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鋪子
一街一巷
都有著歷史的痕跡
走在街頭巷陌
有很多地名裡都大有乾坤
前陣子,文脈君寫過
南京狠人把人生過成了地名
南京狠人把人生過成了地名第二彈
網友讀者反響強烈
不少人紛紛留言
想看南京地名的民間傳說第三彈
今天,它來了
帶著藏在地名裡的貓貓狗狗,走來了
百貓坊
話說,秦淮河附近有一條彩霞街。
彩霞街上,有個彩霞街菜場。
菜場裡,有間深宅大院。大院外,曾有座青石牌坊,坐北朝南。
這牌坊上,刻著百隻石貓,或嬌憨,或勇武,或兇悍,千姿百態。
它們歷經風霜雨雪,穿越數百年光景。
雖然而今這裡已是舊跡難尋,但老南京人依然能叫出它的名字——百貓坊。
△文化牆上的百貓坊浮雕
這百隻貓從何而來,它們又為何在此?背後,還有一段民間傳說。
這一年,朱元璋得了天下,定都南京。
老朱有點迷信,風水先生告訴他,秦淮河上波光粼粼,有王氣出沒,這是有人要篡你的江山啊。
朱元璋一聽,勃然大怒,四處巡查,最後找到了開國功臣俞通海家。
為了破除所謂的王家之氣,老朱命人在老俞家門口堆了個青石大牌坊,橫七豎八,刻了一堆貓。
啥意思,「百貓叼魚」啊,你俞大將軍再厲害,在我老朱這裡,也保管叫你撲騰不起來。
事後,俞通海推門出來看,窩了一肚子火。
可畢竟朱元璋是自己老闆啊,老闆瞎胡鬧,他能怎麼辦?憋著唄。
退一步越想越氣,越想越窩囊,最後才三十七八歲,就一命嗚呼了。
△俞通海像
飲馬巷
來到中華門,鎮淮橋往西走,有個飲馬巷。
飲馬,飲馬,飲的是誰家的馬?
這裡不得不提一個人,康王趙構。
趙構這個皇帝當得挺窩囊,老求和,還老挨揍。
相傳,一隊金兵攆著他,一路就到了南京城。藏匿城裡,趙構害怕極了。
他如驚弓之鳥,草木皆兵,身下的馬尥了個蹶子,他都緊張得要命。
「馬大爺,您別鬧了,我不騎了,我牽著您老還不行嗎?」
可怕什麼來什麼,這匹馬突然發起狂來,一個勁叫喚。
「馬大爺,您又怎麼了?是渴了,是餓了,來人快拿水,快拿水來!」
馬埋下頭,咕咚咕咚喝飽了水,這才消停。這時慌裡慌張的趙構,終於鬆了一口氣。
而那條飲馬的小路從此就改名做「飲馬巷」。
△趙構像
仙鶴街
比起可可愛愛的貓貓狗狗、雞鴨牲畜們,仙鶴街這個地名有點與眾不同。
多少沾了點仙氣的感覺。
這仙氣又是從何而來呢?
相傳清朝年間,南京城西南是雲錦作坊的聚集地,仙鶴圖案的雲錦更是全國聞名,為皇家御用。
彼時,街上住著一對母子,每天靠著從東家領料子,織布加工度日,忙忙碌碌又生活清苦。
仙女雲錦娘娘看到他們,生出一片惻隱之心,便派身邊兩隻仙鶴,幫母子織錦鍛布。
仙家織出來的布,果然了得,掐金邊走金線,看得人眼花繚亂。
東家看了,十分眼紅,於是生出歹念,要搶奪這對母子的織機。
突然,一聲鶴唳,雲錦上兩隻仙鶴飄然而出,啄向惡東家的臉頰,守護了母子二人。
後人傳言,正是為了紀念惦念窮人的雲錦娘娘,這條巷子被冠以「仙鶴街」之名。
驢子巷
南京城北,建寧路與黃土山旁邊有一個驢子巷。
說起這地名的來源,頗有些江湖寫意的感覺在其中。
在清末年間,這個巷子住著一個養了大半輩子毛驢的人。
名字也好記,叫毛老三。這人平時,主要就是用驢子幫人送送貨,賺點小錢餬口。
這天,城裡有清兵找到他,說是太平軍要來了,要僱他家毛驢把自己積攢多年的金銀財寶送出去。
賺錢的買賣沒有不做的道理,毛老三應了下來。
可好巧不巧,才剛出了中華門,這群清兵就撞見了進城的太平軍,跑、溜、撤、賣一套流程走的相當自然,只剩下一群可憐的毛驢四散流竄。
這可苦了毛老三了,吃飯的傢伙什沒了,生活也頓時沒了著落,就在一籌莫展之際,忽然聽見門外傳來聲響,打開門一看——
嘿!自己的幾十頭驢回來了,背上還駝著好多金銀財寶。
△清《平定太平天國陸戰圖》
毛老三說到底也是個安分守己的小市民,他咬咬牙,就把這些金銀財寶上交給了太平軍。
東王楊秀清大喜,要重獎毛老三,老三直言:「這都是毛驢的功勞,還是謝謝它們吧。」
於是,四十幾頭毛驢穿著大紅花,披著大紅袍,沿著毛老三生活的巷子穿堂而過,招搖過市。
毛老三和他的驢也算是互相成就了吧!
騷狗山
看到這個地名,很多人應該跟我一個反應:
什麼鬼?
然而這座山卻是真實存在的,坐落在浦口烏江的長江邊。
在地圖上,這座小山被標記為東龍山,而在當地老百姓一代代口耳相傳中,它就叫騷狗山。
那麼,是誰家的狗,這般好福氣,喜提如此騷氣的花名?且聽我慢慢道來。
很多很多年前,「騷狗山」附近還有一座小山,山上住著一隻「雞精」。
別笑,是真的雞精,公雞成了精。
這隻雞還有點怪癖,沒事老下山,啄村裡的小孩,村民們打又打不過,抓又抓不到,苦不堪言。
這時,超級英雄神犬「騷狗」登場了。
只見它雄姿英發,與雞精大戰上百回合,從村頭打到山頭,從山頭打到山尾,終於咬死了為害的雞精。
人們為了紀念這隻神犬,便將這座山稱為「騷狗山」,直到今天。
豬頭山
有「騷狗山」,就有「豬頭山」。
這座藏在南京老山山脈中的一座山峰,因為奇葩的名字,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清順治《六合志》裡面說,這座山因為長得太像豬頭,因此得名。
但在民間,另有說法。
它本來是一頭快活的小豬,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那一年,太平天國打了過來,兵荒馬亂。附近居民被僱傭開挖河道,誰知道屢挖屢塌,屢塌屢挖。
「這莫不是有妖怪作祟。」居民們越想越蹊蹺,不敢再繼續了。
「找個老道來看看吧。」人群中,不知道誰出的主意。
△清《平定太平天國戰役圖》
不多日,來了個老道,高挽流星發纂,面似三冬雪,須賽九秋霜。他高搭法臺,也不廢話:「殺頭豬來。」
於是,那頭毫不知情的小豬,還沒從睡夢中醒來,就讓人一刀切了頭,擺在法臺上祭天。
那只可憐的小豬連慘叫都沒來得及發出一聲,卻在南京地名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
豬頭山。
雞鵝巷
雞鵝巷位於南京北門橋東。
說起源頭並不奇特,就是古時的雞鴨鵝家禽市場,那為什麼還要在這裡好好說道它呢?
因為它跟赫赫有名的特務頭子戴笠還有點關係。
說起軍統,大家都不陌生,一眾諜戰片給大家科普了不少,其前身「藍衣社」,就是從雞鵝巷發跡的。
電視劇《潛伏》裡有一段臺詞:「他是雞鵝巷時期的老軍統。」更是說明了雞鵝巷出來的都不是省油的燈。
再說回戴笠,他在業界混得那叫一個風生水起,1932年3月更是被指定為特務處的處長。
△戴笠
雞鵝巷53號,一棟舊樓房、前後兩個院子,就成了戴笠呼風喚雨、隻手遮天的地方。
隨著軍統組織日益龐大,手下人數越來越多,處理的事物愈加龐雜,戴笠才更換了辦公地點。
如今這裡早已不見了雞,也不見了鵝,更沒了諜影重重,但是漫步在這平靜的街巷,依然能讓人想起發生在這裡,暗潮洶湧的過往。
鳴羊街
逛南京城,經常能聽到一個叫鳴羊街的地方。
鳴羊街在哪裡?
這裡以前是不是生活著一隻嗓門很大的羊?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這條街就在秦淮區,集慶路和仙鶴街交匯處的南邊。
第二個問題。這裡從來也沒有什麼羊,嗓門大或小,更是無從談起了。
要說它的得名真的跟什麼動物有關係,那應該是鳳凰了。
此地臨近古鳳凰臺,《鳳麓小志》說:「以鳳儀而錫嘉名。」
傳說,古時有鳳凰在這裡落腳,常對著太陽鳴叫,故此得名「鳴陽」。
只不過,因為時間長了,人們喊著喊著就變了樣,「鳴陽」也被叫成了現在的「鳴羊」。
△鳳麓小志書影
好了,那些躲在南京地名裡的貓貓狗狗,就介紹到這裡。
南京一城,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無一處不留下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一磚一石,都寫著迴腸盪氣,一草一木,也掛滿古意悠長。
就連街角路牌上不經意見看到的阿貓阿狗,都藏著別樣的志趣呢。
文 |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王子揚 李藝蘅
圖 |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王子揚
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辦公室和現代快報
聯合推出「江蘇文脈」微信公眾號
(編輯 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