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魚洄遊與訓練作風

2020-12-12 法制網

鮭魚洄遊與訓練作風

■範國清 陸曦奮

北美洲西海岸有一種著名的生態現象——鮭魚洄遊。每年秋季,都有大量鮭魚橫渡海洋,成群結隊由海入河,逆河而上到淡水區產卵孵化,使命完成後力竭而亡。洄遊途中,鮭魚既要面臨被多種大型哺乳動物吞食的危險,還要面臨人工堤壩阻隔等挑戰,可以說困難重重。但即便如此,仍不能阻擋其奮勇前進的腳步,其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頑強特性令人讚嘆。事實上,鮭魚洄遊之所以成為一種著名生態景觀,主要就是因為其頑強特性帶給人們的感動。

由此聯想到,訓練作風對於提高訓練質量效益,至關重要。優良的訓練作風,關乎實戰化訓練能否迎難而上,能否破虛求真,能否真正實現練兵打仗,確保部隊「像打仗那樣訓練」,練就可以「像訓練一樣打仗」的過硬本領。

錘鍊迎難而上的作風。鮭魚洄遊,困難重重,但再多的困難也擋不住其執著生命之旅的信念。同樣,實戰化訓練作為最接近實戰的訓練方式,必然充滿困難甚至危險。在此情況下,退縮沒有出路,迴避不是辦法,必須迎難而上,開拓進取,方能練就克敵制勝的硬功。訓練中應處處著眼從難,在戰法運用、指揮控制、作戰保障等方面,想方設法貼近實戰,多在險局、僵局、危局、殘局和敗局中練技術、練戰術、練本領。

錘鍊破虛務實的作風。軍事訓練上弄虛作假,就是在拿士兵的生命開玩笑。因此,要把提高部隊戰鬥力作為最大的政績來追求,堅持落實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糾治訓練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的形式主義頑疾。堅持按戰鬥力生成和發展規律,堅持從部隊使命任務出發抓訓練,科學把握訓練進程,不貪高,不求大,不爭快,扎紮實實提高訓練質量。

錘鍊敢打必勝的作風。訓練場面無論如何宏大,如果不著眼練為戰、演為戰,而只是想著練為考、練為演,就永遠不可能觸及未來打仗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實戰化訓練,應該堅持在學習戰爭、感知戰爭、研究戰爭的同時,堅持用打仗的標準設計訓練內容,衡量訓練效果,檢驗訓練質量,落實訓練安排,真正提高部隊戰鬥力。緊盯未來戰爭中可能面臨的實際問題,有效解決影響和制約部隊戰鬥力生成的突出矛盾。緊盯潛在對手,從軍事思想、行動特點和規律等方面入手,搞清其強勢和弱點,從而實施針對性更強、實戰化程度更高的演練,形成訓練一次打贏能力增強一次的效果。

總之,要像鮭魚洄遊不屈不撓那樣真正實現訓出實戰能力、訓出實戰水平、訓出實戰效果的目的。

相關焦點

  • 鮭魚洄遊看待生態
    看了紀錄片鮭魚洄遊很壯觀,很震撼也有很多感悟完整的生態系統很值得尊重。鮭魚鮭魚的洄遊是很多動物能夠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他們之間已經形成了緊密的生態系統,可以說是環環相扣,鮭魚滋養了一方生物。鮭魚奮力洄遊2.用生命非獻給自己的後代,看似無情的魚類也有這麼偉大的壯舉。
  • 鮭魚洄遊,一曲生命交響樂章
    大多人都聽說過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但有一種魚類不但詮釋了其生命的驚人記憶力,同時完美演繹了生命旅程中的使命,無論要經歷怎樣的困難,無論是否會面對死亡的危險,洄遊,義無返顧,回到出生地,回到起點去完成生命的交接,它短暫的四年時光奏響了一曲生命交響樂。
  • 鮭魚:逆流洄遊產卵
    所有畫面只缺一樣,就是一頭灰熊在捉這些活蹦亂跳的鮭魚。但這裡不是加拿大或北美洲的野外,而是英國泰恩河。這些驚人照片完美展示了每年一次的鮭魚逆流而上的洄遊情景。每年有成千上萬條鮭魚逆流而上,和海鱒一起返回家鄉產卵。它們現在正開始這場危險旅程。鮭魚從遙遠的格陵蘭和挪威開始遷徙,前往它們產卵的準確地點。最近的大雨使水流暴漲,這有助於鮭魚在水中逆流遊動。英國環境局漁業技術專家菲爾·瑞本表示:「它們回來的目的是產卵。它們會在南北泰恩河上遊產卵。以前,這條河流汙染嚴重,以至於一條鮭魚也沒有。」
  • 紅鮭魚的故事——最後的洄遊
    © Brian Adams即便是在世界範圍內,野生鮭魚的狀況都不算好,尤其是上個世紀。鮭魚強壯,也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但它們對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非常敏感。水壩阻斷了河流,同時也阻礙了洄遊。產卵處的汙染會造成局部野生魚類的基因缺陷。陸地上的巨變,例如城市和農業的無序發展,會汙染水源。過度捕撈會遏制資源再生。溫熱的溪流會干擾鮭魚魚苗的成長。
  • 觀「鮭魚洄遊」話軍人風骨
    原標題:觀「鮭魚洄遊」話軍人風骨  最近,中央電視臺播出一期關於「鮭魚洄遊」的紀錄片:每年,約五億條太平洋鮭魚,歷經數月,橫渡海洋、擇河而上、回歸故地、產卵孵化,使命完成後,力竭而亡。鮭魚在洄遊產卵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意志品質令人嘆服。由此而思本職,軍人亦當有此風骨。
  • 圖:加拿大數百萬紅鮭魚洄遊產卵
    加拿大數百萬紅鮭魚洄遊    中化新網訊 綜合媒體報導,加拿大以其壯麗秀美的自然景觀吸引著世界的遊客,秋季紅遍山巒原野的楓葉就是其中之一。而在太平洋岸邊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每年秋季還有一項越來越吸引人的遊覽項目- 到河邊觀看數以百萬計的紅鮭魚由太平洋洄遊。那也被稱為世界最壯觀的自然奇觀之一。  鮭魚,也叫三文魚,或大馬哈魚,要回到其出生的河流中產卵,每四年會有一個高峰期。今年就正是大年,數以百萬計的紅鮭魚洄遊產卵。
  • 不是鯉魚,也要躍龍門,鮭魚洄遊背後的艱辛
    自然條件下每年4月中旬至6月是細鱗鮭的產卵期,湍急的淡水與恰當的水溫有利於產卵,鮭魚的卵也只能在淡水中存活。於是一到這個時間,繁殖的本能就會促使鮭魚從海水中回到適合棲息的淡水環境,確保下一代的順利出生。不止是細鱗鮭需要跋山涉水,只要是鮭類的魚,都有這個習慣。鮭魚洄遊的宏偉藍圖遇到的問題就是路上的艱難險阻。種類不同,生活的地點不同,鮭魚洄遊的路程長短也有所區別,上百甚至上千千裡都有。
  • 美國公司研發出幫鮭魚洄遊產品,「鮭魚大炮」掀網絡熱議
    近日在國外社交媒體上流傳一段「鮭魚大炮」(Salmon Cannon)的影片,只見洄遊的鮭魚被工作人員從河流送進一段懸空的半透明管道,接著就像坐雲霄飛車般,直接越過水壩及其他險峻水道回到上遊,這段影片激起了網友的極大興趣並引發網絡熱議。
  • 環保的意義一一鮭魚的洄遊
    而這些對它們完成那段返回出生流域的艱辛洄遊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洄遊途中它們艱難地逆流而上,長途跋涉,跨越數百公裡以及無數的瀑布。在它們的身體中蘊涵著豐富的高濃度氮磷化合物,當然,魚兒本身對此並不關心。它們千辛萬苦地向上遊遷移,只為在那裡產下它們的第一批,也是最後一批愛的結晶——它們的下一代,並且最終在那裡結束自己的生命。
  • 7月棕熊的盛宴——勘察加鮭魚洄遊季
    勘察加河發源於勘察加半島中部雪山地帶,勘察加河也是鮭魚(大馬哈魚)的主要洄遊產卵河流。兩頂站房河是勘察加河上遊的主要支流之一,源頭的兩頂氈房湖是勘察加河上遊僅有的大型湖泊。由於這裡湖水平靜,成為鮭魚天然的優良產卵地。
  • 一條執著洄遊的鮭魚
    和故事中的「鮭魚」一樣,託迪從文學的源頭出發,最後又洄遊到文學路上。 本書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一位有錢的葉門大公找上了英國漁業中心的瓊斯博士,希望他幫忙,助大公一圓心中那個最詭異的夢想:將北大西洋鮭魚引進葉門沙漠的旱川。瓊斯當然斥為痴人說夢,予以婉拒。
  • 美加州鮭魚迎來洄遊產卵季 集體逆流而上景象壯觀
    當地時間2019年11月17日,美國加州薩克拉門託,實拍洄遊產卵的鮭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2019年11月17日,美國加州薩克拉門託,實拍洄遊產卵的鮭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日本:北海道鮭魚洄遊高峰期,紅魚兒逆流衝上約3米高瀑布!
    近日,日本北海道清裡,目前正值鮭魚洄遊的高峰期,鮭魚衝上約3米高的瀑布。這種鮭魚學名山女鱒,在產卵季節前身體變紅。日本北海道清裡,目前正值鮭魚洄遊的高峰期,鮭魚衝上約3米高的瀑布。這種鮭魚學名山女鱒,在產卵季節前身體變紅。
  • 日本鮭魚洄遊高峰期 逆流衝上3米高瀑布
    來源:IC photo當地時間2020年8月10日,日本北海道,鮭魚洄遊高峰期,鮭魚衝上約3米高的瀑布。這種鮭魚學名為櫻鱒,在產卵季節前體表變紅色。
  • 鮭魚逆流洄遊「躍龍門」瞬間:為產卵鍥而不捨
    鮭魚逆流洄遊「躍龍門」瞬間:為產卵鍥而不捨 2014-10-25 10:54
  • 鮭魚洄遊高峰期,北海道中鮭魚身體會變紅,逆流衝上約3米高瀑布
    在鮭魚類中,鮭魚種類繁多,是三文魚、鱒魚和鮭魚三大類的統稱,已知種類有60多種,外形顏色也有所不同,但它們都是溯河洄遊魚類,鮭魚都是在淡水江河上遊的溪河中產卵,產後再回到海洋肥育。近日在日本北海道清裡,這是鮭魚洄遊高峰期,成群鮭魚衝上約三米高的瀑布,場面非常壯觀。在日本北海道中這種鮭魚外形顏色更為鮮豔,紅色更為明顯,實際上這種鮭魚並不會顯示紅色,是在鮭魚繁殖季節,在產卵季節前,這種鮭魚身體會變紅,這種鮭魚學名是山女鱒魚。
  • 從史詩般的鮭魚洄遊說起,成功投資需要對衝「皮質醇」|譚校長一千...
    來源:RIH投讀會文/譚校長1、你有聽說過鮭魚洄遊的故事嗎?鮭魚的一生可能是最富有傳奇性的一生,BBC有一部著名的紀錄片就是拍攝的整個鮭魚洄遊的全過程,非常震撼。鮭魚在淡水河流裡出生,出生之後,小魚就開始了順流而下,從河流經入海口來到海裡,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長大,然後到達海裡的某一個地方生活。四年之後,鮭魚會開始一次壯觀的洄遊。在秋天來臨之前,已經成熟的鮭魚,先在大海內把自己餵飽,儲存了足夠的脂肪能量,這個時候它們的外皮是美麗的銀白光澤,是一生中最肥美的時刻。
  • 看北極光鮭魚洄遊 春節後加拿大團隊遊有望成行
    此外,加拿大看鮭魚洄遊也是很有名的。每年9~10月,加拿大歐墾娜根的史威夫溪、亞當河、溫哥華海岸山脈地區的威佛河,都能看到鮭魚洄遊。此外,加拿大西部的賞鯨線路、中部的落基山脈線路,都屬深度遊線路。現在加拿大8日常規遊約2萬至2.2萬元,加拿大旅遊開放後,旅遊費用將有所下降,估計可以下降約10%。記得美國旅遊開放後,美國14日遊從開放前的約2.4萬下降到現在的約1.7萬。
  • 旅遊:堪察加半島,流金秋日裡的鮭魚洄遊,狂熱奇幻的火山噴泉
    流金秋日裡的鮭魚洄遊勘察加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常年與外界隔絕,也正是得益於此,半島的生態環境常年保持著一種原始穩定的狀態。在勘察加,有14 000多條河流裡遊著洄遊的鮭魚,鮭魚的鮮紅與四周的秋色融為一體,美不可言。
  • 美國花3.25億糾正生態錯誤:拆大壩救洄遊鮭魚
    (1個月)  美花3.25億糾正生態錯誤  拆百年大壩 救洄遊鮭魚  「當光線較好的時候,你可以看到那兒的鮭魚。它們在等待著大壩消失。」漁業生態學家布萊恩·溫特指著橫跨在艾爾瓦河上的大壩的方向說。9月17日,美國啟動有史以來最大的大壩拆除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