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梁弢):從2013年起至今年3月,蘇·歐文擔任英國文化、媒體及體育部常務秘書長,任職期間,她一直致力於推動中英雙方在文化領域的合作,親自見證了多份兩國文教及創意產業合作文件的籤署。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她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70年來的發展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未來中英兩國在文化領域的合作特別令人期待。
英國前文化,傳媒及體育部常務秘書長蘇歐文(攝影梁弢)
談及近年來中英兩國在博物館領域的交流合作,現年64歲的蘇·歐文女士記憶猶新。蘇·歐文說:「英國的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現在已經在中國上海開設了線下體驗館。因此,對於英國的博物館、藝術畫廊、劇場和影院來說,與中國開展合作可謂正當其時。此外,英國著名文學家莎士比亞的劇作在中國越來越受到歡迎。所有這些都昭示著中英兩國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合作令人期待。」
中英兩國關係歷經65年的歷程,發展到現在的「黃金時代」,特別是在文化與人文交流上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回顧歷史,展望未來,蘇·歐文表示,成就喜人,未來合作更加令人期待。蘇·歐文說:「對於劉曉明大使所講新中國70年來的發展,我深有感觸,我覺得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在我看來,未來中英兩國最有前景的合作領域,還是在文化、體育以及旅遊上。儘管目前現在合作勢頭非常良好,但在這幾個領域裡今後還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情。」
談到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夢」的理念,蘇·歐文表示,這是對中國人民即將實現的生活狀態的一種描述。蘇·歐文說:「我理解『中國夢』的核心是讓每個人都生活幸福。可以預見的是,這是一個即將實現的夢想。」
蘇·歐文的丈夫是英國著名社會學家、全球化理論先驅馬丁·阿爾布勞教授。與自己的妻子一樣,阿爾布勞教授對於習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理念有著深入的研究。他近期創作出版的《中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角色》一書,對於近年來中國及其在未來世界中承擔的角色進行了深入探討,特別是對於中國幾十年的發展經驗進行了總結。
馬丁.阿爾布勞教授展示最新著作《中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角色》(攝影梁弢)
他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是習主席對於新中國建國後幾十年發展理念的總結和升華,著眼於全人類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全球化理論則指的是從一個地方向另一個地方的延伸,通常人們所說的全球化指的是經貿領域,而人類命運共同體遠不止於此。它包含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指的是全人類幸福與福祉的實現,因此它的意義遠遠大於全球化。
對於中英兩國人民在文化上的交流互鑑,蘇·歐文指出,每個人都能從學習對方寶貴文化的過程中獲益受教,並實現精神層面的提升。蘇·歐文說:「我想,中英兩國人民可以從探究學習對方文化中獲益良多。每個人都可以在求同存異的過程中,獲得精神境界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