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巴洛克風格
極具戲劇性和裝飾效果的巴洛克風格起源於17世紀義大利的天主教堂,後傳播至路易十四時期的法國乃至當時整個歐洲。巴洛克風格強調設計的空間感、立體感和藝術形式的綜合手段,吸收了文學、戲劇、音樂等領域裡的一些因素和想像,是一種激情的藝術,打破理性的寧靜與和諧,非常強調運動和變化,具有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巴洛克風格對全世界裝飾風格有著巨大的影響,他通過工匠、藝術家和建築師將其傳播至歐洲、美洲、非洲和亞洲。於是這種力圖通過色彩表現強烈感情、刻意強調精湛技巧的堆砌,追求空間感、豪華感的藝術風格就成了17世紀的主流藝術風格。
巴洛克風格色彩豐富而且強烈,喜歡運用對比色來產生特殊的效果。最常見的色彩組合包括金色與亮藍色、綠色與紫色、深紅和白色等。米色是最常見的背景基色,金色則是巴洛克風格最具代表性的色彩。亮麗的顏色夾雜在素雅的基調中溫和地跳動,渲染出一種柔和、高雅的氣質。巴洛克風格在色彩的處理和運用上雖然豐富,但是合理貼切、相得益彰,因此不會產生雜亂無章的感覺。
法式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風格誕生於18世紀路易十五執政時期的法國,流行於法國貴族之間,是在巴洛克裝飾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洛可可風格的總體特徵為纖弱嬌媚、紛繁瑣細、精緻典雅,追求輕盈纖細的一柔雅美,在結構部件上有意強調不對稱形狀,其工藝、造型和線條具有婉轉、柔和的特點。洛可可風格的裝飾題材有自然主義的傾向,房間中的家具也非常精緻而且偏於煩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豔。家具的造型往往是以迴旋曲折的貝殼形曲線和精細纖小的雕刻為主,呈現出更明顯的優美線條,由此引申一種纖巧、華美、富麗的藝術風格。
洛可可風格在色彩表現上十分嬌豔明快,室內的裝飾喜歡用如嫩綠、粉紅、猩紅等豔麗的色彩。並且可常見混色搭配,如黃色與天藍色、象牙色與金色融合。此外,粉色的背景牆面與金色的浮雕對比被廣泛地應用於洛可可風格的牆面與頂棚。典型的洛可可色系包括藍色系、翠綠色系、黃綠色系、粉紅色系、金色系和米白色系。柔和的色調搭配、活潑的曲線,有助於增加空間的親切感,營造溫馨氛圍。
法式新古典風格
法式新古典風格是由古典風格經過改良而來的室內裝飾風格。傳承了古典風格的文化底蘊、歷史美感及藝術氣息,同時將繁複的家具裝飾提煉得更為簡潔靜雅,為硬而直的線條配上溫婉雅致的軟性裝飾,而且注入簡潔實用的現代設計。無論是家具還是配飾以其優雅、唯美的姿態出現。彰顯高雅、貴族的氣質,壁爐、水晶燈都是新古典風格的點睛之筆。
在進行法式新古典風格的裝飾時,還可以將歐式古典家具和中式古典家具擺放在一起,中西合璧,使東方的內斂與西方的浪漫融合,也別有一番尊貴的感覺。新古典風格色彩的運用上打破了傳統古典風格的厚重與沉悶,並且給人雅致華麗的感覺。
新古典風格色彩的運用上打破了傳統古典風格的厚重與沉悶,並且給人雅致華麗的感覺,如金色、黃玉色、紫紅色、深紅色、海藍色與亮綠色等如寶石一般高貴、典雅的色彩。還常運用各種灰色調,如淺褐色調與米白色調,整個空間給人以大方、寬容的非凡氣度。此外,新古典風格空間的圖案紋飾上多以簡化的卷草紋、植物藤蔓等裝飾性較強的造型作為裝飾語言。
法式田園風格
法式田園風格誕生於法國南部小村莊,散發出質樸、優雅、古老和友善的氣質,與處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地區農民相對悠閒而簡單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這種風格混合了法國莊園精緻生活與法國鄉村簡樸生活的特點。
法式田園風格頂面通常是自然裸露,平行的裝飾木樑只是粗加工擦深褐色清漆處理,然後就自然呈現;牆面常用仿真牆繪,並且與家具以及布藝的色彩保持協調;地面鋪貼材料最為常見的是無釉赤陶磚和實木地板。石材壁爐最能體現法式田園風格中鄉村與自然的氣質,特別是那種表面未經拋光處理的石材,最好在有磨損或者坑洞等痕跡。在法式田園風格的軟裝中,運用比較多的是薰衣草、鐵藝燈具、金屬的燭臺和檯燈。除了必備的花器以外,還有藤製的收納籃,花紋繁複厚重的相框和鏡框都是不錯的選擇。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