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蘇州看園林你一定會到蘇州博物館,它是貝聿銘大師封山之作

2020-12-16 千河觀風情

千河觀風情,每日更新,帶你看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對於蘇州,很多人還是非常嚮往的,畢竟也是詩文中常見,名聲在外,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城市之一呢。蘇州確實很漂亮,是一個非常古樸的城市,小編走得過的城市,蘇州古韻保存的是最好的,整個城市都是那種粉牆黛瓦,很有辯識度。白白的牆,黑黑的瓦,顯得特別素淨。不過來蘇州基本都是看蘇州園林,蘇州園林可是世界遺產,怎可錯過呢?所以相信每個來蘇州的人都會與拙政園,留園,獅子林相聯繫,不過,相信每一個來蘇州的人也都會到蘇州博物館,你會不知不覺的就走進這個博物館,因為它的位置就在拙政園和獅子林之間,也在平江路上,你走著走著就會到這個館了。

一進蘇州博物館你就會看到一幅大型的山水畫,在非常高的白牆下,錯落有致的擺放了一些石山,這畫面不要太美,據介紹,這些石頭可是用真石打造,還經過燒制,顯見經過了不少功夫才達到效果,人們不禁會問,這麼用心的博物館,設計者是誰呢?答案就是世界知名的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他對於這一處的山水畫是十分重視的,他的創意來自於米芾的山水畫,非常別具匠心。

貝聿銘本來就是蘇州人,小時侯就在蘇州長大,想當年的獅子林就是他家的,貝老自然對這裡特別有感情,否則也不會在退休十多年後接受了這一設計邀請,這座博物館是他的封山之作,貝老可是世界級的建築大師,一生設計了多個知名的建築作品,比如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美國華盛頓的國家美術館,日本美秀美術館等等,他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據說蘇州博物館設計要求非常難,原因為就是它的周圍都是古蹟,拙政園,太平天國忠王府等,也許只有貝老才有這個把握建好這個博物館吧。

這座博物館也是一個極富現代感的作品,但跟周圍的古蹟互映得特別好,也採用了江南園林建造的一些法則,比如借景,活水,移步換景等等,但是整體還是具有現代氣息,絕對是一個精品了。

依然是粉牆黛瓦,不過並不是古建常見的磚木結構,而是用了玻璃鋼結構,屋頂也沒有用常見的小青瓦,而是用了花崗石,色彩不變,更富現代氣息。

蘇州博物館有一萬多平,設計了很多庭院,其中一個大庭院,九個小庭院,展示了江南的園林風格。

走走蘇州,自然少不了會到這個博物館看看的,相信一定會讓你感受到大師作品的風採的。

到蘇州,從古香古色的蘇州站出來,搭乘遊1、遊2、遊5、55、178、202、309、313、518、529、923路等公交車很容易就來到這裡,蘇州的精華的景區都在這一塊了,有八百多年平江湖還保持著老樣子,拙政園,獅子林都匯於此,附近的美食,酒店也是超多,多少人到蘇州的第一站都是在這裡度過的呢?

相關焦點

  • 蘇州博物館,貝聿銘大師封山之作,美輪美奐,令人驚嘆!
    蘇州博物館是著名華人設計大師貝聿銘的封山之作。大師設計,現代與傳統的結合,美輪美奐,令人驚嘆。圖為中心廣場視角的蘇博建築。蘇州博物館是著名華人設計大師貝聿銘的封山之作。大師設計,現代與傳統的結合,美輪美奐,令人驚嘆。圖為中心廣場視角的蘇博建築。
  • 蘇州博物館,國內十大最美博物館之一,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封山之作
    近幾日,各大媒體新聞都在報導著名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的消息,網友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緬懷,我們震驚於噩耗,更深懷感念,貝老出生蘇州名門,出自他手的知名建築有很多,比如享譽海外的法國羅浮宮金字塔,美國的甘迺迪圖書館等,在中國當然也有貝老的傑作,香港的中銀大廈和國內十大最美博物館之一蘇州博物館
  • 貝聿銘完成了最後的封山之作 為何仍要堅持設計這座博物館
    到底是蘇州的溫婉還是卡達的神秘讓貝聿銘大師更為心動,從而留下了他最後的「封山之作「呢?這個問題想必現在已經無人可以解答。大部分人都會知道蘇州博物館,甚至也去過,我甚至也很難忘每逢五一,十一假日蘇博的萬人空巷,然而如果你有機會,去卡達看一看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這座大師真正的封山之作,那麼可能你會對於大師一生的追求和設計有更深刻的印象和了解。整座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就像是一個蒙著面紗少女面帶微笑歡迎著每一位到訪的遊客,同時卻又是如此的神秘,單單從外觀而言你很難想像她的內部是何等的藝術和現代化。
  • 蘇州博物館,貝聿銘封山之作,一起感受青瓦白牆的蘇式情懷
    上次去了蘇州的拙政園,這一回琳琳打算來逛逛蘇州最具文藝範的博物館——蘇州博物館,下面琳琳就來和大家分享這一趟博物館奇遇記啦。琳琳提前在官網上預約,可以不用排隊直接在門口取票進館,免費參觀。想要走綠色通道的小夥伴們記得要提前一星期預約哦!這座建築是世界著名的華人設計師貝聿銘先生設計的作品,很多人就是奔著一瞻大師之作而來的。
  • 蘇州博物館,最美中式博物館,看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解讀蘇州文化
    貝聿銘先生將蘇州視為故裡,這裡也是貝氏家庭的根基所在。蘇州博物館的建設讓貝聿銘先生將故鄉情懷、中國文化、建築心得全部融合到了一塊,他親切的稱蘇州博物館為「我的小女兒」。下面我們將從四個部分來解讀蘇州博物館的前世今生。
  • 建築大師貝聿銘:他有個最美的「小女兒」在蘇州
    鳳凰衛視12月3號《文化大觀園》,以下為文字實錄:解說:它是貝聿銘的封山之作,粉牆黛瓦,移步換景,它又是珍藏著悠悠千古的現代盒子,建築大師深藏內心深處的故鄉情懷,蘇州味道,發現江南之美,《新蘇博十年路》,《文化大觀園》正在播出。他叫貝聿銘,再過整整五個月,他就是滿100周歲的老人了,他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 被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稱為小女兒的蘇州博物館,有什麼來頭?
    一部《都挺好》的熱播,讓一向低調的蘇州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如果說內斂的蘇州人總是羞於表現,那麼這座城市無處不在、風格鮮明的建築,大概是表達的唯一出口。想要了解一座城市,一定要去當地的博物館看看,這句話真的是很有道理。
  • 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華裔建築師之一,蘇州博物館則是他的封山之作
    百度百科發布上圖為貝聿銘正在設計蘇州博物館貝聿銘,男,祖籍蘇州,是蘇州名門望族之後,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百度百科發布上圖為夜幕中的蘇州博物館去過蘇州的朋友們都知道,蘇州有一座非常著名的博物館,就是蘇州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凝聚了當今世界著名建築藝術大師貝律銘老先生的一生所學和建築設計精華的所在
  • 被譽為貝聿銘「小女兒」的蘇州博物館,到底有多「豪橫」?
    貝聿銘是江蘇蘇州人。歷史上的貝家是蘇州名門望族,在蘇州定居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著名的「獅子林」曾是他們的私家園林,貝聿銘小時候就住在僅一街之隔的蘇州園林獅子林。由於這個特殊的歷史淵源,在1991年,蘇州市政府曾邀請貝聿銘到蘇州做項目。
  • 排隊也一定要去的蘇州博物館,看秘色瓷蓮花碗,觀貝聿銘作品
    在蘇州博物館的那條街上,有著名的園林獅子林和拙政園。而路口的蘇州博物館門前總是會看到有好多人排隊排到臨頓路的情景。這條與貝聿銘先生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街道,熱鬧非凡。貝聿銘的叔公曾買下過獅子林,後來捐獻給了國家。貝聿銘早年也曾在這裡的「獅子林」居住過。
  • 蘇州博物館簡程,貝聿銘大師之作
    蘇州博物館的大門入口,早上九點鐘開門。開門之前已經是長長的隊伍了,因為是周末,到下午4點閉館,都會一直維持這樣的排隊狀態,當然高峰時更恐怖。從外面大概可見博物館的整體建築風格。旁邊是拙政園和忠王府。排隊圖2博物館的設計大師貝聿銘的介紹。
  • 世界級建築大師貝聿銘走了,晚年主持設計的蘇州博物館驚嘆於世
    當時的上海開放程度極高,有著最新的建築、最新的潮流,有著「遠東第一高樓」之稱的國際飯店是貝聿銘當時最喜歡的建築之一,當時,每天中午放學,貝聿銘就會乘電車到「大光明」,碰上新片上映就躲進電影院看電影,沒有新片就坐在梧桐樹下。他著迷於它的24層樓高和二百多個房間的龐大體量,甚至回到家還像模像樣地畫了一份建築圖紙。
  • 世界知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封筆之作——蘇州博物館 |遊玩攻略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參觀她的博物館。蘇州這座擁有近2500年的歷史,要想探尋這座古城的過往,來參觀蘇州博物館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本地出土的各種文物展示藏品講述著這座城市的一個個神秘的故事,帶領我們走進她的歷史深處。
  • 蘇州博物館前館長憶貝聿銘:他心愛的「小女兒」是這樣誕生的
    2019年5月16日,著名華裔建築設計師貝聿銘先生去世,享年102歲。貝老生前的封筆之作是蘇州博物館新館,他親切地稱她為「我的小女兒」。貝先生跟我說了一句話,他說,張館長這一點上你一定要聽我的,他說我為什麼要把這個展廳設計的不是太大,最重要的考慮就是蘇州博物館的藏品沒有大件的東西,都是「以小以精以巧」來取勝的,小東西放在大空間裡面,這個就不對了,所以在蘇州博物館未來展廳,它的空間不能太大。記者:其實貝聿銘先生在設計之前做了很多功課。
  • 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 蘇州博物館新館奠基
    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 蘇州博物館新館奠基 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奠基儀式十一月五日舉行。貝聿銘和中國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等海內外嘉賓共同為蘇州博物館新館奠基培土。
  • 貝聿銘在85歲建造的蘇州博物館,共有萬件藏品,你去過嗎?
    在每一個城市中都會有博物館,在那裡,人們可以感知歷史,看遍文化發展,蘇州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美麗富庶,文化底蘊豐富,蘇州博物館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歷史藝術性博物館,堪稱最美現代中國風建築,建立於1960年,坐落於蘇州市東北街,建造者是著名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
  • 貝聿銘先生「眼中的星」—蘇州博物館
    一座城,最有文化教育意義的便是當地的博物館了。人們都知道蘇州博物館,卻對其設計師貝聿銘老先生、設計過程、設計困難、愛國情懷等只是略知一二。沒關係,這篇文章將給你揭露蘇州博物館下的神秘面紗。貝聿銘先生祖籍位於江蘇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於20世紀30年代赴美留學,曾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抽象現代建築學。曾獲得1979年美國建築學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1986年裡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 貝聿銘和蘇州:生於名門在獅子林長大,把蘇州博物館叫小女兒
    據央視新聞報導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和故鄉蘇州有著難以割捨的情誼今日,為貝老送別!貝聿銘在獅子林貝聿銘少時與堂兄弟們在獅子林中玩耍,假山中的山洞、石橋、池塘和瀑布給了他無窮的快樂與幻想。在蘇州的三個夏天,讓貝聿銘先生銘記一生。園林中的生活讓貝聿銘意識到:人以創意為自然添色,自然也激發人的創作靈感。這個理念成為他設計生涯的原點。
  • 貝聿銘的尋根之路——從香山飯店到蘇州博物館
    其代表作華盛頓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及巴黎羅浮宮博物館擴建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但貝聿銘進入中國後的作品,自香山飯店、中國銀行辦公大樓以及後來的蘇州博物館等,均顯示出非常有趣的設計調整,有意識地通過現代建築設計語言來解讀和翻譯中國傳統文化——也就是方曉風教授提出的一種文化的尋根。
  • 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小女兒」,蘇州博物館為何能獲獨寵?(附蘇州博物館新館資料)
    貝家在蘇州已經六百年了,我與蘇州是有感情的。」——貝聿銘蘇州博物館是建築大師貝聿銘送給家鄉的禮物這個可傳世的經典園林背後經歷的困難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文末附貝聿銘蘇州博物館新館資料合集 這座博物館的建造本身就充滿勇氣,稍有不慎,就會成為千夫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