳下的嶺前村。

一路蜿蜒行來,攀登1400多個臺階後,就來到了海拔四百多米處,是著名的江南第一關,也是徽杭古道重要關隘。關口刻有「徑通江浙」的魏體大字。 這條全長75公裡的古道,也是績溪的風水龍脈,更是很多徒步愛好者喜歡來的入門級徒步線路。

至今的徽杭古道上,依然有精明勤勉的徽商在這蜿蜒的小道上求生活,他每天挑著膽子,裡面放著礦泉水麵包零食等,在古道上售賣,旺季的時候一天走兩個來回,淡季的時候走一個來回,說起來,這中間還有一個小故事,同行的小夥伴拍照的時候,他會很熱心的告訴我們,在哪個角度拍攝會更完美的呈現古道的曲折蜿蜒,他一年三百多天在這條古道上行走,對這裡熟悉的好像自己身體的一個脈絡。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條曲折蜿蜒的徽杭古道,成就了源遠流長的徽文化,還有績溪徽商故裡的種種傳說,徽商從這裡走出,也以更豐盛質樸的感情回報故土以文化以財富。

旅行小TIPS

1 交通 坐火車至績溪下車,出了火車站左轉一路向前走,約20分鐘可步行至績溪汽車站,打車約10元。從績溪汽車站坐開往胡家的中巴,在漁川村下車即可,票價約10元,行程約45分鐘。

2 徒步路線: 績溪-漁川-逍遙河水電站-江南第一關-水壩-黃茅培村-下雪堂-上雪堂-藍天凹-永來村-浙基田。

相關焦點

  • 績溪遙遙巖古道:改名「徽杭古道」後,讓徽州人似乎丟了方位感
    如今這些古道大部分已湮沒在歲月的腳印裡,僅在一些遠離村鎮的山嶺上還有少量路段殘存,真正意義上的「徽杭」、「徽安」、「徽饒」等古道已不復存在。,但應以尊重歷史為主軸,畢竟徽州古道是一項歷史文化遺產,而不是一件可以按商業目的去註冊一個商標的產品;其五,作為戶外徒步愛好者,如何命名、稱呼一條古道本就無傷大雅,只要有一路風景即可。
  • 【周末營】小驢戶外初體驗---踏尋徽商足跡,徒步「徽杭古道」
    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販運鹽、茶、山貨,走出了一條條飽含風霜的經商之路,徽杭古道即是其中之一。 徽杭古道是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後的中國第三條著名古道,是一條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神秘的走廊。沿途山勢險峻,怪石嵯峨,溪流奔瀉,飛泉瀑布,構築了一幅美麗的立體畫卷。通天的石梯穿入雲端;幽深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道旁的石頭苔痕累累,偶爾可見如同世外桃源的山中人家,炊煙繚繞,美妙和諧。
  • 徽杭古道——約起夥伴走起,旅行徒步天堂收藏攻略
    徽杭古道是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後的中國第三條著名古道,是一條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神秘的走廊,是一條見證徽商歷史文化的神奇 「徽商之路」,現在也是中國十大徒步旅遊最佳線路。據史料記載,這條古道早在唐代就已修成。徽杭古道是歷史上徽商與浙商交流貿易的重要通道。
  • 追隨中國第一商幫的足跡,感悟賈而好儒的文化——徽杭古道遊記
    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販運鹽、茶、山貨,走出了一條飽含風霜的經商之路——杭徽古道。徽杭古道自皖南績溪縣臨溪鎮湖裡村起,經仁裡,汪村,瀛洲、龍川、到伏嶺鎮的湖村,經江南村「江南第一關」、遙遙嶺、馬頭嶺、雪堂嶺到達浙西臨安市馬嘯鄉止,全長40多公裡。
  • [徽州古道29]峰高嶺古道(上):再現一條"徽杭古道"
    在眾多「枝丫」中,除了聲名遠揚、足以蓋主的績溪逍遙嶺「徽杭古道」外,還有一條從績溪到歙縣三陽的「峰高嶺古道」,又是「徽杭古道」。如興趣,請跟我去探秘吧……本文6500字,分上、中、下三期推出。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似乎都是沿著「路」來撰寫的,從古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從萬裡長城到千裏海疆,無一不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溫床,無一不是託舉燦爛文化的雙手。
  • 【古道秘境】4月30日徒步穿越徽杭古道,領略徽商艱辛之旅一日遊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是歷代徽商踩出來的。古道的誘惑往往在於歷史的流過,去感受當年一代代徽州人飽經風霜的經商之路。徽杭古道自然風光絕佳,青山綠水野花,鳥鳴溪語風聲,一路都賞心悅目。收穫的不僅僅是美景,還能鍛鍊意志力,結識一大幫富有正能量的朋友,為戶外愛好者入門級的經典。
  • 徽杭古道簡介
    1、簡介 在杭徽公路通車前,是徽州人尤其是績溪人通往滬、杭的捷徑徽杭古道始建於唐,是中國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後的第三條著名古道,是古時徽商和浙商互通貿易的重要通道。在歷史上曾經產生過巨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作用。2011年徽杭古道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3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徽杭古道,我還欠你一首詩
    然而這裡人均耕地面積少,生存資源比較匱乏,自宋朝以來,當地人就不斷向外尋求發展,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販運鹽、茶、山貨,走出了一條條飽含風霜的經商之路,徽杭古道就是其中之一。▲在一個惠風和暢、陽光明媚的清晨,隨著汽車的啟動,為期兩天神秘的徽杭古道之旅開始了。
  • 徽杭古道—障山峽谷兩日攻略
    一、景點介紹:  徽杭古道在杭徽公路通車前,是徽州人由其是績溪人通往滬、杭的捷徑,比繞道昱嶺關近百餘裡。在徽杭古道上,每隔5裡就設一個茶亭,供過往路人休息。過去與績溪相毗鄰的昌化人用自己紡織的棉織品沿古道到績溪換回糧食與棉花,古道成為兩地人的生命線。時至今日古道還是當地老百姓的一條重要交通渠道。
  • 徒步徽杭古道清涼峰登頂,看日落日出計劃書
    二、徽杭古道簡介: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皖南古稱徽州,她北靠黃山,南依天目,生存資源的匱乏,使得當地人民自宋朝以來就不斷向外尋求發展。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販運鹽、茶、山貨,走出了一條條飽含風霜的經商之路。徽杭古道即其中之一,位於皖浙兩省交界清涼峰國家自然保護區北側,是古時徽商入浙的要道,比繞道昱嶺關近百餘公裡。
  • 【周末營】踏尋徽商足跡,徒步徽杭古道--小驢戶外初體驗(10.25-26)
    這次趣趣帶大家避開商業化的景點,探尋最原汁原味、古樸自然的村落,走在鄉村田野間,避開人流,避開擁擠的小鎮,避開無數惱人的車輛。來吧,隨我們來到花的海洋---安徽績溪家朋鄉!這次我們會在徽杭古道兩天輕裝大穿越。此線路強度難度不大,安全性高,是小驢戶們入門級的經典徒步穿越線路。「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
  • 【周末營三月】踏尋徽商足跡,徒步徽杭古道--小驢戶外初體驗(3.28~29)
    開學啦,也不要忘記走出戶外,親近大自然。趣趣特意安排一次戶外徒步之旅,帶領帶領大家前往驢友中口碑最高的驢行第一站:徽杭古道!!
  • 重走徽杭古道 感悟徽商精神
    而在徽州亙遠的發展歷史中,這條路曾是一條貫通貧瘠與富饒、生存與文明、蕭瑟與繁榮的紐帶與命脈。這是徽杭古道,發源於千餘年前的徽商出走必由之路,它記錄著胡宗憲、胡雪巖、胡適當年第一次踏出徽州山間的步履, 也見證了北上抗日紅軍隊伍及江南遊擊隊艱難的足跡。古徽州由於地區多山、地窄人稠的生存缺陷,註定了徽州人自東晉以來便要向外部世界拓展生機。
  • 指南 丨徽杭古道 名士的16公裡
    這首古徽州民謠,成為很多人探徽杭古道的動力源泉。從江南第一關的偉岸,到藍天凹的夢幻,古道在山林和溪流中若隱若現,以一種不食人間煙火般的落寞。伴著山林與溪流的徽杭古道 本文圖均為 巴伐利亞酒神 圖 這條從安徽省績溪縣伏嶺鎮到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浙基田的古道,僅有16公裡的長度。
  • 皖浙邊界這條古道,媲美「茶馬古道」,有千年歷史,風景秀美
    華東有很多戶外徒步路線,其中最有名的一條,也是戶外界入門級路線,就是徽杭古道,這條華東戶外NO.1的徒步路線,自皖南績溪縣逍遙鄉起,經遙遙嶺(江南第一關)、馬頭嶺、雪堂嶺而達浙西臨安縣馬嘯鄉止,全長20餘公裡,沿途山勢險峻,怪石嵯峨,高峰巨巖,南北夾峙,中有逍遙溪水婉蜒其間。
  • 安徽績溪徽杭古道行走攻略
    徽杭古道,有中國第一古道的美譽,個人感覺言過了,但是足以證明它的影響和地位。2004年16年前,也就是2004年,帶著憧憬與好奇,初涉戶外的我第一次踏上徽杭古道。徽杭古道入口的標誌性建築,它孤獨且默默地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拜訪者。徽杭古道標誌性畫面,曾經的我就是想成為這個畫面中的人而慕名前來。今天步入徽杭古道,這個畫面依然還在,略感欣慰,只是徽杭古道變得太多了。
  • 徽杭古道行(上)
    徽杭古道,是古時連接徽州與杭州的捷徑。古道因何而來?「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徽州六縣散落在長江右岸丘陵地帶的一個個山谷盆地中;青山環繞,為徽州提供了苟全於亂世的屏障,但同時也扼住了徽州人生存發展的咽喉。土地稀缺,交通閉塞,為獲取更多的生存資源,當地人不得不向外探索。一代代徽州人靠著販運茶、鹽、山貨、布匹、糧食等,開闢出一條條運往行來的商貿之道,徽杭古道便是其中之一。
  • 中國的第三條古道,你知道在哪裡嗎?
    一、徽商與徽杭古道的故事在安徽、浙江兩省交界的績溪縣伏嶺鎮,有一條始建於唐朝的徽杭古道。因當地存在山地較多,人口稠密的生存缺陷,註定了古代徽州人努力向外面拓展生存空間的機會。在徽州當地有一句俗語,叫做「無徽不成市、無績不成街。」而據史料記載,早在東晉的時候,徽州就有人遠赴異鄉,奮跡商場,在明清時期達到巔峰狀態。
  • 江浙滬徒步第一名,號稱中國第一古道,初級徒步愛好者的天堂
    安徽黃山市,古稱徽州,由於地理環境的限制,以及地窄人稠的生存缺陷,在東晉時代,徽州人就已遠赴異鄉,積極向外拓展,奮跡商場,故自古有「無徽不成市、無績不成街」的說法。,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著自己的小本起家,販運鹽、茶、山貨,愣是在大山之中走出了一條條飽含風霜的經商之路,徽杭古道便是其中之一。
  • 仁山智水運動之旅 徽杭古道徒步之旅
    ,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績溪縣境內的盤山石階小道,是徽杭古道的精華所在。據史料記載,這條古道早在唐代就已修成。徽杭古道是歷史上徽商與浙商交流貿易的重要通道。徽杭古道附近的重要景點有:障山大峽谷、胡氏宗祠、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南第一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