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角關注我,帶你看的更多
真實的雲南,是中國最複雜、最多彩的省份。它可以化身為永恆矗立的高冷雪峰,也可以是孕育生命的熱帶雨林,是奔流直下的大江大河,也是靜謐旖旎的高原湖泊。這裡是26個民族的世居家園,它的多樣性,遠超你的想像。
從昆明出發,穿越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觀賞令人驚嘆的喀斯特地貌傑作;深入千年古城,一探全球最大梯田景觀;入住遺世帳篷營地,途徑北回歸線及中國最大的產茶區之一的普洱,最後到雲南省最南端的西雙版納,暢遊於濃鬱的熱帶異國風情之中,簡直樂不思蜀。快跟著我們一起出發吧!
/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於中國雲南省東南部,北連昆明,東接文山,西鄰玉溪,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北回歸線橫貫東西。這裡有10個世居民族,241萬少數民族人口。「千年哈尼梯田、千年臨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鐵路、百年開埠通商、百年雲錫礦業、百年過橋米線」這些「三千四百年」,就是雲南經濟社會和人文自然的縮影。
石林
紅河大裂谷把境內地形分為南北兩部份,這裡是橫斷山區和雲貴高原的交匯處,南部為哀牢山餘脈,山高谷深坡陡,地形錯綜複雜;北部為巖溶高原區,山脈、河流、盆地相間排列,地勢較為平緩,喀斯特地貌尤為突出。隸屬昆明,接壤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石林,是喀斯特高原上的一處典型地貌。巖石被降水溶蝕成「千刀萬刃」,放眼望去就像是石柱森林。
石林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之一,景區包括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雲洞、奇風洞等等。大石林的石頭千奇百怪,尤其是蓮花峰上的那石頭,像朵朵綻放的蓮花。穿梭於座座石柱和石洞之中,仿佛被帶進了迷宮。
這裡流傳著「阿詩瑪」的美麗傳說,還有古老神奇的「火把節」。當熱烈歡快的薩尼歌舞聲響起,一幅令人陶醉的民族風情畫卷便展現在眼前。
阿廬古洞
在地殼板塊碰撞隆起的同時,地下則被「掏空」形成了溶洞。著名的瀘西阿廬古洞、建水燕子洞等都是代表性景點。阿廬古洞與石林景觀相似,只是石林在地上,阿廬古洞則在地下。
阿廬古洞被譽為「雲南第一洞」,距昆明200公裡,位於瀘西縣5公裡處。它是亞洲最壯觀的天然溶洞穴之一。
洞體為廳堂式,全長700餘米,由10餘個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廳堂組成,中間有狹道相連,洞穴呈網絡狀發展,又有地下暗河玉筍河從洞中流過,拐彎伸展如地下迷宮。
瀘西吾者溫泉
地處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的吾者溫泉是歷史上古「阿廬」部落及先民繁衍生息的聚居之地。這裡蘊涵著豐富的文化遺產,獨特的人文景觀和原始的自然生態環境是一大亮點。
瀘西吾者溫泉是水溫達到78度的純天然溫泉,同時作為雲南省少有的天然清潔度達到特級的溫泉,水質非常棒,很值得一「泡」。
吾者溫泉風景區素有「小三峽」美譽,這裡風景秀美,登上大壩可觀賞吾者水庫。
冬天到春天,這裡漫山遍野的山茶花、杜鵑花肆意開放,景色宜人。
舌尖上的中國之建水燒豆腐
1994年,建水古城被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古城歷經12個世紀的建設,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築,被譽為「古建築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
在古城裡,打卡一些歷史建築是必須的,比如古城東面的朝陽門,當地代表性民居建築朱家花園,以及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十七孔橋。不過,除此以外,最主要的打卡項目是一嘗建水的美食。這裡的烤豆腐,各種粉以及特產的食材。
建水的豆腐的歷史極其悠久,早在清代中後期就享有盛名,是雲南省建水縣的漢族傳統特色名吃。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更是讓建水燒豆腐名聲大振,遍及滇南城鄉,建水城街巷、菜場、夜市的燒豆腐攤,攘往熙來,好一股煙火氣。
這裡的豆腐不放石膏,用當地的水井水製作,無論是烤豆腐還是豆腐花口感都特別好。 吃法也很有特色,烤盤之下炭火加足,烤盤上的豆腐迅速膨脹起來,烤至兩面有些焦黃,夾起來蘸上秘制辣子,一口咬下去,幸福感油然而生。
法式米軌火車和紫陶小鎮
到了建水,個人非常推薦搭乘一次百年滄桑的米軌小火車,這是國內難得一見的運行最慢的小火車。
這列小火車先期開通有臨安站、雙龍橋站、鄉會橋站和團山站四個站點,分別穿過臨安鎮和西莊鎮。這兩個旅遊小鎮的眾多歷史文化和風景名勝,通過一條鐵軌連接在了一起。途中正好可以再順道拜訪一下紫陶小鎮。
自清代中期開始,建水陶逐漸發展成為以紫陶為主的產業。「千年建水紫陶」已成為建水古城的名片。
從元代開始,碗窯村的陶瓷業就不斷興盛。歷經青花、青瓷、粗陶、紫陶的燒制,人們從這種極富靈性的陶瓷語言裡破譯出了古人無意中傳遞的歷史與文明。
撒馬壩梯田
哈尼梯田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們是紅河州靚麗的瑰寶,是讓世界驚嘆的奇觀,曾在2013年的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撒馬壩梯田獲評「中國面積最大的連片哈尼梯田」,也是世界最大單體連片梯田,同時是開墾最早的哈尼梯田之一。
層層疊疊的梯田,這樣得天獨厚的景色像一幅幅巨大的油畫連在一起,非常震撼。
每天早上隨著太陽的升起,溫差的驟變,沉寂在山間的雲霧開始自山間冉冉升起,縹渺瀰漫於蒼天山川之間,然後進入一個如海邊捲起的巨浪般風起雲湧的高潮,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氣勢磅礴。
康藤紅河谷帳篷營地
位於世界文化遺產「紅河哈尼梯田」之畔的康藤·紅河谷帳篷營地,建於村寨遺址之上,面朝萬畝梯田,包含17間帶泡池的帳篷院落和5個夯土公共空間,是一座與當地文化結合的帳篷營地。
營地僅有17個客房帳篷,均自帶泡池。康騰根據哈尼民族文化,用構成哈尼梯田文化的「森林-水系-村寨-梯田」四個元素,把帳篷客房劃分成了四個區域並以此命名。
每個帳篷都配備柔軟舒適的大床,衛浴設施齊備,每一件家具都是精心挑選的,還配備了地圖畫架、望遠鏡等用品,居住於內仿佛回到了考古事業蓬勃發展的17、18世紀。
酒店餐廳會提供蟲宴、哈尼蘸水雞、乾巴、山茅野菜、梯田魚、紅米在內的哈尼梯田特色餐飲。從這裡可以俯瞰梯田和無邊泳池,是營地視野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
/
普洱
普洱曾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的驛站,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產地,也是中國最大的產茶區之一。普洱自然資源豐富,有「懷金孕寶」之譽。普洱市有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居住著漢、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個世居民族,如果正好趕上當地的民族傳統節日,譬如,彝族火把節、傣族潑水節那就更帶勁兒了!
墨江北回歸線公園
從營地出發前往普洱市,期間會經過一個叫墨江的地方。這裡正巧與瑪雅文明、金字塔群、百慕達三角、珠穆朗瑪峰、撒哈拉大沙漠、馬裡亞納海溝同處在一條緯度--北回歸線。
太陽直射點從這裡開始南移,人們都親切地稱它為「太陽轉身」。
小熊貓莊園
在普洱下榻的小熊貓莊園坐落在普洱國家森林公園之中。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這裡空氣負氧離子含量至高,呼吸間感受到的都是草木香氣。
入住森林中的獨棟木屋別墅,從市內可以觀賞到室外的藍天和樹林,在室外大露臺可以品茗看書,欣賞遠處山林景。每天枕著蛙鳴入眠,伴著鳥語醒來。
這裡還提供種類繁多的小動物親密接觸,充分感受與動物「做鄰居」 的美妙體驗。特別是萌物「小熊貓」最受人喜愛。
中華普洱茶博覽園
普洱是普洱茶的重要產地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產茶區之一。距離普洱市區29公裡的營盤山上,生長著一處自然茶園,綠蔭蒼翠,風和秀麗。俯瞰這片茶園,就像是閱覽一幅清新謐靜的普洱畫卷,這裡便是中華普洱茶博覽苑。
在這裡可以了解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哈尼族、傣族等5個普洱主體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當然,最迫不急待的還是背上背簍,親自參與一次採茶活動,體驗普洱緊壓茶的壓制過程,聽茶藝師介紹普洱茶的基本知識,細細品味普洱茶一點一滴的故事。
/
西雙版納
地處雲南省最南端的西雙版納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於世。這裡熱帶生態系統保存完整,擁有中國唯一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植被豐富,保護的珍稀動物達109種。與寮國、緬甸山水相連,鄰近泰國和越南。最近經常打趣,去不了東南亞,去西雙版納也不賴!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作為一個還未涉足過祖國南疆的人而言,西雙版納的熱帶植物園是最吸引人的一處必到目的地之一。當地人稱勐侖植物園。
植物園收集有活植物12000多種,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還保存有一片面積約250hm²的原始熱帶雨林,可謂是熱帶植物圖書館。
園區分東區和西區兩部分,要全逛完是需要一定時間和體力的。很多人建議遊玩主要看點在西區,然而東區那一片狹長的熱帶雨林也十分吸引人,適合徒步穿越,並且遊客也較少。
橄欖壩及傣族園
橄欖壩在泰語中叫做「勐罕」,「罕」意思是捲起來。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到這裡講經,教徒們就用棉布鋪在地上,請佛祖從上面走過去,佛祖走過去後,教徒又把布捲起來,橄欖壩就是這樣得名的。
橄欖壩位於瀾滄江的下遊,瀾滄江從壩子中穿過,這裡海拔530米,是西雙版納最低的地方,也是氣候最炎熱的地方。
壩子中以5個傣族村寨為基礎,興建了傣族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為特色的傣族村。到處到能看到南傳佛教佛寺佛塔和傳統的傣家竹樓。
這裡深受對民俗文化感興趣和愛攝影的旅行者們的喜愛。租上一套色彩豔麗的傣族服飾,穿在身上,寺廟和竹樓之間就又多了一個頗有民族風情的光彩耀目的傣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