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轉型、大改革謀求高質量發展
分離➝分立:新伊春
黑龍江日報記者 賈紅路
題記: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到伊春考察調研時提出的政治囑託,為伊春林區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全國最典型的林業資源型城市徹底破除「政企合一」體制,伊春老林區煥發新活力。
9月的小興安嶺迎來碩果纍纍的收穫季。
伊春森工朗鄉林業局公司職工李善連連日來忙著進山「打塔」。不久前,他在伊春森工集團首場紅松果實採集承包權網絡競價中拍下了心儀的地塊,擁有了3個林班的紅松果實採集權。「過去我的工作是森林管護,今後我又是這3個林班的主人,只有紅松長得好,我的收益才會越來越好。」
作為伊春「大轉型、大改革」中一名普通林業職工的李善連,他的喜悅和忙碌昭示著改革帶給伊春這個老森林工業基地以生機和活力。
曾經的伊春因林而建、一林獨大。然而,長期「政企合一」的體制也讓這個森林工業的巨人在國有林區歷史使命發生改變後步履維艱。
從2015年起,一場圍繞政企、政事、事企、管辦「四分開」進行的國有林區改革、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地方黨政機構改革、國企改革、資源型城市轉型等多措並舉的綜合性「大轉型、大改革」在伊春開啟。
時光的指針從不會在哪一刻稍作停留,但有些時刻值得記住:
2018年10月黑龍江伊春森工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2020年4月原13個「政企合一」區(局)分立分離改革基本完成,伊春林區延續半個多世紀的「政企合一」體制徹底結束。
伊春國有林區改革既是體制機制的重構,更是發展觀念的變革。
伴隨著改革的推進,林都伊春「生態立市、旅遊強市」發展定位明晰,一項項有利於森林資源保護的新政頻繁出臺、一個個兼顧生態保護和發展民生的好辦法接續亮相。這片大森林裡的百姓在守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破冰
2018年10月21日,伊春林區迎來不平凡的一天。
這一天,黑龍江伊春森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結束了伊春市政府與原伊春林管局合署辦公的歷史,標誌著伊春延續半個多世紀的「政企合一」體制在市級層面破冰。
從生態建設和轉型發展整體布局出發,伊春市全面釐清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管理、社會行政管理、企業經營管理各方面關係,推動政事企分開,讓地方政府和森工企業各歸其位、各司其職。
體制的破冰引領林區人破除思想的桎梏,走出昔日的「安全區」。
從今年7月開始,伊春森工集團桃山林業局公司13名機關幹部的身份轉變為桃山莊經貿有限公司的經商人員。總經理於秀蓮說:響應林業局改革,大家走出機關成立了經貿公司,精選小興安嶺的特產開展線上線下銷售。林業局公司有資金支持、有政策扶持,這讓大家對接下來的運營充滿信心。
●重構
深刻把握合與分的辯證關係,伊春市以國有林區改革為帶動,統籌推進「三大改革」,一道道險灘被跨越,一項項重點改革任務取得突破性進展。
破立並舉、滌舊生新,舊體制由合到分——破除「政企合一」體制弊端,新體制由分而合——在「四分開」基礎上構建地方和森工企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2018年10月19日,省委決定由省政府作為出資人組建伊春森工集團公司,授權伊春市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實行「省屬市管」體制。
推進13個「政企合一」區(局)政企分開,必須下好行政區劃調整先手棋。
2019年7月13日,伊春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正式啟動,將15個市轄區調整為「4縣4區」。調整後,市轄1市、5縣、4區,一個精簡優化高效的新體系破繭而出。
整合7個區、鎮,設立豐林、湯旺、大箐山3個生態縣,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實施森林公安改革,跨行政區設立7個森林公安分局,構建起伊春林區大生態保護體系。
2019年10月,伊春從試點入手,有序推進13個「政企合一」區(局)分立分離改革,到2020年4月,「政企合一」區(局)機構、人員、資產、債務、資金基本分開,隨著地方黨政機構改革,原伊春林管局和林業局承擔的行政職能全部劃歸屬地政府,釐清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係。
政府管好政府的事,企業幹好企業的事。
近日,伊春森工集團與華僑城旅遊集團籤訂協議,藉助華僑城在旅遊產業的優勢幫助伊春森工集團整合旅遊資源推動產業發展。這是伊春市將國有重點景區劃歸伊春森工集團經營管理後,旅遊產業邁向市場化的重要一步。
●新局
林區經濟轉型發展怎麼樣?林區生態保護怎麼樣?林場職工生活怎麼樣?
圍繞「林區三問」,伊春奮進向前。
面對全面停伐產生的74216名富餘職工,伊春森工通過造林撫育管護等天保項目、發展接續替代產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等多種渠道,所有富餘職工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安置。
彩色的瀝青路面、整潔的街路和林區特色的農家小院,如今的上甘嶺林業局公司溪水林場分公司就像山林裡的一片洞天福地。溪水林場分公司將旅遊業作為主打產業,幫助居民按照生產、生態、生活「三生共融理念」打造「居民+民宿」。經過幾年的發展建設,溪水的農家院從原來的1家發展到近20家。
「我們家的招牌菜就是紅燒魚、排骨燉豆角和貼餅子,慕名而來的遊客都想品嘗一下『看著就好吃』的農家美味。」劉養順是溪水林場分公司的退休工人。開業以來,養順農家院的生意十分紅火,每天都會接待遊客二三百人,一天的收入就有上千元。到了旺季,全家6口都上陣也忙不過來,還得再僱人。
小興安嶺是我省重要的北藥產區之一。近年來,伊春市北藥產業發展從小到大,已成為帶動群眾致富、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依託著格潤藥業南岔縣從今年起開始大面積發展北藥種植,現有23000多畝藥材,保守估算,北藥材每畝地比老三樣的農作物最少增收200~300元。致力於打造企業+農戶、大戶+農戶的形式,鼓勵村幹部帶頭種植,把農民手中的土地流轉到大戶的手裡,這樣農民到北藥基地打工,一方面提高收入,另一方面也學習了道地藥材的種植技術。
持續加大森林資源管護和培育力度,使小興安嶺的森林資源真正得以休養生息。全面停止森林商業性採伐後,伊春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面積增加到275.9萬公頃、2.96億立方米,森工林區森林覆被率增加到87.6%,全市森林資源資產總價值已達1.47萬億元,綠色發展基礎更加堅實。
從現在出發,把每個日子都當作新的起點。伊春——祖國東北部這片浩瀚林海以改革為契機,向新而生,愈加蒼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