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千年古道,蜿蜒綿延75公裡,它從皖南績溪縣臨溪鎮湖裡村起,經仁裡,汪村,瀛洲、龍川、到伏嶺鎮的湖村,經江南村「江南第一關」、遙遙嶺、馬頭嶺、雪堂嶺到達浙江西部的臨安市馬嘯鄉止,貫通了古徽州和浙江。古往今來,這裡走出了無數的徽州人,胡宗憲胡雪巖胡適等,他們或求官或經商或求學,在更廣闊的天地施展才華,做出來了影響中國的大事情。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汪國真一句充滿浪漫情懷的詩句,道出了千餘年來每一個從徽杭古道走出來的人的心聲,在古徽州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簡單的十六個字,道盡了古徽州人以前的生活現狀,由於地窄人稠的生存缺陷,註定了徽州人要向外部世界拓展生機,早在遙遠的東晉時代,徽州人就已遠赴異鄉,奮跡商場,故自古有「無徽不成市、無績不成街」的說法。而走出去的徽州人,也在天南海北的各個角落頑強的生活著,有著自強不息、百折不撓、開拓進取的「徽駱駝精神」。
自古以來,神奇秀美的徽杭古道是經商、從政、求學者的崇尚之地。有經古道"吸取天地精華靈氣"而成龍成鳳之說。
無數徽州人在徽杭古道上風雨兼程,走出了屬於自己人生的輝煌。好多徽州人都是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從這條古道走到外面更廣闊的天地,開始自己人生的求學經商之路的,十三歲的胡雪巖,十三歲的胡適,他們兩個一個經商一個求學,都成為中國頂天立地的人物。
胡宗憲,嘉靖十七年的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當年從徽杭古道走出去求功名,忠心為國,抗倭有力,著名的抗倭軍隊戚家軍,就是在他的大力扶持下才壯大起來的。一代紅頂商人胡雪巖從徽杭古道走出,來到杭州發展而名揚天下,冠有36個博士學位的著名學者胡適也曾多次經徽杭古道去杭州、上海講學,為主席烹製「武昌魚」名菜的一代徽廚程明開的故裡,就在徽杭古道腳下的嶺前村。
一路蜿蜒行來,攀登1400多個臺階後,就來到了海拔四百多米處,是著名的江南第一關,也是徽杭古道重要關隘。關口刻有「徑通江浙」的魏體大字。 這條全長75公裡的古道,也是績溪的風水龍脈,更是很多徒步愛好者喜歡來的入門級徒步線路。
至今的徽杭古道上,依然有精明勤勉的徽商在這蜿蜒的小道上求生活,他每天挑著膽子,裡面放著礦泉水麵包零食等,在古道上售賣,旺季的時候一天走兩個來回,淡季的時候走一個來回,說起來,這中間還有一個小故事,同行的小夥伴拍照的時候,他會很熱心的告訴我們,在哪個角度拍攝會更完美的呈現古道的曲折蜿蜒,他一年三百多天在這條古道上行走,對這裡熟悉的好像自己身體的一個脈絡。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條曲折蜿蜒的徽杭古道,成就了源遠流長的徽文化,還有績溪徽商故裡的種種傳說,徽商從這裡走出,也以更豐盛質樸的感情回報故土以文化以財富。
旅行小TIPS
1 交通 坐火車至績溪下車,出了火車站左轉一路向前走,約20分鐘可步行至績溪汽車站,打車約10元。從績溪汽車站坐開往胡家的中巴,在漁川村下車即可,票價約10元,行程約45分鐘。
2 徒步路線: 績溪-漁川-逍遙河水電站-江南第一關-水壩-黃茅培村-下雪堂-上雪堂-藍天凹-永來村-浙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