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喜愛的文藝書店,漢源書店今天歇業!營業最後一天客人爆滿

2020-12-15 九頭鳥自媒體

開業21年,張國榮都偏愛的上海漢源書店今天(12月26日)晚正式歇業。小編帶你最後感受一下它的光輝:

「這個冬天,候鳥都快找不到棲息的溼地了,

騰籠換鳥,也是無奈。

作為一家開了21年的書店,有我們的堅守和付出。」這算是這個書店的離別感言吧!

漢源書店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地方之一便是張國榮生前曾經來到這裡消磨時光。

漢源書屋為攝影藝術家爾東強先生創建,在1996年開張的時候,漢源可謂是時代弄潮兒,首創了咖啡茶座與書店結合的「文藝」形式,開張以來受到諸多讀者青睞。無論是滴答滴答作響的古董鍾還是極具年代感的打字機、留聲機都透露著90年代的情懷。

開業至今的二十一年裡,這裡來過的作家與詩人不計其數,王安憶、北島、阿城、陳村、王朔、孫甘露、陳丹燕、金宇澄、王寅、楊煉 等都曾來到漢源書店也不止一次表達過對這裡的喜愛。圖為遊客拍攝漢源書店的門牌。

而不得不提的是,張國榮先生也曾光顧這裡。在一年的午後時分,張國榮在上海開演唱會前,曾在這裡消磨時光。張國榮獨自泡了茶,坐下來翻看藏書, 消磨了幾個小時。臨走前,他輕聲抱怨,要不是晚上有演唱會,他可以蹲上很久的。圖為夜晚時分的漢源書店。

今天來漢源的人十個裡面有五個是帶著相機的。

這就是哥哥曾經做過的沙發,迷妹們圍著它久久不肯離去,還有人特意準備了哥哥的照片來到這裡。

攝影師夏永康為他拍下的那張在漢源書店看書的照片,成為經典。

還有人靜靜翻著哥哥的寫真相冊。

漢源書店門口的門牌。

在漢源書店歇業的告示中,只用了一句「騰鳥換籠,也是無奈」來做解釋,據悉,漢源書店關門的原因是租期到期,房東不再續租。圖為漢源書店內的裝飾品。

讀者在漢源書店內喝咖啡、看書籍。

讀者在漢源書店內讀書、辦公。

夜晚的漢源書店中仍有讀者在此讀書。

漢源的大部分書籍其實是不售賣的,屬於店家收藏,裡面基本沒有大眾眼裡的暢銷書籍,但對愛好攝影和建築的朋友來說很值得一逛。

今天是漢源書店營業最後一天,客人爆滿。有人特意來這裡坐到晚上十點關門,感受這裡的氛圍。

相關焦點

  • 上海漢源書屋悄然告別 張國榮曾在此「消磨時光」
    上海漢源書屋悄然告別 張國榮曾在此「消磨時光」 2017-12-26張亨偉 攝   中新網上海12月26日電 (記者 張亨偉)由香港著名攝影師爾冬強在上海開辦的漢源書屋日前貼出關門告示,將於2017年12月26日正式歇業。消息一出,令不少讀者唏噓與感嘆。書屋歇業前,不少讀者前來尋找回憶。
  • ...張國榮,紀念展,粉絲,磁帶,拷貝,漢源,原版,港臺,歌者,書店...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汪偉秋4月1日報導:2000年的時候,張國榮在上海開演唱會前,曾專門到漢源書店看書。書店裡張國榮坐過的沙發、喝過的咖啡、看過的書,都是粉絲心中念念不忘的。漢源書店關閉後,這些都移入陝西南路上的漢源匯,如今變成了另一處榮迷們緬懷紀念的去處。
  • 45年老字號書店倒閉關門 臺北「書店一條街」僅剩個位數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重慶南路過去曾是知名的「書店一條街」,但近年不少老字號書店紛紛歇業,已有45年歷史的建弘書局日前也公告要結束營業,昨日(22日)則是最後一天開店,從白天起人潮就絡繹不絕,書店業績也是睽違多年來,難得突破百萬(新臺幣,下同)。
  • 民營書店的堅守①:曾苦撐四年歇業,上海首家租書書店欲重開
    2011年,趙豔蘋的樂開書店成為上海第一家辦理租書許可的書店,在堅持了4年後,不斷上漲的租金、不歸還最後一本書的租書者以及其他各種壓力,讓她做出了艱難的決定,關閉最後一家實體店鋪。2016年,這個不願放棄夢想的獨立書店經營者想在9月重開書店的計劃,因商鋪業主反悔了租金優惠,再次「擱淺」。
  • 今昔往昔 追憶張國榮的上海足跡[組圖]
    2007年4月1日,和平飯店啟動歷時三年的整體大修,飯店於2010年7月28日正式恢復營業。  據服務員回憶:「張國榮曾多次光顧Park 97內的酒吧,當時他就坐在包廂裡,和3、4個朋友一起。穿黑衣服,看上去很年輕,也很好看。話很少,但很有禮貌,每次遞東西過去他都會說:謝謝」。  巧合的是若干年後的2013年,Park 97選擇在4月1日起暫停營業,進行升級改造。  或將消失的漢源書店
  •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結束營業 數萬讀者湧入書店告別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結束營業。(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6月1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北文化地標、擁有31年歷史的敦南誠品書店5月31日結束營業,讓島內民眾唏噓不已。誠品書店估算,當天湧進5萬人次。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表示,「是芸芸眾生成就敦南誠品」。據報導,1989年,第一家誠品書店於臺北仁愛敦南圓環旁開幕,1999年打開了臺北24小時閱讀的首頁,還曾被美國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1995年起,誠品書店以敦南店為基地,進行各種文化實驗,包括戶外音樂會、誠品講堂、地下開放劇展、書店夜市等,讓公共空間化身文化舞臺。
  • 張國榮的足跡 曾在上海區縣這些地方留下
    書店一角,一張特別的老沙發擺在那裡。服務員介紹,這是張國榮生前坐過的位子,有一年在上海開演唱會,張國榮曾在漢源書店裡消磨了幾個小時。臨行前,他還輕聲抱怨,要不是晚上有演唱會,他可以再待更長時間。
  • 在日本東京,隨處可見的蔦屋書店早已入選為世界20家最美書店之一
    那是37年前,蔦屋書店的創始人增田宗昭先生,接管了由祖父傳承的舊式書屋。那個時候,來書店的人絡繹不絕,但大家都特別安靜,互不打擾,找個舒服的地方,或坐或立或靠認真讀書。讀書的人,有花甲老人,有牽著手的甜蜜情侶,有懷著孕的靚麗媽媽,亦有咿呀學語的寶寶,更少不了正當少年的學子……每每看到這些喜愛讀書的客人光臨,增田宗昭先生心裡總是充滿著無限的滿足與欣慰。
  • 南京先鋒書店龍江店關門歇業
    近日,關於先鋒書店龍江店關門歇業的事情備受市民關注。而前段時間晨報記者也報導了江蘇出臺全國首部促進全民閱讀活動的升級地方性法規。昨天,記者從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的貫徹實施《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全民閱讀的決定》(簡稱《決定》)座談會上獲悉,明年1月1日,《決定》就將生效,屆時實體書店也有望從政策層面獲得扶持。
  • 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的最後一天
    對我來說,在臺灣學習、生活近三年的時間裡,誠品敦南店是最重要的一家書店。除了參加過數不清了的活動,還曾在寒冬的夜裡被它「收容」;也曾在畢業離臺前,認認真真地在這裡通宵過一夜,去看看深夜的誠品敦南店是什麼樣子……在這個日子裡,是時候和更多關注它、喜愛它、或嚮往過它的人分享一些故事。
  • 蚌埠新華書店恢復營業時間公布……
    疫情期間,出於防控的考慮,我市絕大多數書店處於關門歇業狀態。隨著學生開始上網課,學校網絡教學推進,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來了——教材或許能買到了,但是上課配套的正版教輔書籍去哪兒買?
  • 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的最後一天-虎嗅網
    對我來說,在臺灣學習、生活近三年的時間裡,誠品敦南店是最重要的一家書店。除了參加過數不清了的活動,還曾在寒冬的夜裡被它「收容」;也曾在畢業離臺前,認認真真地在這裡通宵過一夜,去看看深夜的誠品敦南店是什麼樣子……在這個日子裡,是時候和更多關注它、喜愛它、或嚮往過它的人分享一些故事。
  • 這間文藝深入骨髓的書店 最終還是關門了
    「一個書吧」的老闆王小源和李匯怡是一對在傳媒大學就讀的情侶,三天前貼出撤店甩貨的海報,消息不脛而走,老顧客在乍暖還寒的春日來到這裡,擠在幾乎已經被搬空的書店裡最後一次挑選心愛的書和小物,和店長告別,也和曾經陪伴自己的文藝時光說再見。曾經一座難求的咖啡區,現在空空蕩蕩,青閱讀記者坐在最後一隻沙發上和兩位店長聊起「一個書吧」的過去,沒過多久,這隻沙發也被一位會員買走了。
  • 來來來,新年一起到最美書店來
    文藝家  在網際網路和數位化浪潮的衝擊下,傳統書店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得越來越小,很多最終關門停業。就在人們不再看好實體書店的前景時,不少「最美書店」卻沒有因為網絡書店和電子書的衝擊走向末路,而是成為城市中獨特的風景線。  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十大最美書店,看看它們究竟「美」在哪裡。
  • 單向街書店眾籌自救:疫情會是壓垮實體書店的最後稻草嗎?
    單向街開始了第二次求救,這次使用了微博這種新媒體手段,一天之內眾籌到20萬,順利搬遷和裝修。在2020年,基於疫情的原因,單向街三家門店處於暫停營業的狀態,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在2月10日恢復營業。最後在2月24日發布眾籌求救,眾籌計劃包括50元到8000元不同檔次,均有不同的線上回饋和實物回饋,某程度上屬於以大促銷來自救。
  • 探店③|最文藝二手書店——多抓魚書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多抓魚書店線上二手書交易平臺落地實體店多抓魚書店被稱為「北京文藝青年的精神食堂」它原本是一家網上二手書交易平臺去年10月開始經營實體店2.7萬冊、1萬多種圖書經過簡單的分類陳列其中邂逅爵士樂之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 臺灣書店大盤點 附地址電話+營業時間
    誠品書店敦南店  離開誠品已是深夜1點,書店內仍然人來人往,門口停了一排出租,等待著深夜看書晚歸的人們。  地址:臺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5號B2-2F(近忠孝東路)  電話: 02-27755977  胡思二手書店  今天的行程非常緊張,拜訪了十來家書店,主要集中在羅斯福路附近。
  • 亞洲最知名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店熄燈
    位於臺北敦南路的誠品敦南店吹熄燈號,5月31日一整天人潮洶湧,趕來向這家特別的書店告別,擠爆位在敦化金融大樓2樓的書店空間。入夜之後,戶外廣場更猶如跨年晚會,最後在董事長吳旻潔帶著員工與民眾一起倒數,為這處亞洲最知名的24小時書店,畫下歷史句點。
  • 臺灣書店,正在慢慢消失
    金石堂書店城中店  據新華社電  「惜別,珍重,再見!」24日,臺北文化地標之一、金石堂書店城中店迎來營業的最後一天,眾多臺灣讀者湧入店中,依依不捨與書店告別。  金石堂創立於1982年,是臺灣第二大連鎖書店,創立時以同時售賣書籍、服飾、餐飲等複合式經營開業界風氣之先,鼎盛時分店數達百餘家,目前僅剩30多家。  根據書店公告,由於租約期滿房東不再續租,城中店於24日晚10點正式歇業。
  • 惠州:實體書店陸續恢復營業 圖書館線上活動花樣多
    最近,市區多家實體書店也陸續恢復營業,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拉攏人氣,他們也想了不少辦法。一場疫情讓許多實體經濟行業艱難支撐,實體書店的經營壓力日益凸顯,租金壓力、客流量減少、員工成本高昂成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