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晚,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組織所有相關人員進行集體核酸檢測,各貨運站及貨運區域所有人員連夜參與。專業檢測人員在浦東機場P4長時停車場2層,設置了臨時檢測區域,現場對人員進行採樣。240名醫護人員,300名工作人員,從晚上7點到清晨5點。
240名醫護人員中,有120名來自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一張桌子,兩把椅子,桌上放著核酸採樣拭子、快速手消液、手套,桌旁有醫廢桶,就這樣開始了他們的核酸採樣工作。10℃的天氣裡一夜未眠,他們紛紛表示「這是難忘的一夜」。
練鋒:「聞令而動、挺身而出、逆行出徵、義無反顧,應該是那天疫情應急隊的真實寫照。」
練鋒是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的醫生,「那天下午五點報名參加醫院的疫情應急隊,五點半到院接受培訓,六點左右集結出發,次日凌晨五點完成了採樣任務。一共也就12個小時。聞令而動、挺身而出、逆行出徵、義無反顧,應該是那天疫情應急隊的真實寫照。」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在我們即將達到機場檢測點的時候,停車場附近交通堵塞嚴重,我們的大巴車被堵得一動不動。領隊向附近路口的交警同志求助。2分鐘後,每個路口的交通警察臨時管制路口,給我們空出了一條逆行的應急車道,很快我們就到達了指定的檢測點。我坐在大巴車裡,目睹整個過程,心裡感到此時作為一名醫務人員的驕傲和自豪。」
黃芳:「一句感謝的話語,一個貼心的動作,讓大家覺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黃芳是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腫瘤二科副護士長。1月28日,代表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加入到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來到了武漢市第三醫院開始了她抗擊疫情的一線工作。結束武漢前線工作,回到醫院之後,她又主動報名支援浦東機場隔離點任務,為防境外輸入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次浦東機場需要醫護人員進行應急核酸檢測,她又義務反顧的出發。回想起這難忘的一夜,她說:「到了凌晨4點,大家已堅守在崗位足足9個小時,長時間的工作強度以及穿著防護服不吃不喝、缺氧,使得大家疲憊不堪,這麼冷的天氣,穿堂風把大家吹得瑟瑟發抖,好多小夥伴雙手冷到動彈不得,對於採集人員遞過來的小小採樣管卻怎麼也使不出力氣打開蓋子,而這些採樣人員看到我們工作人員的狼狽也非常心疼,都不斷地說,『這麼冷的天辛苦你們醫務工作者了』、『真的很感激你們的付出』,然後順勢幫我們打開採樣管蓋子遞給我們。一句感謝的話語,一個貼心的動作,讓我們醫務工作者內心溫暖無比,讓大家覺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朱繼芳:「那天晚上我去浦東機場測核酸,我媽居然都沒發現我不在家,很平常的一天,就是上了一個夜班。」
3月份,境外輸入防控形式嚴峻,朱繼芳是科室裡第一個報名去隔離點支援的人,在34號隔離點工作了1個多月。11月22日,疫情緊急動員,她又第一個報名。
「那天晚上我去浦東機場測核酸,我媽居然都沒發現我不在家,很平常的一天,就是上了一個夜班。」她調侃說,「最感動的是,寒冷冬夜裡,一個小夥伴送的一杯暖茶,雖然因為怕上廁所,換防護服太麻煩,沒喝,但在手裡短暫停留的幾秒,卻讓這個冬夜變得無比溫暖。」
王韶衍:「整個車子,呼嚕聲此起彼伏,我聽來卻特別的悅耳。」
年初疫情爆發,當時作為發熱門診護士長的王韶衍,責任重大。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丈夫是上海市公安局港航公安局民警,但是這段時間他們已經顧不上家裡,因為發熱門診需要她,因為那麼多的患者更加需要她。由於夫妻二人連續作戰,兩個孩子只能託付給老人照顧。她說:「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是甘願付出,做好自身防護,憑藉專業的知識,我願意站在第一線。」
11月22日,看到醫院的「集結令」,雖然周六剛「出勤」過,體力也沒有完全恢復,但身為一名黨員,她沒有猶豫,再次報名出發!
到達機場,簡單修整後,迅速穿好防護服,兩人一組進入到「陣地」,一張桌子,兩把椅子,桌上放著核酸採樣拭子、快速手消液、手套,桌旁有醫廢桶,一切就緒,開工!第一個受檢測者來了,第二個,第三個……時間就在一個個採樣中過去。
「採完核酸,再次踏上大巴的時候,小夥伴們已然沒有了剛出發時那會兒的興奮勁兒了,基本倒頭就睡,整個車子,呼嚕聲此起彼伏,在我聽來卻特別的悅耳,特別的動聽。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人,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一名普通的參與集體核酸採樣的工作人員,履行著本職工作,當看到讚美之詞紛至沓來之時,為自己是其中一員感到幸運,為自己是白衣天使而感到自豪!」
就像練鋒醫生所說:「採樣在一夜之間完成,也只有中國可以做到!作為七院應急隊的一員,還是有些激動和傲驕。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責任,『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我們都做到了一名醫務人員該盡的責任。」
文字:任夢麗
原標題:《親歷浦東國際機場一夜核酸檢測,他們這麼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