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是,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緬懷先人的時節,古時候的清明節講究禁火和掃墓,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在清明期間需出門進行踏青、蕩鞦韆、插柳等風俗活動。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阻止鬼魂進宅。而現在,清明節基本上只剩下掃墓的習俗。
其實世界各地許多國家都有類似清明的節日,來紀念逝去的先人。他們的節日習俗也十分豐富有趣,那到底其他國家有怎樣的祭祖習俗呢?一起來看看吧!
在泰國,清明節是華人最隆重的節日之一。由於在泰國的華人數量眾多,擁有很強大的影響力,近年來,許多泰國人也開始過起了清明節。
泰國清明節的儀式感非常強,在清明前半個月,就開始準備香燭、供果等祭品。清明節時,泰國人會去墓地掃墓,並且供奉上搭建的靈屋。泰國各地供奉的靈屋風格都大不相同,從靈屋的規模上就能看出這個家庭的富庶程度。就連家裡和靈屋上供奉的祭品,也是頗費了一番心思的,精緻的水果花籃是泰國人祭祖時常用的祭品。
在墨西哥,亡靈節(也譯作萬靈節)是他們最重要和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每年的10月31日至11月2日,墨西哥人會返回家鄉為逝去的人掃墓。
相傳亡靈節部分習俗起源於古代印第安人的宗教儀式,至少有3000年的歷史。古代印第安人認為,死亡既是生命的歸宿,也是新生命的開始,墨西哥人也繼承了這種對生命的看法。
10月31日這天墨西哥人會全家出動,穿著奇裝異服,戴上祖輩相傳的假面具,對著先人的亡靈又唱又跳。儀式後,全家人在墓前鋪上布,席地而坐,點上蠟燭,邊吃喝邊歌舞。作為守靈,通宵達旦的呆在墓前。但墨西哥各地區掃墓的時間不同,有的地區在白天,有的在晚上。
11月1日是紀念夭折兒童的「小鬼節」,11月2日則是紀念故去成年人的「大鬼節」。墨西哥各家各戶都會為逝去的親人設私人祭壇,擺上發酵玉米汁、玉米餅等與玉米有關的物品,以及供上特別的亡靈麵包、骷髏形糖果和已故親人愛吃的食物、菸酒作為祭品。
在俄羅斯,復活節之後的第9天是一個名叫「拉多尼察」節日,這是俄羅斯的「清明節」!每年的這一天,俄羅斯人都要舉家前往已故親人的墓地掃墓。拉多尼察在俄語中的意思是「誕生」、「快樂」,寓意逝者已矣,生者更要勇敢快樂的活下去。
按照傳統習俗,他們會在墓前供上繪有彩色圖案的雞蛋,還會供上甜乳渣餅、餡餅、果子羹等食品,在墓地周圍種上花草。
祭奠結束後,全家人會在墓前簡單地聚餐,每個人都要飲上一杯伏特加酒,但飲酒時不能碰杯也不能說話。虔誠的東正教信徒,在去墓地前會先到教堂,為逝者點上蠟燭,並為逝者的靈魂安息進行禱告,然後領取聖水灑到墓地前。
由於復活節的日期不固定,在每年春分後第一次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因此拉多尼察節的日期也不固定,通常在4月底至5月初。
同屬東亞的日本,最重要的節日便是盂蘭盆節。在農曆七月十五,事實上和中國的中元節在同一天。對日本人而言,盂蘭盆節的重要程度僅次於春節。雖然這一天沒有被定為全國的法定節假日,但日本公司都給員工安排假期,短則3天,長則10天。
盂蘭盆節除了家家戶戶掃墓、祭奠先祖外,更重要的是它已成為日本人合家團圓的節日。在這天,所有人都會返鄉祭拜。每到盂蘭盆節,日本的交通系統會格外繁忙,沿高速公路行駛的汽車行列可長達幾十公裡,像是中國的「春運」時期。
在農村,室外墓地往往在住宅附近,家中大多設有魂龕,只要點燃迎魂火和送魂火,就可以祭奠祖先。城區之內,則是以墓園祭掃為主,日本人會帶上菊花或是白色的花朵、豐盛的祭品等到墓前祭掃,如果逝去的親人好菸酒,他們也會供上酒和點著的香菸。祭墓後會帶走祭品來到海邊,全家人一起吃,然後將剩餘的食物拋入大海,以示對親人的懷念。
盂蘭盆節不可缺少的祭典活動就是盂蘭盆舞,日本德島縣的阿波舞會就是盂蘭盆節的盛大慶典之一。在鼓聲中,男女老少穿著浴衣,圍成大圓圈一同跳舞,歡迎祖先的靈魂重返人間,也祈禱今年風調雨順。
另外,京都的「大文字燒」——點燃松木燒出一個輝煌的「大」字,也已經成為日本盂蘭盆節的一個重要標誌。日本有些地區將供品裝在盆舟或燈籠裡,點上蠟燭,放入河川大海,這叫「精靈流」,相當於中國的放水燈民俗活動。
在美國,每年的五月三十日是陣亡將士紀念日。美國南北戰爭無情剝奪了很多無辜的生命,在戰爭結束後,許多人為了感念這些犧牲的生命,不分南方北方,在春天時會到對方的墓地上獻上鮮花,而這一舉動也被視為民族融合的象徵,因此慢慢演變成全國性的節日。
美國的墓園常座落在社區之間,比鄰住宅,不僅美國人毫無畏懼,而且房地產中介業者甚至強調「近墓園更安寧」的賣點。美國的公墓更像是個公園,園區林木最常見的是水松與垂柳,松樹挺立長青而柳枝搖曳風中,頗有傷感之意。
美國有一個習俗,人們通常將往生者葬於墓園的東、南、西三面,而北邊留給埋葬罪犯或自殺者。
在柬埔寨,與中國清明節相似的就是亡人節,是目前亞洲地區時間最長的節日。在每年佛曆10月1日起,節日長達十五天,以佛教立國的柬埔寨在這十五天中還會有僧侶幫忙誦經、布施。
儘管是節日,但柬埔寨人在這段時間裡卻一點也閒不下來。從亡人節的第一天開始,每日凌晨四點,柬埔寨各地民眾都會拿著一小團一小團的糯米飯、糕點、香蕉、蠟燭等等供品放在盤中,帶著到佛寺聽僧侶誦經。
這時的佛寺不論大小,從裡到外都擠滿了人。而且每個人至少需要走訪一家佛寺,若能走訪超過七家佛寺,則意味功德圓滿。
在第14天,許多家庭要包粽子,一部分贈送親友,另一部分則帶到佛寺中祭拜。亡人節的最後一天,幾乎所有人都在佛寺聚集,三五成群,共進午餐。同時,還會出去踏青、野餐、走親訪友。各地還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像水牛賽跑、摔交比賽、棍術表演等等。
韓國有四大傳統節日:端午、中秋、春節、寒食節。除了寒食節以外,其他節日中國人都很熟悉。其實寒食節也相當於清明節,日期在冬至過後的第105天,一般在每年的4月5日左右,與清明節比鄰(有時為同一天)。
據文獻記載,在朝鮮時代,寒食節已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每到這時,朝廷都會在王陵和宗廟前舉辦盛大的祭祀活動,民間也有各自的祭祀,家家戶戶都會準備水果、點心、酒釀等簡單的茶禮以饗祖先。
邁入現代文明社會後,寒食節卻只剩掃墓祭祖這一項。寒食之日,各地的大小花店裡都擺有素色的鮮花,供人們在清明節祭祀時使用。韓國人喜歡用鮮花祭祖,在掃墓時放上鮮花以示對故人的懷念。
按照韓國的風俗,清明節為自己的祖先或逝去的親人重新整修墳墓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所謂整修墳墓,大多是家人一起去墓地清除雜草,並在墓前鄭重地擺上酒、水果、艾草、年糕等祭品,跪下叩拜或者行禮祭拜。還會給舊墳植上新的草皮,稱為「改莎草」。
德國的亡靈節,也是德國紀念逝者的特殊日子。在11月2日,在萬聖節的次日。傳說中,萬靈節這天,煉獄中可憐的靈魂會獲得短暫的休息,所以不少人家會將牛奶、麵包等食物放在餐桌上,「招待」那些飽受折磨的靈魂。
碗裡盛油寓意對煉獄燒傷的護理。傳統的「亡靈麵包」別具特色,值得一提。美味的「亡靈麵包」花樣繁多,有的形狀像鑽石,有的像骨頭。
德國個別地區在當天晚上一定要吃燕麥粥,他們將穀粒視為煉獄中的靈魂,吃掉幾顆,就代表著救出了幾個靈魂。屋內還要點上許多蠟燭,表示活著的人維護逝者安寧。
當人們進入墓園後,會將「聖水」灑在逝者的墓上,他們相信通過這一方法,可以減輕逝者在炎熱地獄中的痛苦。同時,在墓前供上食物、鮮花翠柏,點燃有蠟燭的紅色長明燈。在自殺的亡者面前,則不能點蠟燭,因為這象徵著逝者的後代也會成為自殺者。
據說,先前在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區,人們會用空心的蘿蔔或南瓜做燈,與如今萬聖節前夜的南瓜燈頗為相似。和前一天萬聖夜的嬉笑打鬧十分不同,萬聖節和萬靈節之間的夜晚,人們宅居在家,街上人煙稀少,因為他們相信這時街上到處飄蕩著鬼魂和魔鬼。
在剛果,面對剛剛離世的死者,人們會有哭喪儀式。這與中國古代的哭喪大不相同:死者親屬會在死者的家門前不停哭跳,直到死者下葬為止。夫妻之間的儀式更為誇張、奇異,丈夫死了,妻子要水米不進、邊哭邊跳、光著上身在地上悲痛欲絕地來回翻滾,以示自己的悲傷。
一個村落中有其他人死的話,全村婦女都要在村道上,邊哭邊跳向死者道別,且除了總統的汽車之外,舉國上下其他車輛都不得遮擋、超越靈車,以示悼念。
每年的10月1日,是剛果的「掃墓節」,全國放假一天,這時我們似乎又能看到「現代文明」的曙光:全家老少身著黑色禮服,帶著鮮花、食品和燭燈,供奉於先人陵墓之前,同先人低聲言語、緬懷哀悼,接著,要拔除墓地邊的雜草,並將雜草燒掉。
每年的11月1日對波蘭人來說是一個緬懷逝者的傳統節日,被稱作亡人節。這一天,人們都去墓園掃墓,年長者點燃象徵死者不朽的燭燈。全家都到來,特別要帶上孩子,年長者點燃燭燈,讓孩子敬獻,表示紀念故人,以教育後代不忘祖先。
他們還會擺放花束、花籃或者其他裝飾,表示紀念故人。根據波蘭的傳統解釋,亡人節從12世紀開始流傳,直到15世紀末才在全國範圍內被人們接受。
萬靈節是法國基督徒的節日之一,在每年的11月1日。這天全國放假,人們奔向各個陵園和墓地憑弔親人或先烈,並獻上各種顏色的菊花。位於巴黎公墓不遠的巴黎公社紀念碑和10多個反法西斯紀念碑,是憑悼者最多的地方。
人們除祭掃先人陵墓,還到巴黎公社紀念碑獻花。這一天法國人會到親人的墓地前,獻鮮花,灑香水,希望九泉之下的親人能感知活著的人的美好生活。
坦尚尼亞是古人類發源地之一。公元7-8世紀,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遷入該地區。為了悼念在獨立戰爭中為國犧牲的死難烈士,坦尚尼亞人民把每年的9月2號定為「哀思節」。
每到這一天,人們自願地到墓地獻花、掃墓,國家領導人也親臨烈士陵園,虔誠祭掃,也有人到獨立廣場的紀念碑前敬獻花圈,以此寄託對烈士的哀思。
5月6日 是敘利亞的烈士節,當晚政府要員設宴款待烈士親屬,敘利亞全國各地也要舉行紀念活動:到墓地敬獻花圈,然後靜坐10分鐘,離開時全家合唱一首懷念親人的歌曲《記住回家的路》。
荷蘭4月15日,亦稱「思親節」。當天,荷蘭人會來到逝去的親人墓前,按順時針方向圍繞墓轉3圈,然後在墓前靜默3分鐘,就完成了祭奠儀式。
不論世界各地,掃墓的本意都是在回望逝者,展望未來。學習珍惜生命,才是清明節背後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