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特首董建華:「一國兩制」是香港未來發展最大優勢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香港特區首任特首董建華接受東方網專訪:行得穩、走得遠,「一國兩制」是香港未來發展最大優勢

東方網記者徐世平6月29日報導:2017年6月29日下午,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的歷史時刻即將到來之際,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接受了東方網總裁、總編輯徐世平的獨家專訪。

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的董建華先生,從1997年到2005年曆任香港特區第一任、第二任行政長官,是香港回歸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和見證者。6月29日下午,在香港前特首辦公室(堅尼地道28號),80歲的董建華先生精神矍鑠、妙語如珠,回憶了就職首任香港特首前後的許多難忘印象,總結了香港回歸20年在各方面的發展成就,並對香港的未來表達殷切的寄望。

東方網第一時間將本次獨家專訪的內容整理如下,以饗讀者(訪談正文中徐世平提問簡稱為問、董建華回答簡稱為答):

問:董先生您好。我代表東方網6000多萬用戶,專程到香港來採訪您,也向您問好。香港和上海,對於您來說,都有著無法割捨的情懷。上海留下了您在兒童時代的許多足跡。您是否可以用上海話向上海的朋友說幾句話?

答:哈哈,好的。這是我第一次用上海話接受採訪,有點不太習慣。要用廣東話換到普通話,再到上海話。你讓我想想用上海話怎麼說。我出生在上海,曾經就讀在上海南洋模範小學,在徐匯區。上海可以說是我的「第一故鄉」。我十一歲到香港來,廣東話不會說,普通話也不會說,交流溝通非常吃力。當然,後來都沒有問題了。我在想,我也要好好練習,今後也用上海話接受採訪。

問:前不久,您在中央電視臺接受採訪的時候,提到您是1937年7月7日出生的。可是,我看了您的資料,上面的記載是5月29日,這是怎麼回事?

答:我確定是1937年7月7日生於上海。但是,過去家裡人,都喜歡用陰曆,那一天,剛好是農曆五月二十九。我到香港去的時候,要登記身份,家裡人就報了5月29日。香港人是不用陰曆的。但是,我的父親經常提醒我,我是7月7日生的,是國恥日。你要「勿忘國恥」。(以上問答均為滬語)

問:從上海到香港,您也從一位「上海小囡」,和香港一起成長,更成為「香港精神」的典範之一。在從中英談判到香港回歸的過程中,您是歷史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我們認為,歷史選擇了您作為首任香港特首,這是歷史的選擇。我想知道,你是什麼時候決定,放棄家業和產業,出來競選香港特首,可以說說當時的心路歷程嗎?

答:在1997年的7月1日,我最難忘的一個時刻,就是看著英國的國旗降下來了,我們的五星紅旗升上去了。當時,我作為一個60歲的人,盼望到了這樣一個歷史時刻,香港回歸祖國了,這是永遠不會忘記的,這個很感動很感動。

我小的時候,在英國讀書。後來,我的父親讓我到美國去實習。從美國回來之後,我父親又讓我到他的船業公司工作。1980年代,我父親去世後,整個家業都落到我身上,當時真的很艱難,但是我們挺過來了,而且還做得不錯。這是為家業,我們都是很拼的。我小的時候,我的父親還經常帶我到外灘,看「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這個教育是根深蒂固的。他告訴我,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要為國家民族做點什麼。在香港回歸前的二、三年,許多朋友勸我出來為國家做點事,後來邵逸夫先生跑來勸我,說我應該出來了,我開始還有點猶豫,但是,我想到我父親的話,我們要為中國人做點什麼,所以就站出來了。

我知道,做特首的責任真是很重的,因為「一國兩制」是一個不可以失敗的事業。所以以後的這樣一段時間裡面,就是每天、每天,努力、努力地工作。

問:在您就任首任香港特首伊始,香港遇到了從東南亞蔓延而來的「亞洲金融風暴」。這是您首任特首任期內的第一個重大挑戰。您帶領香港抗擊金融風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對此,您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答:1997年7月1日,我們慶祝了回歸。7月2日,我們還沉浸在喜慶氛圍裡,泰國的貨幣就同美元脫鉤了,亞洲金融風暴開始了,就是24小時以後就來了。

我們知道,世界經濟是一個整體,金融更是如此。人家打個噴嚏,我們就會感冒。隨著亞洲金融風暴的一步步加深,到了1998年的8月份,國際的炒家針對香港的聯繫匯率發起攻擊。因為我們的匯率是同美元掛鈎的,他們就想衝破這個聯繫匯率,那麼他們可以有利可圖了。那麼在這個同時,他們又拋我們的股票,也可以在股票裡面獲得好處。這個也是我們一開頭沒有預想到的一個攻擊。

八月份,我們看清楚了以後,啟動了一個反擊,結果我們是鬥贏了,好像做了英雄一樣,我們也很高興。其實當時的風險是很大的,但總算還是做成功了這一件事情,我們也賺了很多錢。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都覺得很驕傲,我們也很驕傲。當然,這裡也有運氣的成分。當時,俄羅斯的金融出了問題,也影響到了炒家的利益,有些巨頭無暇他顧,紛紛撤資離港。

香港是一個非常開放性的經濟體。所以這個金融的風波,它時時刻刻會來,這種風險是始終存在的,我們要加倍警惕。

問:作為香港特首,位高任重。在您的兩任特首任內,您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還經歷了SARS,那個時候,您感覺煎熬嗎?難嗎?

答:你問我什麼事情最難忘,就是2003年SARS,一共死了300多個人。我是一個特首,我覺得相當難過,每天看到這些數字進來,擔心得不得了。人命關天啊!這也是我八年特首經歷最艱難的時刻。後來終於在6月24號,世界衛生組織說,SARS FREE,就沒事了,才鬆了一口氣。

在最最困難的時候,中央政府給我們極大的支持。當時,香港的防護服等醫療設施都沒有了。內地當時也很困難,但是,中央調給了我們大量的醫療物品。沒有中央的支持,我們很難想像,可以渡過難關。事情過後,香港經濟面臨巨大困難,中央政府又開放了「個人遊」,對香港經濟給予巨大支持。同樣,在金融風暴過程中,中央政府也給我們極大支持。沒有中央政府的力挺,我們也過不了難關。

問:香港回歸祖國的這20年,也是「一國兩制」構想在香港進行實踐的20年。今天,習近平主席抵達香港,說了「行穩致遠」這句話。您怎麼理解這句話?

答:「一國兩制」的落實,對香港太重要了。「一國兩制」事關國家大業,20年來,總體而言,香港百姓都是支持「一國兩制」的。

對「一國兩制」,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有了「一國」,才可以有「兩制」。不能說,我就是關心「兩制」,其他不管。我特別認同,我們既要堅持「一國兩制」不會變、不動搖,也要堅持「一國兩制」不變型、不走樣。只有行穩,才能致遠,香港才會有希望。

怎麼理解呢?其實很好理解,香港人的生活,他們生活的常態啊、習慣啊,都沒有什麼改變的。但是,有些東西,比如,對國家、對民族,我們要開始去了解,要去更多地接觸。我們不能離開「一國」去談「兩制」。「一國」是重要的政治基礎。

「一國兩制」是我們過去和今後香港繁榮穩定的最基本的一件事情,行得穩,才能致遠。所以習主席今天提醒我們這件事,是提醒我們「一國兩制」的重要。

我在這裡想和大家說一句話,與習主席的每一次見面,都感覺到,他真的很關心香港的事情,而且他對香港的事,認識得好清楚。他很關心我們,很希望我們成功,希望「一國兩制」成功,所以有國家最高領導人關心我們,時時刻刻關心我們,我們很幸運。

問:後天,也就是7月1日,現任特首梁振英將卸任特區第四任行政長官。對於梁振英,您有怎樣的印象,對於他在特首任期內的工作,您又有怎樣的評價?

答:梁振英先生做了特首以後,從2012年開始到2017年,我們的經濟增長每年是超過4%的,其實是發展得相當不錯的。而且他在房屋、土地、扶貧、科技、教育各方面都非常關心,是頗有成績的。對老百姓的民生也是很上心的。

梁振英還是一個有政治智慧的人。「佔中」這樣的事情,對香港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處理的時候,還是相當沉著冷靜的。這種事,我在國外呆過,處理不好,就會流血。但是,梁振英先生處理好了。很不容易。

問: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將在7月1日正式就職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對於林鄭月娥,董先生對她印象如何?

答:林鄭候任特首,曾經是我的同事。她是香港非常優秀、有經驗的公務員,她是香港老百姓喜歡的官員,也得到了中央政府的信任。她完全可以勝任香港所面臨的各項挑戰。她是一個非常出色的領導,我認為她可以帶領我們去做好許多事,所以,我對她很有信心。

香港面對的大的挑戰,第一個是土地的供應、房屋的供應,因為樓價漲得很高,第二個是貧富之間差距的問題,第三個是年輕人上進機會的問題。這些都是迫切要做的事情,這也是將來林鄭候任特首要面對的挑戰。

問:香港回歸20年之後,仍然面臨歷史挑戰和歷史機遇。對於香港的未來,您有著哪些展望和期許?

答:香港的未來要發展,「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

我們可以做的事都是因為有「一國兩制」的優勢。比如香港的金融中心,我相信在將來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在很多很多方面,我們香港都有特別的優勢。假如我們去抓住這個機會,就可以好好去幹一番。

還有其他很多方面,「一國兩制」給了我們很多的優勢。比如說電影業方面,現在內地看電影的人數增加了很多。香港回歸以前大家說是東方的Hollywood,那個時候我們拍了很多電影, Hollywood第一、我們第二,有的時候是我們第三、印度第二。但是拍了這麼多電影,給誰看的?香港的600萬人,臺灣的2000多萬人,還有國外的華僑,沒有了,加起來大概4000萬人左右。現在有14億人口要看電影,我們香港還沒有把這件事好好地發展起來,我相信是有機會的。

所以,在國家的經濟每年6%、6.5%、7%的增長過程中,香港是有一個特別的角色的。我們希望,我們可以為國家服務,同時可以對香港自身的發展起到幫助。

問:您在中央電視臺接受採訪,提到過一個詞,這就是香港需要「心的回歸」,我們怎麼理解?香港「心的回歸」,我們還需要做些什麼?

答: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愛國是天經地義的,也是家傳的。比如我,父親就一直教育我們,有些事情,就是銘心刻骨的。但是,對年輕人來說,國民教育、歷史教育就非常重要。過去,華人與狗的事,不需要人教育的,我都會記一輩子的。但年輕人就不見得,也沒有好好讀過歷史,一百多年的殖民地影響,他們自然會有疑問,這些事為什麼是天經地義啊?!他們不明白的。所以,年輕人的歷史傳統教育就非常重要。這個過程,是需要人去做的。只有讀過了歷史,我們才會明白,中國最近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多麼了不起。中國歷史上有過今天這樣輝煌的成就嗎?大家真該好好想想。我們有足夠的理由驕傲,歷史真的太重要了。

問:最後一個問題,您今年80歲了,過幾天就是您的生日,先祝您生日快樂。我的問題是,您都80歲了,還這樣精力充沛,請問您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我想,最重要的是樂觀。做你要做的事情。樂觀肯幹。許多事情就會做好。在我看來,從來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對人要寬容,對事要看得坦蕩。坦坦蕩蕩做人,開開心心做事。你說對不對,哈哈!

相關焦點

  • 香港特區首任特首董建華接受東方網專訪行得穩、走得遠,「一國兩制...
    東方網記者徐世平6月29日報導:2017年6月29日下午,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的歷史時刻即將到來之際,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接受了東方網總裁、總編輯徐世平的獨家專訪。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的董建華先生,從1997年到2005年曆任香港特區第一任、第二任行政長官,是香港回歸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和見證者。6月29日下午,在香港前特首辦公室(堅尼地道28號),80歲的董建華先生精神矍鑠、妙語如珠,回憶了就職首任香港特首前後的許多難忘印象,總結了香港回歸20年在各方面的發展成就,並對香港的未來表達殷切的寄望。
  • 吳小莉獨家專訪現任、前任、首任香港特首!
    重磅來襲,香港特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現任、前任、首任香港特首先後接受吳小莉專訪!未來五年的施政重中之重是要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林鄭月娥說香港受惠於國家的發展以及自身的優勢,應該比現在有更多機遇,因此相對於目前的大市場、小政府的原則,未來的特區政府會更加積極有為,推動和配合產業發展。
  • 吳小莉獨家專訪現任、前任、首任香港特首!
    重磅來襲,香港特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現任、前任、首任香港特首先後接受吳小莉專訪!未來五年的施政重中之重是要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林鄭月娥說香港受惠於國家的發展以及自身的優勢,應該比現在有更多機遇,因此相對於目前的大市場、小政府的原則,未來的特區政府會更加積極有為,推動和配合產業發展。
  • 特首眼中的香港:"一國兩制"給港無比的優勢
    連接著現在與未來  董建華:所以就是說,永遠就是往前看,往前看  《面對面》香港回歸15周年特別節目 特首眼中的香港 正在播出  正片  主持人串場1:今天香港迎來了新一任特首梁振英,此前的兩位特首曾蔭權先生和董建華先生,不僅是港人治港一國兩制的實踐者,同時他們也是帶領香港去迎接
  • 香港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國家好 香港會更好
    82歲高齡的董建華,從香港來到北京。「『一國兩制』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董建華:非常感動,感謝國家給我這樣一個榮譽。國家一直在我們香港的發展同「一國兩制」的落實方面都很關心的,表揚我們在這幾方面的成功。其實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是很多很多香港人,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做出來的事情。
  • 中央領導人會見董建華 第二任香港特首任命書頒發
    我對香港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截至本社發稿時,會見仍在進行之中。稍後,朱鎔基總理還將會見董建華。  董建華是應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邀請於三月四日抵達北京,翌日列席了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大會。這是董建華當選第二任香港特首後首次來京,在內地的行程中,他還與國家有關部門和省市負責人見面,商談香港與內地經貿、旅遊等合作事宜。
  • 董建華:站在歷史關口香港將何去何從?
    中新社香港11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20日晚在香港說,回顧過去一年,是充滿風風雨雨的一年,是香港自回歸以來一個重要的政治分水嶺。香港經歷了「佔中」的動蕩、政政方案表決的噪動。到了今天,社會暫且恢復平靜,當中如坐上過山車的經歷,相信每一個香港人都親身體會到,點點滴滴在心頭。站在這個重要的歷史關口,香港將會何去何從?
  • 董建華:港可借「一國兩制」拓創科新天地
    ,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特首林鄭月娥,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謝鋒參觀「超級天眼」  由團結香港基金主辦的「創科博覽2017」一連九日在會展中心舉行,昨日正式開幕,預計吸引逾十萬人次進場。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致辭時表示,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機遇,背靠龐大內地市場,有足夠條件急起直追,開闢創新科技的新天地。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形容香港是創科發展優勢突出,但要進一步發揮,打造成為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特首林鄭月娥也表明香港有條件運用創科驅動「再工業化」,為經濟注入發展動力。
  • 全面闡釋「一國兩制」 為香港未來發展指路
    全面闡釋「一國兩制」 為香港未來發展指路——香港輿論界評論《「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    新華社香港6月11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全面闡述「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區的實踐成就。
  •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對話人民大學高禮英才學者
    10月1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首任特首、中美交流基金會主席董建華在中國人民大學發表題為「中美交流及中美關係的重要性」的演講,並與來自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高禮英才學員交流。董建華副主席在演講中回顧了自己生於上海、求學英美、香港生活的人生經歷。「我眼看著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也很慶幸能夠感受、參與和見證我們國家和平發展、日益崛起的偉大曆程。」
  • 香港特首曾蔭權:沒一國兩制政策香港不會這麼好
    曾蔭權是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重量級」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從1997年擔任香港特區首任財政司司長,到政務司司長,再到2005年擔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他與香港風雨相伴,為香港的發展殫精竭慮。打開話匣子,曾蔭權與本報記者娓娓道來,回憶個中風風雨雨的艱辛,暢談風雨過後見彩虹的喜悅,分享執政香港7年的收穫和離任前的心情。
  • 香港前特首董建華、前特首何厚鏵,特首林鄭月娥為賭王何鴻燊扶靈
    據最新的消息是,當日的扶靈人士共8人,而且這8個人的名單已經出爐,分別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前特首董建華,全國政協副主席、前澳門特首何厚鏵,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香港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東亞銀行董事局主席李國寶
  • 香港能否再創「黃金時代」?董建華回應
    董建華說,只要香港750萬人一條心,放下分歧,修補撕裂,調整心態,堅決支持落實「一國兩制」,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創新思維推動經濟和社會革新,他深信香港一定能夠克服逆境,在大變局中再創嶄新的「黃金時代」。董建華表示,香港正迎來百年一遇的新契機。國家正邁向全新發展階段,為新的百年目標奮鬥,香港要當仁不讓,把握機遇,做出應有的貢獻。
  •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聲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歡迎全國人大通過有關《決定》。據香港特區政府網站最新公報,對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高票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作以下聲明:我歡迎全國人大通過有關《決定》。
  • 董建華被香港市民評價為「好人」 百感交集(圖)
    董建華:做特首必須是個好人  丘萍菲 張建華 竇豐昌 邱瑞賢  董建華,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前任特首。回首回歸10年,他百感交集。面對香港市民對他的「好人」評價,他的心情最為複雜,堅持仍會做個好人埋頭苦幹。
  • 董建華:香港要為國家邁向新發展階段作出應有貢獻
    新華社香港12月17日電(記者丁梓懿)全國政協副主席、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17日表示,香港的經濟民生等所有環節都和國家息息相關。國家如今正邁向全新發展階段,為新的百年目標奮鬥,香港要當仁不讓,把握機遇,作出應有貢獻。
  • 香港103歲老太去世,三任特首為其扶靈,名望不輸賭王何鴻燊
    2020年7月8日,「一代賭王」何鴻燊的喪禮在香港殯儀館舉行,眾多政商名流,知名人士弔唁。八位扶靈人士中,有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和首任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三位港澳特首為其扶靈,如此豪華陣容,可見賭王社會地位和影響力。
  • 董建華:香港的命運與內地密不可分 青年應親身了解祖國現狀
    12月14日電 (記者 盧哲)全國政協副主席、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14日表示,香港青年若希望更積極地參與和支持中國的崛起,並從中受益,就須更清楚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國家的挑戰與機遇。  團結香港基金14日在香港會展中心主辦「今日中國:新前景,新機遇」論壇,邀請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界別的講者探討在中國迅速成長和發展時期,世界和香港如何抓緊機遇。董建華作了主題為「中國:過去·現在·將來」的演講。  董建華首先談了中國的過去和現狀,指出今天的中國,市場經濟制度茁壯成長,主要的基建設施已具規模。如今國家踏上一條走向發展成為現代化大國不可逆轉的大道。
  • 97香港回歸老照片,董建華春風滿面,特首女兒卻是泣不成聲!
    在97年的時候,香港正式回歸,上圖就是當初降下英國國旗的一幕,代表著英國對於香港的統治正式結束。這是當時香港特區的新特首,而背影則是當時的英國特首彭定康,可以看得出董建華春風滿面就像是主人一般,而彭定康只剩下一個落寞的背影。
  •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香港正迎來百年一遇的契機
    但綜觀全球,我深恐未來一兩年世界經濟極有可能持續下滑,失業率攀升,人類正常生活持續被顛覆,令全球多處地區動蕩不安,使得全球大變局增加不穩定和不確定性。   【解說】談及中美關係,董建華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就任之後的中美關係能否重建仍有待觀察,期盼國與國之間的博弈手法能回歸理性、大道。  【解說】近年來,中國迅速發展,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