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梁實秋:蟹

2021-02-27 三聯生活周刊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當然我說的是河蟹,不是海蟹。在臺灣有人專程飛到香港去吃大閘蟹。好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從香港帶回了一簍螃蟹,分飧我兩隻,得膏饞吻。蟹不一定要大閘的,秋高氣爽的時節,大陸上任何湖沼溪流,岸邊稻米高粱一熟,率多盛產螃蟹。在北平,在上海,小販擔著螃蟹滿街吆喚。

七尖八團,七月裡吃尖臍(雄),八月裡吃團臍(雌),那是蟹正肥的季節。記得小時候在北平,每逢到了這個季節,家裡總要大吃幾頓,每人兩隻,一尖一團。照例通知長發送五斤花雕全家共飲。有蟹無酒,那是大殺風景的事。《晉書·畢卓傳》:"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我們雖然沒有那樣狂,也很覺得樂陶陶了。

母親對我們說,她小時候在杭州家裡吃螃蟹,要慢條斯理,細吹細打,一點蟹肉都不能糟踏,食畢要把破碎的蟹殼放在戥子上稱一下,看誰的一份兒分量輕,表示吃的最乾淨,有獎。我心粗氣浮,沒有耐心,蟹的小腿部分總是棄而不食,肚子部分囫圇略咬而已。每次食畢,母親教我們到後院採擇艾尖一大把,搓碎了洗手,去腥氣。

在餐館裡吃"炒蟹肉",南人稱蟹粉,有肉有黃,免得自己剝殼,吃起來痛快,味道就差多了。西餐館把蟹肉剝出來,填在蟹匡(蟹匡即蟹殼)裡烤,那種吃法別致,也索然寡味。食蟹而不失原味的唯一方法是放在籠屜裡整隻的蒸。在北平吃螃蟹唯一好去處是前門外肉市正陽樓。他家的蟹特大而肥,從天津運到北平的大批蟹,到車站開包,正陽樓先下手挑揀其中最肥大者,比普通擺在市場或攤販手中者可以大一倍有餘,我不知道他是怎樣獲得這一特權的。蟹到店中畜在大缸裡,澆雞蛋白催肥,一兩天後才應客。我曾掀開缸蓋看過,滿缸的蛋白泡沫。食客每人一份小木槌小木墊,黃楊木製,旋床子定製的,小巧合用,敲敲打打,可免牙咬手剝之勞。

我們因是老主顧,夥計送了我們好幾副這樣的工具。這個夥計還有一樣絕活,能吃活蟹,請他表演他也不辭。他取來一隻活蟹,兩指掐住蟹匡,任它雙螯亂舞輕輕把臍掰開,咔嚓一聲把蟹殼揭開,然後扯碎入口大嚼,看得人無不心驚。據他說味極美,想來也和吃熗活蝦差不多。在正陽樓吃蟹,每客一尖一團足矣,然後補上一碟烤羊肉夾燒餅而食之,酒足飯飽。別忘了要一碗汆大甲,這碗湯妙趣無窮,高湯一碗煮沸,投下剝好了的蟹螯七八塊,立即起鍋注在碗內,灑上芫荽末,胡椒粉,和切碎了的回鍋老油條。除了這一味汆大甲,沒有任何別的羹湯可以壓得住這一餐飯的陣腳。以蒸蟹始,以大甲湯終,前後照應,猶如一篇起承轉合的文章。

蟹黃蟹肉有許多種吃法,燒白菜,燒魚唇,燒魚翅,都可以。蟹黃燒賣則尤其可口,惟必須真有蟹黃蟹肉放在餡內才好,不是一兩小塊蟹黃擺在外面作樣子的。蟹肉可以醃後收藏起來,是為蟹胥,俗名為蟹醬,這是我們古已有之的美味。《周禮·天官·庖人注》:"青州之蟹胥"。青州在山東,我在山東住過,卻不曾吃過青州蟹胥,但是我有一位家鄉在蕪湖的同學,他從家鄉帶了一小壇蟹醬給我。打開罈子,黃澄澄的蟹油一層,香氣撲鼻。一碗陽春麵,加進一兩匙蟹醬,豈止是"清水變雞湯"?

海蟹雖然味較差,但是個子粗大,肉多。從前我乘船路過煙臺威海衛,停泊之後,舢板雲集,大半是販賣螃蟹和大蝦的。都是煮熟了的。價錢便宜,買來就可以吃。雖然微有腥氣,聊勝於無。生平吃海蟹最滿意的一次,是在美國華盛頓州的安哲利斯港的碼頭附近,買得兩隻巨蟹,碩大無朋,從冰櫃裡取出,卻十分新鮮,也是煮熟了的,一家人乘等候輪渡之便,在車上分而食之,味甚鮮美,和河蟹相比各有千秋,這一次的享受至今難忘。

陸放翁詩:"磊落金盤薦糖蟹。"我不知道螃蟹可以加糖。可是古人記載確有其事。《清異錄》:"煬帝幸江州,吳中貢糖蟹。"《夢溪筆談》:"大業中,吳郡貢蜜蟹二千頭……大抵南人嗜鹹,北有嗜甘,魚蟹加糖蜜,蓋便於北俗也。"如今北人沒有這種風俗,至少我沒有吃過甜螃蟹,我只吃過南人的醉蟹,真鹹!螃蟹蘸姜醋,是標準的吃法,常有人在醋裡加糖,變成酸甜的味道,怪!

⊙ 本文版權歸本刊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

一 本 雜 志 和 他 倡 導 的 生 活
微博 | @三聯生活周刊
微信 | lifeweek
官網 | 三聯生活網
歡迎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我們的 『微店

相關焦點

  • 美食家梁實秋筆下的老北京美食盛宴!
    梁實秋作為現代散文大家,不僅文章寫得好,還是一位美食家,尤其對老北京的美食有著刻骨銘心的摯愛和記憶,他筆下的老北京美食簡直妙不可言,令人慾罷不能,梁實秋先生可以說是一位標準的吃貨了。因此,梁實秋十分肯定地說:「能喝豆汁兒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北平人。」兒時每逢夏天,梁實秋喝豆汁時,必先脫光上衣,然後一飲而盡,等到汗落再穿上衣服。由於歷史形成的原因,使北京成為全國飲食文化的中心,在這裡可以嘗到各地風格流派的精美菜餚,梁實秋在北京生活的時間長達30多年,他自然領略了中華飲食文化的精粹。老北京的名菜梁實秋無一不光顧過,他不僅在這些名館就餐,還寫出一大批關於老北京的美食文章。
  • 梁實秋:真正令人流連不忍離去的地方應推青島
    ——《憶青島》梁實秋與青島的情緣1930 赴青任教1930年春,楊振聲出任國立青島大學校長,邀請梁實秋出任青島大學外文系主任兼任圖書館館長,梁實秋由此來青。工作之餘,梁實秋常常偕婦攜子到海邊去鏟沙、捉魚蟹、洗海水浴,或者到「第一公園」(今中山公園)和水族館觀光遊覽。
  • 梁實秋:舌尖上的青島
    幾十年中,梁實秋不斷回味故土的美食,並形之於筆墨,這其中除了他家鄉浙江錢塘、居住多年的北京外,就是他旅居四年的海濱城市青島。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國立青島大學成立,校長楊振聲廣招才俊,梁實秋被拉來做外文系主任和圖書館館長。四年的青島旅居,印象非常之好。
  • 梁實秋《雅舍談吃》:念念不忘的家鄉美食,有大師揮之不去的鄉愁
    《雅舍談吃》是梁實秋老先生在飲食文化方面才華的集中展示,書裡不僅有讓人饞涎欲滴的各地美食,還有關於吃的文化。梁老先生筆下的美食多吸引人,《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曾在採訪中提到:讀大學的時候從安徽老家來到北京,一下子就被梁實秋的《雅舍談吃》給迷住了。美食在作家的筆下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概念,它更是一種文化底蘊的代表。
  • 民國時期的美食是怎樣的?梁實秋來先生告訴你
    《人間有味是清歡》是梁實秋代表散文「雅舍」系列的精選集。梁實秋先生的文章不拘一格,語言自然幽默,全篇渾然天成,自成詩意。 小編發現,熱愛生活的人往往熱愛美食,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梁先生筆下的民國美食吧。
  • 文學家的美食趣事:梁實秋執著碳水,莫言拿了諾獎都要吃餃子
    這些「美食文學家」會吃會品但會做嗎?他們在吃上都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兒呢?01汪曾祺/ 餃子變"面片湯" /為了紀念汪曾祺,高郵市烹飪協會創製了一個「汪氏家宴」,有煮乾絲、鹹菜茨菇湯、虎頭鯊汆湯、雙黃鹹鴨蛋,這些菜色,汪曾祺的讀者一定不陌生,但汪曾祺和「宴」總有點不搭。
  • 亞龍灣必吃美食,辣蟹坊海鮮餐廳,品嘗正宗的香港橋底辣蟹
    那麼度假,當然不能錯過美食了,位於亞龍灣的東榕美食廣場,集合了各種菜系,非常值得來打卡。這次我們選擇了一家辣蟹坊海鮮餐廳。餐廳位於東榕美食廣場二層,在亞龍灣酒店群內,就在亞龍灣萬豪隔壁,剛好住在萬豪,所以出來吃飯非常方便,步行可達。
  • 蘭軒庭農家美食之香辣炒蟹
    香辣炒蟹是四川省的地方傳統名菜,屬於川菜系。香辣炒蟹其色澤紅亮,鮮香麻辣,味濃厚。蟹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微量元素,經常食用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蟹搜還有抗結核作用,吃蟹肉對結核病患者的康復大有益。準備食材:螃蟹、花椒、幹辣椒、蒜瓣、老薑、蔥、生抽醬油、雞精、鹽、料酒、海鮮醬、澱粉、香油、辣椒油、胡椒粉做法步驟1、將螃蟹從腹臍處取殼,去乾淨內臟及鰓葉,宰去腿尖及殼沿,清洗乾淨後,將蟹斬成八塊,放入碗中,加入適量鹽、料酒拌均勻醃製25分鐘。
  • 梁實秋
    而且滬上塵囂,居大不易,梁實秋也早有心思換換地方了。於是,在1930年夏天,他便與聞一多真的聯袂到達青島進行考察。在青島,他們所進行的總共就是「半日遊覽」和「一席飲宴」,結果是立即「接受了青島大學的聘書」。梁實秋被任為外國文學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聞—多則被任為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都成為學校裡的大員。  暑假過後,梁實秋如期而至。
  • 梁實秋:以筆談吃,民國第一
    一本《雅舍談吃》,五十七篇文章,從餛飩、烙餅、豆腐,談到蝦蟹魚翅、佛跳牆、鮑魚面,講盡天下美食
  • 吃蟹:北方就不產好蟹嗎?
    得味吃蟹笑話說有人煮螃蟹吃,聽到蟹腳摩擦鍋壁嘎嘎作響,慈悲心大發,念道:忍一忍熟了就好了。不知多少人在家中蒸蟹,等著出鍋時也有過這種想法。現在是蟹季,不說說蟹多少有點不應景。但寫蟹的文章實在太多,各路美食作者,有腕兒的沒腕兒的,還在的不在的,幾乎沒有哪位不在蟹上費一番筆墨。鉤沉稽古,考論產地,介紹做法,品評味道;更有一班營銷號寫手,專事推介產品,弄出一篇篇文字來。不過話說回來,許他們寫,也許您沒看過。萬一別人寫的您都沒瞧見,就看見我這篇了呢。所謂蟹季,指吃河蟹的季節,七尖八團,農曆七月吃公,八月吃母。
  • 訪梁實秋故居隨感
    到臺北造訪梁實秋故居,是我近20年來的一個夙願。2019年5月下旬,我與老伴隨旅遊團飛臺灣。6月上旬某日我們在臺北,一清早坐地鐵趕到臺大,在傅斯年墓園默祭後,便尋訪到師大路附近的小巷——雲和街梁實秋故居。梁實秋故居是一幢日式建築,四周圍著一個庭院,院內一株高大的麵包樹。大門兩旁是約2米出頭的大理石立柱,右側立柱上豎掛著一塊金屬層貼面的板牌,上書帶隸書筆意的「梁實秋先生故居」幾個字。
  • 蟹界的翹楚,金秋的硬通貨
    《嶺南異物志》記載「嘗有行海得州渚,林木甚茂,乃維舟登崖,繫於水旁,半炊而林沒於水,其纜忽斷,乃得去,詳視之,大蟹也」。 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寫:「海蟹雖然味較差,但是個子粗大,肉多。從前我乘船路過煙臺威海衛,停泊之後,舢板雲集,大半是販賣螃蟹和大蝦的。都是煮熟了的。價錢便宜,買來就可以吃。雖然微有腥氣,聊勝於無。」 看,吃螃蟹也有鄙視鏈,有不少人,是不愛吃海蟹的,在他們心裡,唯有淡水蟹,才鮮美。
  • 梁實秋與青島
    在國立青島大學,梁實秋除擔任教學和外文系主任外,還兼任圖書館館長。根據青島大學同仁名冊上的記載,館長月薪有400元,這在當時相當可觀。    圖書館管理員裡有個女學生文筆相當不錯,有一次,這個女學生到梁實秋家裡聊天,臨走時對梁實秋說:能不能借我兩毛錢?梁實秋說兩毛錢夠幹什麼,給你一塊吧。女學生卻執意只借兩毛。
  • 梁實秋筆下的北京滋味,活色生香
    一個地道的北京人,寫起來會是怎樣的,梁實秋告訴你北京生活是多麼的有滋有味。北京的博主圈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戲言北京美食博主多到數不清。但能把美食寫得好的卻很少,圖片越來越精美視頻越來越有噱頭,但卻越來越難勾起人的食慾。將美食的誘人準確地表達出來,汪曾祺是一個,梁實秋也不能缺席。
  • 美食搜通街丨地中海風味羊架,法國進口麵包蟹
    還有正宗法國進口麵包蟹,小編今天就帶你去試試正宗地中海味道。今天來的餐廳位於禪城區湖景路天湖酈都的鐘樓二樓,名字叫做「哩渡」,在鐘樓上風光無限,而且店家以濃鬱的地中海風味吸引了不少顧客喲!今天吃的烤羊架也不平凡,是來自紐西蘭的羊!那裡因為自然環境和水質的優勢,所以羊肉出品非常贊。
  • 第二期 | 梁實秋筆下的「君子國」
    聞一多、沈從文、孫大雨、方令孺,胡適等人幾次來青島講學,也都會去到梁實秋家中,那裡幾乎成了「新月派」文人的沙龍。妻子程季淑去大窯溝的菜市場買菜做飯,梁實秋則從北平專門訂製了一個烤肉的鐵箅子,號稱是青島獨一份兒,撿來松枝松塔,在院子裡,一幫人的相聚好不熱鬧。工作之餘,梁實秋常常偕婦攜子到海邊去鏟沙、捉魚蟹、洗海水浴,或者到第一公園和水族館觀光遊覽。
  • 梁實秋忘不掉的杭州味道
    他是梁實秋,浙江杭縣人,是個典型的「吃貨」,寫散文寫學術,更愛寫美食。梁實秋的母親是地地道道的杭州人,擅長製作杭州家常菜,因此他自幼吃慣杭州風味,而杭州魚丸即為其中之一種。杭州魚丸1949年梁實秋去往臺灣以後,有一天見當地推車小販賣魚丸,想起自己的家鄉美食,便立馬買來品嘗,雖然滋味不錯,但魚丸肉質發硬,丸子與湯的顏色都很混濁。
  • 在臺北訪梁實秋故居偶感
    到臺灣旅遊,造訪梁實秋故居,是我近十餘年來的一個心願。今年5月下旬我與內人隨團遊臺灣。6月上旬某日,一早趕到臺大,在傅斯年墓園默祭後,便尋訪到師大路附近的小巷——雲和街梁實秋故居。梁實秋故居是一幢日式建築,4周圍著一個庭院,門旁約2米高的大理石立柱上,豎掛著一塊金屬板,上書帶隸書筆意的「梁實秋先生故居」幾個字。
  • 梁實秋:你吃飯的方式,就是你的福報
    他不僅是文化大咖,更是個十足的吃貨,他熱衷於美食;喜交文人益友,家中常賓朋滿座;對感情專一,先後有過兩段浪漫又傳奇的婚戀故事。 食一碗煙火,不泯滅生的希望 梁實秋一生都熱衷於吃,他的父親是個美食家,母親廚藝很好,他從小就在吃的氛圍裡薰陶成長,因此他是個很會享受生活的人。 他常與與家人分享美食,也喜歡呼朋喚友到餐館小聚,或登門拜訪友人,嘗各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