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古狩獵、採集時代起,魚就一直與人類密切相關,甚至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之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人類賦予魚以豐厚的文化內涵,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門類——魚文化。及至現代,中國人每年的除夕,餐桌上都必然有魚,圖一個「年年有餘」。關於魚的繪畫藝術作品也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當代實力派畫家——鄭曉京筆下的國畫魚作品!
鄭曉京老師畫中的魚,採用寫意畫法,不注重形似,而注重神似。畫中未畫水卻勝似有水,通過魚兒們自在遊泳的身姿,仿佛看到了清澈的河水一般。畫家只用水墨作畫,通過墨色的濃淡變換就體現出了魚身的透明感。畫中共有八條魚,「八」是個吉祥的數字,也有「發」的意思。因此這幅《魚樂圖》是一幅充滿了雅趣又別致的吉祥花鳥畫作品,無論是作為家居裝飾還是字畫收藏、送人都是合適的。
這幅畫的構圖十分别致,先是一片用潑墨法繪製的碩大荷葉將畫面斜分為二,左上角是一朵嬌羞的白荷,清雅芬芳,右下角畫了一對鯰魚,相依相伴,自由自在。畫面不僅給人帶來無盡的愉悅輕鬆之感,而且取鯰魚的音「年、餘,」荷花又叫蓮花,諧音「連,」因此這幅畫寓意著「連年有餘,」如此吉祥喜慶的花鳥畫作品,讓人看了就心情大好。
在我國的民俗文化中,鯉魚一直是吉祥物和吉祥語、吉祥圖案的內容。民間有「鯉魚躍龍門」的傳說。「魚躍龍門」為仕途得意、飛黃騰達的祝福語。此外,因「鯉」與「利」諧音,吉祥圖案「漁翁得利」、「富貴餘」、「吉慶有餘」等中的紋圖亦都是鯉魚。這幅畫中不僅有紅彤彤的鯉魚,還有寓意著富貴吉祥的「花中之王」牡丹花,如此和諧美景,共同構成了一幅寓意著「富榮有餘」的吉祥花鳥畫。
這幅畫的內容很簡單,也很別致。畫中只見魚竿不見人,三尾鯉魚在猶豫要不要吃魚餌,一隻小藍雀臥在魚竿上俯身看著水中的魚兒,仿佛就要衝到水面,如此情景,將靜態的畫面變成了動態,給人以無盡的想像。鄭曉京老師作為當代實力派詩人和畫家,他常會在自己的畫作中有感而發,題寫一兩句詩詞,以詩述畫意。這幅畫中他寫到「不重魚兒重養心,氣閒神定似調琴。 一竿邀向風和雨,水綠山青已滿襟。」這幅雅致又充滿詩情畫意的作品,掛在家裡也可彰顯出自己獨特又風雅的品味。
葫蘆是大家心目中增壽、降瑞、除邪、保福的吉祥物。不僅普通百姓喜歡葫蘆,畫家們也偏愛它,畫葫蘆就是畫如意、畫平安。葫蘆是非常適宜表現意趣的題材,不僅長得恣肆爛漫,還寓意美好,所以葫蘆題材雖傳統,但也足以表現個人意趣。這幅作品由葫蘆和魚兒構成,葫蘆之黃色豔彩與濃淡墨色交相輝映,揮灑自如,氣韻充盈筆端。葫蘆因發音似「福祿,」所以和魚兒畫在一起,就寓意為「福祿有餘」,是非常經典的吉祥畫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