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圖片上的女孩,叫木汁。
00後的她,通過公眾號,月入10萬。
在《初次見面,我是木汁》裡,她寫到:
我創立木汁這個號一開始的目的,就是想賺錢。
我建議你也做一個公眾號。
一開始的目的,也是賺錢。
每個月賺3、5萬就行。
一周後,大概率是這樣的結果:
你的第一篇文章,閱讀量最高:124
關注你的用戶,不到100。
你覺得自己不是做公眾號的料。
你再沒登錄過公眾號的後臺。
是不是覺得,這也將是你的結果?
如果是,能否再回答一個問題:
你決定做一個什麼內容的公眾號 ?
這個問題的思考,將影響你的一生。
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你做一個公眾號。
而且,以賺錢為目的。
上周,接待了一個大學生創業團隊。
她們的創業項目,是一個公眾號。
她們問了我很多問題。
有一段回答,我想分享給你。
我先跟大家解釋一個問題:為什麼公眾號越來越難做了,也就是,為什麼沒有紅利了。道理很簡單,就是四個字,供求關係。5年前,用戶關注的公眾號還不多。你做了一個影評號,做得還湊合,他也許會關注你。但是現在,讀者有很大可能已經關注了Sir電影、獨立魚電影、烏鴉電影、豆瓣電影、十點電影。他憑什麼還要關注你 ?你們如果做美妝、時尚,讀者也許關注了黎貝卡、深夜發媸、深夜種草,甚至是我們的鹹魚顏究所。他憑什麼還要關注你 ?
大家新關注一個號的需求越來越少,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
這就是為什麼,公眾號越來越難做了。
那你們就沒有機會了嗎 ?有。
什麼是你們才能做的,那些大號沒法做的 ?
這就是你們的相對優勢和機會。
也許你覺得,你們能做的,大號都能做。
但是,請相信,雖然這是對的,但是「能做」不等於大號「會去做」。因為他們有更多的顧慮,也有更高的機會成本。
你讓黎貝卡寫拼多多的衣服?
她能寫。但是她不會這麼做。
所以,草率地給你們一個建議:你們就做「如何在「拼多多」上種草 ?」這件事,很多大號做不了。因為他們要考慮自己的商業定位。
最後,一定要做投入的時間和產出的質量成正比的內容。別人做2天,你們做7天。而且,確定7天做出來的內容會更好。
以上,是我給她們的一段分享。
我為什麼建議你做公眾號,
並且,目的是賺錢 ?
因為,為了賺錢而做公眾號,可以讓你商業化地了解自己,逼著你找到自己的相對優勢。
商業化:客觀、冰冷、殘酷。
相對優勢:無數個「不行」當中,找到「有可能行」的結果。
找尋相對優勢的過程,也是你深度了解自己的過程。
你文筆還不錯,但是遠不如「我走路帶風」。
所以,你做不了「我走路帶風」那樣的號。
* 我走路帶風:百萬級情感大號,創始人是95後。
你不斷找尋自己的相對優勢,然後發現,你比95%的人,都了解「LGBT」,自己的聲音也比80%的人好聽。
所以,你做了一個針對「LGBT」群體的情感電臺。
能成功嗎 ?很難。
但是成功的概率,遠大於做「我走路帶風」。
那麼,文筆不太好,做不了公眾號嗎 ?
你不斷找尋自己的相對優勢,發現自己善於聊天、組織、策劃。而且,你比絕大多數人,都懂如何照顧「貓咪」。
所以,你自己研究了一門「養貓的99個常識」免費課程,通過微信群,有了幾千個粉絲。然後,做了一個養貓經驗交流的公眾號,接收網友的投稿,只做UGC和PGC 。
* UGC:用戶生產內容。
* PGC:專家/專業人員生產內容。
能成功嗎 ?很難。
但是成功的概率,遠大於自己寫公眾號。
這就是為什麼,我建議你做一個公眾號。
公眾號,就像一場百萬人的吃雞遊戲。它的價值不在於人多,而在於和你一起玩這場遊戲的,還有深夜發媸,卡娃微卡,石榴婆,還有黎貝卡,胡辛束,還有人民日報,十點讀書,還有魔宙、GQ實驗室…………
再沒有第二個平臺,可以讓你和這麼多的高手直接掰手腕。哪怕,你會被瞬間秒殺。
如果你不想「落地成盒」,就必須不斷地找尋自己的相對優勢,並且拼命地升級、迭代自己的優勢。
這個過程,在我看來,無價。
了解自己的長處,不僅關於做公眾號,更關於你一生的成就。
所以,做一個公眾號吧。
只為賺錢,不懼失敗。
再多說一句,為了服務好有志做好新媒體的人,我們在「巨土文化」這個公眾號,做了一件小事:每天,分享5篇公眾號爆款文章。
我們想讓新媒體人,關注更多小眾且優秀的公眾號,讀到更多垂直類的爆款文章。
從2017年12月,到2019年12月。
這件事,我們做了2年了。
在這期間,我們深扒了上千個公眾號,看吐了各種套路,認識了不少行業大佬。
也讓越來越多人,有信心能做好一個公眾號。
如果你也想做好一個公眾號,可以先從閱讀大量的爆款文章開始。
關注【巨土文化】公眾號,我們為你準備了130多篇經典爆款文章,及一些公眾號實操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