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無「小杯」,星瑞只有「超大杯」

2020-12-20 Auto欣說

「對不起,我們這裡沒有小杯。」第一次走進星巴克消費的人,大多踩過這個坑。

星巴克咖啡的杯型分為中杯、大杯、超大杯三種,而不是小杯、中杯和大杯。消費者往往不喜歡廉價,更不想上當受騙。當不確定商品價值多少的時候,一般會避開過高或過低的價格,選擇位於中間的那個「大杯」,所以,星巴克在實質上是暗中增加了「大杯」的銷售量。當然,選擇「超大杯」的消費者更有面兒——只多3元錢,就可以買「頂配」。這是妥妥的營銷套路。

吉利星瑞,一輛可行走的家轎「超大杯」,全系標配。滿滿的一杯都是「料」,一點也不套路。那麼,星瑞超大杯裡面,都裝有什麼?

30萬的價值,史上最強家轎

吉利星瑞,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發布了家轎顛覆者宣言。隨著新車上市,該宣言的承諾被一一兌現。從產品來看,星瑞的價值已然超越同級別合資品牌兩倍以上,可以達到30萬元的價值標準。

首先,星瑞全系標配2.0T發動機,堪稱家用轎車動力的「超大杯」。細數那些長期在中國銷量排名前三的車型,卡羅拉、軒逸、朗逸,無非就是配備了1.2T、2.0L自然吸氣、1.4T動力,其動力水平較星瑞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兒。雖然偶爾有個別車型主打高性能,也可能會配備2.0T發動機,但是像星瑞這樣全系標配2.0T動力的,它是唯一。

星瑞的這套動力系統系出名門,跟沃爾沃S60同款的2.0T世界十佳發動機,最大功率140kW、最大扭矩300Nm,壓縮比高達11.3,0~100km/h加速時間僅7.9s。

與此同時,星瑞的油耗卻只有1.5T動力的水平。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該車的平均油耗僅為6.7L左右,跟很多1.4T、1.5T車型的油耗相當。

第二,星瑞是燃油車OTA的「超大杯」,在燃油家轎裡,是唯一可以實現整車OTA的車型。OTA,即Over-the-Air,空間下載技術,像手機一樣可以全生態持續擴展升級,不斷為車主解鎖新功能,同時優化產品性能並快速迭代。在星瑞之前,一些電動汽車品牌比如特斯拉等可以實現OTA,但是燃油車幾乎沒有先例。星瑞的這項技術甚至可以根據用戶的使用情況來實現自我升級,持續提升用戶體驗,為車主帶來驚喜感。

第三,尺寸「超大杯」。這一點是肉眼可見的超大規格。星瑞整車長度接近4.8m,配以2800mm的軸距,1618mm的輪距,完全可達B級車尺寸。無論是整車長度、寬度,都達到了A級車的最高水準。

除了空間上的最大化之外,星瑞還為用戶配備了30萬元豪華車才有的BOSE音響系統、10揚聲器、輕奢內飾以及頂級車載香氛等。可以說,星瑞除了價格落在了A級車價格區間之外,在看得見、摸得到、聽得到、聞得到的細節之處,都為消費者帶來了比肩豪華車的超值體驗。

如果說跟A級合資轎車相比,星瑞也是超值的存在。合資品牌的品牌溢價姑且算作是5萬元,那麼,要想買到星瑞這樣的價值,用戶至少要花25萬元左右。而星瑞只要11-15萬元。

家轎顛覆者,不止於高配置

汽車被發明100多年,星瑞無疑讓消費者第一次發現,原來轎車還可以是這樣的。吉利汽車造車23年,其世界級造車架構帶來的強大體系力和高品質,值得稱道。依託CMA超級母體,吉利未來將實現100%架構造車。近水樓臺先得月,這一架構下的首款轎車就是星瑞。

如果說,上一個千萬輛是由帝豪開啟的,那麼,吉利的下一個千萬輛也是自轎車開始,則是以星瑞為起點。並且其實現的速度無疑將進一步加快,就像昨夜星瑞上市會上華少的播報速度一樣,迅速、流暢又精確。作為行業首個視頻號發布的新車,星瑞開啟了一個新的自主轎車時代。

從星瑞開始,自主品牌轎車再也不是簡單的堆配置,而是通過全面超越強勢合資品牌的產品價值,在與合資汽車的競爭中取勝。基於媲美豐田TNGA的CMA世界級模塊化架構,星瑞的電子電氣架構、越級動力和底盤堪稱「超級新三大件」,並且它們之間密切協作,精準配合,這都是得益於體系的成功。

同時,星瑞的產品先進性和服務較以往也大幅提升。以前,吉利的產品領先同級3-5年,而星瑞將這一距離再次拉大,至少領先5-8年。

除了前文提到的燃油整車OTA之外,在服務上,星瑞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4.5年或12萬公裡免費保養,這就意味著在整個用車的生命周期,保養不用花一分錢;

同時,星瑞還創造性地提出了2年或7.8折回購計劃,這本是保值率較低的純電汽車才有的禮遇,如今星瑞作為燃油車也加入了保值的戰隊,其產品力的自信已然可以與合資品牌甚至豪華品牌轎車平分秋色。

對於用戶而言,星瑞解決了購買中國品牌的最大痛點,必將成為「人間值得」的一款車,高保值率足以打消用戶的品牌憂慮。從此,買自主轎車和買合資車再也沒有了品牌鴻溝與界限。

相關焦點

  • 星巴克的小杯到底是個什麼杯?
    每一個在星巴克點單的顧客都聽過類似的回答,像是一種禪,需要思索一陣才能參透,並且你最好不要問為什麼。花非花霧非霧,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星巴克重新定義杯型的方式困擾了消費者近四十年,並且從來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你很難在短時間內參透為什麼要這麼做,店員也很難說得清楚,你只有向網際網路尋求結果,結果卻顯示全世界的網友都存在和你相同的困惑。
  • 為什麼星巴克咖啡是中杯、大杯和超大杯而不是小杯、中杯和大杯?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記得老羅有一個視頻,是在星巴克點咖啡,為了中杯和大杯一直在爭論的故事?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要在星巴克點一杯高杯、大杯或超大杯,而不是標準的小杯、中杯和大杯呢?星巴克的規模背後其實有一段歷史。
  • 星巴克「小杯」憑啥叫中杯?買哪種最划算
    (原標題:星巴克「小杯」憑啥叫中杯? 「今天你點星巴克中杯咖啡了麼?」最近上了微博熱搜。原因是一名消顧客因屢次被店員確認是否購買中杯,一氣之下發文炮轟星巴克,引發共鳴。
  • 星巴克為啥只有中杯和大杯,卻沒有小杯咖啡?原因很現實
    星巴克為啥只有中杯和大杯,卻沒有小杯咖啡?原因很現實!我平時沒有工作要做的話,就會呆在星巴克咖啡廳裡面,雖然只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喝了這麼久的星巴克咖啡,對星巴克咖啡還是有些了解的,在很多段子和故事情節裡面,都出現過類似於這樣的畫面,就是去星巴克裡面點咖啡的時候,有中杯和大杯的選擇,卻沒有小杯咖啡,星巴克咖啡廳,也因此鬧過不少笑話。
  • 羅永浩在星巴克「自打耳光」,為何買一杯「小杯」咖啡這麼難?
    在前幾年的微電影《幸福59釐米之小馬》中有這麼一段劇情,羅永浩想在星巴克點一杯「小杯」的咖啡,但遭到了女服務員面帶微笑地拒絕,反覆用星巴克自己的標準,來教羅永浩識別中杯、大杯和特大杯的區別。這裡面其實套路挺多其實星巴克按照當地的杯型的分法是一共分為4種的,分別為Short、Tall、Grande、Venti ,翻譯成中文就是:小杯、中杯、大杯、超大杯,也就是說星巴克是有小杯的。
  • 去星巴克點咖啡,小杯不是「small」,大杯不是「large」,那是啥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羅老師在星巴克點中杯咖啡的視頻,大家都說世界上最難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星爸爸」點咖啡,你想要的「小杯」不能說small,「大杯」也不能說成large,那應該怎麼說呢?星巴克的老顧客都知道,店裡對於杯型的描述應該用:Trenta 超超大杯Venti 超大杯Grande 大杯Tall 中杯Short 小杯
  • 大杯中杯or小杯,星巴克這個操作,背後隱藏著一套營銷邏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星巴克的咖啡分為中杯、大杯、超大杯,卻沒有小杯?難道其中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確實是的。首先,要製造歧義,顯得與眾不同起初,星巴克並不是被廣泛接受的咖啡品牌,「沒有小杯的咖啡」漸漸成了消費者共同議論的新鮮話題,隱隱透露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息,轉而成為了星巴克品牌文化的傳播記憶點。
  • 為何星巴克沒賣小杯飲品,只有「中杯」起賣?消費者:那都是套路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星巴克最低的消費也是要在二三十塊錢起的,而且這樣的價格還是分量最小的咖啡。有在星巴克消費過的朋友就好奇說,為什麼星巴克的飲品沒有小杯分量的,只有從中杯開始起賣?
  • 薯片大包超值,星巴克超大杯划算,肯德基中薯血賺!
    其實這很簡單,薯片大包超值,星巴克超大杯划算,肯德基中薯血賺!首先是對於薯片的測試,選擇的是樂事薯片,分別是大包、中包和小包,價格在自然也不一樣,從12.5元到9.9元,最後的小包是5.8元,在價格上的差別,還不算大。那麼在每個包裝中的薯片數量,當然也有差別,小包裡面有51片,中包則是137片,而大包達到了208片。
  • 星巴克中杯事件發酵 網友質疑星巴克營銷生硬
    原標題:星巴克中杯事件發酵 網友質疑星巴克營銷生硬央廣網北京11月2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也許很多的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服務員問你要什麼杯時,如果你看著櫃檯上三個不同體積的紙杯裡最小的那個表示「我要小杯」,服務員會面帶微笑地告訴你,「這是中杯」。
  • 星巴克「中杯」究竟隱含了哪些秘密?
    相信不少去星巴克喝咖啡的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服務員問你要什麼杯時,如果你看著櫃檯上三個紙杯裡最小的那個表示「我要小杯」,服務員會面帶微笑地告訴你,「這是中杯」。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大小咖啡的利潤率:日本經濟學家吉本佳生在《在星巴克要買大杯》一書中,就以日本的星巴克小杯(Short)和大杯(Grande)為例做了成本分析。
  • 星巴克拒收硬幣,價格貴規矩多,都這樣了怎麼還有那麼多人喝啊?
    嗨,今天是請同事喝星巴克的K姐。本期主題「 教你挑選不長胖的星巴克飲品! 」買杯咖啡竟然還得看星巴克臉色交「錢」,硬幣?不收!這不純屬花錢給自己添堵呢嗎?很多人喜歡喝星巴克的飲料,殊不知有些飲品熱量超級高,一杯下去中午飯都不敢吃了!那麼,想在星巴克喝點兒不會胖的飲料,該怎麼選呢?
  • 星巴克中杯、大杯、超大杯裡,藏著哪些玄機與生意秘訣?
    經常去星巴克的人會發現,星巴克對杯型設置很有意思,關於「Tall(中杯)、Grande(大杯)、Venti(超大杯)」還引發了羅永浩的一次「較真兒」。星巴克便提供小杯 Short、中杯 Tall 、大杯Grande、和特大杯 Venti ,還有各種名稱高貴華麗的飲料,如焦糖瑪奇朵、星冰樂等。星巴克不遺餘力的打造這一切,來營造一種與眾不同的體驗。 星巴克杯型設置由於美國人胃口比較大,所以 Short 杯型逐漸下線,形成了以 Tall / Grande / Venti 為主的三種杯型。
  • 從鼓起勇氣買星巴克小杯開始
    麥當勞還行,如果吃的話大薯最划算 漢堡王也還行,很粗,大薯最划算,抱有獵奇心態的可以試著買中薯 2、星巴克的超大杯有多超大我每次聽亞清抱怨「shift,為啥星巴克沒有小杯」的時候都很羨慕。比起我這種在星巴克點單時都會怯場的弱雞,亞清熟練吐槽大中小杯的操作顯然是職業女強人的標誌。 不過星巴克確實是沒有小杯的,只有中杯,大杯和超大杯!
  • 星巴克有「中杯歧視」?才不,這是遊戲化營銷!
    很多人都知道星巴克有中、大、超大三個杯型,如果你說:我要大杯,不出意外地,吧檯的工作人員會當著所有人的面告訴你:先生,大杯是中間杯型哦,你是要這個還是最大的呢?他們全然不顧你手裡拿著金卡或是一周兩次的高光顧頻率。
  • 星巴克的杯型與消費者的感覺
    星巴克的杯型與消費者的感覺     □鄧也    很多去星巴克喝咖啡的朋友,點單時都有這樣的經歷:「我要小杯」,服務員會面帶微笑地告訴你,「這是中杯」;「我要中杯」,店員會笑著告訴你,
  • 品牌故事 員工帶你走進星巴克 — 關於星爸爸那些不得不知的事
    文章頭像是官圖自己和很多人一樣,在入職前Z從沒喝過星巴克的飲料,只曉得飲品價錢很貴。而且在此之前,看過央視掌管人鞭撻星巴克在北京故宮開設的分店,並有央視剖析國際星爸爸價錢高於國外百分之多少多少的(沒錯,那會我什麼都不理解、還是個小憤青),對星巴克的印象並不好。
  • 雷軍喝星巴克 網友:中杯大杯超大杯
    6月5日消息,小米創始人、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發微博表示,自己喜歡星巴克、脫脂牛奶不加糖,以前是喜歡超大杯,為了控制咖啡上癮改喝中杯。雷軍自述是星巴克的老鐵,考慮購買星巴克的股票,做個小股東,這樣喝星巴克可能會更有成就感。
  • 星巴克杯子裡的營銷哲學
    意思就是:消費者在星巴克喝咖啡的時候,順手買了星巴克價格不菲的周邊產品。馬克杯、保溫杯、吸管杯、玻璃杯……賣咖啡的星巴克不斷推出杯子,究竟星巴克的杯子裡蘊含了哪些營銷哲學?01中杯/大杯/超大杯關於中杯/大杯/超大杯,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羅永浩老師「較真」畫面。
  • 「中杯門」鬧那麼兇,為何星巴克就不改口「小中大」?
    「你確定是中杯嗎?中杯是我們最小的杯型喔!」你是否覺得這很耳熟?11月13日,杭州一名星巴克金卡會員發布了一篇名為《致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公開信:什麼時候才不覺得中杯顧客無知或愚蠢?》的文章,控訴自己被這樣的星巴克式提問推銷了6年。或許是戳中了星迷們的痛點,這封公開信在網絡迅速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