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特會」還沒開始,中南半島上的越南已被全球聚焦。各路媒體在越南首都河內安營紮寨,靜候金正恩、川普這兩位自帶流量的「大人物」舉行第二次會晤。
行駛66小時的專列、領導人下榻的酒店、河內街頭的爆款T恤……圍觀一場重量級的國際峰會,有關會晤的處處小細節,都能看出大講究。
資料圖:當地時間2月26日早晨,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乘坐的列車抵達越南邊境火車站,向迎接民眾揮手致意。
66個小時到越南
——金正恩去開會,專列停在哪?
26日清晨,金正恩的專列停靠在越南諒山省同登火車站。
相較於上一次新加坡會晤時的乘飛機赴會,此次趕赴第二次朝美首腦會晤的金正恩,最終選擇了陸路交通。
3天前,金正恩的專列駛出平壤,後縱貫中國中東部,抵達越南。按照韓媒報導,這段旅程長達4500多公裡,耗時近66個小時。
在觀察人士看來,金正恩不辭勞頓選乘火車赴越,亦是彰顯繼承先輩衣缽之意。長途火車推展外交,凸顯同中國、越南兩國的傳統友誼。
資料圖:當地時間2月26日早晨,越南同登火車站,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步出專列。
6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引來國際輿論熱議的,首先是那列一路向南的綠色火車。「能唱K、可防爆」,媒體對於專列的描述,無不透著外界對於這列神秘座駕的好奇。
同樣因為好奇,列車的目的地越南同登火車站,也早早就迎來蹲守於此的國際媒體。
據報導,同登火車站與中國廣西憑祥相連,距離中越邊境僅5公裡,每周有兩趟來往於北京與河內的列車經過同登站,自2月24日到3月2日該站已經暫停上下客。
26日晨,在金正恩的專列抵達之際,越南方面在同登站組織了大規模儀仗隊為其舉行歡迎儀式。民眾揮舞越朝兩國國旗,夾道歡迎金正恩的抵達。
資料圖:當地時間2月26日中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乘車抵達越南河內下榻酒店。 中新社記者富田攝
會晤前的小道消息
——「金特會」到底在哪會?
伴隨金正恩的抵達,外界對於此次「金特會」的疑團紛紛揭開,一些「小道消息」也最終被證實。例如,領導人住在哪?
26日中午11時許,經過170公裡、2小時45分鐘左右的車程,金正恩乘車由同登火車站最終抵達河內美利亞酒店。
在此之前,有關此次會晤兩位領導人的下塌地一直處於保密中。為了搶發重磅消息,各路媒體從不同渠道打探消息,甚至分頭在多個酒店觀察蹲守。
金正恩下榻的這家五星級酒店位於河內城市中心,據媒體報導,這裡距離朝鮮駐越南大使館僅四、五公裡。
根據此前消息,川普將於26日晚抵達河內,而媒體早已猜測,其將下榻河內的萬豪酒店。韓聯社拍攝的照片顯示,專供川普乘坐的豪華轎車早在2月23日就出現在萬豪酒店。
至於這次「金特會」到底在哪談?河內國家會議中心、河內政府迎賓館或附近的索菲特傳奇都市酒店,這些都是各路「小道消息」流傳的會晤地點。
資料圖:當地時間2月23日,越南河內,越南警察在媒體中心外站崗。
時間緊、任務重的安保
——外媒稱朝美數百名特工抵越
準備這樣一場全球關注的會晤需要多久?此次「金特會」只留給越南十幾天的籌備期。
2月8日,距「金特會」舉行不到20天前,川普才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會晤的具體時間和地點。
按照河內官員的說法,他們有大約10天的時間為峰會做準備,這比新加坡去年舉行的第一次「金特會」近兩個月的籌備時間要少得多。
對於任何一個重量級的國際峰會來說,安保都是重中之重,更何況這次「金特會」籌備時間短、任務重。越南外交部副部長黎懷忠25日對媒體表示,本次峰會的安保工作「將達到最高水平」。
「最高水平」的安保會達到什麼程度?據外媒報導,為在峰會期間維持秩序和安全,河內警方已經展開部署,將在峰會召開之際派出96支巡邏隊伍預防打擊犯罪,各大城市地標也將置於警方24小時監控之下。來自朝美兩方的數百名特工已經抵達越南,為各自領導人「保駕護航」。
資料圖:當地時間2月19日,越南河內一家理髮店決定搭「特金會」熱潮,推出「免費理川普和金正恩髮型」的活動。
會場外的生意經
——越南民眾蹭熱點,「花式」迎峰會
從新加坡到河內,在「金特會」舉辦地,大的政治議題背後,總少不了街頭巷尾蹭熱點的「花絮」。
隨著「金特會」臨近,河內街頭,商家推出的峰會漢堡、峰會雞尾酒、「金特」T恤等,都已是頗受歡迎的爆款。
一些商家甚至把峰會的生意經想到了「頭」上。據報導,受到「金特會」啟發,河內一名理髮店老闆迸發了一個奇思妙想——推出「免費打造川普和金正恩同款髮型」的活動,沒想到意外走紅。
蹭熱點的不僅僅有街頭商戶。26日,越南信息傳媒部、外交部和越南郵政總公司聯合發行慶祝美朝領導人會晤的特種郵票,售價約1.1元人民幣。此套郵票意在向國際友人推介越南風土人情、首都河內和平之城、貿易投資旅遊樂土及頗具越南特色的文化交流之地等形象。
其實,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重量級國際會晤,東道主越南方面此前已經表態「這是越南2019年的重大政治外交事件」。
有評論也稱,越南正在享受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將舉辦「金特會」視為一個展示國家形象、提升國際地位、平衡對外關係的機會。
作者:李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