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創業定增背後的盤算

2020-12-15 東方財富網

摘要

【第一創業定增背後的盤算】7月20日,第一創業發布公告,公司非公開發行新增股份7億股預計將於2020年7月22日在深交所上市。


  7月20日,第一創業發布公告公司非公開發行新增股份7億股預計將於2020年7月22日在深交所上市。本次發行對象共有9名,分別為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首創集團」)、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首農集團」)、北京京國瑞國企改革發展基金(有限合夥)、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唐天樹、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在9名定增對象中竟然有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浙商證券5家券商

  儘管直接融資時代券商股的市場熱度與日俱增,但一家券商的定增吸引了其他5家上市券商,尤其是還有中信證券中金公司等多家頭部券商參與定增,這確實比較罕見。此外,這也是2020年以來首家定增方案實施完畢的證券公司。根據定增實施後的股權變動情況,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此次定增躋身前十大股東之列,分列第九和第十位。

  第一創業此次非公開發行的新股登記完成後,中信證券、中信建投進入第一創業前十大股東名單。其中,中信證券持有第一創業4963.4萬股,持股比例為1.18%;中信建投持有第一創業3774.69萬股,持股比例為0.9%。由於第一創業的股權結構較為分散,此次定增完成後,第一創業仍然沒有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第一創業此次定增募資42億元,公司表示,此次非公開發行的募集資金總額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及償還債務。此次發行完成後,公司業務結構不會發生重大變化。第一創業此次非公開發行新增股份已於7月22日在深交所上市,當天股價上漲7.97%,領漲券商股。

  第一創業總裁王芳表示,「這是繼公司上市後又一重大舉措,為後續發展積蓄了良好的助推力。」儘管與原計劃募資上限60億元相比不及預期,但此次定增還是非常罕見地受到業內同行的追捧。

  5家券商入股吸睛

  券商定增本就引人注目,加上又有5家券商集體加持,使得此次第一創業定增更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

  根據公告,第一創業此次定增發行價為6元/股,發行規模為7億股,募資總額合計42億元,募資淨額為41.37億元。此次非公開發行聯席保薦機構是華創證券和一創投行。

  定增實施結果顯示,中信證券獲配4500萬股,獲配金額2.7億元;國泰君安、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均獲配3333.33萬股,獲配金額分別約為2億元;浙商證券獲配3000萬股,獲配金額1.8億元。

  除了上述5家券商外,北京首創集團有限公司獲配7000萬股,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京國瑞國企改革發展基金(有限合夥)均獲配2.1億股,唐天樹獲配3476.02萬股。

  此次非公開發行的新股登記完成後,首創集團持股5.35億股,持股比例為12.72%,仍為公司第一大股東;華熙昕宇持股3.25億股,持股比例由9.28%下降為7.74%,為第二大股東;首農集團、北京京國瑞國企改革發展基金(有限合夥)首次進入公司十大股東行列,持股比例均為4.99%。

  首創集團是北京市國資委所屬的特大型國有集團公司,首農集團則由北京市國資委100%控股;而北京京國瑞國企改革發展基金(有限合夥)(下稱「北京京國瑞」)的大股東則為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持股比例為83.86%。

  根據第一創業的公告,公司股權結構較為分散,此次發行前後公司均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公司在治理結構上的獨立性不會因此次定增的發行受到影響。此次發行完成前後,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均保持獨立。此外,不存在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同業競爭的情況。

  第一創業表示,此次非公開發行完成後,公司的股權資本將得到充實,總資產、淨資產將相應增加,資產負債率也將相應下降,公司資本結構進一步優化,財務結構更趨穩健。此次發行完成後,公司業務結構不會發生重大變化。此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及償還債務。

  第一創業股權結構分散在業界已經不是秘密,正是因公司股權結構較為分散,第一創業此前曾多次傳出被收購或被重組的消息,此次定增又讓市場浮想聯翩——定增落地5家券商參與,其中有4家頭部券商,這確實在市場預期之外。此外,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藉此次定增聯手進入前十大股東之列,分別為第九、第十大股東,加上不久前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傳出併購的傳聞,更讓此次雙方同時入股第一創業意味深長,箇中蹊蹺自不言說。

  大股東頻繁減持

  不過,在第一創業定增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隨著2020年上半年業績的向好,7月以來,第一創業部分股東卻在持續減持。

  7月6日,第一創業公告稱,股東浙江航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計劃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之後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第一創業股份不超過約3502萬股。而這並非第一創業首次遭股東減持

  7月4日,第一創業公告稱,股東華熙昕宇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華熙昕宇投資」)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通過競價交易方式減持2985.76萬股,股份減少0.85%,權益變動後持股比例為11.56%。根據相關統計,最近一年,第一創業共發布20次減持類公告。

  有分析認為,近期股東減持或與第一創業近期股價大漲有直接關係。6月以來,尤其是進入7月,受多重利好消息的刺激,券商股啟動一輪凌厲的漲勢。以第一創業為例,自7月2日啟動行情,至7月15日攀升至年內高位,半月漲幅高達50.14%。雖然7月後兩周股價有所調整,但7月29日收盤價較7月2日仍有近40%的漲幅。

  當然,股價的上漲與第一創業上半年較好的業績表現息息相關。7月14日,第一創業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0年1-6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97億元至4.39億元,同比變動90%至110%,而上半年證券行業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18.78%。

  根據第一創業的解釋,公司基於以下原因做出上述業績預測:2020年上半年,證券市場行情大幅波動,公司積極把握市場機遇,證券經紀及信用業務、投資與交易業務等收入同比實現增長。

  不過,在業績表現較好、股價處於上升趨勢之時,第一創業第二、三大股東卻擇機減持,令人詫異。

  7月4日,根據第一創業披露的第二大股東華熙昕宇投資的減持完成公告,華熙昕宇投資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2985.76萬股,減持共有3筆,分別發生在3月和7月,減持比例為0.85%,減持完成後持股比例從12.41%降至11.56%。

  7月7日,第一創業原第三大股東浙江航民實業集團也公布了減持計劃,稱計劃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之後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第一創業股份不超過3502.4萬股。

  數據統計顯示,上述兩大股東在2019年已提出過一輪減持計劃,且在此次定向增發中均未參與,由此可見,在上述兩大民營股東減持股份後,加上此次定增對股權的稀釋,第一創業由國資主導的股權結構日漸清晰。

  截至此次定增完成後,第一創業的股權比例如下:首創集團仍為第一創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由2020年一季度末的13.27%下降至12.72%;第二大股東仍為華熙生物的控股股東華熙昕宇投資,但持股比例由12.34%下降至7.74%。與此同時,參與此次定增的首農集團和北京京國瑞成為公司第三、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均為4.99%。

  據了解,此次參與定增後的新晉股東首農集團和北京京國瑞均為北京地方國資旗下公司,計算可知,此次定增發行完成後,包括首創集團、首農集團和北京京國瑞在內的北京國資將合計持有第一創業至少22.7%的股份。由此可見,股東減持疊加國資定增入股,第一創業股權結構已經發生了實質性變化。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的衝擊,經濟增長受到很大的影響,目前實體經濟還沒有完全恢復,各地對疫情還處於嚴防階段,投資機會不太多。定增是個不錯的投資選擇,但不排除有些大股東利用高位減持、參與定增的方式來賺取差價的可能。

  券商定增好生意

  根據統計,2020年以來,截至7月21日,共有10家券商公布了定增方案的最新進展,預計募資上限合計1032.1億元。根據2020年最新定增進展情況,僅有中信證券與第一創業的方案進度為「實施完成」。

  2020年公布定增方案最新進展的10家券商中,預計募資上限超100億元的有5家。海通證券以200億元的募資上限金額位居首位;國信證券和中信證券分別以150億元和134.6億元緊隨其後;中信建投和浙商證券則以130億元和100億元的募資上限金額分列第四和第五。

  根據各家券商實施定增的進度,中原證券西南證券南京證券海通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為「獲得證監會批准」;浙商證券為「股東大會批准」,西部證券則為「董事會批准」。對比各家券商定增對象來看,也僅有第一創業受到了券商同行的「追捧」,尤其是頭部券商的扎堆入股,令第一創業此次定增在業界風光無限。

  這種「風光」主要體現在「同行罕見參與認購」上,共有5家券商同行同時參與認購,尤其難得一見的是其中有4家為頭部券商,這在券商定增歷史上也實屬罕見。由此,第一創業此次定增備受市場關注,也在情理之中。

  根據公告,此次定增發行中,第一創業共收到20名投資者的申購報價,最終確定9名發行對象,其中,首創集團、首農集團、北京京國瑞、中信證券、唐天樹分別獲配7000萬股、2.1億股、2.1億股、4500萬股和3476萬股,獲配金額為4.2億元、12.61億元、12.61億元、2.7億元、2.09億元;國泰君安、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分別獲配3333.33萬股,獲配金額約為2億元;浙商證券獲配3000萬股,獲配金額1.8億元。

  從定增募資投向來看,項目融資、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是券商定增的主要投向目標。此次第一創業披露的定增資金用途也不出其右。

  還有一點也值得注意,即限售期安排,除公司第一大股東首創集團此次定增認購股份限售期為48個月外,其他8名發行對象的限售期均為6個月。大股東首創集團積極參與此次定增且獲配股份鎖定期為48個月,背後維持大股東地位的意圖昭然若揭,48個月的超長鎖定期向外界釋放出長期持股的決心,頗有戰略投資者的意味。

  相比而言,包括其他券商在內的其他8名發行對象的鎖定期均為6個月,與首創集團的48個月不可同日而語,財務投資的意味更濃一些。從價格來看,第一創業定增價格僅為6元/股,而其二級市場股價從2019年以來就沒有低過6元。此外,8名定增對象僅有6個月的鎖定期,再加上目前市場的牛市預期,無論怎麼看,此次定增的高收益預期很有吸引力,且最終實現收益的結果是大概率事件。

  有投行人士分析認為,此次券商集中參與第一創業定增,主要目的是為了盈利,有以下兩個原因:首先,當前券商估值較低,未來一段時間市場上行趨勢確定性較大,券商股股價有望隨業績增長和估值提升回到較高的水平;其次,通過定增可以提前鎖定持股價格,第一創業此次定增發行價僅為6元,隨著6月末7月初這一波券商股的強勢普漲,第一創業股價已攀升至10元以上,與定增價格相比,剛完成定增的股東直接浮盈收益率已經高達40%。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券商此次參與定增,主要是看好市場走牛背景下券商估值的提升,追求的主要是6個月後的減持收益,而非長期持有。對這些券商而言,僅僅只有6個月的股份鎖定期已將其財務投資的意圖暴露無遺。

  根據第一創業證券7月21日發布的公告,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工作順利完成,共發行股票7億股,募集資金總額42億元。在最終獲配的9名發行對象中涉及5大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及浙商證券,共計獲配1.7億股,配售金額10.5億元,佔此次定增募資總額的25%。其中,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已進入第一創業的前十大股東名單。

  截至7月29日,第一創業A股股價報收於10.52元/股,較此次定增價6元/股溢價75.33%,以此計算,上述5大券商浮盈已達7.68億元。

  根據第一創業此前公告的募集資金安排,計劃的60億元擬用於擴大投資與交易業務規模、擴大信用業務規模、償還債務、增加對子公司投入等,在此次定增完成後,最終實際募得的42億元會如何分配?第一創業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定增剛完成,還在收尾工作,會按照相關規定和各業務線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配。

  2016年5月1日,第一創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深交所上市。在券商業內,第一創業以固收業務見長,一直以成為「中國一流的債券交易服務提供商」為發展目標。從歷年公司利潤表和分部業務報告來看,固定收益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是公司最核心的業務,不僅盈利貢獻高且盈利能力較其他業務更為突出。

  根據公開信息,第一創業是以固收投研能力為核心的主動管理型機構化特色券商,具有鮮明的業務特點和差異化核心競爭力。「主動管理型」代表公司以「固收投研能力」而非「牌照優勢」作為核心能力來拓展業務,更具市場競爭力和長久性;機構化代表公司以機構客戶為核心目標客戶群,盈利穩定性更強。此外,第一創業擁有「全國銀行間債市做市商資格」等特殊業務資質,2019年固收分部營業利潤與總營業利潤比達到了43%,其中交易業務是公司重要的業績來源。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責任編輯:DF527)

相關焦點

  • 華星創業擬向控股股東定增募資不超4.92億元
    華星創業擬向控股股東定增募資不超4.92億元 2020-11-09 22:29:44 來源:中國證券網
  • 定增市場火爆溢價發行頻現 高位定增是"香餑餑"還是"燙手芋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火爆的定增市場背後,是定增折扣空間的不斷收窄,部分定增折扣從9折到9.5折再到9.7折,甚至出現溢價發行。「投資風險嘛,你以為折價定增就沒有?以前有那麼多定增破發的。現在這個點位,投資的風險在標的不在價格,好股不怕貴,後面會漲上去的。」深圳一家私募向記者說道。高位定增到底是「香餑餑」還是「燙手芋頭」?
  • 股票大宗交易涉詐騙第一案背後的「定增大佬與江湖」-虎嗅網
    《等深線》記者注意到,2019年底,被告人夏嶸在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兩次庭審中,曾當庭揭開此案的諸多背後情況:該案疑似存在案中案,所牽涉資金遠不止500萬元的大宗交易居間服務費,還有280萬元的民事訴訟金額、1000萬元的私人借款、8900萬元的投資虧損、1.975億元的過橋借款、2億元的定增代持、8億元的私自走帳……像加了槓桿一樣
  • 擬實施定增 新文化將易主為董事張賽美
    北京商報訊(記者 董亮 馬換換)作為新文化(300336)董事,張賽美擬通過參與定增的方式「入主」公司。4月12日晚間,新文化披露稱,若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獲得核准並實施完成,本次權益變動將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將由楊震華變更為張賽美。
  • 財說|定增方案暴露兩項隱憂,奧飛娛樂的盤算難如意
    5月12日的定增預案顯示,奧飛娛樂擬募資不超過11.03億元,用於玩具產品、嬰童用品擴產建設項目,奧飛歡樂世界樂園網點建設項目及全渠道數位化運營平臺建設。其中,全渠道數位化運營平臺建設,便是加碼網絡營銷,尤其是社交電商。但這項方案也暴露了奧飛娛樂的兩項隱憂,即對出口業務和線下渠道的擔憂。
  • 永輝定增引入百年老店 牛奶公司成第一大股東
    4月7日,永輝超市公告募資57億元,引入百年老店牛奶有限公司的定增方案終於實施。在本次方案完成後,後者將直接成為永輝超市第一大股東,並且在董事會層面將引入2名來自牛奶公司的董事。  百年老店成第一大股東  永輝超市4月7日公布了定增方案的實施結果,本次向戰略投資者TheDairyFarmCompany,Limited(牛奶有限公司),定增8.13億股,發行價7元/股,鎖定期三年,共募集資金56.9億元。
  • 永輝超市定增引入百年老店 牛奶公司成第一大股東
    4月7日,永輝超市公告募資57億元,引入百年老店牛奶有限公司的定增方案終於實施。在本次方案完成後,後者將直接成為永輝超市第一大股東,並且在董事會層面將引入2名來自牛奶公司的董事。  百年老店成第一大股東  永輝超市4月7日公布了定增方案的實施結果,本次向戰略投資者TheDairyFarmCompany,Limited(牛奶有限公司),定增8.13億股,發行價7元/股,鎖定期三年,共募集資金56.9億元。
  • 定增推進中,新文化易主先落定
    2019年9月底,新文化發布定增預案引入投資者,並表示不會影響公司的控制權變更,半年過去,新文化兩次修改了定增公告,在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情況下公司控制權擬發生變更。8月4日下午,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致電新文化董秘辦,其工作人員表示,定增仍在推進,目前券商在收集整理資料中。
  • 大巖資本汪義平:定增新規的兩點優化建議
    自2020年定增新政落地,截至2020年12月14日,根據Wind信息顯示,新政落地以來合計新增定增項目預案879例(其中定價定增370例,競價定增508例),預計募集資金總額達到11371.36億元,遠超2019全年水平(1973.7億元)。
  • 定增王財通基金涉嫌違規 新掌門劉未臨大考
    10隻個股定增破發  作為定增王財通基金的掌舵人,劉未成為掌門人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熊市定增個股遭遇破發的尷尬。  來自財通基金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公司今年以來中標121個定增項目,參與金額426億元。而Wind數據也顯示,僅今年三季度財通基金通過旗下公募基金產品及資管計劃先後參與了67隻股票的定向增發項目。
  • 定增募資5.6億補充資金 新文化易主引入戰投
    作為新文化(300336)董事,張賽美擬通過參與定增的方式,正式「入主」上市公司。新文化4月12日晚公告,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認購對象雙創文化影視、雙創寶勵和文鵬投資,以及公司股東拾分自然均系張賽美控制的企業。
  • 面對爆雷公司 百億私募上海久有為何不惜交百萬買定增門票?
    3月4日,眾應互聯發布公告稱,公司與甘肅蘭白試驗區張江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簡稱「甘肅蘭白」)籤署了《定向增發認購框架協議》,後者擬出資3億元參與眾應互聯的定增方案。簡單來看,這似乎是個普通的定增計劃,可再仔細看,卻發現其與此前的定增方案有著大大的不同——公司定增方案還沒出,認購對象提前敲定了,還急吼吼地交了100萬「定金」。這種情況在此前是不可想像的,很多公司都是拿著擬定的定增方案去找資金,有時候批文到期了還發不出來。在推進過程中,完全是乙方的姿態。
  • 綠地110億定增修訂裡的武漢金融城微瀾
    定增完成後將籌集金額中的70億元都用於該項目,合肥綠地新都會項目和合肥紫峰綠地中央廣場項目一期則將各自投入2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曾規劃有華中第一高樓的武漢綠地國際金融城項目自2010年正式開工,十年後,這一項目仍有近半體量尚在建設中。
  • 大巖資本汪義平:專業機構玩定增如何提高收益
    深圳2020年3月19日 /美通社/ -- 在定增領域內,有種定增叫「大巖定增」。2020年,又是一個定增新周期年,定增新規甫一落地,大巖定增便已迅速入場。私募排排網平臺顯示,大巖資本2月21日即新規落地一周後發行了「大巖定晟」定增基金。
  • 湘財股份重組後扣非淨利增長逾17倍 借定增向湘財證券增資42億
    上周五湘財股份披露定增方案,公司將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0億元,其中42億元用於增資湘財證券,13億元用於支付收購大智慧15%股份的部分收購款,剩餘5億元用於償債補流。
  • 山鷹紙業50億定增背後:營收淨利雙降,產能躍進存隱憂
    近日,山鷹紙業發布了定增預案。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50億元,用於山鷹紙業(吉林)有限公司年產100 萬噸製漿及年產100萬噸工業包裝紙項目(一期)、浙江山鷹紙業77萬噸綠色環保高檔包裝紙升級改造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擬投入金額分別為18億元、17億元和15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山鷹紙業在最近幾年曾多次募資擴張產能,但募投項目還未實現預期收益。
  • 海航投資定增籌劃兩年前途未卜
    等待批文一年,延期兩度遭否——海航投資定增籌劃兩年前途未卜海航投資(000616)延長2015年度定增有效期議案再遭股東大會否決。昨日公告顯示,該議案同意票數佔比約47%,反對票數佔比52%。
  • 三六零百億定增價待定 1879億市值縮水引「中概股」估值爭議
    爭議定增價格  三六零並未披露此次定增的發行價,並表示本次非公開發行的定價基準日為發行期首日,且發行價格為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價均價的90%。同時,此次定增發行股票的數量,將由募集資金總額除以發行價格確定。  北京一家私募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7.98元/股只是理論意義上三六零此次定增發行的底價,並不具有任何實際意義。
  • 天下雜誌:巨蛋死鬥 柯文哲在盤算什麼?
    安檢報告看似是一份單一報告,但事實上,卻是市府逼遠雄重新回到談判桌上的第一招。一名市府高層向《天下》透露,市府早已做好萬全的盤算,如果遠雄繼續持抗拒態度,「相關的措施就會立刻啟動。」雖然安檢報告提出,「拆蛋」或是「拆商場」兩個解決方案,但只要細心檢視,就可以發現市府其實並不是真的希望拆掉巨蛋或商場。
  • 伊利祭出「一箭雙鵰」殺器:定增90億,稀釋國企「野蠻人」股份
    與此同時,伊利還得東奔西跑找定增搞產業布局做經營。伊利的定增收購,讓伊利第一大股東的位置更加穩固,同時優化自身產業布局,被普遍看好未來發展。伊利這步棋,堪稱「上帝之手」。與9月19日當天野馬財經致電伊利相關負責人得到的回覆即「不找金主,相關報導不符合事實」不同,伊利通過定增籌集90億資金進行新的收購,並因此稀釋陽光保險所佔有股份。伊利發布的公告顯示,伊利推出了一份近90億元的定增方案以及總計6000萬份的股權及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伊利股份的一系列舉措在進一步提升公司業績發展的同時,也更好地穩固了現任大股東的地位及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