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絲路神韻嫋千年,智慧旅遊新體驗

2021-02-28 敦煌智慧旅遊官方

帶你分享旅途中的那些事

五一小長假,你們出門玩耍了嗎?

出行本是一件快樂的事,但在旅途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不能忍的經歷,以下幾種情形,你中槍了幾件?

然而,去敦煌旅遊的小夥伴們卻告訴小編,他們的體驗很不一樣!

敦煌市常住人口不到20萬,

年接待遊客人數卻超過了900萬人次,

即使在旅遊旺季,

遊客們也能自在暢遊文化的海洋。

真正實現了

旺季不亂,淡季不淡!

來看看敦煌是怎麼做到的?

不用排隊買票!

不怕門票弄丟!

去敦煌,遊客不僅能提前在線上預定門票,

通過雲終端門禁系統

遊客還能任意使用

二維碼、身份證、人像、指紋

等方法在三天內多次進出景區。


夏季的鳴沙山地表溫度高達60度,

萬一身體稍有不適,也不用擔心!

敦煌安裝了先進的綜合視頻報警系統

能夠及時發現中暑遊客,

抓住「急救白金十分鐘」。

此外,景區的指紋錄入系統幫助有關部門

完善本地居民和外來遊客的指紋資料庫

為當地安保工作提供支持。

不怕流量不夠!

不怕網速卡殼!

敦煌在市內43家酒店、大劇院、

旅遊景區等地實現了Wi-Fi全覆蓋。

遊客只需一次認證,信號就永不掉線


同時,敦煌還推出了互動遊覽服務,

景點介紹、電子地圖、自主導覽、

語音講解服務...一應俱全,

真正是把「導遊裝進手機裡」~

敦煌採用華為無線傳感器等網絡技術,

對莫高窟、玉門關、漢長城等文化遺址等,

進行實時監測、預警和管理。


例如對洞窟內溼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

遊客數、交通接駁的密度等數據的監測,

景區可以決定洞窟開放時間和數量,

對文化遺產的進行有效保護。

敦煌研究院對石窟進行了

全面的數位化信息採集、加工和存儲,

將獲得的數據和文獻數據匯集起來,

構建石窟文物數字資源庫

通過網際網路向全球推廣,

遊客足不出戶就能感受敦煌石窟的魅力。

智慧敦煌是怎麼做到的?

讓我們請出敦煌智慧旅遊有限公司

董事長孫曉強先生

大數據能力代表著城市的「智商」,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根本依託華為雲計算技術構建的飛天雲數據中心,敦煌搭建了智慧敦煌統一基礎平臺,包括數據共享平臺、視頻共享平臺、地理信息平臺、大數據分析平臺,能夠統一承載智慧旅遊、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政務服務等智慧應用,助力智慧敦煌的管理信息化、服務智能化、體驗個性化。孫曉強提到,「敦煌有人類文明基因庫,基因庫就可數據化,通過對數據進行整合、研究、挖掘和加工,又將帶動新一輪的創意、孵化、貿易、設計、加工、物流、金融、結算等產業發展。智慧敦煌的品牌得以創造,標準得以締造,發展潛力無窮無盡。」在未來,敦煌智慧旅遊與華為將進一步緊密合作,在全國以及全球共同打造以智慧旅遊引領產業型智慧城市的建設。


敦煌旅遊諮詢熱線:0937-96178

絲綢之路沿線景點購票請上駝行網

一網全搞定

www.tuoxingwang.com

本期編輯:錦墨

文章來源:華為

駝行旅遊,帶你發現美麗世界!

相關焦點

  • 國潮已千年,敦煌博物館IP官方授權機構:絲路手信
    隨之而來的便是敦煌成倍的旅遊指數增長…… 這個將千年敦煌文化又激發出新活力的幕後推手,以其極具個性化的視覺設計和接地氣的營銷手法,大家紛紛猜測是否來自於北上廣深大公司之手,令人意外的是這背後竟然是一家純正的當地公司——「甘肅絲路手信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絲路手信」)。他們究竟在國潮來襲前做了哪些功課,是運氣還是實力?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 敦煌 文旅融合奏響絲路新樂章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通訊員 周斌全金秋的敦煌,宛如飛天盛裝,多彩迷人。清晨,隨著太陽冉冉升起,三危山上泛起金光,一支支載著遊客的駝隊迎著朝陽登上鳴沙山,乘興而來的遊客在駝背上一顛一伏,饒有興致地感受著沙漠中騎乘駱駝行進的獨特體驗。
  • 敦煌博物館文創IP 掀起千年敦煌文化新熱潮
    用流行的眼光觀賞活著的千年藝術,是敦煌博物館文創IP的品牌訴求,也是敦煌文化元素成為當下最受關注的文化創意之一的根源所在。2019年,敦煌博物館授權甘肅絲路手信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絲路手信」)推出系列文創產品;2019年6月,由絲路手信創意設計的敦煌市博物館文創品牌正式對外上線,他們通過大膽創新,讓傳統絲路文化及敦煌藝術再次融入現代元素,綻放出了新的活力。
  • 「暢遊絲路·朝聖敦煌」敦煌文旅產品發布會即將在滬舉行
    古代四大文明——希臘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國文明,通過敦煌西傳東漸、交融匯聚,美美與共,孕育出了璀璨奪目的敦煌文化。因此,除了暢遊那些耳熟能詳的景點之外,體驗別具一格的敦煌文化,也是敦煌旅遊的核心魅力所在。
  • 【媒體聚焦】敦煌 文旅融合奏響絲路新樂章
    絲綢之路魅力千年不減。作為古絲綢之路上文化交匯的樞紐,近年來,敦煌始終堅持讓文化之「魂」附於旅遊之「體」,走出了一條通過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道路。當時,敦煌彩塑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杜永衛心中就萌發了一個心願,即打造一個敦煌工匠村保護基地,帶徒授業,開展傳承研究工作,讓敦煌彩塑這門傳承千年、幾近瀕危的古老技藝發揚光大。2018年10月,集敦煌藝術研究交流、傳承培訓、寫生實踐為一體的綜合文化項目——莫高裡工匠村落成。杜永衛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熱愛、傳承敦煌彩塑,讓敦煌彩塑這門藝術永遠「活著」。
  • 千年敦煌·月牙泉小鎮民俗文化旅遊景區簡介
    千年敦煌項目位於敦煌市中心以南約3.5km,在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前700米處,距敦煌火車站、機場約14km,距離著名旅遊景點、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22公裡。
  • 《又見敦煌》室內情景體驗劇:觀眾身臨其境,到敦煌必看旅遊演出
    敦煌博大精深的東方神韻藝術 在沉睡數千年後再現舞臺。 帶你穿越千年,感悟絲路脈絡, 歷史變遷,文化傳承。
  • 絲路行丨走過敦煌雅丹,看一場穿越千年的《又見敦煌》
    Day 05 : 敦煌雅丹景區 - 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前言一大清早離開露營區,先回到旅社洗漱吃完早餐稍作休息後,接著出發前往今天的第一站——敦煌的雅丹區,和第二站——看一場穿越千年的《又見敦煌》。
  • 敦煌印象:旅遊重「文化味蕾」 「夜經濟」成新引擎
    楊豔敏攝&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甘肅敦煌8月22日電 (記者 馮志軍 高瑩)夜幕降臨的初秋,持續一天高溫炙烤的敦煌城裡華燈初上,從各大景區歸來的如潮人流在城區的街頭巷尾,繼續著絲路遊的定點「打卡」,無論是沙洲夜市、月牙泉小鎮撲面而來的垂涎美味,還是承載著千年絲路故事的文化演藝,都被熙攘的人群烘託出「不夜城」。
  • 【人民日報刊登】絲路名城甘肅敦煌國慶節旅遊風光照片
    絲路古道,駝鈴悠悠。國慶中秋雙節期間,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甘肅敦煌體驗秋日大漠風光,感受濃鬱絲路風情。圖為遊客在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騎駱駝觀賞敦煌大漠風光。2020年國慶長假期間,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甘肅敦煌
  • 敦煌「十一」遊客量持續高漲 逾40餘萬人享絲路風情
    張曉亮 攝敦煌「十一」黃金週遊客量持續高漲 逾40餘萬人享絲路風情中新網蘭州10月9日電 (張曉亮 馮春玲)中秋國慶假期,「飛天故裡」甘肅敦煌市將古老文化遺產轉化為文化體驗活動,成為敦煌各大景區的引客「法寶」,吸引了眾多遊客感受敦煌文化,欣賞大漠風光,體驗絲路風情。
  • 新產品、新形式、新體驗,敦煌文旅集團上海推介引熱議
    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敦煌和上海,作為中國東部與西部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均迎來了今年旅遊入境的高峰,為後疫情時代旅遊業的復甦打了一劑強心針。恰值國內旅遊恢復常態之際,10月16日,由敦煌文旅集團發起的「暢遊絲路·朝聖敦煌」敦煌文旅產品發布會在上海隆重舉行,同時,敦煌文化旅遊(上海)推廣中心在春秋旅遊西藏中路旗艦店正式落成。
  • 【敦煌】首屆絲路文脈研學旅行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白甲龍副市長在致辭中講到,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是文明交流與融合的歷史見證,是國家第一批對外開放旅遊城市,被譽為「文化聖殿、人類敦煌」。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首站就來到敦煌,高度評價「敦煌文化是各種文長期交流融匯的結晶,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賦予敦煌「加強敦煌學研究」「推動敦煌文化研究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光榮使命,標誌著敦煌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 甘肅:十一「絲路遊」火爆 旅遊消費勢頭旺
    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甘肅省「絲路遊」十分火爆,備受海內外遊客青睞。記者8日從甘肅省文旅廳了解到,十一長假期間,甘肅省接待遊客2150萬人次,同比增長21.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0億元,同比增長25.5%。
  • 敦煌「十一」黃金週遊客量持續高漲 逾40餘萬人享絲路風情
    敦煌「十一」黃金週遊客量持續高漲 逾40餘萬人享絲路風情 2020-10-09 11:52:54張曉亮 攝   中新網蘭州10月9日電 (張曉亮 馮春玲)中秋國慶假期,「飛天故裡」甘肅敦煌市將古老文化遺產轉化為文化體驗活動,成為敦煌各大景區的引客「法寶」,吸引了眾多遊客感受敦煌文化,欣賞大漠風光,體驗絲路風情。
  • 驚豔千年!敦煌的過去與未來正等你來解讀
    人們曾經做過實驗,用製作敦煌彩色佛像的礦物質顏料和其他的一些化學顏料同時進行塑像,並存放十幾年後拿出,發現化學顏料所做的塑像都已經嚴重掉色,但是敦煌彩塑所用的礦物質顏料依舊顏色鮮豔。可見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多麼偉大。
  • 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會助推絲路旅遊大發展
    今年,敦煌行·絲綢之路旅遊節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層面向西開放的常設性節會,節會的規格和層次都將再上一個新臺階,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也將成為甘肅旅遊走出去的一張新名片。  拉動旅遊快速增長  前三屆旅遊節在拉動旅遊增長方面,表現出了強勁的勢頭。
  • 敦煌旅遊智慧平臺「遊敦煌」升級一體化服務全域旅遊
    中新網甘肅新聞12月22日電 (通訊員 閆青洋)近日,敦煌旅遊智慧平臺「遊敦煌」全新升級,針對敦煌旅遊資源優勢,聚焦落地敦煌遊客,賦能商家、服務遊客,匯聚流量,盤活平臺,將「遊敦煌」打造成敦煌全域旅遊目的地服務平臺,為遊客提供包含吃住行、遊購娛在內的一體化敦煌目的地旅遊服務。
  • 敦煌世界地質公園開闢「空中絲路遊」
    中新社蘭州8月7日電(記者馮志軍)進入8月以來,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名城甘肅敦煌遊客量「節節攀高」。除了騎駱駝、滑沙等傳統大漠遊覽項目日漸復甦之外,覆蓋敦煌世界地質公園的「空中絲路遊」項目亦於近日試飛成功,空中體驗大漠風光將成為絲路旅遊市場上的「新寵」。
  • 敦煌旅遊,敦煌的沙漠戈壁到底有多美
    行五十步穿越百年行百步穿越千年。莫高窟--沙漠中的美術館,人們口中「一生必來一次的地方」走進敦煌最直觀的感受便是蒼涼與孤寂,歲月的流嵐與千年的風沙,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跡。不管是大漠盡頭的風花雪月,還是絲路上的一眼千年,它有著令人無法抗拒的雋美,和不能忽視的力量。是那低頭可見的大陸無邊,亦是那抬頭可觸的星辰萬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