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2017年終。在這即將過去的一年裡,不止於眾多建築作品破土而起,全球範圍內還有眾多展覽,以展陳的方式,回顧經典建築大師的成就與光芒,梳理建築師的創作當下並指向未來。
這一次,藉此機會走近2017年的建築展覽,一睹進擊的建築師人生。
貝聿銘
故土上的百年呈現
「貝聿銘文獻展現場」鳳凰網
在現代建築的歷史上,貝聿銘被稱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遊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他,無疑是建築界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始終堅持著現代主義風格,在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為其注入東方的詩意。
貝聿銘的建築生涯,稱得上是進擊的一生,帶有他個人的英雄主義色彩。在過去的一百年裡,他求學期間輾轉多次最終師從格羅皮烏斯門下;曾經因為「房屋建築師」的身份被美國主流建築師協會排除在外;贏得甘迺迪圖書館競賽揚名之時卻因漢考克大廈玻璃的脫落而跌入低谷;頂住輿論壓力在批評聲浪中建造的羅浮宮金字塔最終贏得了高盧人的讚賞;僅與拙政園一牆之隔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則是傾注了貝聿銘對東方故土的無限情感。
展覽上的作品模型鳳凰網
今年3月,「貝聿銘文獻展」在蘇州美術館進行。展覽由貝聿銘的學生、木心美術館設計師林兵策展,分成家源、治學、建樹、榮譽、祖國、回家等六個部分,其中多數文獻資料為首次公開展出。
伊東豐雄
「河流」的設計軌跡
「曲水流思」展覽現場PSA
伊東豐雄,作為日本中生代建築師的典型人物,在日本建築系譜的主脈下,發展出自己的獨特建築特質,其代表作包括仙臺媒體中心、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岐阜媒體中心、臺中歌劇院等。
展覽上的模型王逸凡
今年4月,伊東豐雄的全球首次回顧展「伊東豐雄曲水流思」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進行,按照時間順序分為六個階段,展出伊東豐雄自1971年成立個人事務所至今46年以來一系列重要作品的模型與圖紙,等等。正如展覽的名字所言,伊東豐雄表示,自己的設計軌跡如同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流淌向前。
賴特
150年的回顧
賴特誕辰150周年檔案展示MoMA
正值著名的現代主義建築師賴特誕辰150周年之際,今年6月12日開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聯合哥倫比亞大學,共同舉辦了一場為期四個月的展覽——賴特誕辰150周年檔案展示(Frank Lloyd Wright at 150: Unpacking the Archive)。
展出的賴特作品模型及手繪圖MoMA
賴特的建築生涯可謂高產,共設計了1114個建築作品。本次展覽通過450份賴特的作品,展示了他在建築畫、模型、錄影、出版、家具、繪畫、織特等不同類型設計上的成就。正如策展人Barry Bergdo所言,這次展覽,通過全面的展品和展覽媒介,讓觀者看到了賴特一生中那些有趣、吸引人、多面、矛盾的思想,窺得他不為人知的一面。
安藤忠雄
挑戰永無止境
展覽「挑戰」開幕式上的安藤designboom
展場外1:1建造的光之教堂designboom
生於1941年的安藤忠雄,稱得上是現代建築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今年9月底,東京國立新美術館迎來了安藤忠雄的個人回顧展「挑戰」,展覽以原點/居住、光、空間留白、在地性、振興歷史建築、培育為六個主題,聚焦於安藤將近50年建築生涯的眾多代表作品。除了展出過往作品的模型、手繪草圖及視頻等,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在展覽入口處以1:1的比例建造的安藤忠雄代表作光之教堂,觀展的人們可以在現場真實感受安藤的建築空間。
展覽現場及模型designboom
對於這次展覽,已經76歲的安藤坦言,自己並不認為這只是一次作品回顧,因為過分地沉浸於過去成就只會讓自己止步不前,作為一名建築師,需要不斷進擊。
諾曼·福斯特
走向共同的未來
展覽上的飛行器與模型 fundacion telefonica
今年10月,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的建築展在馬德裡開幕,展期將持續至2018年2月。在展覽的12個篇章中,每個部分都展有一件近期完成的新作與早期的作品,旨在探討前瞻的未來。展覽現場的中心區域,擺放著從滑翔機到太空艙等一系列代表速度與未來的飛行器,這些代表世界瞬間萬變的展品,同時也是福斯特輕盈建築設計的靈感來源。
諾曼·福斯特「過去」與「未來」的作品fundacion telefonica
從歷史建築的遺產保護,到月球上的居住空間研究,福斯特的作品囊括了「過去」「當下」「未來」的的時間跨度。貫穿整個建築職業生涯,可以看出福斯特在不同社會議題上的回應。
福斯特展覽視頻,來源:youtube
編輯| 林楚傑
校對| 李菁琳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