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下午,在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輸血科門外,已經守了一夜的高起明焦急萬分,剛出生不久就生重病的小兒子,急需要一種帶有特殊抗體的血液救命。
都找了一天一夜了,輸血科的大夫們能找到這種「熊貓血」嗎?
「找到了,找到了……」18時25分,輸血科緊閉在窗口打開了,兒科大夫接過配型的「熊貓血」,衝向了病房。
兒子得救了。這時高起明才知道,這一夜,輸血科的大夫調集了醫院血庫中所有的B、O型血源,90多袋一袋一袋地篩查。
輸血科醫生們的日常工作,右二為韓羽,左二為葉宇
「這比找熊貓血還要難。」看著靜靜睡著了的小傢伙,醫生輕輕地說。
沒有錦旗,沒有鮮花,甚至工作一輩子都沒有人跟他們說聲謝謝……
很少有患者想到,在挽救他們生命的那一時刻,除了主治醫生,陪在他們身邊的護士,還有一群「特殊」的白衣天使,他們守在冰冷的醫療檢查儀器旁,爭分奪秒,默默地為患者讀取生命的數據,為生命保駕護航……
遭遇
新生兒是特殊「熊貓血」
9月13日下午,在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輸血科,韓羽坐在顯微鏡前,拿起最後一份血樣,做完這一例分析,她就可以回家過中秋了。
「大夫,大夫,您給看看,這血能不能配上。」一臉愁容的高起明拿著化驗單衝到韓羽面前。一直為小兒子尋找合適血源的他,已兩天顧不上吃喝了。此時,愛人王彬彬正在重症病房裡守著重病待血的兒子。
事情還要從兩周前說起,預產期在9月25日的王彬彬來到密雲區醫院做例行產檢,在去拿抽血化驗報告的時候,她愣住了。只見血型一項中寫著「ABO」?
這到底是什麼血型?檢驗科的醫生也拿不準。這到底是哪出了問題?
醫生建議,由於血型不能確定,王彬彬最好再到市內大醫院進行檢查。
高起明趕緊將妻子的血樣送到市區相關檢測機構進行檢測,但妻子的血型卻一直沒能確定下來。為了防止妻子在生產時發生大出血等意外情況,醫院也建議高起明聯繫血庫給妻子備血。
「我去血庫經過匹配,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血。」眼瞅著妻子臨盆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在區醫院的建議下,王彬彬只好抽取自身的血液進行了自體備血。
9月10日,在例行的B超檢查中,胎兒體位不正極易出現難產的王彬彬選擇了提前剖腹產。
兒子順利出生了,但產檢時不能確定血型的顧慮像一塊石頭一直壓在高起明的心頭。為穩妥起見,他聯繫了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附屬八一兒童醫院,並連夜將孩子送到醫院進行檢查。
「當時我就想,就算花上幾萬塊住院費,只要確保孩子沒有問題就值了。」讓高起明沒想到的是,還沒來得及起名的小兒子被查出患有新生兒溶血和貧血。
主治大夫韓濤醫生說,「再晚送來一會兒,孩子就危險了。」
一次次化驗顯示,孩子的狀況越來越差。雖然用藥控制了病情,但是孩子的情況仍不樂觀。
「這孩子的血型太奇怪了,原本普通的B型血,卻包含了C、e和JKb三種不同的熊貓血抗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比熊貓血還難找。」醫生說,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找到配型血輸血治療。
高起明想起了妻子產前自己的自備血,但經過匹配,不能用。高起明的心懸了起來,唯一的希望就是通過血庫來尋找合適的血了。
可是時間卻不夠了。醫生說,孩子只有兩天的時間,如果找不到配型血,即使能保住命,也會留下腦癱的後遺症。
這下高起明快急瘋了。密雲區血庫、北京血液中心……都沒有合適的血,一次次病危通知,一次次搶救,高起明的心都快碎了。
絕望
20個小時難找一個配型
已陷入絕望的高起明向韓羽說明情況後,蹲在通道的牆角裡抹著眼淚。
「別急,我們從醫院的血庫裡篩查,一定有辦法。」已做完當天最後一例血樣分析的韓羽,從血庫裡調來了20袋B型血,沒有配上。擔心機器檢測出現偏差的韓羽,又一次進行了手檢,還沒對上。韓羽又給血庫打了電話,再調了20袋O型血,幾個小時過去了,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血型。
已是9月13日深夜,重症病房送來了患兒新的血樣。在離心機裡旋轉分離後,患兒的血樣中三分之二都是血清,已出現了嚴重的貧血。給搶救留下的時間不多了。
正在檢測血型的韓羽醫生
韓羽的心直往下沉。已經回家的輸血科的主任陳震、技師長吳濤、醫生葉宇也幫著聯繫駐京部隊醫院和北京市血液中心,一袋袋B型和O型血送到了韓羽面前。
都20個小時過去了,已經篩查了快90袋血了,孩子真的沒有希望了?
拯救
輸血科醫生與死亡賽跑
9月14日傍晚6時25分,看著手裡的檢測樣本,韓羽激動得說不出話了,那不就是她苦苦尋覓的血樣嗎?
「找到了,找到了!」聽著自己有些變聲的嗓音,韓羽的心也快從嗓子眼蹦出來了。一直在輸血科窗口外徘徊的高起明立刻撲到窗口前。
「你再等一下,我再確認確認。」韓羽的手不禁顫抖起來,她又仔細檢查了一下手裡的血樣,沒錯就是它。
「快看快看,兒子有救了。」高起明激動地給妻子打視頻電話,夫妻倆流著淚已經說不出話了。經過對90多份樣本的篩選,韓羽找到了200毫升的配型血。
隨著血液緩緩輸入兒子的身體,小傢伙的病情趨於穩定。
「這就是一場死亡與時間的賽跑。」高起明說,如果沒有輸血科醫生們的不離不棄,孩子就不會活下來。
生命
離不開幕後白衣天使
臨床的醫生一次次徹夜的無眠,在他們身後,像輸血科這樣的幕後白衣天使,晝夜奮戰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他們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挽救患者的生命。
葉宇醫生告訴記者,輸血科每天檢測的血型有一百多個,為五六十人進行配型,同時承擔著病人送來的一二百個樣本的檢測工作。
「正常情況下,20分鐘到半個小時就要確定血型。準確的數據,才能讓醫生知道如何有效挽救病人的生命。」在確定血型的過程中,哪怕是一絲一毫的偏差,都會影響醫生的判斷。
隨著媒體報導北京協和醫院已故檢驗科醫生王澎的故事,像韓羽、葉宇、王澎這樣的檢驗醫生逐漸從治病救人的幕後走進了人們視野中。他們就像醫院裡的「特種部隊」,戰鬥在各種儀器的方寸之間,他們的名字只會出現在化驗報告單上。
資料顯示,在衛生部於2013年11月修訂的《醫院崗位設置及人員編制標準(草)》中,關於醫院人員配置一項,建議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佔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95%。其中醫生佔25%,護士佔50%,藥劑人員佔8%,檢驗人員佔4.6%,放射技術人員佔4.4%,其他衛生技術人員(包括理療、病理、麻醉、營養等)佔7%。雖然這些檢驗人員所佔的比例並不大,卻對病人病情的判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