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我們說過香港的草蜢樂隊,作為作為香港的一支長壽樂隊,組建了30多年依舊還活躍在樂壇中,在資歷上絕對是樂壇中大部分樂隊都比不上的。在臺灣有一支樂隊,雖然僅僅成立了兩年,但是卻創作超過600多首歌,樂隊中4個人的音樂成就都是得到大家認可的。
這支樂隊就是著名的「縱貫線樂團」,作為臺灣的一支本土樂隊,縱貫線樂隊的成立並不算太早,這支樂隊在成就之初就已經奠定了要爆紅的基礎,因為樂隊中的四個人憑藉個人發展來看的話,也絕對是音樂領域中的佼佼者,個人本身就已經擁有了很高的人氣。
縱貫線樂隊由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組成,四位都是大家熟悉的歌手,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成立,在成立之初,由於四人受個人發展的限制,約定只組合一年就解散了。樂隊中四人的音樂風格都各不相同,其中李宗盛與羅大佑是樂壇中頂尖的音樂製作人,通過四人的合作將各自的音樂風格都融合在一起。
樂隊的名稱來源於臺灣的「縱貫鐵路」,這一條貫穿著臺灣的鐵路代表著樂隊席捲整個臺灣的志向,樂隊發行的第一張專輯《北上列車》更是樂隊要走向內陸的勇氣,最後他們成功了,在一年的時間裡,從臺北的首場演唱會到北京最後的終場演唱會,他們隨心創作,席捲了整個內陸。
在樂隊成立一年的時間裡,四人都是同等合唱沒有隊長之分,所以四人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其實如果一定要選出一個隊長,那憑羅大佑在樂壇中的口碑與成就,是絕對有實力擔任的,但是樂隊成立之初是為了更好的證明自己,雖然年過半百,但是依然能夠保持著對音樂最初的熱愛。
就像樂隊在第一場臺北小巨蛋演唱會中說的那樣:這不止是一場演唱會,這是我們愛過的證明與活過的一生。樂隊中四人的年紀相比較起來,是屬於比較年紀比較大的,但是憑著最初的目的,他們一直在音樂中追求創新和原創,將四個時代不同的音樂風格演繹出來。
在一年的組合時間後,他們的音樂最大的標籤就是「青春」,就像《亡命之徒》與《青春》一樣,代表著不同的青春時代,樂隊最終在2010年的1月宣布解散,在最後一場演唱會上,四人熱淚縱橫充滿不舍,這更像是在懷念自己的青春。
從《北山列車》到《南下專線》,似乎一切都像是早已規劃好的一樣,從臺灣把音樂帶到大陸,然後從大陸滿載而歸,這樣一支沒有隊長的樂隊,在組合一年後,終於成為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留下了無數的好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