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考古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年度成績單。2019—2020年,新疆多個考古項目取得重要發現,填補了相關領域研究空白,其中一項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在5日結束的「2019—2020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匯報會」上,記者了解到,2019—2020年,新疆穩步推進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實施,完成申報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29項,已實施27項;配合自治區惠民工程建設開展考古發掘24項;出土文物近1000餘件(組);初步完成5部考古報告整理與撰寫工作。在人類起源、區域文化及社會發展進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等項目方面成果豐碩。
其中,奇臺石城子遺址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獲2019年度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絲綢之路考古重大成果。
近年來,新疆在舊石器考古調查、發掘工作方面有很大突破,這些成果在人類起源和東亞地區人群演變研究環節中不可或缺;吉木乃通天洞遺址地層中發現的距今5000年的黍,有助於釐清黍從東向西的傳播路線;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和石城子遺址等9處城址的考古發掘不僅積累了新疆「城市考古」的經驗,還豐富了對遺存內涵的認識,對探索歷史上中央王朝對西域的有效治理、軍政建置體系的建立,以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發展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歷程、「一帶一路」的歷史淵源具有重要意義。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西北大學、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0餘家區內外科研院所、高校和文博單位的代表與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匯報會。新疆考古成果報告會已經舉辦10屆,已成為展示年度考古工作、增進學術交流合作、宣傳新疆歷史文化的重要平臺。(張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