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曼谷6月17日電(記者 李穎 明大軍)「40歲對一個人而言意味著成熟的中年。今年是中泰兩國建交40年的大慶之年,中泰兩國關係經過40年風雨考驗,更加成熟,進入了更全面深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中國駐泰國大使寧賦魁1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暢談中泰政經人文等各領域的密切交往,並展望兩國關係的未來。
寧賦魁說,回首中泰關係40年,兩國政治互信得到加強,貿易互惠合作更加紮實,人文交流更加熱絡。
他說,從政治關係上看,中國奉行不幹涉他國內政的政策,無論泰國國內局勢如何變化,中國與泰國發展友好關係的政策從不動搖,這一點也受到泰國國內各界的讚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與泰國國家領導人在多個雙邊多邊場合進行了會見,詩琳通公主2013年至2015年先後4次訪華,泰國總理等多位政府高官先後訪問中國,兩國高層頻繁互動充分顯示了對彼此的重視。
從經貿關係上看,中國是泰國第一大貿易夥伴。1975年兩國貿易總額為250萬美元,去年兩國貿易額達到了726億美元。中泰雙向投資總額達到60億美元。
從人文交流上看,今年1至4月,赴泰旅遊的大陸遊客達到前所未有的270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近一倍。在華泰國留學生達2萬多名,是東協國家中人數最多的。而中國也是在泰外國留學生的最大生源國,有超過2萬名中國留學生。
寧賦魁說,中泰兩國經貿合作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建議,中泰雙方企業還可以在五大領域加強合作:
第一,在泰國有需求、中國有優勢的產業領域合作,比如建築工程行業、裝備製造產業。隨著兩國鐵路合作的開展,還可以擴展鐵路配套設備的製造領域合作。第二,環保型產業的合作,如合作發展太陽能、垃圾發電、小型水力發電站等。第三,農產品深加工領域。目前,中國有8家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大型企業已經或計劃在泰國建廠。據估計,2017年中國在泰國的橡膠加工企業將加工橡膠100萬噸,佔泰國橡膠年產量的四分之一。這對穩定泰國橡膠價格、保障泰國膠農利益是非常有益的。第四,推進兩國企業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如遙感、通訊衛星、4G網絡及醫藥等合作。第五,加強兩國在金融領域的合作,鼓勵雙方企業更多使用本幣進行雙邊貿易結算,以節省交易成本,減少金融風險。
今年既是中泰建交的大慶之年,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之年,又恰值東協共同體的預計建成之年。寧賦魁強調,對於擁有6億人口龐大市場的東協而言,泰國是連接陸上東協和海上東協的天然交匯點,所以泰國對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方面潛力巨大。泰國正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自身作為本地區戰略樞紐的地位。中泰兩國加強在包括鐵路在內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領域的合作,正是兩國攜手共建「一帶一路」的前瞻性合作。
寧賦魁表示,他對中泰兩國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中泰兩國有著相同或類似的發展目標、深厚的戰略互信和廣泛的共同利益。中國高度重視發展與泰國的關係,無論形勢怎麼變化,中國與泰國友好合作的立場都不會變化。中國將進一步加強與泰國的優勢互補,為兩國互利合作尋找新的增長點,將兩國友好政治關係轉化為更多的共贏成果。雙方還將進一步加強在重大國際和地區事務上的溝通,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打造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睦鄰友好、共謀合作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