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電影依然承載著希望與活力穩步前行。一方面,現實主義影片強勢回歸併持續拓進;另一方面,科幻/幻想類型電影有了嶄新的突破,想像力消費時代到來。種種現象充分表明,中國電影在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實現了更好的平衡。
中國影視藍皮書2019出版
在此背景下,12月12日下午,中國電影2019高峰論壇暨「中國影視藍皮書2019」出版座談會在北京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北大培文創意研究院和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共同主辦,由《電影評介》雜誌社、《文藝論壇》雜誌社聯合協辦。與會專家有影視學者張德祥、易凱、張衛、王一川、張頤武、劉漢文、趙衛防、吳冠平、劉軍、陳奇佳、陳陽、高小立、戴清、左衡、劉藩、李立等。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彭鋒教授代表主辦方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中國影視藍皮書」合作方代表,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範志忠教授和北大培文總裁、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副院長高秀芹分别致辭,並介紹了藍皮書的出版情況。論壇由主北京大學影視戲劇中心主任陳旭光教授主持。
座談會由陳旭光教授與範志忠共同主持。與會嘉賓從藝術與美學、工業與產業、文化與社會等角度積極回眸2019年度的中國電影和電視劇,細緻分析當下中國影視的創作局面與產業現象,對中國影視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嘉賓們認為,2019年中國電影的創作格局更加多元化,無論是主旋律禮讚還是日常生活,無論是科幻想像還是校園霸凌,都呈現在銀幕上,豐富了中國電影的面貌。電視劇的發展則驗證了「舉國之大力」的特點,我們要利用好體制優勢,進一步發揚文藝批評精神。討論過程中,2018年的「寒冬論」被重新提出並再次爬梳。在此基礎上,嘉賓們指出,中國電影已具有成熟的業態,部分類型電影的創作已經成熟並達到新的高潮,「中國性」在影片中獲得了全方位表現,中國電影學派與學術研究新力量都有可喜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對中國電影持有樂觀態度,更應在「寒冬」的過渡期繼續沉澱,潛心打造優質項目,培養並儲備優質人才,為中國電影黃金期的到來蓄積能量。
座談會現場
嘉賓們各抒己見,對藍皮書的定位、投放、內容和意義展開了全方位的解析,高度評價藍皮書在業界的示範效應。大家認為,本套藍皮書對研究對象的選取嚴格可靠,對材料的把控收放自如,對文本的評述準確到位,具有「史家眼光,列傳定位」。
據悉,《中國電影藍皮書》《中國電視劇藍皮書》是由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與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合作推出的年度「影響力影視劇」案例報告,至今已走過兩個年頭,成為廣受業界好評的口碑書系,並獲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學會獎」一等獎。本套藍皮書以「影響力」為關鍵詞,在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兩校學生初選的基礎上,經由國內50位知名影視學者、評論家投票選出2018年度中國電影、電視劇中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作品各十部,形成「2018中國電影、電視劇年度影響力榜單」。繼而以此20部作品為個案,深入剖析中國電影、電視劇行業年度重要現象,歸納中國影視產業創作與發展的特徵和規律,以此見證並推助中國影視創作的「質量提升」、影視產業的「升級換代」與電影工業美學的理論建構。
據中國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2019年內地電影票房已突破600億。《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等影片都取得了耀眼的成績,引發廣泛的熱議。這或可從一個側面說明,經歷2018年的拐點與寒冬後,2019年的影視行業並未氣餒,而是繼續緊隨產業調整的步伐,在艱難的考驗中積極調整自身,以實現質量與市場的雙向升級。在此之時,中國電影高峰論壇的舉辦與中國影視藍皮書2019的出版,無疑是一次承上啟下的重要梳理,對於中國影視具有重要意義。
與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