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空玩研要給大家介紹的品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壽屋。雖然說是模型愛好者之間非常熟悉的一家廠商,但其實無論從其發展歷史以及商品構成來說,有趣以及不為人知的情報其實相當多哦!
1947年,壽屋玩具店在東京都立川市開張營業,而我們所熟悉的「財團B」萬代BANDAI是在1950年創業的,所以從資歷來說壽屋甚至比BANDAI還要老一點,不過財團B自創業開始就是處於產業鏈中較上遊的生產商,壽屋在草創初期則一直都是作為主要銷售兒童玩具、季節慶典商品的玩具店經營的。1953年壽屋成立了有限公司,繼續立足於立川經營玩具店。自70年代中期開始,壽屋逐漸將主要銷售商品轉變為塑料模型、合金玩具。1981年將公司名稱改為以片假名書寫的「コトブキヤ」,並於1983年開始展開郵購業務。2001年在大阪日本橋開設了壽屋日本橋商店,現在在東京和大阪總共有4家商店(當然現在也有網絡商店),這就是壽屋作為玩具店的「本業」概史。
立川的壽屋本社大樓,同時也是壽屋商店總店所在地
和我們上期介紹的ANIMATE一樣,壽屋同樣不想被束縛在銷售領域,不過壽屋立志要做的是模型生產商。1984年,壽屋以同人GK社團「多摩工房」的名義推出第一款GK套件,並參與了1985年1月舉辦的第一屆WONDER FESTIVAL(WF)。在之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多摩工房推出了包括聖戰士丹拜恩和機動戰士高達系列的GK套件以及GK改造套件,在老一派膠佬中也算是個有份量的名字,可是又有幾個人知道它竟然是壽屋的馬甲呢?老實說筆者在仔細搜集資料之前也不知道。(笑)在90年代BANDAI開始取消高達系列在WF中的一日授權,同時壽屋也漸漸開始建立自己的模型品牌之後,多摩工房就逐漸退出人們的視野了。
多摩工房1/220比例鐵奧GK套件
以投資較少的GK進行試水並獲得了成功之後,壽屋在1989年7月正式推出了自家品牌的可動模型產品,宣布成為模型生產商。這個時候的壽屋,主要的商品是GK模型以及軟膠人型,以及少量的塑料模型套件。1995年《新世紀福音戰士》熱播,壽屋推出的凌波麗以及EVA初號機的GK模型成為模型愛好者的搶手貨,由於GK的生產方式限制導致其無法進行大量生產,這些熱門商品都供不應求,香港、臺灣的GK翻模商甚至出現了「翻上翻」的翻模產品。此時壽屋開始考慮提高自身模型生產能力,學習BANDAI、田宮等使用數位化模具設計方式並擴大塑料模型的產品規模,也開始開發使用硬質PVC注塑成型,並且進行預塗裝、組裝的PVC完成品手辦以代替製作難度高、曲高和寡的GK手辦,並通過在中國設廠生產以降低生產成本以增加自家產品競爭力。1999年壽屋取得了授權,在市面上首次推出《最終幻想》中登場角色的PVC手辦和軟膠人型。在90年代的中後期,壽屋作為一家新興玩具廠商以高齡向產品為主力的方式高速發展,開始展現出躋身玩具模型一線廠商的潛質。
不過僅僅只靠EVA這種難得的現象級作品實在難以支撐壽屋的發展,何況做EVA的也不止壽屋一家。再加上玩具界當時的潮流還是通過玩具廠商投資機器人動畫製作,以一年長度的動畫片作為玩具和模型的廣告以打開銷量,這種潮流使得大量知名度高的日本動畫作品玩具版權集中在BANDAI、TAKARA、TOMY等幾家老牌大廠手中,壽屋只能靠著PVC手辦之類當年這些大廠不涉獵的小眾商品才能獲得授權,無論是產品線還是作品數量的深度都無法支撐公司發展,而作為新興廠商壽屋也沒有辦法自己投資拍動畫。於是在新世紀初期,壽屋除了以當年開始抬頭並開始加速發展的萌系美少女動畫的角色手辦(包括PVC制完成品和GK套件)為主力外,也積極與美國企業合作,分別於2001年獲得星戰商品授權、2005年獲得蝙蝠俠商品授權、2008年獲得漫威漫畫商品授權,針對日本市場專門開發產品。「萌系美少女」與「美國漫畫、電影人物」這兩個題材,至今仍然是壽屋產品的兩大主力題材。此外壽屋還有超級機器人大戰OG、索斯機械獸和裝甲核心等幾個授權作品的塑料模型系列。雖然這幾個模型系列在早期的口碑都不怎樣,但由於題材相對冷門,幾乎沒有直接的競爭對手可以使得系列可以一直推出,就這樣一直支撐著壽屋模型設計技術的進步。成為後面以FA為首的原創模型系列的基石。
壽屋ARTFX+ 1/10比例REBIRTH版蝙蝠俠
2009年10月,壽屋終於正式推出自家原創模型系列「FRAME ARMS(FA)」。雖然此前壽屋已經有原創武器改造零件系列M.S.G.,但是FA才是一套可以獨立組裝、展示、遊玩的模型套件。FA的完整套件是由一個稱為「結構骨架(フレームアーキテクト)」的預組裝骨架和模型板件形式構成的外裝組成,全身上下均附有與M.S.G.系列兼容的接口,玩家可以輕鬆的以無改造方式組裝出自己心目中的機體裝備。最初的結構骨架因為零件精度和預組裝工藝而出現強度問題,但是現在的新型骨架已經大大地改善了以前的缺陷,而且擴充性也得到了強化。FA作為壽屋第一款原創模型系列,讓壽屋在此後的原創模型中堅定走補充配件包商法的路線。
FRAME ARMS 1/100比例 短劍制空部隊式樣全裝備套裝
把機器人美少女化是上個世紀80年代機械設定師明貴美加首創的點子,本來就一直在生產美少女手辦的壽屋自然不會放過這塊市場,在FA上市當年的COMIKE,機娘大手島田文金就在柳瀨敬之的同人本中繪畫了FA娘化的插畫。而在2015年,壽屋正式推出FA娘系列塑料模型套件第一款商品「轟雷」,由FA娘之父島田文金和FA機設柳瀨敬之共同設計,後來還有駒都英二等機娘插畫師加入。雖然在概念上美少女的部份是取代了FA中的骨架部份,但是在模型套件的構成上並沒有採用FA的預組裝方式,美少女的部份也是一般模型零件,當然臉部是以預上色PVC零件解決瞳孔上色的問題,此外與FA一致的採用了大量3mm接口,。套件構成上比起FA更簡單,卻掀起了比FA更大的熱潮。畢竟自由度高可以簡單地組裝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美少女樣子的模型,這種好事又有誰不會買帳呢?FA娘在2017年上映TV版動畫,壽屋終於也擁有了製作長篇玩具廣告(笑)的能力了。
FA娘 轟雷作為第一款FA娘套件,產生了轟動效應,一度在日本海外都賣到斷貨。
2016年的WF,壽屋同時公布了兩款新的原創模型系列——女神裝置(メガミデバイス)和HEXA GEAR(ヘキサギア)。女神裝置籠統來說是沒有FA作為原作的FA娘,不過也有明顯的差異,套件中附屬了完整素體的零件(FA娘是另外發售的素體娘才附屬有素足和素手,無法在一個套件內實現素體與武裝兩種形態),人物尺寸比FA娘略小,部份零件需要改造才能互通。附屬大量接口兼容M.S.G.系列改造零件這個特色也一併繼承下來,因此裝備上可以和FA、FA娘、HEXA GEAR等有著高互換性。此外壽屋在女神裝置這條產品線上採用開放版權的政策,鼓勵GK社團推出原創改造套件,而壽屋自家以及女神裝置系列的設計師所屬的GK社團也推出了為數不少的GK改造套件。
女神裝置 朱羅 忍者
HEXA GEAR是原創的1/24模型套件,有著自己原創的世界觀,在套件形式上採用了將零件組合成不同的模塊,而用這些模塊通過不同的組合形式,一個套件可以組合出各種形態載具的積木型模型。在表現形式的印象上,給人有戴亞克隆+索斯機械獸+裝甲核心混合的印象,小型套件中會和戴亞克隆一樣附屬有小的隊員人偶零件。由於模塊化的特徵以及車輛、摩託等的載具型套件非常多,因此有很多模型製作者將其用作FA娘/女神裝置的武器裝備或者載具。
HEXA GEAR 1/24比例 獸化摩託
Cu-Poche(キューポッシュ),通稱口袋人,是壽屋原創的Q版可動完成品手辦系列。和GSC黏土人相比,口袋人採用的是2.3頭身的Q版比例而非黏土人的2頭身,專用底座內嵌鐵板同時手辦腳底裝有磁鐵,因此一般的站姿可以無需支柱支撐。此外得益於較高的頭身比,肩膀、手肘、膝蓋等部位都附有關節,可以擺出各種各樣的動作。口袋人系列包含了各種動漫遊戲的角色,也推出了FA娘等壽屋原創角色,當然了,壽屋的配件商法在這邊也是沒有缺席,除了口袋人FA娘可以使用各種M.S.G.以外,也有推出其他口袋人適用的飾品和小道具等配件套裝。
口袋人 FA娘轟雷改
M.S.G.全稱為MODEL SUPPORT GOODS,自2001年左右就展開的系列,最初推出的包括有銅枝、墊板、蝕刻刀等工具,也有各種尺寸的球形關節、底座和手掌等改造用零件。在2010年前後推出各種槍械以及發條驅動的電鋸等極具特色的武器套組使這個系列在模型愛好者中頗為好評,此外在製作可動GK或者可動性改造的時候也會大量使用M.S.G.的關節零件。自從壽屋在自家模型中加入3mm標準接口之後,M.S.G.系列在推出新產品和再版舊產品的時候都會加入3mm標準接口所用的連接零件,而且部份FA、FA娘套件中也會附屬特殊成型色版本的M.S.G.武器零件。
M.S.G.巨大動力裝甲,售價高達5000日元的最大型武器改造套件
M.S.G.左輪加農炮
壽屋的PVC完成品手辦產品非常多,與GSC等基本局限在日本萌系作品不同,壽屋的手辦有著大量美漫角色。其中小比例半完成品手辦ARTFX系列的美漫角色手辦就有著價廉物美的口碑,另外還有將美漫角色日風化的IKEMEN和BISHOJYO系列。不過壽屋為了降低售價以及簡化生產流程,其手辦造型和做工一直被嫌不如GSC和ALTER等精美,不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加上價格便宜、作品涉獵範圍廣泛,因此人氣也極高。
《少女與戰車》西住美穗
版權作品模型系列,包括有超級機器人大戰OG、索斯機械獸、夢幻之星在線2、裝甲核心和一些超級機械人作品的模型,對於國內的蘿蔔宅來說,壽屋的機戰OG系列可謂讓人又愛又恨,因為在系列早期套件缺陷相當多,定價又高(其實是作為對比的鋼普拉定價太低,關於模型定價這個問題我們日後會專文討論一下),但是經過10年以上的發展,壽屋模型品質在日本各大廠商中已屬上乘,而索斯和裝甲核心兩個作品為現在壽屋的武器改造零件商法打下了技術和市場的基礎。
壽屋也出品了大量角色周邊商品,除了一般的布偶和掛飾等常見周邊外,最有壽屋特色的周邊就是角色筷子系列了。在壽屋的角色筷子中,最為切合特色的,應該就是日本武器系列和星戰光劍筷子了。其中光劍筷子最近還推出了LED發光的款式,更加有趣了。除此以外,壽屋還推出了星戰便當盒和製冰模具之類的有趣周邊。
雖然壽屋產品線眾多,不管是自家原創還是授權IP都是遍地開花,不過其規模畢竟不如其他模型玩具大廠,近兩年出現了產品開發進度跟不上,導致一年下來新品都集中在兩種機娘產線,而且換色兼用一大堆這種問題。而這也導致2018年底機娘題材在市場上出現一定程度的飽和後,壽屋因為IP授權費高昂卻無法快速推出授權產品、機娘和原創系列銷量下降的雙重打擊下出現了虧損。希望壽屋可以儘快度過這個難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