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魚洄遊與訓練作風
■範國清 陸曦奮
北美洲西海岸有一種著名的生態現象——鮭魚洄遊。每年秋季,都有大量鮭魚橫渡海洋,成群結隊由海入河,逆河而上到淡水區產卵孵化,使命完成後力竭而亡。洄遊途中,鮭魚既要面臨被多種大型哺乳動物吞食的危險,還要面臨人工堤壩阻隔等挑戰,可以說困難重重。但即便如此,仍不能阻擋其奮勇前進的腳步,其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頑強特性令人讚嘆。事實上,鮭魚洄遊之所以成為一種著名生態景觀,主要就是因為其頑強特性帶給人們的感動。
由此聯想到,訓練作風對於提高訓練質量效益,至關重要。優良的訓練作風,關乎實戰化訓練能否迎難而上,能否破虛求真,能否真正實現練兵打仗,確保部隊「像打仗那樣訓練」,練就可以「像訓練一樣打仗」的過硬本領。
錘鍊迎難而上的作風。鮭魚洄遊,困難重重,但再多的困難也擋不住其執著生命之旅的信念。同樣,實戰化訓練作為最接近實戰的訓練方式,必然充滿困難甚至危險。在此情況下,退縮沒有出路,迴避不是辦法,必須迎難而上,開拓進取,方能練就克敵制勝的硬功。訓練中應處處著眼從難,在戰法運用、指揮控制、作戰保障等方面,想方設法貼近實戰,多在險局、僵局、危局、殘局和敗局中練技術、練戰術、練本領。
錘鍊破虛務實的作風。軍事訓練上弄虛作假,就是在拿士兵的生命開玩笑。因此,要把提高部隊戰鬥力作為最大的政績來追求,堅持落實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糾治訓練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的形式主義頑疾。堅持按戰鬥力生成和發展規律,堅持從部隊使命任務出發抓訓練,科學把握訓練進程,不貪高,不求大,不爭快,扎紮實實提高訓練質量。
錘鍊敢打必勝的作風。訓練場面無論如何宏大,如果不著眼練為戰、演為戰,而只是想著練為考、練為演,就永遠不可能觸及未來打仗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實戰化訓練,應該堅持在學習戰爭、感知戰爭、研究戰爭的同時,堅持用打仗的標準設計訓練內容,衡量訓練效果,檢驗訓練質量,落實訓練安排,真正提高部隊戰鬥力。緊盯未來戰爭中可能面臨的實際問題,有效解決影響和制約部隊戰鬥力生成的突出矛盾。緊盯潛在對手,從軍事思想、行動特點和規律等方面入手,搞清其強勢和弱點,從而實施針對性更強、實戰化程度更高的演練,形成訓練一次打贏能力增強一次的效果。
總之,要像鮭魚洄遊不屈不撓那樣真正實現訓出實戰能力、訓出實戰水平、訓出實戰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