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紀念!!!!
棉花堡
棉花堡位於土耳其代尼茲利(Denizli)市的北部,是遠近聞名的溫泉度假勝地,此地不僅有上千年的天然溫泉,更有鈣化形成的好似棉花一樣的山丘。土耳其文Pamuk表示棉花,Kale表示城堡,所以Pamukkale就叫棉花堡。
傳說:曾經,牧羊人安迪密恩為了和希臘月神瑟莉妮幽會,忘記了擠羊奶,致使羊奶恣意橫流,蓋住了整座丘陵,便是土耳其民間有關棉花堡的美麗來由。
棉花堡的形成與當地的地下溫泉水有關,地下溫泉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不斷從地底湧出,然後從平原之上200米高的巖石中流出,所到之處歷經千百年鈣化沉澱,形成層層疊疊的半圓形白色階梯,遠看像大朵大朵棉花矗立在山丘上,土耳其人稱它為帕姆卡萊(意為「棉花宮殿」),也就是棉花堡。這個位於丘陵地帶的城市,地下石灰質溫泉豐沛,溫泉水從地底深處湧出,再從丘陵上沿邊緣瀉下,產生侵蝕和沉澱作用。經過悠久而古老的歲月,白石灰堊機聚在表面被侵蝕成棉花狀的梯形巖石上,形成無數大大小小的白棉球層層相疊,遠望好像一堆堆的棉絮階梯,白色如下雪,有如棉花城堡,因此,大家通稱這個地方為(棉花堡),也是自古以來享譽於世的溫泉之鄉。
1.(15分)讀圖13,回答下列問題。
【解析】(1)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可以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等方面回答。(2)「棉花堡」地處板塊交界處,多巖漿活動,然後經流水侵蝕、搬運、沉積作用形成。(3)該農業生產過程可能導致水資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4)中、土兩國能源合作,有利於緩解我國能源緊張狀況、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答案】(15分)
(1)北半球(1分);中緯度(1分);跨亞歐兩洲;(1分)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1分)
(2)內力作用:地處板塊交界處,多巖漿活動(形成溫泉);(1分)
外力作用:石灰質等礦物質經流水侵蝕、(1分)搬運,(1分)流水沉積作用。(1分)
(3)水資源短缺;(1分)土地荒漠化問題;(1分)土地鹽漬化(鹽鹼化)問題;(1分)生物多樣性減少。(1分)
(4)經濟意義:提供充足天然氣,緩解能源緊張狀況(保證能源安全);(1分)
生態意義: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改善大氣環境;(1分)
社會意義: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就業機會。(1分)
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棉花堡」是土耳其著名地質景觀,該景觀溫泉水從地底上湧過程中溶解巖石中的礦物質,泉水順山坡流淌,逐漸形成層層相疊的半圓形白色天然階梯,如城堡般堆積,遠看又似棉花團般蓬鬆,因而稱為「棉花堡」。棉花堡是旅遊勝地,每年有大量遊客到此遊覽,當地居民開設了很多溫泉酒店。
土耳其目前正在建設東南安納託利亞工程,該工程包括22座大壩,19座水電站,年發電量27345千瓦時,可灌溉169.3萬公頃土地。下圖為土耳其東南安納託利亞工程位置略圖。
(1)說明圖中所示氣候類型的分布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2)判斷棉花堡景觀區巖石類型,分析當地大量開設溫泉酒店的做法是否合理並闡述理由。
(3)簡述東南安納託利亞工程區地形的特點及其判斷理由。
(4)請分析東南安納託利亞工程對所在河流下遊地區可能產生的影響。
【解析】第(1)題,根據圖中經緯度、海陸位置和地形等信息,綜合判斷所屬的氣候類型及其成因,據圖描述其分布特點。第(2)題,結合圖文材料判斷棉花堡景觀區的巖石類型。對當地大量開設溫泉酒店,既可贊成,也可反對。贊成要說明其對社會經濟的積極影響,反對則從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來闡述理由。第(3)題,該地區水電站密集,說明地勢落差大;為重要農業區,土壤肥沃,多山口衝積扇,可推測該地地形以山地為主,多衝積扇和山間盆地。第(4)題,東南安納託利亞工程攔水攔沙,使下遊徑流量趨於平穩,泥沙淤積量減少,河口三角洲地區海水倒灌,土壤鹽漬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
【答案】(1)圖示地中海氣候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的狹長地帶,呈半環狀。原因:位於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區;內陸地區海拔較高。
(2)沉積巖。合理: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當地居民收入等。(或不合理:大量開採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破壞自然景觀)
(3)特點:高原地形為主,多衝積扇和山間盆地。理由:該地區水電站密集,落差大;為重要農業區,土壤肥沃,多山口衝積扇。
(4)徑流量減少;泥沙淤積量減少;河口三角洲地區海水倒灌,土壤出現鹽漬化;生物多樣性受破壞等。
精靈城堡
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卡帕多奇亞(左圖)位於土耳其安納託利亞高原,「精靈城堡」(右圖)是這裡最出名的景觀,乘坐熱氣球俯瞰卡帕多奇亞和暢遊精靈城堡是當地的主要遊覽項目。這些「城堡」由許多尖塔狀的石柱組成,石柱的中下部是鬆軟的凝灰巖,頂部是較堅硬的玄武巖。凝灰巖由巖漿和火山灰冷卻凝固後形成。該區域林木稀少,只有谷地中林木較茂盛。
(1)推測該地「精靈城堡」的形成過程。(8分)
(2)分析該地林木分布特徵的成因。(4分)
(3)說明該地古代木屋少,多在石柱上開鑿洞穴居住的原因。(6分)
(4)從大氣能見度和風速角度,推測乘坐熱氣球遊覽的最佳季節,並說明原因。(6分)
【答案】(24分)
(1)①火山活動形成的玄武巖覆蓋在早期的凝灰巖上;(2分)
②受溫度變化等因素影響,玄武巖出現裂隙;(2分)③外力沿裂隙侵蝕;④玄武巖保護了下方的凝灰巖,最終形成石柱。(2分)
(2)①該地降水較少(氣候較乾旱);(2分)
②谷地中水分和土壤條件較好。(2分)
(3)①該地區林木稀少,缺少建築木屋的原料;(2分)
②石柱的主體是較軟的凝灰巖,開挖洞穴的難度低;(2分)③洞穴內冬暖夏涼,適合居住。(2分)
(4)夏季。(2分)
原因:①夏季這裡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天氣晴朗,能見度高,利于欣賞美景;(2分)②盛行下沉氣流,風速小,熱氣球飛行穩定安全。(2分)
上帝的餐桌
桌山位於南非開普敦附近,主峰海拔1087米,山頂如削平的桌面,被稱作「上帝的餐桌」。桌山是地質歷史淺海海底斷裂後整體上升形成,山體由石灰巖(沉積巖)構成。山頂溪湖絕跡,植被低矮稀少,景象荒蕪。夏季在海陸風的作用下,晴天時山頂常有大片雲團環繞,被稱為「上帝的桌布」。
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我國多地經歷了自1961年以來最熱的夏季,酷熱難耐之際,一位正在南非桌山旅遊的網友發出「來桌山避暑吧」的邀請,引起網絡熱議。
桌山位於南非開普敦半島北部,海拔1087米,多懸崖峭壁,因山頂如削平的桌面而得名,又叫「上帝的餐桌」。只要天氣晴朗,每天都會有大片雲團環繞在桌山頂上,當地人形象的把它稱為「上帝的桌布」。桌山的奇特還在於這座由石灰巖構成的「餐桌」上,溪流幾乎絕跡,呈現一片荒蕪的戈壁灘景象,而它中部的窪地裡卻是一片生機盎然,其植株密度僅次於熱帶雨林。下圖為桌山位置示意圖。
(1)從地理角度說明「來桌山避暑吧」的理論依據。
(2)推斷桌山地貌的形成過程及依據。
(3)從大氣環流入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帝的桌布」是如何形成的。
(4)導致桌山頂部荒蕪的戈壁灘與植被茂密的窪地景觀差異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試從該要素人手分析桌山頂部景觀差異的形成過程。
【解析】本題組主要考查區域地理特徵,分析桌狀山特殊的氣候和天氣特徵、形成原因以及桌狀山不同地區景觀差異的形成原因。此題綜合性較高,難度較大。
(1)由題意可知2017年我國多地經歷了自1961年以來最熱的夏季,而南非桌山地處南半球,屬於氣溫較低的冬季;且受來自大西洋溫暖溼潤的盛行西風影響,冬季氣候溫涼。
(2)地貌的形成過程主要根據地質過程來推斷其經歷的內外力作用先後順序。由材料可知桌山是由石灰巖構成的,說明其是在地勢低洼處沉積環境形成的;現在海拔較高,多懸崖峭壁,說明其是經歷地殼抬升;因山頂如削平,呈現一片荒蕪的戈壁灘景象,說明此地降水少,長期遭受風力侵蝕而形成。
(3)「上帝的桌布」是指天氣晴朗,每天都會有大片雲團環繞在桌山頂上。因此應分析其水汽來源、雲霧形成的原因。
(4)桌山頂部荒蕪的戈壁灘為主,說明此地降水量稀少,主要是因其頂部平坦,雖有西風影響,但降水較少,風力侵蝕強烈,蒸發旺盛,植被稀少,形成戈壁。中部有植被茂密的窪地景觀,說明此地有水資源能滿足植物生長需求;主要是因此地受西風影響水汽豐富,在晝夜溫差大的影響導致水汽冷凝附著在植物葉面上,最終匯集在此地,植物生長旺盛。
【答案】(1)桌山位於南半球,我國夏季時南半球正值冬季;桌山冬季受溫暖溼潤的西風影響,氣候溫涼,適合避暑。
(2)桌山由石灰巖構成,石灰巖屬於沉積巖,故推斷桌山地貌的形成首先經歷了外力沉積作用;桌山海拔較高,經歷了地殼抬升作用;桌山地表平坦,為荒蕪的戈壁灘景象,說明抬升後經歷了強烈的風力侵蝕作用。(2分)
(3)桌山處於西風帶,強勁的西風從大西洋上帶來充足的水汽;攜帶大量水汽的西風沿陡峭的桌山爬升;上升過程中氣溫降低,水汽在山頂冷卻凝結,形成濃密的雲團。
(4)水分(水源)桌山頂部常年受強勁的西風吹拂,風力侵蝕作用強烈,導致蒸發旺盛,水源短缺,植被稀少,形成荒蕪的戈壁灘景象;桌山頂部環繞的雲團中含有大量的水汽。山頂晝夜溫差較大,這些水汽在植物的葉面上凝結成露珠;植物吸收這些露珠生長,多餘的露珠滲入地下,並最終匯集到窪地,所以窪地水源充足,植物生長量大。
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桌山位於南非開普敦附近,主峰海拔1087米,山頂如削平的桌面,被稱作「上帝的餐桌」。桌山是地質歷史淺海海底斷裂後整體上升形成,山體由石灰巖(沉積巖)構成。山頂溪湖絕跡,植被低矮稀少,景象荒蕪。夏季在海陸風的作用下,晴天時山頂常有大片雲團環繞,被稱為「上帝的桌布」。圖8桌山位置示意圖,圖9為桌山景觀。
(1)描述桌山主峰「桌面」形成的地質過程。(6分)
(2)石灰巖受流水溶蝕,常發育有峰叢、溶洞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桌山年降水量多達1500毫米,喀斯特地貌卻發育很差,分析其氣候原因。(6分)
(3)夏季是開普敦欣賞和拍攝「上帝桌布」的最佳季節,分析其原因。(6分)
(4)「上帝的桌布」通常只環繞在桌山頂上,受山坡氣流的影響,不會蔓延到山下,分析其原因。(6分)
【解析】(1)本題應從桌山主峰的像「桌面」一樣平旦的特點是如何形成進行分析。地質作用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根據材料可知,桌山山體由石灰巖(沉積巖)構成,在地質歷史時期,海底沉積物形成沉積巖,在內力作用下,海底斷裂抬升,外力作用又將其不斷削平,最終形成平坦的「桌面」。
(2)石灰巖發生流水溶蝕需要地區溼潤,根據材料,桌山降水量大但喀斯特地貌發育很差,說明該區積水少,沒有促使喀斯特地貌發育的條件。據圖可知,該區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氣候類型為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溼潤,冬季受西風影響降水量大,但由於面臨海洋,風力大,蒸發強;夏季降水少,氣溫高,蒸發旺盛;因此其全年蒸發旺盛,山頂積水少,不利喀斯特地貌發育。
(3)結合材料的信息「夏季在海陸風的作用下,晴天時山頂常有大片雲團環繞」,可以可出得出「上帝桌布」形成與海陸風分有關。當地是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高控制晝夜溫差大晴天多風力弱。夏季晝夜溫差大,海陸熱力差異顯著,形成海陸風;白天海風帶來豐富的水汽形成雲霧;且該區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風力小,利於雲霧長時間停留;高溫少雨的天氣使得該區晴天多,光線充足,適宜觀賞和拍攝。
(4)結合設問可知答題時要注意抓住「受山坡氣流的影響」這一關鍵信息進行分析。雲團之所以環繞山頂,是由於在迎風坡一側,水汽在爬升的過程中遇冷凝結,促使雲霧擴散不易下沉;而背風坡一側由於氣流在下沉的過程中增溫,水汽蒸發,因此雲團消散。
【答案】(24分)
(1)描述桌山主峰「桌面」形成的地質過程。(6分)
(在地質歷史時期)在海底形成平坦的沉積巖,(2分)
沉積巖斷裂整體抬升後內部裂隙較少頂部平坦,(2分)
頂部受外力作用(風化和風力侵蝕)進一步被削平為「桌面」(2分)。
(2)石灰巖受流水溶蝕,常發育有峰叢、溶洞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桌山年降水量多達1500毫米,喀斯特地貌卻發育很差,分析其氣候原因。(6分)
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降水量大,(開普敦西臨海面,)但風力大;(2分)
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少;氣溫高;(2分)
全年蒸發旺盛,山頂積水少,不利於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發育(2分)。
(3)夏季是開普敦欣賞和拍攝「上帝桌布」的最佳季節,分析其原因。(6分)
夏季晝夜溫差較大(2分),利於形成海陸風;白天海風帶來的水汽易在桌山形成雲霧(2分),較弱的風力(和高空下沉)利於雲霧長時間停留在山頂。開普敦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晴天多,光線好(2分)。
(4)「上帝的桌布」通常只環繞在桌山頂上,受山坡氣流的影響,不會蔓延到山下,分析其原因。(6分)
桌山四周陡峭,在迎風一側受陡崖阻礙,氣流迅速上升(2分),形成雲霧並擴散到山頂(雲團不易下沉)(2分);背風一側沿陡峭山坡下沉的雲團快速升溫,雲滴蒸發,雲團易消散(2分)。
羅賴馬山
羅賴馬山(MountRoraima)西班牙語作MonteRoraima,是位於委內瑞拉、巴西和蓋亞那三國交界處一個最大的平頂山群,電影《飛屋環遊記》中的「仙境瀑布」(ParadiseFalls)的原型就是這裡的天使瀑布(AngelFalls)和羅賴馬山。「羅賴馬」是當地人稱呼它的名字,意為「河流的母親」。其山勢邊緣陡峭,頂部平坦,長約14公裡,寬5公裡,海拔2810米。西南巖壁約長6.2千米,止於託瓦興尖峰。它從平原上隆起,像一艘大船的船首。1912年阿瑟·柯南道爾爵士所著的小說《失去的世界》,就是以這部分的羅賴馬山為背景的。那裡曾是翼手龍及其他史前期怪獸的棲身處。
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南美洲的羅賴馬山(如圖)屬於邊緣陡峭、頂部平坦的桌狀山地,長約14千米,寬約5千米,平均海拔2810米。羅賴馬山主要由砂巖組成,誕生於20億年前的遠古海洋。羅賴馬山是多條河流的源頭,上百條瀑布飛濺,有「瀑布之鄉」之稱,山頂土壤貧瘠,原始風貌保存完好。
(1)說出羅賴馬山的形成過程。(6分)
(2)分析羅賴馬山山頂土壤貧瘠的原因。(4分)
(3)羅賴馬山被譽為「瀑布之鄉」的原因。(6分)
【答案】(14分)
(1)遠古海洋時期,沉積作用形成深厚的砂巖巖層;隨著地殼運動,該區域抬升為陸地;由於斷層構造的影響,中部巖塊相對上升,形成桌狀山地(形成周邊的陡崖)。(6分)
(2)海拔高,氣溫低,不利於植被生長,土壤有機質含量少;降水量大,侵蝕搬運作用強,養分流失嚴重。(4分)
把本文分享給你心中第一個想到的人。
來源 |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轉載目的在於學習分享與傳遞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