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浪潮之下,國產香水品牌能否成功崛起?

2020-12-10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疫情之下,口罩的廣泛使用讓化妝品市場受到不少的衝擊。而香水通過氣味提升個人形象的特性,反而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全球香水市場規模約為3906億元人民幣,中國市場在其中佔比僅為2.5%。香水客單價多在500-800元區間,價格較高,市場潛力巨大。隨著國貨崛起,在香水領域,國產品牌能夠成功突圍嗎?

生產鏈條上的困難

香水市場裡,歐美品牌佔據了極為強勢的地位。儘管中國香水市場有不少新興品牌,但定位和定價都集中於中低端,難以撬動歐美集團穩固的護城河。很長一段時間裡,消費者眼中的國產香水品牌,幾乎是「抄襲」、「廉價」的代名詞。

國貨美妝崛起並不是一件難事。美妝產品進入門檻比較低,只要找到合適的代工廠,配合系列營銷,名不經傳的小品牌也能賺得盤滿缽滿。而香水市場資金投入大、回報慢,本身就很難跑出優秀的盈利模式。

直到最近幾年,像氣味圖書館、R.E調香室等新興國潮香水品牌才進入人們的視野。究其原因,原料、設備、研發……生產香水的每一環節,都是擺在國產香水品牌面前的大山。

香水的天然原料分為植物性香料和動物性香料兩種。對於植物性香料,植物品種和採摘時間都會對香水的氣味產生影響,因此售價極其昂貴。植物性香料之外,動物性香料也因捕殺限制而變得越發稀有,成本更是水漲船高。價格高昂的原料,對資金不多的新興國產香水品牌來說,本身就是一個挑戰。

原料之外,進一步的生產和測試都意味著燒錢。且不說高端香水自動化生產線的要求之高,即使存在符合要求的香水工廠,工廠也會把絕大部分的產能留給國際大牌,只能將極小部分的產能留給新創品牌。新興品牌無法量產,就難以實現規模經濟效益,也很難通過品牌溢價在香水市場上突圍。

難以培育的消費氛圍

如果說原料、生產線等問題可以靠資金來解決,而國內消費者對於香水的了解,則需要漫長的時間來培育。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市場上並不缺乏好的國產品牌香水。上海家化的高端品牌雙妹,就出過一款名為「夜上海」的香水,產品處於國內領先水準。但這款香水與香奈兒的香水定價幾乎等同,在同等預算的情況下,普遍注重品牌知名度的國內消費者更願意購買大牌香水,導致這款香水市場表現不佳。

可見,即使國產香水品牌將重點投入到產品的質量與設計裡,國內消費者也欠缺足夠的鑑賞能力,不願意為非國際品牌買單。而國產香水品牌已經為了供應鏈的一系列問題操心勞力,很難有足夠的精力來為市場培育成熟的香水消費氛圍。

再者,以大部分中國消費者對香水的認識,還局限於「去除體味」的範疇,缺乏對香水的客觀了解。更有甚者,可能是衝著代言人的廣告效應或是漂亮的香水瓶去購買香水。從消費者著重的因素來看,國產香水品牌想要走高端路線,現階段確實很難與國際品牌競爭。

不過,消費者的觀點正在發生改變。根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避免撞香」、「獨特性」取代了品牌和價格,成為了33.5%的消費者購買香水時最為看中的因素。表達個性、凸顯不同,逐漸成為新一代香水消費者的態度,也成為國內香水品牌發展的契機。

國產品牌走向何方

新一代香水消費者的改變不僅停留在對香水的態度,還有了解香水的渠道。以往,消費者們想要了解香水,基本上都要前往專櫃試香。但在網際網路發達的年代,社交媒體對香水消費者有了更深刻的影響。

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香水市場的消費者大多數從小紅書、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獲取香水信息。尤其是18-25歲的年輕消費者,他們的香水消費習慣受到社交平臺的深刻影響,更願意嘗試平臺內出現的爆品。

國產香水品牌顯然也把握了這個趨勢,在社交平臺上投放了一系列營銷,為年輕人構築了香水從種草標準到拔草建議的完整閉環。在此影響下,氣味圖書館、冰希黎等一系列國產香水品牌迅速走紅,驅動了國潮香水消費市場的成長。未來,社交平臺或許依然是國產香水品牌主要的營銷方向。

但香水畢竟是嗅覺的體驗,哪怕是直播、短視頻,也難以呈現出香水芬芳的本質。線上營銷以外,線下渠道或許是國內香水品牌新的發力點。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中國二三線城市香水消費者並不抗拒平價替代,但對專櫃、品牌店等傳統的線下購香渠道更為信賴。

部分研發能力不足的國內香水品牌可以嘗試藉助平價替代的概念,通過模仿大牌來打響品牌的名聲,同時在二三線城市鋪設專櫃,實現低線城市的轉化增長。

而對於一線城市,國產香水品牌很難從專櫃渠道上與歐美大牌抗衡。注重體驗式消費的買手店、生活方式體驗店,或許更適合國內香水品牌的發展。

在新商業形態裡良好的建築設計與藝術氛圍之下,國產品牌香水的氛圍與情緒能更好地呈現,消費者也有更強烈的購買慾望。像廣州的白鳥之歌、深圳的安雲藝術設計中心的香水香氛區域,都已經有國產品牌香水入駐。

乘著國貨浪潮的東風,國產香水品牌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但品牌固有的問題顯然還未完全解決,國內香水市場的消費氛圍也不夠成熟。這個現狀還需要整個行業共同努力改造,才能打開全新的市場局面,製造出受到廣泛認可的、made in china的香水。(文/丁喆 陳礦然)

相關焦點

  • 助力國貨品牌的崛起,國產化妝品的空間將更大
    在發展雙循環經濟的大背景下,提升國內品牌認可度、地位以及價值,有利於提升國民消費信心,也有助於提升國產替代滲透率,典型的比如化妝品、醫美、寵物、奶粉等比如化妝品,對標成熟市場,化妝品成長空間大,國產化妝品成長+替代空間廣闊
  • 馬雲改穿國產品牌羽絨服,國產品牌如何崛起?
    這一次,馬雲終於沒有再穿國外的羽絨服品牌,而是脫下了國外進口的Moncler和加拿大鵝,穿上了有著四十餘年歷史的國產羽絨服老品牌波司登(3998.HK)。為何馬爸爸會改穿國產品牌羽絨服?這背後,可能和國貨正在「回潮」,以及阿里巴巴大力布局國民品牌有著很大的關係。
  • 國貨崛起,中國人自己的香氛品牌—氣味圖書館
    此次事件除了引起國人對辱華國外品牌的抵制之外,也讓國人對國貨品牌的崛起和發展倍加關注。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中國國貨的魅力也已經感染了世界。即便是一直被國際品牌壟斷的香水市場,也早已擁有了一個生產中國人自己味道的本土品牌—氣味圖書館。
  • 國貨美妝崛起「新錘」:免稅店引入國產化妝品牌
    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國際品牌的化妝品是消費者唯一的選擇。而現在,如果有機會前往上海浦東機場、首都大興機場、上海吳淞國際遊輪港的免稅店,消費者可以找到國貨美妝品牌的身影。據賴曉宜的說法,上海市政府已經向國家相關部委建議,「借鑑韓國的做法,為了鼓勵本土的商品走出去,出臺免稅店設立一定面積的本國商品銷售的規定,爭取包括國產化妝品和健康產品在內的更多自主品牌拓展新的渠道。」界面時尚從自然堂方面了解到,其已於2019年入駐吳淞郵輪港及威海機場免稅店。自然堂方面表示,能成為「首個享受到國家退稅政策的國產美妝品牌,是(其母公司)伽藍集團實力的體現。
  • 老字號品牌海外大賣 新國貨崛起仍需創新
    老店經濟爆火、中華國貨當潮,在五五購物節助力之下,一眾「老字號」早已觸網新生,化身「新國貨」。天貓海外數據顯示,五五購物節期間,共有181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上淘寶「剁手」,交易額增長73%。近年來,隨著中華老字號的不斷「觸網」,這些品牌也早已化身新國貨,成為電商平臺的一大熱點。去年10月,京東便正式啟動「國貨當潮」計劃,與飛躍、回力、百雀羚等眾多老字號品牌合作,針對潮流青年開展一系列精準推廣活動。
  • 國貨香水從業者親訴:中國創造正在突破局限
    的確,與彩妝、護膚品相比中國香水市場相對落後,在化妝品市場藍海中佔據不大的銷售份額,但是未來中國的香水市場卻蘊含著巨大潛力。在此次美博會上,聚美麗記者採訪了幾家本土香水品牌的相關負責人。對近些年中國香水市場的變化,從業者們表示崛起已經在路上。
  • 國貨牙膏反攻洋品牌,雲南白藥立下首功
    雲南白藥牙膏業務維持穩健增長,市佔率增長至20.1%,成功在全渠道超過黑人牙膏,躍居全國市佔率第一。提及國貨品牌牙膏,很多中國牙膏企業都心中有痛。此前,外資品牌強勢殺入中國市場,如入無人之境,國貨品牌節節潰退,日漸沒落。目前牙膏市場進入紅海期,高露潔、佳潔士、黑人、中華等外資品牌佔據七成左右市場份額,而雲南白藥等本土品牌僅擁有三成左右。
  • 用三款品牌告訴你,男性彩妝正在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男士彩妝市場蓬勃發展之際,國產品牌具備更加明顯的優勢,這一點跟女士化妝品有一些區別。左顏右色(MANCODES)創辦於2012年,洞察年輕男士的護膚需求,以新一代男士清潔護理品牌為定位。產品主要有成套化妝用具、化妝品、香水、浴液等。
  • 國產化妝品崛起?「國貨之光」銷售額兩小時破億
    國產化妝品崛起?「國貨之光」銷售額兩小時破億  上周,被稱為中概股中「國產美妝第一股」的逸仙電商成功登陸紐交所。作為一家僅成立四年的企業,它快速發展的背後是中國年輕一代消費力的迅速崛起。
  • 中國化妝品122年:國貨美妝離真正的崛起還很遠
    完美日記則是新國貨在美妝領域的代表企業。以這一年為分界線,國產美妝在兩年內的市佔率增長了15%,一舉超過海外大牌,將國產美妝產品在2019年的市佔率提升到了56%。2020年11月19日,僅僅創立四年的完美日記在美國上市,很多人把這次上市看做是國貨美妝崛起的標誌,但在我看來,這頂多算是一場尚未完成的復興。中國化妝品產業距離真正的崛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國貨黃金時代來臨,品牌如何講好營銷故事?
    國產品牌不再只是物美價廉的象徵,更是品質和潮流的弄潮兒,不僅國人樂意購買,在全球市場也佔有一席之地。 例如前不久打著國貨美妝旗號的完美日記,藉助內容種草和社交媒體的紅利,強勢崛起,成功在美上市。 如何在新的時代浪潮下講好故事,是所有國貨品牌都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02 在新興的國貨品牌中,有老炮的新生,也有新玩家的異軍突起,它們在微信、小紅書、B站、抖音直播等新媒體渠道,吃透了流量紅利,贏得了品牌,也贏得了銷量。
  • 巨量引擎「國貨品牌計劃」進行時,李誕喊你一起「挺國貨」
    說起國貨,你會想到什麼?是營養力max的植道豆奶?還是寶寶最愛的貝特佳奶粉?亦或是你在家裡「葛優躺」的左右沙發?......國貨品牌伴隨著一代人的成長,也承載著時光的記憶和中國文化的變遷。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和民族自信的崛起,一輪輪的國貨消費熱潮持續升溫。時代在變化,國潮的「復興之路」也並未停滯不前。
  • 皮炎平口紅、老乾媽衛衣、大白兔香水……「跨界的誘惑」為國潮升溫
    此前,瀘州老窖還推出了香水,老乾媽和旺仔推出定製衛衣,六神和RIO聯名推出雞尾酒,周黑鴨聯名御泥坊推出口紅,大白兔聯名美加淨推出潤唇膏、聯名氣味圖書館推出香水,七夕當天拼多多聯合上海老城隍廟推出自黑的「夕夕糕」,新華字典和羽西聯名推出贈品鏈條包,人民日報與李寧聯名……主打話題營銷的跨界營銷蔚然成風,能夠助力國產品牌復興,「國潮」升溫嗎?
  • 一年掙600億,搞垮多家國產品牌,卻被誤認為是國貨,每天都在喝
    而有些外國企業,更是早早看中了中國的發展,趕在幾十年前就「紮根」中國,甚至年輕一代的人,都以為他們是國貨品牌。編輯除了金龍魚、養樂多以外,有這樣一個經常購買的運動飲料,其實是地地道道的「法國人」。集團每年光是靠著中國市場,就能夠成功「撈金」600億,它就是脈動。
  • 國貨崛起,揭秘ALEBLE皇后身體乳兩年爆發的原因
    如今,「成分黨」進階,「功效黨」崛起,功效性護膚品成為風口。針對功效護膚成為美妝行業焦點,《消費需求細化,細分市場崛起》的最新研報中指出:以95後和高知女性為代表的成分黨群體崛起;不同於一般化妝品領域,消費者對品牌信任度極高,在功能性護膚品賽道,產品力和研發力影響強於品牌力。今天來看一下作為國貨巨頭ALEBLE皇后身體乳憑什麼爆發。
  • 國產美妝真的崛起了嗎?
    受到資本追捧的還有HEDONE、橘朵等國貨品牌,它們在輿論場的聲量越來越大。在以往認知中,美妝市場是被國外大牌長期佔據的紅海,公眾對國產品牌的觀感是廉價、質量差,而如今國貨美妝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火爆空前,與固有印象形成鮮明反差。
  • 老品牌新國貨 昆明也刮「國潮風」
    原標題:老品牌新國貨 昆明也刮「國潮風」 大白兔奶糖、回力運動鞋,這些有著多年歷史的老品牌近段時間頻頻刷屏。近日,記者走訪了解到,新國貨款式、類型不斷豐富,愈發契合當下消費需求。
  • 五菱螺螄粉、瀘州老窖香水……老國貨迎來「跨界風」消費者是否會...
    製圖季楓□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陳玉堯張利瑤繼999感冒靈「抹胸秋褲」、瀘州老窖「香水」、新華字典包包後,近日,華潤三九旗下品牌——999小兒感冒藥跨界美妝推出眼影,五菱汽車跨界美食推出螺螄粉等引來又一波熱議。
  • 國貨強勢崛起,《新國貨》細數鮮為人知的品牌進化之路
    近期,國內首部大型品牌經濟紀錄片《新國貨》上線,該片由騰訊廣告、騰訊視頻攜手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歷時兩年共同打造,記錄了國貨風光背後鮮為人知的百年跌宕沉浮,向世人集中展現出新國貨的品牌力量。圍繞復興與國運、老國貨煥新、品質升級、造物美學、商戰與替代、科技進步等六大主題,《新國貨》將歷史上重大商業事件背後所映射的社會、文化、歷史的肌理脈絡緩緩展開,把國貨從甦醒、崛起到創新的過程向觀眾展露無遺,開啟了一段中國商業跌宕起伏的傳奇之旅。
  • 奶酪市場硝煙四起,國產品牌能否趕超國貨?
    毋庸置疑,奶酪會成為乳品行業最具潛力的一個細分品類,無疑也會成為國產老品牌下一個增長點或者新品牌迅速崛起的機會點。這麼大塊肥肉,誰看了不想咬上一口。隨著進口奶酪品牌對中國市場多年的教育,消費者的接受度正在提高;消費水平的提高,更為奶酪的增長提供了保證;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使得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信任不斷劇增。今天的消費者,在同時面對進口品牌和國產品牌時,選擇國產品牌的機率不會比進口品牌的低,這是民族給予他們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