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位網友的一段話上了「頭條」——「我應該是幸運的,本來訂的是前天要去參加一個學子宴,因為孩子這兩天要報考,就沒有過去,這也幸虧沒去,因為去的那個地方出現了無症狀感染者……」
對此,網友紛紛回應:
十年寒窗苦讀,今朝金榜題名,可喜可賀!高興之餘,家長們定不會忘記感恩老師,或是希望親朋共享喜悅,有的已經忙著籌劃「升學宴」「謝師宴」。
疫情期間,對「宴」說不!
根據稍早前報導,遼寧鞍山市新增1例無症狀感染者高某,就曾在7月22日,到同村董某家參加升學宴。而我省新增無症狀感染者蔡某某也多次參加聚餐。
如果放在平時,普通群眾家庭小聚,祝賀一下,無可厚非。但在當前,我國本土確診病例的出現,牽動人心,新疆、遼寧等地相繼發生的集聚性疫情案例再一次向我們敲響警鐘。
為此,哈爾濱醫科大學中國疾控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研究員裴俊瑞提醒
疫情防控需要嚴絲合縫的群防群控,不容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人人皆有責,人人需盡責。公眾要自覺做到少出門、不聚集,不辦婚宴、升學宴、謝師宴,堅持用好「測溫、掃碼、戴口罩」防疫「三寶」,真正使「少出門、不聚集、勤洗手」成為每個公民的行為自覺和新生活方式。
裴俊瑞表示,根據有關部門的通報信息可以看出,近期新增確診病例中,絕大部分與聚集性疫情相關聯。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任性大意」「聚餐」等行為成為疫情傳播的關鍵節點,從而導致了病毒的進一步蔓延。
參加過半年的流調工作,深深感覺應對新冠疫情就如同打一場仗一樣,一分一秒都異常珍貴。因此,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輕視與大意,影響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局面。
裴俊瑞說,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病毒狡猾,不管是健康綠碼,還是重點人群,都應時刻保持警惕,做好個人防護,不給病毒任何可乘之機。
面對當前嚴峻的疫情形勢,裴俊瑞表示,防疫的真正力量在於人民,公民的健康素養和健康意識是阻擊疫情最有力的屏障。「每個市民都應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堅守底線思維,共築疫情防線。」
他建議,除了少出門,不聚集、聚餐,還要改善公民的飲食習慣,不吃野生動物,食用海鮮要徹底加熱煮熟,讓使用公筷公勺、不吸菸等健康理念成為自覺,讓每一位公民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邁步。
「升學宴」「謝師宴」已經變了味
其實除了防控疫情,保護生命健康外,還有很多公眾表示,「升學宴」「謝師宴」現在已經變了味。
隨著社會的發展,升學宴已經不再只是家人、同學師生間的樸素的慶賀,而是帶有越來越油膩的「功利主義」味道。隨著升學宴被過度「炒作」,許多問題日益凸顯:
宴會規格逐年提高,成為部分家長「鬥富」的舞臺。部分家長「囊中羞澀」,孩子的學費都沒有著落,但還是硬著頭皮搞「升學宴」。也有部分家長借著「升學宴」收禮金,升學宴淪落為滋生腐敗的溫床。一些有求於當權者之人,紛紛抓住「升學宴」的機會,借用人情往來的糖衣炮彈,找準目標。一些下級也藉此向上級示好,進行情感上的「投資」。可以說,「升學宴」之風帶來的後果,是奢侈之風蔓延,相互攀比,浪費現象嚴重,同時也苦了普通老百姓,令很多家庭苦不堪言。「升學宴」每次禮金數百元不等,甚至高達上千上萬元,使很多家庭的支出大增,「財政」吃緊。一些人感嘆說,以前赴宴只是傳統的「婚喪嫁娶」,可眼下已蔓延到喬遷宴、生日宴、滿月宴、周歲宴、升學宴等等,五花八門,令人生畏。
最近,全省各地紀委監委都下發文件,要求堅決剎住違規操辦「升學宴」「謝師宴」等行為,嚴禁黨員幹部、公職人員操辦「升學宴」「謝師宴」,我省教育系統也要求,教師要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拒絕任何形式的升學宴、謝師宴,不收禮品、紅包……
實際上,讓孩子頻頻參加變了味的升學宴、謝師宴,不但增加感染疫情的風險,也可能讓孩子過度關注「人情世故」,或是給孩子造成學習、就業壓力,給親戚關係埋下隱患等。
升學季是收穫季,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應該讓一切「從簡」,把升學喜事辦好,為年輕學子樹立正確導向,讓子女帶著不驕不躁的平和心態、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告別昔日舊教室,邁向人生新課堂。
記者:趙一諾 衣春翔
編輯:孫溶
責編:金鴻雁
審核:王巍 蘭繼業
統籌:來玉良
監製:包民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