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跡象表明,越南越來越像大中國經濟版圖中的一個「省」。
近十年來,越南經濟突飛猛進,GDP增速大多數保持在6%~7%,是亞洲增速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以至於有些人驚嘆,越南會成為下一個中國,或者是下一個韓國。
但越南的雄心顯然不止於此。大國博弈愈發激烈,越南則自信自己會成為中美貿易糾紛的最大贏家。去年越南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在2045年即國家獨立100周年之際,讓越南一舉躍入發達國家。
其實,越南永遠都不可能挑戰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
只要越南被鎖定在工業立國的賽道上,中國僅僅依靠全產業鏈條以及規模優勢,就能簡單把越南鎖定為巨大世界工廠的一個車間。
這也是當前中國製造業一個鮮為人知的「陽謀」。
一
越南今天走的,是一條賭上國運的冒險道路。
它絕對是籤訂區域貿易協定最多的國家之一。而且,這個國家特別熱衷與發達地區籤訂自由貿易協定,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
在製造業尚不強大的時候,冒然殺入自由貿易世界,很可能會衝垮本土幼稚的民族工業。因為越南要對加入協定的發達國家,取消幾乎所有進口商品的關稅,國外產品可以長驅直入。
以汽車產業為例。目前越南主要以進口零部件「組裝」為主,國產化率僅有5%~10%。但是在這樣的基礎上,越南就敢加入CPTPP。
2018年12月30日,CPTPP正式生效,越南當即取消了65%進口商品的關稅,汽車、鋼鐵、成品油等重工業則留了一個過渡期。
不過保護期也只有短短十年,到2028年,越南就必須把來自日本等國的進口汽車關稅降至零。你說本土產業能不頭皮發麻嗎?
現在越南汽車產業還停留在焊接、漆料清潔、組裝三道工序,日本車一來還不被打得稀裡譁啦,誰還敢貿然巨資進入汽車業?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早在1994年前後,上海桑坦納的國產化率就達到了87%,廣州標緻達到80%,中國的進口汽車關稅高達100%。到2018年才逐步降至15%。
也不知道是誰給了越南如此大的勇氣。起初日本、韓國、中國的崛起,均是通過高關稅排擠外國產品的競爭,扶持本土民族工業。最後有能力實現進口替代後,再一步步降低關稅。按李斯特的話說,是犧牲眼前利益換取長期利益。
很明顯,越南走的是另外一條道路。它試圖大尺度的打開國門,讓全世界各地的外資紛至沓來,在這裡投資建廠發展外向型經濟,以取得爆發式的增長。
它很像當年蘇州的選擇。好處是經濟迅猛發展,壞處是喪失本土科研活力,淪為跨國公司的加工廠
這個,正是中國的機會。
藉助於中國全產業鏈的優勢,中國完全有機會把越南的製造業嵌入的自己的上下遊,扼守住其關鍵的零部件,使它成為一個「附庸」於中國的大車間。
二
這幾年來,中國一直有產能轉移到越南。
2010 年,越南取代中國成為耐克鞋最大的生產基地,結束了中國連續十年的耐克鞋產量第一的地位。
2019年三星關閉了在中國的最後一家手機工廠,跑到了越南生產。三星越南公司一年可創造逾600億美元的出口,佔越南全部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
當前,世界上每10部智慧型手機中就有1部是越南生產的。越南是世界第三大紡織品出口國,僅次於中國和印度。
有些人擔心,再這樣下去,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在中國「消失」,而越南則會崛起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在我看來,真的沒必要大驚小怪。當前,全球正在興起第四次產業的雁陣轉移,除了越南之外,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後發國家也正在通過廉價勞動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對於中國來說,固守低端產業是非常不利的一件事。
同樣一件活,別的國家每小時10塊錢,中國同行業的勞動者就沒有理由要求50塊錢的工資。想要和它們的產品競爭,在中國從事低端製造業的廣大勞動者,就面臨著工資下調的壓力。
報酬難以提高不說,未來很長時間內收入也可能會跑輸經濟增長。這對於培育中國內需市場具有相當大的打擊。
而且,越南根本就沒有能力掏空中國的製造業。
我以紡織業為例。這是越南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企業職工人數達到170萬人,容納了四分之一的製造業工人。
紡織業可以說是越南的生命線,但越南的紡織原料高度依賴進口,根本無法自給自足,55%~60%原輔料是由中國供應的。
前陣子中國爆發新冠疫情的時候,作為美國時裝品牌GAP供貨商的越南第10紡織廠,就因為一半的原材料無法從中國進口,差一點就陷入了停擺。
三
為什麼越南一定要從中國進口呢?
原因可能會令人跌破眼鏡——因為,從中國進口面料、纖維這些產品的價格,比越南國內生產要便宜10%~15%。越南舉全國之力都生產不出來比中國便宜的紡織原料。
不是說越南人的工資僅為中國的一半至三分之二嗎,怎麼關鍵時刻一點卵用都沒有,這種看起來有點low的東西,竟然做得比中國還貴?
說到這裡,我想給大家先做一下科普。以前,人類用棉花、麻、蠶絲這一類天然纖維做成衣服。但是這類紡織原料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要跟糧食爭地。有限的土地資源既要解決60億人的吃飯問題,又要解決這麼多人的穿衣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人類也發明了人工化纖原料。
現在我們穿的衣服,八成以上是由化纖做成的。至於紐扣、拉鏈等輔料,也是源自於化工產業。
因此,現代紡織業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工業門類。它的上遊是化工業,而化工業的上遊又是能源業。
紡織原料要形成有競爭力的價格,絕不是比拼誰的勞動力更廉價那麼簡單。各個產業集群要深度分工,相互配套。
這方面中國恰好有絕世無雙的武功。我們有廣闊的土地作為集群空間,有四通八達的快速交通網絡連通各個產業,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刺激全產業鏈條發展。
有人就說,中國形成了超大規模供應鏈網絡,這個網絡中的分工非常之細,企業的專業化分工可以達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而越南的國土面積僅為32.9萬平方公裡,境內3/4面積又為山地和高原,在體量上也就和中國一個「省」相當,這極大限制了越南的產業集群效應以及產業分工。
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包含了全部41大類的工業。從產量上看,全球500多個工業品,中國有220個世界第一。
越南永遠都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
越南探明的煤炭儲量約38億噸,而中國一年的原煤產量就有37.5億噸;越南已探明石油的儲量約為2.5億噸,而中國一年的原油產量就達到1.89億噸;越南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約3000億立方米,而中國一年的天然氣產量就有1602億立方米。
今天,越南的電力緊缺並未得到根本緩解,需要從中國、寮國這邊買電。要支撐起中國這樣龐大的工業體系,越南不到兩年就能吃光所有的資源。
所以,越南搞幾個主導產業可以,多了不行。搞輕工業可以,搞重工業可能夠嗆。
四
越南從一出生,就註定沒辦法像中國那樣擁有深度分工的產業集群。
這也是越南搞了那麼久的汽車產業,卻依然進步遲緩的原因之一。
早在1991年,越南就批准成立了湄公和VMC兩家合資汽車組裝廠,拉開了進軍汽車製造業的序幕,
將近30年過去了,越南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主要局限於鏡子、坐墊、電池電線等,自主率只有區區10%。這螞蟻的速度,別說中國了,就連墨西哥都比不了。
汽車製造是工業中的工業,涉及機械、材料,化工、自動化、電子等諸多門類,全面考驗了一個國家的工業綜合實力。
缺乏完整的全產業鏈配套,使得未來整個越南的工業體系,必須以中國為中心來布局,成為世界的加工廠,而不是世界的工廠。
當你剖開越南工業體系的心臟,你會發現,越南生產的塑料產品總成品價值,進口成分佔了約70%至80%,電子產品約77%、藥品約80%到90%。
看似日漸強大的越南,不遠的將來依然是一個為中國、日本、韓國等國打工的經濟體,將大頭利潤拱手相讓上下遊和外商投資者。
五
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未來確實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把工廠轉移到越南,藉助原產地原則繞開美國的貿易壁壘。
但是,我們也不用太去擔心技術的外溢。
產業轉移並不必然帶來技術轉移。所有的合資公司都有非常嚴格的技術封鎖,更何況是獨資公司。技術外溢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困難得多。
你想一想,中國過去花了30多年,嘗試以市場換技術搞汽車工業,最終有誕生過厲害的自主品牌嗎?
沒有。中國的一汽、上汽、東風等旗下公司,拿到的只是幾噸重的生產圖紙。我們可以依葫蘆畫瓢,擁有的是一種製造能力,卻基本學不到設計能力。
中國做不到,越南也很難。
上一輪的大國崛起,依靠的是蒸汽機、內燃機,電動機。幾次工業革命誕生了不同的工業強國。如今的科學技術越來越複雜,吸收和消化的難度越來越高。
一個國家一旦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很容易就出現產業的代際鎖定,永遠被發達國家越拋越遠。所以,國際社會同樣有可能發生階層固化。
在我看來,越南唯一翻身的機會是工業化。
它不可能像香港、日本那樣,通過發展金融、文化等第三產業來彎道超車,因為這是一條更漫長的路,能看到的出路只能老老實實的幹工業。
只要越南被鎖定在工業立國的賽道上,中國就可以把沒有比較優勢的組裝工序,遷移到越南,使它成為中國經濟上的一個「省」。
中國現在要做的,是以戰略的目光布局越南,趕在日資、歐美資本之前佔領更具有話語權的地位,與越南實現互惠雙贏。
越南是要獲得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國是給中高端產業騰出空間,實現轉型升級,走上日本韓國當年走過的道路。
當前,越南的GDP為2550億美元,弱於廣西,高於山西。放中國大陸內部,大概排名20位左右。
二十年後的越南,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未來確實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把工廠轉移到越南,藉助原產地原則繞開美國的貿易壁壘。
但是,我們也不用太去擔心技術的外溢
產業轉移並不必然帶來技術轉移。所有的合資公司都有非常嚴格的技術封鎖,更何況是獨資公司。技術外溢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困難得多。
你想一想,中國過去花了30多年,嘗試以市場換技術搞汽車工業,最終有誕生過厲害的自作品牌嗎?
沒有。中國的一汽、上汽、東風等旗下公司,拿到的只是幾噸重的生產圖紙。我們可以依葫蘆畫瓢,擁有的是一種製造能力,卻基本學不到設計能力。
中國做不到的事情,越南更難以做到。
上一輪的大國崛起,依靠的是蒸汽機、內燃機,電動機。幾次工業革命誕生了不同的工業強國。如今的科學技術越來越複雜,吸收和消化的難度越來越高。
一個國家一旦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很容易就出現產業的代際鎖定,永遠被發達國家壓在腳下,越拋越遠。所以,國際社會同樣有可能發生階層固化。
在我看來,越南唯一翻身的機會是工業化。
它不可能像香港、日本那樣,通過發展金融、文化等第三產業來彎道超車,因為越南沒有那種人才條件,只能老老實實的幹工業。
只要越南被鎖定在工業立國的賽道上,中國就可以把沒有比較優勢的組裝工序,遷移到越南,使它成為中國經濟上的一個「省」。
中國現在要做的,應該以戰略的目光布局越南,趕在日資、歐美資本之前佔領更具有話語權的地位,與越南實現互惠雙贏。
越南是獲得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國是給中高端產業騰出空間,實現轉型升級,走上日本韓國當年走過的道路。
當前,越南的GDP為2550億美元,弱於廣西,高於山西。放中國大陸內部,大概排名20位左右。
二十年後的越南,又會是什麼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