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這是恐龍的世界 末日之前:「我」都在想什麼,我又在哪裡?

2020-12-16 米雅的花園

周一上班的時候翻了一下我們的新書《末日之前:假如這是恐龍的世界》,簡直是重新構建了我的世界觀,忍不住發了一條廣播說「我們真的很敢出」,配了下面四張圖。話不多說,來跟我一起看圖吧。

回到這本書本身,它是一對加拿大父女一起創作的書,它當然是一本童書,裡面的主人公是一隻小恐龍(小女孩),書裡是她對於世界的觀察與思考。

那麼,它為什麼可以觸動每一個看到它的成年人的神經?原因都在下面的文章裡。

我想,起碼這個時代,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都是需要這樣的書的。

譯後記

韋萌

《末日之前:假如這是恐龍的世界》(下文簡稱末日之前)細膩地描繪了一個純虛構的發達恐龍社會,帶讀者重溫了人類發展史中的重要時刻,如文獻般展現了20世紀北美地區「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的社會風貌,引發讀者對恐龍和人類共同面對的社會問題進行反思,讓讀者(小朋友和曾經是小朋友的大朋友)對恐龍小姐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和困惑感同身受,讓愛子心切的父母意識到自己和孩子相處時的漫不經心、過度保護對孩子已經造成了困擾甚至是傷害。

作者雷亞爾·高布和阿黛爾·布爾熱-高布是一對父女,他們共同創作了這本構思巧妙、立意深刻、細節豐富、獨樹一幟的圖畫書。書中完美的結合了一下元素:

圖像之美與文字之雅

天馬行空的想像與嚴謹的歷史態度

充滿稚氣的兒童口吻與發人深省的嚴肅話題

末世的焦躁和狂飆突進與看似輕鬆的日常景象

這本書摒棄了當下主流圖畫書常用的敘事和視覺呈現手段,以早期諷刺漫畫(caricature)「一幅圖加一段話說明白一件事」的樣式,用2幅對開頁組成的全景圖(分別是恐龍文明發展史和白堊紀晚期的世界地圖),以及32個獨立場景展現了的「恐龍社會」的方方面面。雖然是虛構題材, 卻呈現出一種紀實攝影般的「見證」感。

沒有了敘事類格漫/條漫中「分鏡」和「時間線」的推動,《末日之前》的閱讀方式也從對情節發展的動態追蹤變成對「高仿」歷史圖片的靜態賞鑑。

每一幅圖既不承上也不啟下,讀者不急於知道「然後發生了什麼」,留在每張圖上的時間自然就變長了,可以更從容地品味圖像的言外之意——這當然是值得的,圖中豐富的細節和對人類社會「惡作劇」式的仿戲的確值得一品再品,書中圖像的強大敘事能力幾乎撐起一個獨立故事。

讀者如果覺察到這本書裡並置了兩層故事,請不要驚詫,作者很可能就是這麼構思的。

讓我們把這兩層幾乎平行的故事拆開來看看:

在第一層故事中,《末日之前》描繪了一個高度文明的恐龍社會,展示了恐龍的眾生相。這是個大膽且華麗幻想故事,不但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還為恐龍題材的文藝作品增添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相信很多人都對「恐龍要是沒滅絕」這一假想產生過興趣。恐龍題材的文藝作品:從柯南道爾的科幻小說《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到上世紀70年代末的日本電視劇《恐龍特急克塞號》,再到《侏羅紀公園》系列......這些作品不約而同地把讀者/觀眾帶回荒蠻的史前時代,廝殺、屠戮、嗜血、暴怒的野性充斥其中,有些還營造出時空錯亂、恐龍與人和平共處的幻景。

在《末日之前》一書中,作者一方面杜絕了恐龍與人類上演「關公戰秦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又通過「嫁接」的方式,非常巧妙地把人類文明史嵌入恐龍的發展歷程——從刀耕火種到十字軍東徵,從地理大發現再到工業革命。

(互動:這張圖是一個簡略文明發展史,點開大圖看看你能認出哪些?)

第一層故事中,恐龍們生活在一個工業大發展、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的繁盛時代(但依然處於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沒有玩穿越)。作者用豐富的想像力和一絲不苟的歷史態度將讀者帶入一個高度人格化、高度還原歷史(當然是人類的歷史) 「仿人類」恐龍社會。

從畫中的建築樣式、服飾風尚,以及工業時代的顯著特徵判斷,恐龍所處的這個繁盛時代是以20世紀初處於「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的北美地區為原型的。當時,未受一戰摧殘的美國和加拿大經濟高速發展,社會、文化、政治和人的精神面貌都發生了重大改變,整個社會沉浸在喧囂、狂熱、絢麗多彩的氣氛中。人們樂觀又自信,相信現代科技似乎能使一切想像成為可能,一個全新的截然不同的時代即將到來!

可是,在光鮮的盛景之下,人類和恐龍們都不得不忍受著無節制的工業發展和城市化迅速推進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汙染問題、勞資糾紛,以及有組織犯罪、公職人員玩忽職守、弱肉強食、贏者通吃、移民、宗教、空巢老人等社會問題。它們是高懸於頭頂的利劍,不知哪天就會掉下來。耐人尋味的是,咆哮的二十年代結束後,美國陷入了世界末日一般的「大蕭條」,而恐龍卻真的迎來了世界末日。

作者從人類歷史長河中選取的這段特殊歷史時期可謂用心良苦:短短十年時間,人類的聰明才智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一次又一次被驗證,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大的野心,自私、貪婪、投機、偽善、自大等人性中的惡魔逃出了牢籠,最終讓人類嘗到了苦果。當我們看到書中一大群恐龍穿著百年前時興的衣服,在咆哮的二十年代風格的「大景棚」裡模仿人類的行為舉止,表演著人類當年的悲歡離合,新奇之餘,我們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別讓歷史悲劇重演,更別製造出新的災難。

第二層故事是一則關於成長的寓言,主要通過圖底文字框中如兒童日記般天真、懵懂的文字(其實遣詞造句非常雅致)來講述。這則寓言有很強的普世價值和現實意義,即使把恐龍換成人,或者其他的飛禽走獸都絲毫不受影響。

這層故事的主角「我」是一位善良、敏感、聰慧、勇敢(敢想、敢做、敢質疑)、愛幻想、能獨立思考的恐龍小姐。「我」明白點兒事,但「不明白的」似乎更多一些。「我」一邊成長、一邊體會並思考著周遭的環境和成人世界。「我」的想法經常與成人世界的規範和習慣相左,甚至是受到挑戰。

高度人格化的恐龍形象能讓讀者,尤其是小讀者更容易親近,對恐龍小姐日常所思所想,成長中遇到的諸多煩惱和困惑感同身受。讀者如同置身鏡前,看見鏡中與自己有幾分相像但有不是自己的另一個人。

英國童書作家羅爾德·達爾喜歡將成人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視為一場戰爭。生活在」大人國」裡的小人兒都挺艱難的。小人兒為了在巨人的領地上生存,需要很大的智慧和勇氣。

在這本書中,成人與孩子之間的衝突被拿捏得非常有分寸。「我」的爸爸媽媽和所有「正常」的家長沒什麼區別,有點兒迂腐、有點兒不講情理、有點兒自以為是,還有點兒固執,但還沒有到可怕的地步。「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成長,以「我」的方式構築起自己的精神堡壘。

「成長」是童書中很常見的主題。成長過程中,兒童的身體和心理會發生很多變化,而社會角色的轉變——從需要被保護的弱小個體到學會獨立思考並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的成年人,更是所有「小人兒」不得不邁過的一道坎。

成人世界的規則和習氣常常令孩子們迷惑,他們既好奇又害怕。在以何種方式融入成人群體這一問題上,表哥艾克多和「我」的答案是截然不同的。

艾克多的一條腿還沒有邁出童年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和自己的童年劃清界限,還沒想明白就學會了人云亦云,並努力裝出經驗豐富,一切皆可擺平的「江湖氣」。可惜,他只是徒有其表,心智上並未成熟。

而「我」一點兒也不以「兒童」身份為恥,甚至不覺得變成大人有什麼好慶幸的。雖然常常不明所以、不知所措,但我不會輕率地把別人的話當作結論,更不會拾人牙慧。「我」願意自己觀察、自己發現——發現習以為常中的不同尋常,然後進入世界更深的層次裡。雖然「我」融入成人世界的速度可能比表哥慢,但「我」成長得更優雅,更從容,更可能真正發展出獨特的自我,並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

值得稱道的是,這本書非常坦誠地向孩子展現了世界的真相——成人和孩子本就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裡,而世界也的確如此。即使是孩子,作為一名思考者(比如恐龍小姐)的潛能也應該得到足夠的尊重和信任。孩子們沒有成人想像的那麼脆弱,更不會弱智到只能接受溫柔、可愛、柔軟的甜美故事。

好的童書不應該是指揮棒,而應該是魔法棒。

《末日之前》中的兩層故事為讀者開啟了一片新天地,刺激著孩子們的好奇心,讓他們變得願意發現並開始思考這個世界。

最後,讓我們再看一眼該書最前面致謝頁對側的標題頁:

這一頁中央有一副仿「金屬板畫」風格的插畫(沒準是作者送給讀者的一張藏書票呢!),是一位恐龍奶奶伏案寫作的場景。從髒辮一般的髮型、滾邊荷葉領子,還有荷葉袖口等特徵很容易判斷出來這正是恐龍小姑娘 「我」年老時的樣子。

全書的結尾處,大多數讀者可能會以為「我們」全家遠足時看到的那顆耀眼的流星終結了恐龍時代。但「恐龍奶奶伏案寫作」這張畫卻說明了那顆流星不過是作者的惡作劇:「我」不但沒有死於遠足,還趕在「末日之前」,寫下了自己的童年回憶錄《末日之前》。

*文中所有圖片均出自《末日之前:假如這是恐龍的世界》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哦

相關焦點

  • 日本搞了個「機器人觀音」,網友直呼「我感到世界末日來了」
    【出處】朝日新聞高臺寺將於2019年3月8日到5月6日通過這款「機器人觀音Mindar」為觀眾講解《般若心經》。下面是對這一活動旨趣的簡單介紹。以「慈悲」和「救濟」為象徵的觀音菩薩可以根據尋求救濟的不同的人展現不同的身姿。
  • 假如今天就是世界末日
    假如今天就是世界末日,也許就是現在,也許是一個小時後,前一秒還在開心或者難過,下一秒世界就坍塌了,什麼都來不及了。還沒有去坐過心心念念的綠皮,頂上會冒黑煙的綠皮火車,坐上很久,穿過樹林穿過河流,穿過城市穿過村莊,和心愛的人一起去一個我們都沒有去過的地方,人生地不熟但我們在一起。
  • 今天是兒童節,我不想再當「無聊的大人」
    這幾乎是每個人兒時最珍貴的回憶了,也是其中許多人得以成為現在的自己的驅動力。但讀完這563份答案之後,我深刻地感覺到,想像力太值得被善待了——幾乎一半的人都因為想像力被嘲笑過。有人小時候喜歡畫畫,但不管畫什麼家人都說「這畫得什麼鬼,浪費紙」;相比之下,另一個家庭裡,一個女孩畫出來奇形怪狀的裙子之後,家人會鼓勵她,認真提一些建議。
  • 常州這個遊樂園,差點讓我以為恐龍還沒有滅絕
    不同的性質:雖然它們都是偏親子的樂園,廣州長隆以陸地與海洋動物為主打,而恐龍樂園則是把不存在這世上的恐龍做到了高度還原。恐龍屬於我們心裡幻想的部分,因為幻想,所以更想接近。恐龍園還是個很刺激的地方,正巧不少刺激的都在「瘋狂恐龍人」區域內。
  • 【星雲大師對你說】我是哪裡人
    我自承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說我是揚州人,也沒有錯,但現在走世界,也可以是世界人。正如憨山大師所說:「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也如所謂「出家無家處處家」,在這世界上,只要認識彼此的因緣關係,哪裡不是我的故鄉?哪裡不是我的家園呢?
  • 宮崎駿:在死之前,我想活得有意義
    「我做事一向都是慢慢來的,沒必要跟隨世界的步伐生活吧。」這是宮崎駿常年對於製作動畫的態度。宮崎駿還是想做動畫,並且是長篇。製作人鈴木敏夫調侃道:但是,但是...可是會發生這種事哦,你畫好分鏡後死了怎麼辦?」
  • 我也是一個吃過「末日罐頭」的人了
    說真的,前兩個月閉門不出的日子裡,我在心裡想過無數次要是超市都不開了怎麼辦?要是糧食蔬菜再也不供應了怎麼辦?要是家裡的存貨也都吃完了怎麼辦?……這樣的末日念頭可不止我一個人有,假如天災人禍真的降臨,囤衛生紙不能續你的命,但吃的可以!
  • 最後的入殮師:如果世界末日後只剩你一人|新遊記
    荒無人煙的城市,刺骨嶙峋的寒風,在早已被披上積雪的世界裡,人們對未來的憧憬,隨著漫長的冬夜漸漸散去。「 上一次在末日裡我做過什麼? 」 我不禁對著窗外的景色發呆,曾經無比渴望的森林雪景,現在卻是死寂與空洞的代言人。「 昨天在小鎮撿到了齒輪,可以加工一下,食物也不大夠了,還得去森林走走。」
  • 笑曝:我兒子很想養恐龍
    記者林彥君/臺北車站全球知名秀《與恐龍共舞》亞洲巡迴最終站,即將在20至22日於臺北小巨蛋登場,艾力克斯今(4日)出席記者會擔任大使,會中找來劇中的靈魂要角「霸王龍」以突襲方式的在臺北車站大廳快閃,高有300公分與長460公分,逼真度近百分百的暴龍一現身
  • 「末日天啟」等主題,AI寫下3萬字!
    他選擇「瘟疫」是因為這具「熱點性」,畢竟現在世界正處於疫情期間;而「世界末日」則是宗教領域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了;至於「凱撒」,那是作者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之一,而且聖經中也提到過這個名字。目前,AI已經寫出了3萬多字。
  • 《我的世界》那些年被誤會的恐龍 其實這兩種恐龍並非來自侏羅紀
    在《我的世界》裡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神奇的生物,不僅有末影人還有苦力怕,但是世界上還有什麼生物可以比恐龍更神奇呢?那麼當《我的世界》回到遠古時代時代我們可以看到什麼恐龍呢?請拭目以待。不光是脖子,腕龍的全身仿佛都在追求高度。大部分蜥腳類恐龍都是後肢比前肢發達,腕龍卻是前肢更長,從前腳掌到肩膀足有6米!假如腕龍可以出現在遊戲中也一定很壯觀。
  • "世界末日"前你會做什麼?去看"樂不可擋"演唱會
    寫過一首歌叫《世界末日》的周杰倫提醒大家珍惜家人,「在世界末日來之前記得要好好珍惜身邊的親人。」並且呼籲大家一定要在世界末日到來之前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出道作這麼多年我做過很多事,現在就只差電臺DJ我還沒做過了。我想說的是,大家如果有夢想的話,就儘量朝著這個夢想去努力」。林俊傑的末日願望是趕在世界末日之前拿到金曲歌王,「出道快十年,我只拿過最佳新人,入圍過男歌手,還沒有拿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不過在歌迷心目中,他就是金曲歌王了。
  • 在「三亞」小心!恐龍出沒
    前方有恐龍久未踏足海南島三亞,這趟舊地重遊,讓我發現三亞原來已有不少改變,特別是對旅客來說,已不再局限於天涯海角、亞龍灣及南山觀音寺等耳熟能詳的舊景區,好像新發展的海棠灣,便有個相當有意思的水稻國家公園在今年1月下旬正式開幕,園區目前雖只開放了第一期,佔地卻已達三十八萬平方遲,裡面集合多項別致旅遊元素,足夠開心暢玩半天。
  • 如果真的有世界末日,你想做什麼呢,我想去看海
    如果真的有世界末日,你想做什麼呢?我呀,想去看海。然後,忘記全世界,忘記所有存在,無悲無喜,把一切都丟棄,將所有都還給這個世界,歸於虛無,我的眼睛只要記得最後那一片海,就好了。記憶中已經很久沒有看過海了呢,想念海浪的聲音,想去青島,想去海南,想去任何一個有海岸的地方。什麼時候開始喜歡海的呢,其實我也記不清了。我想,大概是幾年前吧。那段沒有光,沒有將來,沒有方向,行屍走肉般的日子。別人看來也許只是矯情造作,但那些疼痛都如此真實,生生將我與世界割裂開來,說著要活得善良而堅強,卻連自己也無法溫暖。
  • 懸疑驚悚片《末日列車》少了末日世界之感,多了的推理元素!
    《末日列車》世界觀時間軸《末日列車》與2013年奉俊昊執導的《末日列車》電影是屬於同一個世界觀,在「末日列車宇宙」中,全球暖化非常劇烈,戰爭更是加速了地球溫度的上升,冰山全數溶解,許多生物也都滅絕了,於是科學家為了阻止氣溫一直上升,像大氣層射出急速冷凍的CW7,但卻「過於成功」導致氣溫快速驟降,因此在2014年人類反而進入地球被冰封時期
  • 北京的哥問我:「臺灣好像不大想回歸祖國,妳怎麼想?」
    去年前往北京出差,一下飛機除了感到冬天北京的冷冽,也馬上發現北京交通樣貌很不同,一臺機車都沒有,路很筆直大條,滿滿全都是汽車,反差很大。因為越南機車可是多過於汽車數倍,像爬食甜點的螞蟻一樣多呢!坐地鐵進城的我,才剛到北京,馬上就聽聞到北京計程車司機的厲害,拒載客是常有的事。
  • 假如恐龍沒有滅絕,世界將會怎樣?
    假如恐龍存活下來,會有哪些因素影響它們的進化?氣候變化可能是首要的阻礙。在5500萬年前的古新世-始新世最暖期(Pala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全球平均氣溫比現在高8攝氏度,地球上很多地方都為熱帶雨林所覆蓋。
  • 「師徒年下文」《師尊奶我》師尊……我想……親親!(存!)
    大家好,好久不見,我是小鯨魚,歡迎來到純愛文的世界,哈哈哈~新鮮出爐的文章喲,快來看哦~【師徒年下文】《師尊奶我》師尊……我想……親親!(存!)監禁的第九十九天簡介:分不清晝夜,也數不清日月。然而司煬一向飛揚跋扈信奉自己為神,在他眼裡「拯救」這兩字兒也變了個味道。打倒什麼反派?他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反派」!
  • 「暖心文案」我不擔心人間煙火,我怕我等不到你
    我連時間都不害怕,我又怎麼害怕黑暗的深淵,所以我在等待天亮,哪怕這個過程很煎熬。所以我也不知道我要去哪裡,我也不知道我會遇到誰,但是如果還可以,我還想等在原地看一看稚嫩的自己。什麼人間煙火,歲月值得潔癖,不過柔情似深海的溫柔,而你就是我所有的浪漫。
  • 現場直擊 | 恐龍出沒 我在澳門「賞金尋龍」
    說實話,對於大多數女生來說,可能對恐龍的了解不夠多,但是那種站在食物鏈最頂端,藐視一切的「霸氣」確實有震撼到我,忍不住給「恐龍大人」獻上膝蓋(你們看我迷妹的小嬌羞哈哈~~)這隻恐龍大人的眼神超級兇殘,有木有~這個體積跑起來的話,我應該瞬間被碾成渣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