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上海訊 記者 蔡樹農 11月20日下午,「傳承與新變——長三角青年書法精英對話展」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盛大開幕。
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藝術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韓天衡,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丁申陽,中國書協理事、上海市書協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潘善助,中國書協理事、江蘇省書協副主席王偉林,浙江省書協副主席汪永江、戴家妙,上海市書協副主席張衛東,安徽省書協副主席季永,著名書法家陸家衡,以及近30位參展作者出席了展覽開幕和對話活動。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館長顧工主持開幕活動。
本次展覽以「傳承與新變」為主題(韓天衡題寫),旨在展示當前長三角地區青年書法的創作成果與發展態勢。經江浙滬皖部分書法名家的提名,主辦方在國務院批准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所包括的26個城市範圍中,邀請了42位較有代表性的青年書法家,每人提供臨、創作品共3件參展,以呈現展覽主題。42人,恰好與蘭亭雅集人數契合,其中不少作者已經是書壇名手或者大學教授,書體、書風的跨度也極大,展現出新時代書法人對於書法傳承與創新的理解。
這些青年書家都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成長起來的,其求學經歷、藝術追求與更年長的書家們有所不同,他們也更多地受到當代書法展覽、書法高等教育的影響。為便於「對話」,主辦方把展覽作者分為「70年代書家」「80年代書家」兩個板塊,分別對應目前40-50歲、30-40歲的書家。「70年代書家」概念提出已近20年,在全國各地舉辦了19屆展覽,這一批青年書家逐漸走到了中國書壇的前臺。同樣,「80年代書家」正在崛起,在他們身上,體現出更廣闊的的藝術視野,從這次展覽臨帖作品的取法範圍也可看出。
這次「對話展」不僅體現在臨帖與創作的對話、各省市參展作品的對話,更體現在面對面的現場對話。在對話環節,來自長三角地區的書法名家與參展作者分批登臺,圍繞展覽與創作、探索與成長、書內與書外、期待與展望四個話題各抒己見,講述自己對書法學習的體悟,把藝術交流和爭鳴引向深入。上海松江區書協主席彭燁峰、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顧琴、浙江省青年書協副主席丁萬裡、江蘇省青年書協常務副秘書長馮錯擔任四場對話活動的主持人。
11月21日上午,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演講廳,「傳承與新變——長三角青年書法精英對話展」學術活動繼續進行。三場主題演講分別是: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戴家妙《趙之謙的生平與學術》,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王客《帖派視野下的篆隸傳統——以明代隸書為例》,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李雙陽《對經典作品取法的思考》,深入淺出的講述體現了他們多年來對書法的研究與思考。
本次展覽由上海韓天衡美術館策劃和主辦,126件參展作品收入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