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的發展是迅速的,從交通方面變得更加便利,生活變得豐富再到現在的網際網路+全覆蓋,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全國迅速崛起了很多有各自特點的城市。另一方面我們還應該看到,城鄉差異也越來越大,經濟基礎的不同帶來了人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上面的巨大差異,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也是一個割裂的時代。
婚配問題是年輕人逃不開的話題,女孩小周今年30歲了,研究生畢業的她在上海從事著一份不錯的工作,只是工作比較忙,忙到沒時間社交。因此條件不錯的小周也走上了相親這條路,小周的小姨給小周介紹了相親對象,看了照片也能算得上是一表人才,學歷不錯工作也很體面。小周一大早就開始精心打扮,興衝衝地趕到了約會地點,可是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
小周生氣地回到家裡,小姨和家人看到小周不開心,馬上問她「怎麼樣?對方條件不是很好嗎?」小周說道:「別提了,你怎麼不早點告訴我是個農村人,我可不能嫁給農村人!」當著家人的面,小周發起了牢騷。沒想到不僅沒能獲得家人的理解,反而被小姨和媽媽輪番數落,說小周不懂得尊重別人、愛慕虛榮。
小周感到很委屈解釋道:「並不是我歧視農村人,但是我們如果三觀不合還怎麼相處?如果遇到鳳凰男你們能替我負責嗎?」小周的話讓眾人沉默了。事實上,和小周有同樣想法的年輕人並不少,小周的觀點並不是沒有道理。
為什麼現在很多城市女孩不願意嫁給農村人?
1. 城鄉差異導致三觀不合
現代人結婚最講究的就是要三觀一致,就是說兩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能夠相洽,這樣二人才能夠相處的和諧。「三觀」一詞是最近幾年才備受人們關注的,究其原因是因為從前人們的經濟條件和生活方式差異很小,所以在這些方面的看法都比較一致。
同時,在人們的溫飽沒有滿足的時候,也無暇顧及精神層面的東西,而現在的年輕男女不僅追求生活習慣上的步調一致,而且還要有共同的理想,對兩個人身邊發生的事情要能形成比較一致的觀點。
城鄉巨大的差異導致城市的孩子和農村的孩子生活方式上存在很大差異,從而兩類孩子很難形成比較一致的三觀,所以在共同生活上會出現更多的摩擦。城市生活和農村生活並沒有哪一種更優越,但是差異已經產生,年輕人不願意冒險也是情有可原。
2. 部分農村孩子思想太過保守
城市的孩子接觸的信息事物較多,同時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他們的思想比較開放,尤其是在感情方面。而農村的孩子思想則比較保守,他們在很多時候會覺得城市孩子的思想太過「激進」。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農村的孩子認為,女孩子交的男朋友多,情感經歷太過豐富,他們就會認為這些女生私生活不檢點,不懂得自尊自愛。
而城市的孩子則不太會有這種想法,因為他們認為男性和女性在感情上是平等的,女性交往的男孩子比較多有很多因素,並不一定是女生的人品有問題。很多農村的男生也會有「處女情結」,這種心理在他們眼中理所當然,而在城市的孩子眼中也不可理喻。
3. 被「鳳凰男」傷了心
農村的孩子一路奮進考上大城市的大學,在大城市站穩腳跟,這一路必然不易。這種通過個人努力和奮進留在城市的男孩子,就是家人眼中的「鳳凰」,他們聰明好學十分可靠。儘管這些男孩子努力奮進,但依然為城市女孩所詬病。
主要原因在於,這些「鳳凰男」雖然身在城市,但依然保留著農村那套腐朽的思想。他們大男子主義,在家中要起帶頭作用,明明沒有能力幫助那麼多「窮親戚」卻依然逞能。可是城市女孩卻不願做他們虛榮心的犧牲品,更不願意按照他們的意願像他們的母親一樣「為家庭犧牲」。
社會發展的巨變形成了兩個割裂的社會,農村的淳樸和保守,城市的冷漠和多彩,本來各自安寧的兩種家庭,因為年輕人的婚配開始碰撞產生各種微妙火花。與其說城市女孩「嫌棄」農村男孩,不如說是「畏懼」農村男孩,畢竟社會發展帶來的問題本不應該由她們承受。
各位網友,大家覺得小周說的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