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成吉思汗陵
第二天十點多鐘,我們已經上了包茂高速,直奔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無奈我們路線不熟,本來直接從高速到成陵出口下就行了,而我們從東勝下高速,費了好大勁才找到去成陵的路。這期間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我們行到半路分叉不知道那條路去成陵,我攔住了一臺車,仍和昨天一樣,司機讓我們跟著他的車行進,當到一個縣(或市),這臺車司機停下來說他到家了,並詳細告訴我們去成陵的路。當我們表示感謝是,沒想到他竟說:我看你們開的不是日本車才給你們之路;如果你們開的是日本車,我絕不給指路!回想這幾天在其它地方看到的抗日標語、橫幅,才覺得國人(民間)老百姓對小日本的同仇敵愾!下午三點多,我們終於到了成陵。
成吉思汗陵墓的傳說
關於成吉思汗陵墓的具體位置有不同的傳說,於是出現四地都有成陵的傳說:一、蒙古國肯特山南、克魯倫河北;二、蒙古國的杭愛山;三、中國寧夏的六盤山;四、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鄂託克旗境內的千裡山。迄今為止,無論哪一種觀點,都不具有充分、足夠的資料,也沒有新發現的有力證據。因此,誰也說服不了誰。而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也並不是埋葬了成吉思汗的遺骨,從一個傳說中也可得以印證:傳說成吉思汗徵戰到此地,不小心馬鞭掉在地上,這對馬背上的民族來說是不吉利的事情,因此其決定在此修一座陵墓。並且蒙古人沒有肉身崇拜的傳統,認為人的肉身來自於大自然,去世了也應該回歸大自然。早日安葬,靈魂方可升天。因此,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銀棺靈樞中,保存的是成吉思汗逝世時的靈魂吸附物———白公駝頂鬃,而不是成吉思汗的遺骸。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仍是蒙古族人敬仰、崇拜的偶像,蒙古人已將其供奉為聖人頂禮膜拜,這在我們參觀陵園的過程中深有感觸。
成吉思汗銅像廣場
進入陵園,通過高達雄偉的大理石牌坊,我們來到成吉思汗銅像廣場,只見廣場中央的漢白玉底座上有一尊成吉思汗騎戰馬的銅像:只見戰馬揚蹄,可汗右手持弓,凝視遠方,似乎準備又徵討那個諸侯國。經過看簡介我們知道該銅像高6.6米,廣場直徑66米,寓意成吉思汗的的壽年,並且成吉思汗曾讚譽此地為「梅花鹿兒棲身之所,戴勝鳥兒育雛之鄉,衰落王朝振興之地,白髮老翁享樂之邦」,可見一代天驕對此地心儀已久,這也是其在此建造陵墓的重要原因。
九十九級吉祥臺階
通過銅像廣場,就要上九十九級吉祥臺階,這是因為蒙古人崇尚蒼天,認為永恆的長生天是由九十九重天組成。它是吉祥福祿的象徵,寓意成吉思汗締造的蒙古源遠流長、永世長存。我們看到這個簡介,疾步走上臺階,盼望有好運降臨。
成吉思汗陵
上了吉祥臺階,三座蒙古宮殿式樣的宏偉建築矗立在面前其中中間是主殿,兩側為偏殿,主偏殿相通。由於宗教信仰原因,殿內不允許拍照。我們懷著崇敬之情走進左邊的偏殿,殿內正中擺放三個玻璃櫃,分別陳放這成吉思汗戰馬的馬鞍、弓箭、奶桶;周圍牆上塗滿了壁畫講述成吉思汗的成長曆程,靠牆部分的展櫃中擺放古時蒙古族人的錢幣、生活器皿等;主殿正中是成吉思汗的巨幅塑像,殿內香菸繚繞,燈火長明(據介紹這些長明燈已點了六百多年),不時有遊客頂禮膜拜,施捨香火錢,一派肅穆的景象,連一直竊竊私語的遊客也緊閉雙唇;右邊偏殿的構造擺設和左邊的差不所,正中供奉成吉思汗的徵戰物品,牆邊擺放古時蒙古族生活器皿。走出大殿,人們仍籠罩在肅穆的氣氛中,腦海中閃現一代天驕揚鞭馳騁疆場的畫面。
蘇勒德祭壇
出了宮殿向左看,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築物矗立在面前,它就是蘇勒德祭壇,這個祭壇高15.4米、直徑54米,漢白玉蘇勒的祭壇是供奉成吉思汗戰神的聖地,是成吉思汗勇往直前精神和壓倒一切邪惡力量的象徵,同時也是平安吉祥的保護神。因此導遊建議我們順時針繞祭壇轉三圈,祈求平安。我上祭壇時也虔誠的做到了。
遊完成陵,天也快黑了,我們上了包茂高速,一個多小時候後,我們已經在榆林市吃陝北大燴菜。我們將近一周漂流在外,現在終於回到了陝西,有一種親切感、踏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