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一座露天紅軍文物博物館

2020-09-30 巴中日報


全國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


劉伯堅烈士紀念館。


全國最大的紅軍碑林——川陝蘇區將帥碑林。


毛浴古鎮紅軍石刻標語牆。


恩陽區離退休老幹部在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參觀。


達州主題旅遊團在毛浴古鎮重走紅軍路。


遊客參觀巴山遊擊隊紀念館。

  現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59處,其中,革命舊址93處

  現有館藏紅色文物3萬餘件,其中:一級革命文物19件

  現有革命類博物館、紀念館8個,其中,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個

巴中是原川陝蘇區的中心和首府。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經陝南翻越大巴山進入通江、南江、巴中地區,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設在通江縣城。1933年2月,川陝省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和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通江召開,中共川陝省委、川陝省蘇維埃政府成立,標誌著以「通南巴」為中心的川陝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巴中成為川陝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

巴中紅色遺址遺蹟和紀念設施豐富多樣,有全國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最大的紅軍石刻標語群、最大的紅軍碑林。

全市現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59處458點(革命舊址93處125點、紅軍石刻標語104處166點、革命紀念設施34處35點、戰鬥遺址32處34點、革命遺址79處等)。現有館藏紅色文物3萬餘件,其中:一級革命文物19件、二級革命文物153件、三級革命文物2903件。現有革命類博物館、紀念館8個,其中:國家三級博物館4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個,被稱為「露天紅軍文物博物館」。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劉伯堅烈士紀念館、巴山遊擊隊紀念館等5個景區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記者 夏雨 付海旭 張敬偉 攝影報導

責編嶽靜

相關焦點

  • 巴中6旬老人自費建山洞紅軍博物館 傳承紅軍精神
    >四川新聞網巴中5月15日訊(記者 餘開洋 陳連波)對,你沒有看錯,是「山洞博物館」,不是「山寨博物館」!面積約380平方米,最多時陳列324件展品,累計20多萬人次來參觀……20多年來,巴中人陳喜朝自費前往達州、南充、廣元等地收集紅軍時期的文物,花費10多萬元收集到大量文物,建立起全國首個「山洞博物館」。
  • 四川巴中石刻:刻在大地上的史詩(組圖)
    四川巴中石刻:刻在大地上的史詩(組圖)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2016年05月19日14:08 巴中南龕石窟。(何東明 攝)  巴中的宗教石刻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被國內外專家譽為「巴中盛唐彩雕全國第一」。 紅色石刻以川陝蘇區遺留下來的紅軍石刻群為代表,包括石刻文獻、石刻標語、石刻對聯等多種形式,是全國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紅色石刻群。建設在巴中南龕山頂的川陝蘇區將帥碑林,佔地120多畝,嵌碑2288塊,刻紅軍英名8.5萬,是現在中國最大的紅軍碑林。
  • 四川巴中貧困市如今猛速發展,機場和高鐵相序開通,如今非常繁華
    巴中全景巴中擁有紅軍烈士陵園、紅軍石刻標語群等革命遺蹟,被稱為「中國革命的露天博物館」,擁有1個世界地質公園,2個景區正在創建國家AAAAA級景區,共有19個國家AAAA級景區。巴中是全國第二大蘇區,紅色遺址遺蹟數量眾多,全市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8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66點,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20處,市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1處,縣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10處,主要分布於巴州區和通江縣境內。
  • 盧克索:一座露天的古埃及博物館
    一座城就是一座博物館  盧克索位於埃及中南部尼羅河畔,距首都開羅約700公裡,古城坐落在古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的都城底比斯遺址之上。  盧克索有多古老?當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辛勤建造這座城池時,中國還處在夏朝初創時期。如今,一座座宏偉壯觀的神廟和浩繁的出土文物,仍在訴說著古埃及的鼎盛歲月和燦爛歷史文明。
  • 2020年端午巴中通江遊記
    通江參觀,領略巴人發源地和素有「一府三鄉」、「川東北氧吧」之稱的巴中文化及美景。行走在通江銀耳博物館的歷史長廊,看到早在明清時期通江銀耳在上流社會中已珍稀難尋,定格慈禧遊園的宮廷場景,當時的慈禧已用銀耳來做保養品了。可見古人對通江銀耳的喜愛。為了把銀耳文化、銀耳發展歷史,通江銀耳博物館分「主館」、「天地之靈」、「霧露之間」、「青槓林裡」、「銀耳人家」、「形象廣場」六個部分組成。
  • @巴中!重慶各大主流媒體為巴中打call
    8月5日,重慶市主流媒體一行打卡巴中,開啟了為期3天的採風活動。在長約400米的街道上,共有原中共川陝省儀閬縣委、紅軍經理處等各類行政機關遺址13處,紅軍石刻標語隨處可見,古鎮也被稱為「一座露天的革命博物館」。
  • 來「秀美巴中」尋「詩和遠方」
    疫情之下,巴中的旅遊依然表現出強勁的生命力。巴中自然資源類型多樣、原生態特徵明顯,森林覆蓋率達62.5%,旅遊資源面積佔國土面積的14%,涵蓋了國家頒布的旅遊資源評價標準所列8大主類31亞類中的26個亞類,同時擁有20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探洞天  驚為天人的地下奇城巴中旅遊的「超高顏值」,除了光霧山,還有巴山地下奇觀——諾水洞天,「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已成為巴中響亮的世界級名片。
  • 四川巴中至溫州、南寧航線正式開通 折後票價低至350元
    苗志勇 攝中新網巴中1月10日電 (苗志勇)10日上午,溫州經巴中至南寧航線於今年春運首日正式開通,從巴中至南寧僅需2小時左右,巴中到溫州僅需2.5小時左右,極大地方便了革命老區巴中人民出行。當地在巴中恩陽機場組織舉行了航線開通儀式。該航線開通後,經巴中恩陽機場可直達成都、上海、深圳、銀川、北京、昆明、溫州、南寧8個城市。
  • 炎陵籌建首家紅軍標語博物館
    339條紅軍標語見證歷史    今年是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昨日,記者從擁有全國最多紅軍標語的炎陵縣獲悉,該縣正在積極籌建全國首家紅軍標語博物館。有全國書寫時間最早的紅軍標語,有最早以「連隊黨支部」署名的紅軍標語,有與國民黨宣傳標語同牆並現的紅軍標語。    搶救性保護紅軍標語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該縣就對全縣紅軍標語進行調查、登記,並對重要標語用玻璃木框封蓋加以保護。1990年全國開展文物普查,炎陵縣對紅軍標語再次普查、登記、建檔。
  • 擦亮「五張金字招牌」來「秀美巴中」尋「詩和遠方」
    疫情之下,巴中的旅遊依然表現出強勁的生命力。  探洞天  驚為天人的地下奇城巴中旅遊的「超高顏值」,除了光霧山,還有巴山地下奇觀——諾水洞天,「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已成為巴中響亮的世界級名片。
  • 巴中迎來首個國家5A級景區,門票現只需35元,風景不輸九寨溝
    這短短的一生,我們最終都會失去,不妨大膽一點,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人!大家好,這裡是張饅頭愛旅行!巴中位於四川盆地的東北部,是一個四季分明的城市,這裡不僅風景優美,還是一座充滿紅色文化的城市,境內有著紅軍烈士陵園、紅軍石刻標語群等革命遺蹟,還被稱為「中國革命的露天博物館」。現在巴一共有19個國家AAAA級景區,而光霧山旅遊景區從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巴中首個國家5A級景區,下面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景區有何獨特之處?
  • 諾水洞天,鬼斧神工的地下世界,這裡還長眠著25048名紅軍烈士
    」之稱的巴中文化及美景。行走在通江銀耳博物館的歷史長廊,看到早在明清時期通江銀耳在上流社會中已珍稀難尋,定格慈禧遊園的宮廷場景,當時的慈禧已用銀耳來做保養品了。可見古人對通江銀耳的喜愛。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原名王坪紅軍烈士墓
  • 山水畫廊·秀美巴中 ——「重慶大學生遊巴中」活動精彩線上攝影展
    今年暑假,「安逸走四川,避暑到巴中」活動正式邀約重慶人到巴中避暑,感受「巴適」夏天。不少來自重慶市各高校的大學生陸續趕赴巴中應一場「清涼之約」,在巴中的奇秀山水中盡情撒歡,深度感受「25度夏天」帶來的「安逸」體驗。在光霧山景區,大學生們登山、溯溪、露營,精彩玩法悉數登場。與此同時,夜幕下的篝火晚會也為大學生們的青春留下了一抹浪漫的夏日回憶。
  • 賞「巴人巴風」觀「巴中有禮」,巴中5條特色旅遊線路等你打卡
    第一條線路:川陝甘追憶歷史紅色之旅漢中市博物館—巴中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川陝蘇區王坪景區—達州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宣達戰役紀念館—廣安鄧小平紀念館—華鎣山遊擊隊紀念館—南充朱德故裡—張思德紀念館—廣元劍門關—隴南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漢中出發
  • 土耳其旅遊之都安塔利亞,一座露天的博物館
    土耳其南部度假城市安塔利亞就像一座露天博物館,自然與歷史交相輝映,吸引著歷史愛好者和度假者。這座城市被稱為旅遊之都,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本地和外國遊客,同時也是利西亞和潘菲利亞等古代文明的交匯點,擁有50多個古代定居點。
  • 文旅融合 在巴中遇見「詩和遠方」
    近年來,我市立足「山水畫廊·秀美巴中」特色品牌定位,圍繞「巴文化中心、川陝蘇區首府、晏陽初故裡」三張文化名片和「山水、洞天、紅色、人文、康養」五張金字招牌,依託山水相連、文化同源的地緣文緣,積極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 重定位、亮招牌,「一幹多支」發展格局下的巴中旅遊雄心
    6月1日,巴中在成都舉行旅遊推介會,提出設立10億元旅遊發展專項基金,加大對旅遊發展的支持力度。   當前,巴中正釐清認知、補足短板,依託豐富的資源優勢,積極擦亮五張金字招牌,大力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支撐四川「一幹多支」發展格局。發展旅遊,巴中雄心可見。
  • 紅軍之鄉,大美通江
    通江銀耳博物館(當時全縣僅有 23萬人口,就有5萬餘人參加了紅軍,到全國解放時,僅倖存4000餘人,通江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付出了極大的犧牲)1933年1月下旬,紅12師及紅11師第32團逼近巴中,守軍棄城撤逃。23日,紅軍進佔巴中城。
  • 成渝文旅新地標|通江紅色文化地標:展示川陝紅軍「鐵血丹心」
    文/杜陽林位於巴中通江的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享有盛譽。百度百科詞條描述如下: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原名王坪紅軍烈士墓,坐落於通江縣沙溪鎮王坪村,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烈士紀念性建築物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是一座大型紅軍烈士陵園。
  • 品讀歐洲露天博物館
    一些有識人士提出要保護好鄉村文化遺產,留住人們生長的根和綿綿的鄉愁,於是露天博物館應運而生。1891年建在斯德哥爾摩一座小島上的斯堪森露天博物館是歐洲乃至世界上第一座鄉村露天博物館,創辦者是一位全心全意保存「古老瑞典」的歷史教師。如今,露天博物館在歐洲可謂遍地開花,不僅展現出曾經鄉村生活的形態和細節,還與周圍的環境、人文和生活和諧結合,營造了美麗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