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俠到底是怎樣花銀子的 要不要拍個銀礦了解下?

2021-01-10 金融界

來源:中國網科技

在武俠小說或影視作品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某大俠邊隨手扔出一錠銀子,邊大聲招呼:「小二,二斤熟牛肉、一壺燒刀子。」顯得豪邁又氣勢。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麼?

歷史的真實恐怕和我們的認知相去甚遠。

影視劇裡,大俠扔下一錠銀元寶,點些熟牛肉、燒刀子的場景,在現實中不大可能存在的

因為自然界基本不存在天然白銀,所以白銀開採受技術約束,時間越往前,產量也就越少。再加上中國在歷史上是貧銀國,銀礦主要在雲南、廣西等南方地區,因此中國雖然是世界上發現和開採利用銀礦最早的國家之一,但兩漢至南北朝開採的銀礦極少。唐朝開發南方後,白銀產量才得到提升,但冶煉技術並不發達,有人統計過,縱貫唐朝的白銀總產量僅為1500萬兩左右。按照唐朝近200年的統治時間計算,平均每年也不過5萬兩。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電視劇裡的富商豪客,隨口說說就是「紋銀十萬兩」的花銷,折算起來就已經是大唐盛世足足兩年的白銀產量了。

2016年考古發掘的張獻忠江口沉銀

因此,白銀在明朝萬曆之前都是商品屬性多於貨幣屬性,直到海外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到張居正改革後才正式承擔貨幣職能。即便如此,由於銀子缺乏,因此價值很高。有資料顯示,清初以前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道光以後更通貨膨脹到三千多文。在明代,一個平民1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著名的戚繼光的戚家軍,普通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尚不足一兩。甚至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現在的1.2斤)豬肉也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所以古代的普通老百姓家裡用的大多是銅錢,銀子很少就用在日常交易中。即使使用,也是用專門的剪銀子的剪子從整塊銀子上剪下來的碎銀而已,甚至連小生意也都用這種碎銀交易,而非整塊的大銀。在明代馮夢龍所著的《警世通言》中有一則「金令史美婢酬秀童」的故事,其中有個橋段就是講小賊胡美偷了整錠官銀後不敢外出花費,只能半夜偷偷用斧子敲那錠邊下來,結果響動太大,被鄰居察覺,因而被擒拿。由此可見,影視劇中隨手就丟出的整錠大銀,幾乎是不存在的。當然這也與戲劇效果有關,如果完全照搬真實生活,恐怕大俠都得像打虎將李忠那樣「去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實在有失大俠風度。

古代碎銀

造成銀子價值很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前面所述的奇貨可居。由於技術原因,廣西、雲南一代的銀礦產量佔全國比重很大,甚至在明代海外白銀大量流入以後也依然如此。資料顯示,在清代出產高峰期,雲南銀銅產量佔全國可到90%。清末太平天國起義的早期士兵來源,就是礦產業工人,其中包括燒炭工人、銀礦、銅礦工人等,後來的燕王秦日綱當年就是廣西貴縣銀礦工人。據說馮雲山最先發展的「拜上帝會」成員是,動輒有上千人入夥,可見當時西南地區銀銅礦業規模之大。

近現代以來,隨著科學探測技術的發展,我國也逐漸摘掉了貧銀國的帽子,銀礦也不再局限於西南地區。據了解,世界上銀金屬量達到千萬噸級以上的有100個,中國就佔了13個。在全球儲量最大10座銀礦中,中國雙尖子山銀礦以21665噸銀金屬量,位列第七。目前,在全國27個有銀礦的省級行政單位中,共查明銀礦1483個,其中大型銀礦52個,中型193個,小型1238個。可以說,銀礦資源是比較豐富且分布廣泛的。

值得一提的是,1月31日,你將有機會得到這成為這1483座銀礦中的一員。當日10時,京東拍賣平臺將開拍四川省巴塘縣砂西銀礦(擴大勘查範圍)勘探探礦權,起拍價1.87億元。如果競拍成功,或許你也可以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隨手扔出整塊的銀元寶,打包二兩牛肉、一壺老酒,體驗一把大俠行走江湖的快意豪邁。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大俠到底是怎樣花銀子的 要不要拍個銀礦了解下?
    影視劇裡,大俠扔下一錠銀元寶,點些熟牛肉、燒刀子的場景,在現實中不大可能存在的因為自然界基本不存在天然白銀,所以白銀開採受技術約束,時間越往前,產量也就越少。再加上中國在歷史上是貧銀國,銀礦主要在雲南、廣西等南方地區,因此中國雖然是世界上發現和開採利用銀礦最早的國家之一,但兩漢至南北朝開採的銀礦極少。
  • 拍萬物的京東拍賣2021年上新了!1.87億元拍個銀礦考慮下?
    即便如此,由於銀子缺乏,因此價值很高。有資料顯示,清初以前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道光以後更通貨膨脹到三千多文。在明代,一個平民1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著名的戚繼光的戚家軍,普通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尚不足一兩。甚至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現在的1.2斤)豬肉也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
  • 拍萬物的京東拍賣2021年上新了!1.87億元拍個銀礦考慮下?
    即便如此,由於銀子缺乏,因此價值很高。有資料顯示,清初以前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道光以後更通貨膨脹到三千多文。在明代,一個平民1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著名的戚繼光的戚家軍,普通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尚不足一兩。甚至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現在的1.2斤)豬肉也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
  • 古代大俠吃飯,隨手摸出一錠銀子,到底值多少錢?難怪小二激動
    在不少影視劇中,大俠一上門吃飯就來二兩白酒,二兩牛肉。酒足飯飽以後,拿出一錠銀子放在桌上,囑咐店小二不用再找了。此時這店小二的表情一定是十分誇張的,目瞪口呆的望著豪爽的客官,諂媚的目送大俠離去。那麼,在真實的古代生活當中,一錠銀子價值多少錢呢?小二的表現是不是太過於浮誇?古人用錢的單位一般都是一文錢;一兩白銀;一兩黃金,主要是這三個標準。「一文錢」是最小的面額,其次則是一兩銀子,出了郭靖大俠外出,鐵木真大汗給了他30兩黃金當做盤纏以外,極少有人出門在外使用黃金的。
  • 古代行走江湖的大俠,吃完飯隨手丟下銀子就走,就不怕給少了嗎?
    能被稱得上是大俠的人,都擁有一身過人的本領,要不然這隻身一人行走江湖,怎麼安全呢,指不定在哪片樹林碰上個小毛賊就一命嗚呼了,更別說是救濟別人了。不知道大家在接觸歷史故事或者是看古代的電視劇的時候,會不會產生這樣的一個疑惑,那就是這些成天在外面瞎晃悠,也沒個固定工作和收入,而且出手闊綽從不缺錢,還三天兩頭的資助老弱病殘的大俠們,他們到底是靠什麼生存下去的呢?
  • 古代大俠吃完飯不算帳,放下一塊銀子就走,是真的嗎?
    答:武俠片裡一個常見的「豪氣橋段」,就是「大俠下館子」:經常是熱熱鬧鬧的酒店裡,滿臉橫肉的「大俠」吃飽喝足,竟連「多少錢」都不問,隨手放一塊銀子在飯桌上,然後瀟灑飄然而去。「豪橫」一幕,也叫多少「武俠迷」連呼身不能至,紛紛心嚮往之。那這「豪橫」場面,放在真實的歷史上,究竟有幾分靠譜?
  • 為什麼古代俠客吃飯後放下銀子就走,夥計也從來不算帳就說夠了?
    電視劇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第一個便是這些大俠們不上班為什麼有著那麼多的錢可以逍遙自在的去餐館吃飯。大俠們每次去吃飯時都會要二斤牛肉和一壺酒。 在古代,一般人都是靠手藝吃飯的,如果一個俠客有著過人的武功,可以給富貴人家當保鏢,也可以自己經營鏢局或被僱傭為鏢師,這些都可以得到豐厚的報酬。最不濟就去劫富濟貧,也能弄許多的錢來花,像這種人出門自然花錢不愁。 那古代俠客為什麼要牛肉呢?
  • 古代去青樓一趟要花多少銀子?折合成人民幣,真是意料之外
    無論是從古至今,每天的日常生活開銷必定是少不了的,在古代還好一點,他們很長時間都不會花那麼一次錢,但現如今的消費越來越高了,每個人每天平均都要花三四十左右,吃飯就要花很多,對於他們來說每個月的需求也都已經超額了,連工資也攢不住。
  • 為啥古代的店小二,在客人結帳的時候,都要咬一口收來的銀子
    古裝劇是影視劇中佔比比較大的一種劇,我們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為了能讓大家更好的理解這些歷史,所以人們拍了不少的古裝劇。似乎這些古裝劇當中,都有一個固定的場景,那就是大俠英雄們在吃飯的時候,總喜歡扔下一塊銀子就走了,這個時候店小二拿起銀子,就總要拿起來掂量一下,再往嘴裡一咬,就能辨別出這塊銀子的真假來。 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為啥這銀子掂量一下咬一口,就能辨別出來呢? 其實這種方式,就跟我們現在鑑別百元大鈔是一個道理,也是當時的人們,鑑別銀子真假獨有的方式了。
  • 在古代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兌換成人民幣又價值多少?
    很多人都喜歡看古裝片,但是大多數的人對古代的貨幣沒有什麼觀念,因為看到有很多人都在使用銀子這種貨幣,但是你知道嗎?在明史裡,七品知縣一年的俸祿,也只是45兩白銀。所以在電視劇裡有那種吃一頓飯,大概花20兩銀子的人是很不科學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白銀是在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
  • 古代大俠去客棧吃飯,吃完飯扔下銀子就走,他就不怕給少了?
    古代大俠去客棧吃飯,吃完飯扔下銀子就走,他就不怕給少了?網絡上經常有什麼扒一扒,大家來找茬,還有漏銅百出,穿幫的電視劇,很多種,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吃飽了沒事幹,但或許某些真的存在穿幫的嫌疑,但這都是對於近幾年來拍的電視劇電影啥的,都很現代,那古代大俠們通常去客棧吃飯的時候總是吃完飯一把錢一放就走了,而且買東西也是幾個銀子一給就走了,他們是知道價錢還是咋滴?他就不怕給少了?
  • 古代大俠吃完飯後,將些散碎銀子丟在桌上,為何店小二從來不數?
    您要明白,但凡是大俠,都最講臉面,只會多給,不可能扣扣索索。話也說回來,萬一運氣不佳,看走眼了,遇到個假的,就只能自認倒黴了。因為,在摸不準對方狀況的時候,店小二也不敢造次呀。萬一,再挨頓打呢?大俠與一般顧客不同,往往自帶氣場大俠與一般顧客不同,往往自帶氣場。大俠是市井小民心目中的英雄好漢,屬於暗中被人豎大拇指的那種人。那麼,這種人有什麼特質呢?
  • 古代消費的時候,店家收到一錠銀子,為什麼卻都不找零呢?
    在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總會出現一個場景,就是一個大俠來到店裡,大俠讓小二上菜,然後從懷裡掏出一大錠銀子,往桌子上一拍,小二看見銀子喜笑顏開馬上服務周到,酒菜上來後,大俠就開始大嚼大咽了,然而大俠吃完後便走了。
  • 大俠們不靠譜的錢包
    岑嶸(杭州)·經濟自由人 《神鵰俠侶》中,李莫愁的大弟子洪凌波從懷裡取出兩錠銀子,叮叮地相互撞了兩下,對少年楊過說:「小兄弟,你聽我話,這兩錠銀子就給你。」楊過不想招惹她,假裝從沒見過銀子,問道:「這亮晶晶的是什麼啊?」洪凌波說:「這是銀子。你要新衣服啦、大母雞啦、白米飯啦,都能用銀子去買來。」
  • 古代大俠又沒有正經職業,靠什麼維持生計?
    古代大俠又沒有正經職業,靠什麼維持生計? 古代大俠的錢一般是家裡給的,或者就是開宗立派,教授徒弟掙錢,也可以去給人當保鏢,靠自己的武藝來掙錢。
  • 為啥古代大俠吃完飯後,丟下錢包扭頭就走,店小二也不仔細數數?
    一代江湖大俠,從自己兜裡一文錢一文錢往外掏?欺負誰呢?在具體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假設一個場景。武松剛剛打完老虎回來,前往一個小店裡面吃飯,然後坐下要了一個醬豬蹄兒,要了兩饅頭,吃完飯之後飯店小二告訴他:一共花費322錢,然後武松從自己的兜裡面掏了一大堆的散碎銀量,掏完一堆又掏一堆。
  •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等於多少人民幣?原來我們都被電視劇誤導了
    古代的一兩銀子究竟等於多少人民幣,現在很多人其實沒有概念的。特別是以當代電視劇為極端,居然出現兩個饅頭一碗湯5兩銀子,一個少奶奶一次賭博輸掉一千萬兩銀子等等荒唐透頂的情節。同時也表明了中國部分的創作人的無知和不負責。
  •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算算你一個月薪水有幾兩銀子
    1000塊錢能買5兩4錢的銀子,而對於一個月工資3000的人那說,能夠領到16兩多銀子。當然了,古代的情況下肯定不同於現在,單位也不一樣。銀子的購買力,從歷史來看,是越往後走價值越低的,在很久以前,古埃及法典裡面竟然規定,銀子和金子兌換的比例為1:2!
  • 古代銀子長什麼樣?全是牙印,黑不溜秋,別再被古裝劇給忽悠了
    那麼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古代的銀子是怎樣的呢?是不是如同影視劇中潔白耀眼,類似於馬蹄鐵一樣的銀錠?如果你這麼想的話,可能就要有些失望了,都是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你可能都發現不了,這恐怕才是過去大部分銀子的真正模樣,別再被古裝劇給忽悠了。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如今多少人民幣?看看你月收入是幾兩?
    導語: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如今多少人民幣?看看你月收入是幾兩?眾所周知,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在沒有紙質鈔票出現之前,古人都是通過金銀珠寶等硬通貨進行交易的。而比較常見的就是銅錢、銀子和黃金了。而這其中用得最多的就是銅錢和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