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在壯鄉首府南寧,產生了一個歷史記錄:穿城而過的邕江洪災水位達到77.42米,這是此間自1913年大洪災之後88年來的最高水位!
大堤危急!南寧危急!全城各界在關注,自治區黨政領導在關注,黨中央國務院在關注!
國務院派來了工作組。國家防總派來了工作組。朱鎔基總理作了指示。中心內容只有一個:務必確保南寧安全!
洪水無情,南寧大堤能安然無恙嗎?130多萬市民的生命財產能得到安全保障嗎?
就在產生洪水水位歷史新高的這天深夜,本報駐廣西的新聞工作者,走上邕江41公裡長堤中最險要的其中10.6公裡堤段,進行一次「零點採訪」。
雅裡村:軍民聯手巡堤固堤
時間:零點至2時35分
地點:永新區雅裡村段防洪堤
人物:區委書記肖鶯子、駐桂部隊領導等
邕江大堤的夜是流動的,南寧洪災保衛戰的士氣是高昂的。
7月9日凌晨零時,記者驅車在邕江長堤上採訪時,但見整個防洪大堤燈光閃爍,紅旗飄飄,車輛穿梭,一派決戰氣氛。
零時10分,記者一到永新區,就見剛剛參加完防洪搶險匯報會的區委書記肖鶯子帶著數十名幹部來巡堤查險。她告訴記者,南寧已到了最危急的時刻,永新區又是南寧保衛戰的重中之重。一連幾天來,永新區已抽調了上百名幹部日夜守護大堤,每50米就有一位居委會幹部,每100米就有一位處級幹部。從現在開始到凌晨3點,由她帶隊守護。從凌晨3點到6點,再由區長帶隊守護。由於連續4個晝夜的奮戰,肖鶯子介紹情況時聲音沙啞。
零時35分,記者到達雅裡村段的邕江防洪堤時,看到廣大官兵扛沙包、鏟泥土,正幹得熱火朝天。年僅19歲的韋代全邊鏟泥土邊介紹說,從昨晚到今晨,他們已幹了5個多小時,雖然大家都很累,但想到能為首府的安全做一份貢獻,心裡就有一股勁。
在高高的堤壩上,團長李湘順和政委蘇建華告訴記者,他們是7月6日早上接到調兵命令的,當天下午2時,480名官兵一趕到南寧就投入「雅裡村保衛戰」。雅裡村380多米長的大堤出現嚴重滲漏,這裡一旦出現大面積管湧或垮堤,不僅威脅到永新區的安全,還會威脅到整個南寧市的安全。如今,經過官兵三天三夜的連續奮戰,不僅將386米長的這段大堤加高1.1米,而且還完成了4800多立方米的固堤土方任務,大堤的隱患已被消除。
大坑口:平靜之中的不平靜
時間:零點至2時
地點:興寧區大坑口堤壩
人物:巡壩、查壩、護壩人
與7月6日2萬軍民通宵達旦肩扛背馱沙袋加固大堤的場面相比,今夜零點的大坑口顯得十分平靜。大堤上亮著燈火,紅旗飄揚,人們三三兩兩,安靜地巡查著。一條用沙袋堆積起來的寬2.5米、高1.3米的人造堤壩猶如一條白色長龍,牢牢地擋住了洶湧的洪水。
「洪水平靜,人可不平靜啊!」興寧區政府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大坑口是南寧市重點設防地帶。此地居民密集,商業繁榮,是南寧市著名的商業區,外河、內河落差較大,一旦洪水侵入,後果不堪設想。
今天中午,洪峰水位漲至77.42米。興寧區委、政府把大堤分成11個路段,要求相關單位三班輪值,24小時嚴防死守。
記者在堤壩上看到,興寧區以紅旗間隔各單位責任區。各單位在堤壩上都豎起了兩塊牌子,一塊是報險電話號碼牌,另一塊是責任牌,上面明確標示單位名稱、第一責任人姓名等相關資料,有的還加上了第一責任人的手機號碼。
大坑口最關鍵的堤段是大閘門段。凌晨1點鐘,記者來到這裡,負責該處的興寧區機關直屬黨委幹部正在檢查大沆港的閘門。一位曾姓同志自豪地說:「最難的地方我們黨委先上。」他們從5日起就奮戰在堤壩上。一位自稱是「老共產黨員」的同志高燒39度,仍在大堤上堅守了整整兩天。廣西大學學生莊曉冬看到母親抗洪不分日夜,主動報名參加青年志願者,並幸運地分到了媽媽所在的責任區。他和母親被大夥稱為抗洪搶險「母子兵」。
江南區:險堤上專家是寶貝
時間:零點至2時
地點:江南河堤
人物:南寧市副市長唐濟武等
午夜零點剛過,參加完市裡的抗洪搶險匯報會,南寧市副市長唐濟武就趕回了自己的堤防管段江南河堤段。
江南河堤是南寧市4大險堤之一。堤壩從建好的1979年到現在從未遇過這麼大的洪水。當年建壩時是分兩部分進行,一部分是臨江而建的由水泥澆注的擋水牆,另一部分是挨著擋水牆,用回填土夯的土堤。兩部分用機器壓合在一起。由於連日來受大水浸泡,堤上發現了數條2米到20米長的裂縫,如果不及時處理,後果不堪設想。
作為這條險堤上的總指揮,唐濟武一上堤就馬上檢查裂縫情況。一條長20米左右的裂縫是7日發現的。雖然已按專家講的辦法進行了補救,但當洪水慢慢退去,極容易出現滑坡。一旦下滑造成缺口,江南區將變成一片汪洋。唐濟武向專家了解到目前無危險後,繼續前行。
「停車!」00:21分,守堤的部隊官兵把一輛車攔下,車上坐的是專家黎工。正在巡視的黎工聽說有管湧,馬上掉車頭,趕往現場。經診斷,他認為不是管湧。
零點37分,大堤巡查員發現了兩條2米長的裂縫,裂口有0.5釐米寬,是不是大堤下陷?「專家,專家!」巡查員大叫,被抗洪人員稱為「老河堤」的技術員老周,一路小跑過來。經查看,只是一處地皮被水泡起後產生的裂縫,無大礙。
南寧市人防辦的江五一當年參加過大堤的修建,又是學工程專業的,她幾乎成了江南河堤段的防洪抗險顧問,4天5夜沒有下過堤。記者在這裡前後近兩小時,她一刻也沒休息過。江南險堤上,技術人員和專家成了最忙的人。
邕江沿線:城市責任人的深夜腳印
時間:零時5分至2時
地點:沙牛嶺至邕江一橋堤段
人物:市委書記李紀恆、市長林國強等
雖然是夜晚,但仍可看到南寧市委書記李紀恆和市長林國強的眼睛仍布滿血絲。畢竟已連續4天4夜少食難眠的「連軸轉」,縱然是鋼筋鐵骨,也該歇一歇了。
但是,洪水沒有歇,險情沒有歇。作為全城抗洪搶險的首席責任人,怎麼歇得下來?
於是,夜裡11時50分結束了抗洪搶險指揮部聯繫協調會後,李紀恆和林國強,還有市委副書記餘開金、黃漢明等,全都在夜色中乘坐越野車走向邕江堤段。
記者上了李紀恆和林國強乘坐的汽車,原本想在車上抽空挖點「情況」,沒想到,兩人根本「空」不下來。因為全長41公裡的邕江大堤已分切成二三十米長的一個個責任段,落實到了城區所屬的各相關單位,各責任段輪流「嚴防死守」的護堤人,都像熟悉責任段一樣十分熟悉兩位「抗洪總指揮」。即使是他們坐在顛簸的車上,連綿不斷的護堤人也一聲接一聲地把充滿情感的問話送進車來,爭著述說最新的問題和變化。
這種不尋常的相互致意和問答是一道特別景觀,而在濃濃夜色中一眼望不到頭的護堤人的旗幟、燈光、身影,也是一道特別景觀。
零點20分,一聲「停下」,他們兩人敏捷地下車鑽進堤旁一間低矮的小房子。這是新城區的護堤指揮部,牆上標有抗洪排險示意和護堤查堤要求。李紀恆的目光落在桌上的一個本子上,本子裡記錄著這個堤段抗洪以來每天的變化和值勤交接情況,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以依據記錄逐級追查。
又往前走,相繼見到的各堤段護堤人中,有大學教師、海關職員、居委會幹部,還有自治區檢察院的副檢察長及近50名檢查官。李紀恆認真地幽了一默:檢察官用辦案的思維和眼光來審查大堤險情,我特別放心!
在萬家入眠的深夜,像檢察官這樣高度警惕又高度負責守護大堤的人有12000人。
查看了20多個堤段,1時35分,李紀恆和林國強等來到民生碼頭堤段。這裡堤內是南寧市最繁華的商業街。幾個值勤人招呼著走過來,胸章表明他們是南寧市今晚首次實行「巡堤」的特別隊員。他們在單位是處級領導;別起胸章到堤上,他們成了必須對大堤和對自己的行為都要高度負責的流動查堤護堤人。
兩個小時「堤檢」下來,進入視線的都是四個字:高度負責。
歸途中,李紀恆對林國強脫口而出:只要我們的目標與社會和群眾的利益一致,群眾中就有無窮無盡的巨大能量!
(鄭盛豐 龐革平 石衛 林鸝 吳瑕 楊子江 丁後鋒)
無形的大堤(記者手記)
一次零點採訪,使我們看到了責任與力量,看到了「眾志成城」,看到了「三個代表」的生動例證。
就在我們深夜訪談之時,堤外,洪水滔滔,多數河段的水位都已高出堤內街道5~8米;堤內,城市卻有如平常一樣平靜地熟睡著,由於大堤的有效防護,千家萬戶得以放心地進入夢境。望著堤外近乎百年未見的洪水,望著眼前巍然屹立的防洪大堤和忠於職守的無數護堤人,回望燈光閃爍的城中樓房,記者忽然感悟到了另一條無形的大堤。真的,如沒有這條無形的大堤,這條有形的大堤或許已不復存在。那麼,整個城市的發展,就將改寫歷史了!
《人民日報 . 華南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