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快車(Glacier Express)是最著名的瑞士觀光列車線路,有「世界上最慢也是最有名的快車」之稱,深受世界各地遊客的喜愛。這列外形火紅、配備超大玻璃天窗的火車,以沿途壯麗的風景和非凡的鐵路工程,把聖莫裡茨和採爾馬特這兩個瑞士最著名的時尚高山度假區連接在一起,全程7.5小時的行程,穿越阿爾卑斯山的陡峭懸崖、清澈的高山湖泊和壯闊如畫的鄉村,經過91條隧道和291座橋梁,美不勝收。
聖莫裡茨(St. Moritz)
成功舉辦了兩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聖莫裡茨,被譽為冬季運動的發源地。聖莫裡茨地處阿爾卑斯山南部、恩加丁河谷,海拔1856米,三千年前因溫泉已為人們所知。有關聖莫裡茨的記載最早見於1139年。
聖莫裡茨市分兩部分。巴德區位於湖的西部,地勢較低;老城區多夫,在湖北部的半山上。從巴德到多夫的最佳路線莫過於聖莫裡茨湖邊的散步小路,一邊欣賞倒映在水中的山影,不一會兒就到了一個伸入湖中的平臺,從平臺走進大門,則由自動扶梯一路往上帶你去市中心繁華的商業街。商業街不很長,路兩邊古老的建築裡開著一家家名牌店。中心廣場旁有許多餐廳和咖啡館,無論是冬日陽光下還是華燈初上時,都圍聚著談天說地的人們,一派悠閒的度假氣氛。
阿爾布拉鐵路(RhaetianRailway in the Albula/Bernina Landscapes)
冰川快車分別從庫爾或達沃斯出發後會在菲利蘇爾站交匯,然後開始向最終目的地採爾馬特進發。離開菲利蘇爾,列車就開上了阿爾布拉鐵路。全稱阿爾布拉-貝爾尼納的雷塔恩鐵路的鐵道,如今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段鐵道興建於20世紀初,集精良技術、傑出建築和優美環境之大成,展現了建築和土木工程學的輝煌成就。更難能可貴的還在於,整條鐵路的建設,雖然破除了地形上的障礙,卻沒有破壞原本壯麗的自然景觀,反而與整個環境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一幅令人悠然神往的畫面。
每公裡爬升四百多米的高度、總長約128公裡的這段鐵路,沿途穿越55個隧道與狹廊、196座橋梁與高架道路,讓原本隔於絕崎山中的孤立區域得以相互連接。
達沃斯(Davos)
達沃斯是瑞士最早形成、最受歡迎的度假地之一,它的發展和名望,就是瑞士現代旅遊業興起至成熟的縮影。作為歷史悠久且經久不衰的度假勝地,達沃斯從最初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人們趨之若鶩的療養地開始,逐步發展為提供多種休閒活動享受的旅遊目的地,之後,又以舉辦年度世界經濟論壇的影響力,不僅吸引世界各地的政要、精英到訪,也輕易將全球的目光聚焦,更被許多遊客列入其「一生必到之處」的清單。
達沃斯是一片夾在群山之中類似峽谷狀的狹長地帶,市區由普拉茨和達沃斯多夫兩部分組成。達沃斯多夫佔據小鎮的西北部,普拉茨地處小鎮西南。人口只有一萬一千多的達沃斯,洋溢著瑞士高山度假小鎮特有的舒適氣氛,清淨卻也熱鬧,甚至還有豐富的夜生活,客人們可以在酒吧、迪廳或賭場裡盡情享受娛樂的快感。
庫爾(Chur)
庫爾是格勞賓登州首府、瑞士鐵路的一大樞紐,一小時之內可以到達周邊26個著名的度假勝地。庫爾位於萊茵河右岸、背襯阿爾卑斯群峰,是一座自然之城,整個城市的50%都被森林所覆蓋,風光極美。同時,庫爾又是一個非常現代化的商業、交通中心,酒吧、俱樂部、博物館、商店以及精品店比比皆是,生活豐富而精彩,對瑞士本國以及其他國家的遊客都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庫爾老城區以普斯特廣場為中心,悠長蜿蜒的小巷裡,14-15世紀的建築鱗次櫛比。其中,羅馬式及哥德式風格混合的庫爾大教堂始建於12世紀,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更古老的聖馬丁教堂,則始建於8世紀的歷史悠久的教堂,在15世紀進行過修建。尤其特別的是,1919年藝術家賈科梅蒂為聖馬丁教堂設計了彩色玻璃,成為一種新的裝飾方法。
萊茵大峽谷(Ruinaulta)
萊茵大峽谷也稱瑞士大峽谷,形成於一萬年以前,那時,一塊體積約100億立方米的奇特白色巖石落到了這裡,萊茵河自此開始,緩慢而迂迴地從巖石間穿過。峽谷裡,高山森林間掩映著神秘色彩的湖泊。這裡還是稀有蘭花的生長地,也是鳥兒的樂園。萊茵河谷的沙灘風光迷人,恬靜優美,然而河流在汛期又十分兇險。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來這裡冒險,感受旅行的驚險與刺激。
冰川快車從庫爾出發後,往西一直到迪森蒂斯就進入了萊茵峽谷地區,從列車的玻璃窗望出去,河谷兩側地形之陡峭令人嘆為觀止。
迪森蒂斯(Disentis)
迪森蒂斯位於萊茵河源頭的上蘇爾塞爾瓦地區,海拔1130米。阿爾卑斯的自然美景和拉託-羅曼文化,使之成為廣受青睞的旅遊目的地。
迪森蒂斯歷史悠久,據說其名源自拉丁語Desertina,意為「荒涼的山谷」。小鎮上,得到精心保護的聖馬丁修道院,建於公元720年,是歐洲最古老的本篤會修道院之一。建成於1712年的巴洛克風格大教堂,擁有兩座圓拱頂教堂塔,粉飾精美,天花板上繪有壁畫,是瑞士格勞賓登州最重要的宗教建築之一。冰川快車就在迪森蒂斯附近攀登海拔2033米的歐伯拉隘口,然後持續下滑到安德馬特。
安德馬特(Andermatt)
安德馬特海拔1440米, 恰好處於東西向山脈和南北向山脈的匯合之處,這裡還是三條阿爾卑斯通道的交叉口。從中世紀開始,安德馬特所在的Ursern山谷就成為阿爾卑斯的交通要隘,那時,每年有六萬至八萬人途經這裡前往各處,在十九世紀時達到了頂峰。
Ursern山谷裡共有三個村子,安德馬特是其中相對最大的一個山村,設施也相對最豐富,卻依然保持著阿爾卑斯山村的寧靜質樸、清朗安閒。村子北邊有因惡魔傳說而聞名的「魔鬼之橋」以及南北幹線列車的交匯處格申恩,西邊是擁有18世紀的小教堂以及介紹聖哥達山口歷史的博物館的霍斯彭塔爾。
對於火車迷們來說,安德馬特尤其是一個休息和遊覽的絕佳去處。由齒輪傳動的Schllenen火車從格申恩車站出發,經過陡峭的山路到達安德馬特,再轉向瓦萊州或格勞賓登州。
布裡格(Brig)
布裡格地處阿爾卑斯山的辛普朗山腳下,是連接中歐和南歐之間的重要通道。十七世紀以後,辛普朗山口商道逐漸形成,到十九世紀繁榮一時,整個城市也因之興起。現在這裡也是瑞士重要的交通樞紐,是瑞士通往義大利鐵路的一條必經之路。
1973年,布裡格獨立成市。巴洛克風格的斯託卡佩城堡,由當時號稱最富裕的商人斯託卡佩建造於17世紀,曾是瑞士最大的私人城堡,現在則成為了布裡格的象徵。城堡花園雖為近年設計建造,但依然採用典型的巴洛克風格,樹籬方正,草坪整齊,噴泉流水淙淙,綠意蔥蘢而氣氛寧靜。布裡格現在的人口約為11500,小石塊鋪就老城街道透露出其古老的歷史。每周六早晨,廣場變成了集市,陽光下,充滿著融洽怡人的生活氣息。
採爾馬特(Zermatt)
採爾馬特海拔1620米,因離瑞士最著名的山峰馬特宏峰最近,且有多條線路可供一睹此峰風採,所以為馬特宏峰雄姿而來的世界各地的人們,大多首選下榻採爾馬特。
採爾馬特主街長不過五、六百米,從一端走到另一端僅需大約十五分鐘時間,沿途密布著眾多餐館、土特產店和登山、滑雪運動品商店,古樸中透著時尚、優雅的氣息。為了保護環境,小鎮不允許機動車行駛,因此,空氣格外清新,街巷分外安寧,充滿傳統的韻味。。
1865年,首次成功登頂馬特宏峰的英國探險家愛德華·威姆佩爾和他的夥伴們,也正是先在採爾馬特落腳後才開始登山的。當年,愛德華等人就下榻在採爾馬特小鎮的第一家酒店蒙特羅莎酒店。如今,位於小鎮教堂對面的這家蒙特羅莎酒店的外牆上,還鑲嵌著這位歐洲登山史上裡程碑式英雄的浮雕頭像。
馬特宏峰(Matterhorn)
冰川快車的建成開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為了讓人們一睹馬特宏峰的風採。馬特宏峰是阿爾卑斯山最美麗的山峰,也是瑞士引以為驕傲的象徵。馬特宏(峰)這個詞的原意為「平緩的草原」,或許就是指山峰位於平原之上。馬特宏峰,海拔4478米,雖然並非瑞士最高峰,因其附近沒有其他高山爭鋒,加上其特殊的三角造型,得以以其一柱擎天之姿,直指天際,從而成為阿爾卑斯山的代表,每當朝暉夕映,長年積雪的山體折射出金屬般的光芒。
在歐洲登山歷史上,馬特宏峰是阿爾卑斯山脈最後一個被徵服的主要山峰。原因不只在於攀登技術上的種種困難,也在於此峰陡峭的外形給予早年攀山者的心理恐懼,許多登山家視馬特宏峰為高難度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