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兩岸草木葳蕤,柔柔的鋪滿芬芳,春天我們會沿著河岸拔茅草;夏天在河邊釣蝦,也會偷偷的劃著大人的小船採菱角,偶爾會看見一枚白白的鴨蛋躺在草叢中;秋天草木枯黃,澄澈的河水可以看到魚兒晃動的身影,岸邊的高瓜、蒲棒、藕成熟了,三三兩兩的人們忙著採摘;冬天的河面結上了厚厚的冰,我們也會在河上溜冰,下雪的時候,小河變得很低調。河的盡頭牽來一座小山,小山的那頭還是一座小山,出了山就是縣城,縣城的橋又寬又長,四通八達,南來北往。
小橋的兩邊有兩個橋墩,中間鋪上水泥板,橋面兩邊沒有欄杆,由於橋墩略高,兩邊的泥土路慢慢的低下去,拖拉機爬坡的時候,常常噠噠的搖頭晃腦,很長時間才上去,有一次,一輛貨車經過,將橋板壓斷了,少了一塊,這個拼盤就不完整了,踢一塊石頭,會聽見砰的一聲落水的巨響。
小學課本上出現的趙州橋,相傳是隋朝留下來的,是擁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老石拱橋,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
而今天,經過了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人遇山開道,遇水架橋,出現了高架橋、立交橋、跨海大橋等一系列舉世聞名的橋梁,不負「基建狂魔」這個響亮的稱號。不僅在河面、海面,而且在深山溝壑中架起了一道道長虹,連接了一座座山峰,還和隧道、鐵路相連,而今,山川河湖,道路津梁,一條條縱橫交錯,如虯龍盤旋,組成了一道道山水中的明麗圖畫,成了自然風景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你在橋上穿梭,我在風景中漫步。
青島的膠州灣大橋我見過,2006年建造,用時五年多,2011年通車,從長度來看,目前排名世界第二,乘坐在大巴上,一座長橋浮臥在海平面上,迂曲盤亙在海浪中間,周圍煙霧瀰漫,青鬱的水面波浪翻滾,陽光灑在海面上,像跳動的金鱗,波浪捲起雪白的浪花,碰到橋墩,發出譁啦譁啦的聲響,澎湃的波濤烘託著天邊的雲頭,烘託著遠方的小山,烘託著浩渺的煙波,烘託著飛翔的海燕和沙鷗,烘託著行駛的遊輪和白帆,我們在橋上飛馳,汽車平穩的駛過,才感到遠方並不遙遠,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和地的距離,而是一座橋可以將海天無限拉近,通向海天相接的地方,視覺上仿佛可以到達,實際卻又遙不可及。
排名世界第一的長橋,港珠澳大橋已經看不到邊際,目力已不能及,被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2018年10月23日舉行開通儀式,目前正在試行階段,由航道橋、人工島、海底隧道三個部分組成,橋上有同心結、海豚、帆船造型,象徵著兩岸三地永結同心,永不分離。每一部分都是現代最新高科技的運用,真是一橋架設通三地,方便進出口貿易,海灣相連結同心,展宏圖一國兩制。
曾經外國人望洋興嘆的橋梁,被中國人一一攻克了難題,中國人冒著重重風險,將大橋造出來了,吸引了全世界震驚的目光,從橋墩到橋梁,從沉管到隧道,從挖泥船到人工島,凝聚著中國橋梁設計人員、工程師、工人們智慧和勞動,一系列的難題被克服,包括600多項專利,中國人做到了,為改革開放40年樹立一座新的橋梁史上史詩般的豐碑,誕生了一個新的奇蹟,壯麗的長虹臥海,為珠江兩岸增添了一道別樣的風景,也給港澳人民帶來交流的福音,這就是中國速度,這就是中國智慧,讓大海見證奇蹟,讓大海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