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網際網路的兩大頂梁柱,它們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中國居民的生活,但很多人可能以為這兩家公司的註冊地都是在中國的,其實不完全是,它們的註冊地址都有在開曼群島的,而且還包括美團、360、當當網等大企業也在開曼群島註冊過公司。
開曼群島是個啥地方?為什麼這些大型企業都在這裡註冊公司呢?今天《節稅精靈》就帶大家扒一扒,開曼群島那些事兒。
開曼群島位於美洲加勒比海中部,毗鄰古巴,與中美洲的宏都拉斯隔海相望,屬於西加勒比群島的一部分。而開曼群島由大開曼,小開曼,開曼布拉克三座島嶼組合而成,總面積264平方千米,跟中國的西安市面積差不多。
雖然開曼群島位置加勒比海,但在行政上它是屬於英國在大西洋的海外領地,完全由英國在管理,島上的居民人口為5萬人左右,也就相當於咱們國內小鎮的人口數量。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開曼群島上的公司註冊數量早就已經超過了當地的居民人口數量。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由開曼官方統計的當地活躍的註冊公司數量為111536家。
這其中不乏人們熟知的各行各業的巨頭,國內的有阿里、騰訊、恆大地產、碧桂園、蒙牛乳業、安踏等;而國外的企業包括:蘋果、谷歌可口可樂、寶潔等。
如果說這裡的居民人均手握兩家跨國公司一點也不誇張。
為何如此多的大型企業把註冊地設為開曼群島呢?主要還是為了免稅。
在《公司法》中,開曼官方明確規定,任何在當地註冊未滿20年的公司不用繳納除印花稅外的任何稅款,而股東資料也不必向官方申報,每年的維護費用僅僅只要700美金,這對於那些跨國企業來說,簡直不要太便宜。
而且,開曼群島還與全球各大經濟體都籤署了避免雙重徵稅協定,高度契合一個「避稅港」所需的所有要求。
那這樣阿里騰訊難道就不用在國內繳稅了呢?
肯定是不可能的。根據2018年最新修訂的《企業所得稅法》第二條,在中國存在業務的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
前者的註冊地在中國,後者則是在國外。那麼這些清一色成立在開曼群島的企業,便屬於非居民企業。眾所周知,居民企業的所得稅稅率為25%,而非居民企業的稅率為20%,這5%的差距,對於這些納稅大戶來說也是一筆不小數目的支出。
大型跨國企業有他們的節稅方式,那麼作為全國GDP主力軍的中小企業又有哪些合理合法的節稅方式呢?
此時就可通過我國國內的一些稅收窪地來合理合法的節省稅務支出,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提升當地財政收入會出臺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來進行招商引資,採用總部經濟招商(不需要實體入駐和辦公)和實體招商的模式。
像一些服務型企業,存在一些實際支出無法取得相應成本票,造成利潤虛高,企業所得稅壓力巨大,稅務只認發票,沒有發票的利潤虛高部分就得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提現分紅還得繳納20%的分紅個稅,這種情況可在《節稅精靈》對接的重慶稅收優惠園區設立個人獨資企業,將主體企業業務分包給園區個獨企業承接,籤訂相應的合同,主體企業轉給個獨企業相應金額報酬,個獨企業再給主體企業開具相應的發票,這樣主體企業稅負大幅降低。而園區的小規模個獨企業,只需要繳納增值稅(目前1%),附加稅(重慶園區減半徵收0.06%),個人經營所得稅享受核定徵收,核定營業額的10%為應稅所得額,核定之後再按照五級累進位納稅,核定下來個人經營所得稅稅率為0.9%-2.1%,疫情期間總稅率3%左右,完稅後法人提現沒有分紅個稅。由於是小規模納稅人,所以營業額控制在500萬以內。相當於主體企業僅用了3個點的成本就完美解決了25個點的所得稅和20個點的分紅個稅。
像一些商貿企業,長期缺進項,辛辛苦苦賺來的利潤,結果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都高的嚇人,這種情況可在江西園區設立一般納稅人有限公司,享受企業所得稅1%核定徵收(按照開票額1%核定徵收),增值稅享受地方留存40%-80%獎勵。
案例:某建材貿易企業在江西園區新註冊成立一家建材(水泥、混凝土)貿易的有限公司(無需實體入駐和辦公),主體企業每年將2億的業務分給園區新公司去承接,進項有1.6億,新公司每年營收相當於為2億,在園區可享受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和增值稅地方留存60%獎勵,園區新公司納稅明細如下。
增值稅:(2億-1.6億)/1.13*13%=460萬
增值稅獎勵額(獎勵地方留存60%):460萬*41%*60%=113萬
附加稅:460萬*12%=55萬
企業所得稅:2億*4%(核定營業額的4%為應稅所得額)*25%=200萬
實際納稅總額:460萬-113萬+55萬+200萬=602萬
總稅率:602萬/2億*100%=3.01%
註:核定徵收之後股東分紅提現無需繳納20%分紅個稅,園區出具核定通知書給企業。
此外,還有江西還有股權轉讓核定徵收(出核定通知書),核定之後總稅率3.5%,比起20%的個稅,已經節省了很大一筆支出。
大企業有大企業的節稅方式,中小企業也有中小企業的節稅方式,在保證業務真實的情況下,以上稅收窪地是不錯的選擇,全國企業均可入駐,無需實體辦公,企業足不出戶即可享受當地政策扶持,詳情可關注——《節稅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