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登半島餘震不斷 居民擬做長期準備

2020-12-13 搜狐網

  日本能登半島餘震不斷 居民擬做長期準備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王穎穎):日本石川縣輪島市地震災區28日上午發生了芮氏4.9級的餘震,由於餘震不斷,當地居民已在為長期避難作準備。

  石川縣能登半島海域25日發生芮氏7.1級的地震,在石川縣造成1人死亡,245人受傷,1300多棟房屋完全或部分損壞。

此外,石川縣有大約5400戶居民至今仍處於斷水狀態。

  近幾天來餘震已逐步漸少,但截至28日下午4點,觀測到的餘震仍有14次。當地居民已在為長期避難作準備。

  目前,災區復興工作正在進行中,石川縣已決定在下月底之前建成4處可供80戶居民居住的臨時住宅。

(責任編輯:梅智敏)

相關焦點

  • 櫻花與大海——日本北陸行(三)能登半島
    能登半島據說是每一個日本人夢想一生要去一次的地方,傳說在這裡靈魂可以得到淨化與救贖。而對於我來說,這是一個唯美之地。一面是櫻花,一面是大海;粉得優雅,藍得寬廣……這是一種多麼浪漫唯美的碰撞。 在能登半島,我很驚喜能沉醉在這樣的唯美碰撞中,念念不忘。
  • 餘震不斷龍目島內大部分酒店關閉 當地居民露天睡覺避險
    封面新聞特派記者 杜江茜 殷航 印度尼西亞龍目島 報導北京時間8月7日晚凌晨,印尼龍目島在經歷芮氏7.0級地震後,再次餘震。餘震持續十秒左右,島內震感明顯。四川遊客劉真被民宿老闆叫醒,跑到空地上,此後,他也和老闆一起,在室外的沙發上窩了整晚。
  • 日本北陸紀行 古樸的能登半島
    位於日本北陸地區日本海沿岸的能登半島因為地處日本的中間,又向日本海伸出去一塊,所以被形象地比喻為「日本的大拇指」。 它以輪島市為中心,是傳統工藝「輪島漆器」的著名產地。這裡淺丘起伏,間有谷地。氣候溫和。早在8世紀,能登半島就已經是日本東北方向的交通要衝。
  • 日本能登半島旅遊大盤點|日本旅遊
    那麼下面我們要介紹的就是日本金澤地區能登半島的著名旅遊景點。請盡情欣賞將石川傳統與自然緊密相連的能登半島的魅力吧!因為它剛好位於能登半島的底部位置,是驅車前往能登半島時不容錯過之處。正因為是全日本唯一一個可以開車兜風的海濱沙灘,沐浴著海風的遠遊該是何等的心曠神怡啊。
  • 志願者幫助降低日本能登半島地震損害
    日本專業人士26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平常就活躍在當地的志願者——民生委員在災後緊急應對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本次地震災情最重的輪島市居民中老年人佔據了很大比例。輪島市政府災害對策總部的山田26日在電話中對記者說,老年人容易在災害中受到傷害,但是當地的民生委員在地震發生後馬上挨家挨戶掌握居民避難的情況並及時報告市政府,如果發現避難困難的老年人,他們會協助這些老人直至抵達安全的場所。  民生委員是根據1948年制定的《民生委員法》在日本全國各市、町、村安排的民間志願者。
  • 去能登半島看海
    全日本遍布了我們的交流員,他們的偶爾串門就能帶來更立體也更豐富的島國。今天來客串的是石川縣金澤的交流員Aki,來自杭州的可愛姑娘。曾駐紮北海道兩年,對北海道有著無法比擬的深愛。對日本的吃喝玩樂各種資深,攻略高手。今天為我們帶來了她周末剛剛去的能登半島的大海。
  • 日本北海道強震餘震不斷:近300萬戶斷電 核電站安全
    綜合日媒報導,日本北海道6日凌晨發生6.7級強震,本次地震未引發海嘯,強烈餘震仍在繼續。地震已造成多人受傷,部分建築損毀,近300萬戶斷電,當地學校今日停課,鐵路服務暫停。據悉,附近核電站的核燃料得到了安全控制。
  • 吃貨的偶然發現——能登半島的那碗能登丼
    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雜誌上介紹能登半島,一看地圖就在富山市不遠的地方,其實走下來還是挺遠的,主要路都是國道,速度上不去。穿過石川和富山的地界山路就直接沿日本海行走,這一段路叫:能登山海道,今日天氣很贊~走走停停間就到了能登港口——輪島,也是能登最繁華的地帶。
  • 大家都不知道的日本小眾旅遊目的地!能登半島,又被稱作「雪國」
    能登半島位於日本北陸地區的石川縣,是突出於日本海的較大的半島。該半島由於受到黑潮分支對馬海流的影響,儘管是向北突出,但是平均氣溫較高,屬面日本海型(本州面臨日本海的地帶)的氣候,冬天持續陰沉的天氣較多。不過即使是冬天也不會特別寒冷。
  • 日本石川河豚捕獲量奪回日本第一 能登半島成主產地
    人民網東京6月27日電 據日本媒體《北國新聞》報導,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的統計數據,2017年石川縣的天然河豚捕獲量超過600噸,捕獲量時隔兩年再次位居全日本第一。
  • 日本3·11大地震9周年:災區餘震不斷 民眾最期待這個事
    3月11日是此次地震發生9周年的日子,目前災區依然餘震不斷,重建之路任重道遠。據報導,日本氣象廳10日稱,在3⋅11大地震的餘震區域,近一年內觀測到1級震度(地震烈度)以上的地震就有368次,這與大地震發生後1年內觀測到的8112次相比大幅縮減,但與地震發生前的平均1年地震306次相比,依然十分可觀。對此,日本氣象廳表示:「鑑於餘震多發狀態仍在持續,民眾仍需要注意」。
  • 日本熊本地震4.7萬災民仍無固定住房 餘震不斷
    據日媒報導,日本熊本縣政府本月13日透露,截至3月底,因兩次觀測到最大震度(日本標準)為7的熊本地震而在臨時安置房等處生活的災民達47725人。 報導指出,由於居住在政府租借的民間租賃房屋「視同臨時安置房」的災民增多,該數據比2016年年底增加了約4300人。
  • 美麗的能登半島----日本北陸地區
    在地圖上挑來挑去,最終決定去日本的北陸地區,美麗的能登半島。趁著這次端午小長假,小編自駕了一次北陸三日遊。雖說,時間安排的滿滿的,但是心裡卻覺得快樂又滿足。下面,小編就把這次自駕遊的路線給曬出來。想去的小夥伴們可以作為參考。北陸地區屬於日本的鄉村,地區內最大的城市金澤人口也只有60多萬。但是這裡民風卻非常純樸,人與人之間都很親切。
  • 日本調查:用來做武器最強的半島
    原標題:日本調查:用來做武器最強的半島 去旅行的時候大家可能都曾產生過一些有趣的幻想。有些旅遊地雖說是名勝,但有時卻讓人感覺並不是很有趣,綿綿不斷的大自然風景也難免厭倦,這時候如果發揮一下想像力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日本國土中有很多半島,哪個半島拿來做武器戰鬥力比較高呢,日本網站對此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 日本能登半島附近海域發生7.1級地震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本州島西海岸的石川縣能登半島附近海域3月25日早上9時42分左右發生芮氏7.1級地震,目前已經造成至少1人死亡40人受傷。首都東京有明顯震感,日本氣象廳已經發出海嘯警報。  日本氣象廳警告說,石川縣可能發生浪高50釐米的海嘯。
  • 唐山大地震「餘震」未絕 解讀「地震後的幽靈」
    至今,這一地震帶的活動仍然活躍,而且地震的活動規律符合餘震的一條重要定律——「大森定律」,所以目前這一地區發生的地震仍是「新馬德裡大地震」的餘震。餘震是在地震主震之後發生的震級弱於主震的地震。特大地震發生後,餘震時刻都可能發生,其中多數是人類不能感覺到的微震,但也有極具破壞力的大地震。由於餘震難以預測且容易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因此也常被稱為「地震後的幽靈」。
  • 日本千葉縣發生6.1級地震,系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餘震
    6月25日上午,日本千葉縣東北部觀測到芮氏6.1級、烈度不足5度的地震。東京都有明顯震感。日本氣象廳認為,此次地震為東日本大地震的餘震。震感較強的地區今後一周內可能還會發生烈度不足5度的地震,氣象廳呼籲居民注意警戒。
  • 日本或還有8級餘震引發10米海嘯 東北陸地下沉
    「地震不可預測」  同日,東京大學教授羅伯特·蓋勒撰文稱,地震無法預測,日本政府不應繼續毫無效果地預測,而應做好準備以應對這一「不可預知」的風險。  共同社援引這名美籍研究人員的話報導:「日本(始終)置身地震危險中,無法評估特定地區的風險。」他建議日本政府,「坦誠告知公眾,地震不可預測」。
  • 山東半島與古代北方海上絲綢之路
    徐福是一位長期活動在山東沿海一帶的方士,他利用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的心理,以到海外求仙為名,贏得秦始皇信任,為其準備了遠走海外所必需的人員和物資,然後揚帆東渡,沿著北方海上絲綢之路到了朝鮮半島南部與日本列島。徐福東渡為秦末漢初躲避苛政和戰亂的山東半島居民指出了一條走出海外謀生的途徑,而方士們宣傳的海外有仙山、仙境、仙人,以及不時出現的「海市蜃樓」幻境更是激勵人們走出海外去追求一種理想生活。
  • 餘震陰影籠罩下的熊本城
    4月14日晚,日本熊本縣發生6.5級地震。強震目前已導致9人死亡,近千人受傷,住房等財產損失嚴重。15日,新華社記者走進受災最為嚴重的熊本市益城町,現場瓦礫遍布,餘震不斷,救災活動在餘震陰影籠罩下進行。 受地震影響,多個在熊本機場起降的航班被取消或延誤。在熊本機場內,不少旅客因航班延誤而滯留,機場內餐飲店暫停營業,旅客只能以泡麵充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