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成都重慶上海南京,如造幢1萬米的高樓,選址哪座城市更合適?先不說哪座城市更合適,蓋出1萬米高的摩天大樓,我們現在的技術可能嗎?結構、施工、強風、溫差變化、強太陽輻射、交通、消防到處是問題。
摩天大樓
一種觀點認為,現在已經有相應的理論了,那就是讓人們不下樓——立體城市直接把路修到樓頂;所有樓房都那麼高並且相互支撐通路。這起碼解決了3個問題:交通、強風、消防。那麼一萬米高的立交橋怎麼修呢?
一萬米的樓蓋起來,樓體樁柱兼任橋梁樁柱。樓頂的吊車在樓蓋好後封存不拆,需要時展開將橋體等建築構件吊到高空。當然在這之前,要把下面的橋梁先修好,否則上面的橋梁把吊裝通道佔據了,下面的橋就沒法修了。
這就帶來了第二個辦法:無需保留樓頂吊車,從下往上一層一層的修橋,卡車等施工機械,通過9990米高的橋來到樓頂附近進行施工。也就是說,在一個一萬米高的橋下,每10米就會有一層高架橋,一共有989層高架橋……
此觀點天方夜譚,首先地基得多深?考慮到空調系統的話,是不是得搞個1:1對稱?大陸鑽才打了一萬多米,挖這麼深的地基得用多粗的鋼筋呢?而且力會傳遞,越是底層受到的荷載越大,這麼高的高度會支撐不住的。
摩天大樓
再加上水壓風壓等等,材料強度明顯不夠。如果為了滿足強度,那麼必將遠遠超出經濟性範疇。還會有其它的一堆因素,總之可行性幾乎為零,除非為了刻意這麼做。
武漢成都重慶上海南京,如造幢1萬米的高樓,選址哪座城市更合適?我的觀點,技術上不可行,沒有前提。與其痴想造1萬米的高樓,不如太空電梯現實一點。太空電梯的構想是:地球同步軌道為重心,向內為地球引力,向外為離心力。然後一直修到地表和地面連接。
這樣離心力和引力達到平衡,建築結構及不會飛離地球,也不會砸向地球。在軌道內,建築結構相對於地球是靜止的,沒有阻力。在軌道外,太空是真空,也不會有阻力。這個太空電梯其實是科學合理的。
一直沒造出來是因為材料問題,現階段的材料都會在重心處承受不住兩邊的拉力而被撕裂。不過現在材料問題也解決了,碳納米管,就是石墨烯。它可以承受住這個拉力。新的問題是,怎麼製作這麼長的碳納米管,現在最長的也只有半米長。
摩天大樓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