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鄉愁,山西黃河岸邊原始農村社火表演,城裡很難看到

2020-12-12 黃河鄉土故事

山西省芮城縣風陵渡鎮的王遼村在每年的正月12 都有一個傳統的土地廟會,這一天人們在土地廟前祭祀,表演,然後再到村子裡進行一年一度的熱鬧和社火表演,王遼村地處黃河東岸,這裡的民間社火形式保留了傳統的民俗,處處都可以感受到黃土地上的年味。

廟會上的社火表演開始了,隊伍前邊打旗的老人是村中最年長的人,手中的旗子上寫著萬民平安風調雨順,反映了山西芮城農民們祈求平安和富裕的美好生活願望

這是鄰村常家腰鼓隊的兩位年輕媳婦,常家家的腰鼓隊由村子裡的年輕媳婦組成,她們在農閒的日子裡進行訓練和自娛自樂,到了逢年過節的日子她們就會走出村子去表演,由於她們腰鼓打的很歡快,很有河東民俗的特點,所以很受當地農民的喜愛。

這是一群農村大媽的現代舞表演,兩位年輕的女子看著大媽們的表演,點評和議論著。

村中的一條巷道,西邊還保留著黃土牆面,遊行表演的隊伍從這裡走過。這個社火隊伍看上去規模很小,但是也是當地農民群眾過年快樂生活的一種表現形式。

一對農村大媽跳舞扭秧歌,一群農村大媽站在一邊欣賞。紅毛衣花扇子,農民大媽們似乎今天回到了年輕時光。

一位包著白毛巾的老人從農村大媽們的秧歌隊伍旁邊經過。當地農村的大爺們至今還是保留著包白羊毛手巾的生活習慣,這些個在電影中陝北農民的裝扮在這裡司空見慣。

常家村的大媽秧歌隊伍的三位大媽站在橫幅下邊看著別的農村社火隊伍進行表演。

這是農村巷道裡站在電動三輪車旁邊看社火表演的4位農村老人,她們的頭巾看上去很是整齊劃一,這樣的裝扮也是晉陝黃河兩岸大媽們喜歡的傳統造型。

今年為了活躍社火氣氛,王遼村甚至還從山下邊的河農村請來了農民背冰亮膘的隊伍前來助興演出,一群黃河漢子光著上身,背著冰塊,肩扛鍘刀正在表演中。

這是王遼村的西北角,黃土地上的黃土畫面,讓生長在黃土地上的人們倍感親切。【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相關焦點

  • 去黃河岸邊「趕集」,體驗西北式浪漫!
    新華社銀川8月27日電(記者劉海)與村裡人去城裡打工的路徑相反,已在城裡站穩腳跟的農村姑娘王燕每天都會坐著通勤車從城裡去村裡「趕集」。黃河宿集項目創始人陳祖品如是講述緣起。陳祖品早年曾輾轉浙江、雲南等地經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來到寧夏中衛考察,對黃河岸邊這個有百年歷史的古村落「一見鍾情」,於是決定在拆遷遺址上,復原村落整體風貌,喚起人們對西北鄉村的記憶。
  • 黃土高原黃河岸邊的古鎮:磧口
    2018年9-10月間,我完成了環新疆自駕遊,從天津出發,穿過河北、山西、陝西,寧夏;從寧夏中衛市西渡黃河,進入甘肅河西走廊,穿過河西走廊到達新疆東大門哈密。在路線設計上,第一站選擇了山西磧口古鎮。磧口古鎮磧口鎮隸屬山西呂梁市,位於晉西呂梁山西麓,黃河之濱,明清至民國年間,憑藉黃河水運一躍成為北方商貿重鎮,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是晉商發祥地之一。我們早上6點鐘出發。
  • 山西臨猗「扎馬角」彰顯黃河沿岸彪悍民俗
    (楊馮彥、李淑霞攝)  人民網臨猗2月17日電(王建) 2月16日,地處黃河岸邊的運城市臨猗縣孫吉村舉行了春節社火表演活動——扎馬角,此項民俗活動吸引了周邊村莊及各縣市數千群眾圍觀  「扎馬角」這一獨特、彪悍的民俗活動,分布在臨猗縣黃河岸邊的南趙、薛公、孫吉、南(北)百底等部分村莊。據當地年齡較大的村民介紹,「扎馬角」這項民俗活動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原為黃河岸邊群眾祈雨舉行的祭祀儀式,後演變為求吉驅災的群眾性社火活動。
  • ------黃河岸邊小長江 鄭州城裡大江南!
    雖然在鄭州居住了很多年,也看到了鄭州日新月異的變化與進步,但是始終覺得鄭州總是缺點什麼!今天終於在賈魯河看到了鄭州所缺的東西。 鄭州並不缺少現代,並不缺少時尚,也不缺少科技。它有厚重的人文,悠久的歷史,諸多的遺蹟,勤勞的人民。 河南人口多,鄭州人口也多,人口多的地方,車輛就多,車輛多的地方,交通擁堵。堵的時間長了,心情也會堵。
  • 黃河在這裡寬得一望無際 - 山西晚報數字報
    這首歌的景象,我們在黃河邊得到了印證。  一眼望去,這裡的河面看不到邊,吳王古渡的人說,有十幾裡寬咧,最窄處就是2008年建成的浮舟橋,524米。在河邊拍攝時,我們驚訝地看到30裡長灘居然有浪拍岸,它寬闊閒散得都不像一路走來看慣的那條河了。岸邊的稻,更是幾千年來第一回種,去年才開始在黃河灘試種了800畝。  這是臨猗給我的第一個意外。
  • 夢裡,我看到了黃河岸邊縴夫古銅色隆起的背脊
    長途車從山西臨汾出發,向舉世聞名的壺口瀑布疾馳而去,。這是酷熱難耐的夏天,放眼望去,遼闊的黃土高原像一幅巨大而生動的油畫。那縱橫交錯的幽深狹谷和起伏連綿的山巒,那在陽光下愈發古樸而神秘的窯洞,使我更深切的理解了什麼是古老什麼是蒼桑,什麼是氣勢磅礴,而我正是以某種無法言喻的豪邁而悲壯的心情,去千裡尋覓那黃河的濤聲和歷史的足音。
  • 黃河奇觀 山西永和乾坤灣
    永和乾坤灣 仙人灣 黃河蛇曲地質公園一條黃河,一個奇灣,一把紅棗,一段鄉愁!奇奇裡永和乾坤灣 河澮裡灣從永和縣城出發,沿著西南方向新修的農村旅遊路蛇曲是指被河流衝刷成像蛇一樣蜿蜒的地質地貌,黃河穿行在晉陝大峽谷中段時,一改那剛烈勇猛的性格,在地處山西永和縣與陝西延川縣之間,炫動起她那靈便的身姿,妙舞左右回纖腰,衝刷成天下罕見的黃河蛇曲自然景觀,一條長達68公裡如飄帶般的7道壯闊美麗的大彎道出落而成了。
  • 靖遠縣東灣鎮瓜園村:黃河岸邊一枝花 風景如畫醉人心
    東灣鎮瓜園村:黃河岸邊一枝花 風景如畫醉人心圖為東灣鎮瓜園村景色。白銀日報記者 貴富堂 文/圖位于靖遠縣城以東約10公裡的東灣鎮瓜園村魚塘連片,稻穀飄香,小橋流水,古樹參差,是遠近聞名的黃河岸邊一枝花。今年以來,隨著美麗鄉村的深入打造,這裡更加綻放出了無盡的魅力,美得讓人心醉。
  • 迴蕩在黃河岸邊的漫瀚調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4日 「你知道天下黃河幾十幾道彎,幾十幾道彎彎裡有幾十幾條船……」這曲傳唱在黃河岸邊的漫瀚調《天下黃河》,奇附林唱了一輩子。年近古稀的奇附林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漫瀚調的代表性傳承人,從小生活在黃河岸邊,漫瀚調於他而言已是生命中最為珍貴的東西。
  • 黃河岸邊重響「商旅駝鈴」 山西磧口古鎮借「紅棗+文旅」富農
    李小剛 攝中新網呂梁9月26日電 (範麗芳)國慶到來之際,黃河岸邊的小鎮山西呂梁臨縣磧口古鎮逐漸熱鬧起來,實景劇《如夢磧口》中的商旅駝鈴,喚回人們對晉商的記憶。9月26日,記者從中國·磧口第五屆紅棗旅遊文化節新聞發布會獲悉,當地將於近期推出系列活動,冀以節促旅,以旅帶商,以商富民。
  • 黃河岸邊蘭州城裡中山橋北有個白塔山 在這裡遠眺金城景色真美
    母親河黃河穿越蘭州城而過,給蘭州增添了一抹水鄉的景色,在蘭州城裡黃河岸邊的中山橋北有一座白塔山,這裡是一個鳥瞰蘭州美景的好地方,站在山頂遠眺金城,黃河像一條絲帶給金城繫上了一個結。白塔山海拔雖然有一千七百多米,山勢起伏,「拱抱金城」,但是跟山下的蘭州城高度比起來只有二百米左右落差。
  • 晉南農村,8旬老兩口住黃土溝邊老房子,相伴60年還和黃河作伴
    近日,北方受寒流影響,大面積降溫,在黃河岸邊的山西晉南中條山地區迎來了一場小雨,和影友相約冒雨上山,來到了山裡的一個小村莊,走在村裡的水泥路上,一邊是深深的黃土溝,一邊是村民的房子,舉目望去,不遠處的溝裡一棵柿子樹上還掛滿了紅紅的柿子,遠遠看去像一個個的小紅燈籠,甚是好看。
  • 黃河岸邊的筏子客
    筏子客在黃河漂流前對羊皮筏子進行清洗。午休時間也顧不上回家了,就在筏子下面眯一會。遊客們乘坐羊皮筏子,體驗黃河漂流。筏子客們在生意蕭條的時候坐在岸邊聊天。一名筏子客正在接聽遊客的電話,多年的漂流經驗讓筏子客們逐漸有了「老客戶」。筏子客將羊皮筏子背到黃河邊。古人稱之為:「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
  • 黃河岸邊秋意濃。
    深秋時節,黃河岸邊的葦子花以其獨有的悽涼之態隨風搖曳。河對岸的楊樹林盡染秋色,像東北初冬的白樺林。黃河岸邊有一片碧綠的草地黃河岸邊有綿延十幾公裡的銀杏樹林黃河岸邊的銀杏樹密而不夠高大
  • 黃河岸邊的保合寨更美了
    去年以來,這座黃河岸邊的村莊全員一心,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村容村貌發生了可喜變化,打造出了一座特色的美麗鄉村,也為沿黃生態環境改善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走進保合寨村,屋舍儼然,路面平坦,道路兩側樹木繁茂,有的村民或騎車或開車奔赴自己的目的地,有的村民則三五成群,在空曠處納涼交談,乾淨、舒適的環境讓整個村子的節奏都慢了下來。
  • 山西黃河怎麼去?山西黃河到哪看?山西黃河玩什麼?
    黃河壺口遠眺山西,自古被稱為表裡山河,千百年來,黃河由北向南,在山西境內呼嘯而過黃河奔湧在晉陝大峽谷中黃河,是山西獨特的資源優勢,是山西深厚文化底蘊的依託,是山西正在全力塑造的旅遊新品牌2018年印發的《山西省黃河板塊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指出:要將山西黃河旅遊板塊建設成為「中國·山西黃河精品旅遊帶」和「世界大河文明山西旅遊目的地」。山西黃河,這次真的要你好看!那麼問題來了——山西黃河怎麼去?山西黃河到哪看?
  • 山西這幾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了我的童年,它們是我兒時的記憶
    在我的家鄉山西,民間文化活動廣泛,有威風鑼鼓、地方戲、剪紙、炕畫、社火表演、花饃等。它們豐富了我的童年,成為我兒時忘不掉的記憶。奔流不息的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創造了東方文明,歷代生活在黃河岸邊的山西人民在黃河的薰陶下,創造了燦爛的黃河藝術和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地方風土民情。花饃
  • 黃河岸邊是家鄉
    黃河岸邊是家鄉福佑古寨位於黃河西岸的大荔縣範家鎮福佑村,是遠近聞名的「全國生態文化村」。近年來,依託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的福佑古寨,以及10萬畝黃河溼地優勢資源,福佑村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業,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遊覽,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 黃河岸邊「德吉花」
    從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出發,順著黃河沿岸的213省道行駛10餘公裡就到了此行採訪的目的地——德吉村。一提到德吉,當地人都會這樣說:「前幾年,這裡連名字都沒有,就是一片黃河岸邊的荒灘。」黃河岸邊的德吉村,近年來通過打造美麗鄉村,走上了旅遊致富路。
  • 二月二龍抬頭河村民背冰亮膘展現黃河漢子剽悍雄風
    二月二龍抬頭山西芮城縣風陵渡河村一年一度的泰山古廟會盛況空前,風陵渡鎮是山西最南的小鎮,黃河在這裡拐了個彎,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