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長島南長山街道孫家村向「綠水青山」要小康

2020-12-21 水母網

舊村改造後的孫家村村貌。

近年來,南長山街道孫家村依託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堅持「全域統籌、生態優先、產業融合」的綠色發展理念,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態旅遊綜合體,在「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踐中不斷邁出小康生活的鏗鏘步伐。

生態保育

保住「綠色發展」

在長島南長山孫家村的趕海園中,幾位家長正帶著兩個孩子在海灘上翻找藏在石頭下的螃蟹,不遠處的礁石上漁家樂老闆肖樹全悠閒地釣著魚:「這片海周圍環境好,海水清,海螺和螃蟹很多,遊客們都喜歡來玩。」說話間一條魚咬了鉤,在捉螃蟹的孩子們放下手中的球石飛奔過來:中午有魚吃咯!

肖樹全是南長山街道孫家村人,2019年轉型旅遊行業,開起了漁家樂。「我的漁家樂按照海島特色,請人進行了裝修,10個房間都是海洋風格。」說起自己家的生意,肖樹全很高興,「雖說我起步晚,去年「五·一」才開始正式營業,但幹了大半年就掙了30萬元。」

在經營漁家樂之前,肖樹全從事了10年的海參育保苗工作,當時整個孫家村100多戶村民,90戶都從事育保苗工作,村南村北兩三百個大棚沿海連成一片,蔚為狀觀。

「每天早上3點就得起床,給海參幼苗換水、餵食,一忙活就是七八個小時,一年到頭,天天如此。」提起育保苗的日子,肖樹全有些唏噓:「辛苦不說,海參苗的價格也如同過山車,行情好的時候130元一斤,不好時只能賣到40元。有一年年底,一算帳賠進去5萬多元。」

密密麻麻的育保苗大棚,對生態環境影響很大,冬天燒煤加熱海水,岸線上根根煙囪冒著黑煙,近岸的魚、蟹、藻類等生物近乎絕跡。「海邊跟工廠似的,道路也是泥濘不堪,來來回回必須要穿著長筒水靴,除了在這幹育保苗的,其他人根本不會來這裡。」說到這裡肖樹全打開了話匣子。「現在的風景真好,遊客們吃完晚飯都喜歡來這邊溜達,趟趟水,對俺們村的海讚不絕口。」

近年來,長島的生態保育工作逐步推進,風機拆除了、裸露山體一點點地變綠了……村裡也意識到綠色發展的意義,2017年底,村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動員拆除育保苗廠,肖樹全響應號召帶頭籤了協議,拆除了大棚。泥濘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彩虹慢道;海水清澈了,海草搖曳其中,魚蝦也都回來了。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生態優勢為孫家村旅遊產業的品質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他們搶抓發展機遇,加強硬體設施建設,打造了漁家風情園區、休閒度假山莊和趕海園等旅遊基礎設施,每年為村集體增收50多萬元;同時打造民俗風情區,積極推動旅遊產業做大做強。

「幾年前,我們開始建設漁家樂風情園,聘請專業設計團隊進行高端設計,為遊客提供精品的住宿服務,今年上半年我們完成投資600多萬元,預計整個園區年底便可以建成使用。」孫家村黨支部書記孫成偉告訴記者,「我們又投資40多萬元,建成一處可承接80餘人的民宿餐廳,為漁家樂業戶提供陪餐服務,減輕其經營成本。」

提升漁家樂經營品質,減輕漁家樂業戶經營成本,為了算好漁家樂產業「加減法」,孫家村今年成立了黨支部領辦的旅遊合作社,強化村級主導的旅遊產業升級。「合作社有40多名社員,我們統一印製宣傳冊,進行集中宣傳,組織漁家樂業戶座談會,探討發展模式。」孫成偉對村裡旅遊發展方向十分明確。同時,他們招大引強,招引閭坊文旅集團等企業進島,洽談村企合作;與上海寶龍公司達成框架協議,計劃投資6億元的孫家康養小鎮項目正在開展前期規劃設計,將建設文旅康養區,不斷增添發展後勁,實現集體增收、村民致富——孫家村的旅遊產業走上了正軌,一步步走向成熟。

搞海洋牧場

搞活「藍色經濟」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依山傍海的孫家村瞄準海洋,捧起了海洋牧場的金飯碗。

在孫家村碼頭,鏟車隆隆聲中,一座座水泥澆灌的人工漁礁正在被送上船舶,孫家村海洋牧場正在加緊建設中。

孫家村東源海洋牧場海域面積4400畝,是村集體控股的海洋牧場,從2015年便開始展開建設,先後投資1600萬元,投放各類礁體10萬方米。在中科院海岸帶研究所的技術支持下,他們確立了「固藻集魚」的模式,通過培植海藻,修復海洋生態環境,發展生態養殖,獲評2017年度—2020年度無公害農產品產地。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煙臺調研時指出,「海洋牧場是發展趨勢,可以在山東搞試點」。

煙臺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海洋牧場建設上,長島要走在煙臺的前列,當好全省、全國示範」。

「長島國家級和省級的海洋牧場有十個了,我們在這方面也不能落後。」孫成偉話中憋著一股幹勁兒,「我們的海洋牧場被評為煙臺市市級休閒漁業基地、市級休閒垂釣釣場等稱號,目前正在積極申報省級海洋牧場,今後要靠這片海給村民帶來更多的福利!」

為了建設海洋牧場,孫家村還成立了黨支部領辦的海參養殖合作社,113戶村民加入了合作社,佔村莊總戶數的73.6%。僅海參銷售一項,孫家村年平均收入200餘萬元,拉動村集體增收60餘萬元,社員戶均增收4000餘元。

在做好海上文章的同時,孫家村持續提升和放大生態優勢,守好「生態家底」。在岸上,他們對育保苗場拆除區域進行平整綠化;在陸上,他們投入200萬元完成居民區新能源供暖項目,投入資金400餘萬元進行村莊美化提升,打造生活宜居區。

「以前不顧生態環境,總覺得先把錢賺到手裡才能過上好的日子。現在看看,住著乾淨整潔的漁家樓,周圍儘是美麗的自然景觀,再也沒有腥臭泥濘的路,環境美了,生活富裕了,心情也舒暢了,這才是真正的小康生活!」孫家村老村支書範延祿的話裡,透出滿滿的幸福感。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山東長島:「進」「退」之間的華麗轉身
    長島黑尾鷗 煙臺市委宣傳部供圖走過曲折探索之路的長島人意識到:生態是長島最大的優勢和潛力,是海島永續發展的基石,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帳、算長遠帳、算整體帳、算綜合帳,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痛定思痛,長島下定決心、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做法。
  • 【一島一品看南長山】漁俗漁家樂 迎賓南長山
    今年以來,南長山街道積極挖掘漁宿文化特色,研究確定「漁俗漁家樂 迎賓南長山」文化品牌,圍繞「十個一」創建標準,整體打造孫家村漁俗文化旅遊村,以點帶面、以面帶全,不斷打造海島旅遊漁俗文化新話題,延長旅遊產業鏈條,實現旅遊業態新發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那些年,我們到南溫泉春遊的日子
    「我們小時候娃兒的地方就只有歌樂山、南山、動物園和南溫泉這幾個地方,重慶科普中心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在修起來。」40歲的趙女士回憶起她小時候,只要得知父母要帶著她去外出遊玩時,高興一夜睡不著覺,「到南溫泉印象很深刻,以前飛泉的水很大,花溪河可以划船,很多學校在組織春遊、秋遊的,全班在那裡合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路上,風景如畫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正在進行中。農民日報多路記者奔赴全國各地,在傾聽小康故事之餘,也用鏡頭記錄下了各地獨具特色的美景。而靠著家鄉秀美的景色,很多群眾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遊相得益彰」「守護好查幹湖這塊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吉林堅持保護生態與發展生態旅遊齊頭並進,繼續在生態惠民富民的綠色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 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團走進桂林秀峰區
    「村裡旅遊旺,小康日子美!」 7月25日,由中宣部統一組織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廣西站活動走進桂林市秀峰區蘆笛三村,廟門前村的村民黎冬妹在家門口道出自己的幸福感言。7月25日,中宣部統一組織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長島:全力打造綠水青山海島樣板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綠水青山」依然是長島最熱的關鍵詞之一。2019年11月14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全國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長島榜上有名,成為山東省唯一入選的縣(市、區),在生態保護發展的路上再添一項沉甸甸的榮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路上,風景如畫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正在進行中。農民日報多路記者奔赴全國各地,在傾聽小康故事之餘,也用鏡頭記錄下了各地獨具特色的美景。
  • 浙江:把全面小康寫在綠水青山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浙江:把全面小康寫在綠水青山上  中新網杭州8月10日電 題:浙江:把全面小康寫在綠水青山上  記者 柴燕菲 趙曄嬌 郭其鈺  小康,承載了中國人千百年來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辛店鎮:脫貧攻堅挖窮根 鄉村振興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辛店鎮:脫貧攻堅挖窮根 鄉村振興奔小康 2020-09-21 1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可複製的「莓」好
    9月25日上午9:00,昌平人民廣播電臺將攜手福建永安、北京大興、河北武安、山西大同、內蒙古鄂爾多斯、天津濱海共同開展《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脫貧攻堅聯合直播活動,向全國觀眾展現各地脫貧路上溫暖的故事。直播觀看平臺為「北京昌平」APP。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圓滿結束
    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2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正定縣參觀採訪。這是採訪團一行來到正定博物館採訪正定縣文物保護工作情況。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2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正定縣參觀採訪。這是採訪團一行來到正定博物館採訪正定縣文物保護工作情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陽曲縣的「世外桃源」六固村
    從守著綠水青山卻過著「窮日子」的貧困村,到打出「天固藍、水固清、山固綠、林固密、民固安、業固興」生態旅遊金字招牌的模範村,陽曲縣六固村在守護中合理開發利用,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實現脫貧致富小康夢。六固在陽曲土話中諧音是「祿固」,寄託著村民們期盼福祿滾滾的小康夢。然而,過去,由於交通閉塞、思想封閉,村民們守著綠水青山卻過著「窮日子」。孫建中和許多年輕力壯的村民們紛紛離開村莊外出打工。但因為沒文化、沒技術,生活依舊貧困,一家三口常常入不敷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十八灣」 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面對這方熱土,我思緒萬千,如何擺脫貧困,走向小康?我還真不知道該從何下手。農村工作,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課題。既然來了,就安下心來從頭做起,紮實幹好幫扶工作,幫貧困戶走出困境,擼起袖子加油幹!」初來乍到的方華,在扶貧日誌中這樣寫道。4個月的時間,駐村工作隊走遍了全村182戶,摸清楚了楊家灣村的「窮根」。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夏秋山火高發,老趙要排查火情隱患,記錄動植物生長狀況,還要檢查是否有人砍伐、私採濫挖保護植物、獵捕野生動物。秦嶺林深似海,老趙平均每天要走10多公裡山路。「颳風下雨都得去,不去心裡不踏實!」老趙臉上笑呵呵,話語鏗鏘有力。5年前的一場山洪,令住在柞水縣營盤鎮北河村的趙家林家陷入貧困,上有年邁雙親,下有將升學的孩子,老趙家貧困戶的帽子怎麼也脫不下來。
  • 守望丨幸福海北: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本周《守望》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節目,就要帶大家走進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和門源縣,跟著那裡的百姓一起去探索他們的綠色發展之道。,向西行進100多公裡,來到了有著金色花海之稱的門源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南盛大窩村:產業扶貧託起群眾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南盛大窩村:產業扶貧託起群眾致富夢 2020-08-24 1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應急管理報》專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報導颱風「利奇馬...
    9月30日,《中國應急管理報》在專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中刊發報導《從滿目瘡痍到綠水青山幸福安寧》一文,全文如下:   颱風「利奇馬」侵襲後1年間,浙江杭州臨安區將拆遷、建房、搭橋、修路、生態治理等工作同步推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② | 央媒記者:昆明花卉產業堪稱「震撼」
    原創 昆報頭條 昆報頭條8月18日至8月20日,中宣部第三批「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集中採訪報導活動在昆明市展開。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求是》雜誌等13家央級媒體,以及雲南日報、雲南廣播電視臺、雲南網、《雲嶺先鋒》雜誌社、昆明日報等省、市主流媒體的50餘名記者組成報導團,用新聞記者的視角聚焦「昆明人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浙江江山清漾村:綠水青山小康美
    「我們是千年古村,絕大部分村民姓毛。過去,大家宗族保守意識很強,加之信息閉塞,日子過得很清苦。」清漾村村委會主任毛萬陽介紹,村裡的很多年輕人被迫外出務工討生活,只剩幾幢漂亮的祖宅見證著村子昔日的榮光。直到2006年8月16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清漾村考察調研,並提出「要把清漾村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