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氣晴朗,秋高氣爽,萬裡晴空,藍天白雲。是蘇州最近難得一遇的好天氣,很適合出去郊遊。今天就和我同學去玩蘇州著名景點,也是蘇州旅遊景點的標誌,蘇州虎丘。
虎丘位於蘇州城西北郊,距城區中心五公裡,為蘇州西山之餘脈,因周邊地形脫離西山主體,成為獨立的小山。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葬其父闔閭於此,葬後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高34.3米,古樹參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巔。《吳地記》載:"虎丘山絕巖縱壑,茂林深篁,為江左丘壑之表。"向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
沿著七裡山塘街坐船,走水路一直可以到達虎丘。山塘街位於江蘇省蘇州古城西北,東西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西至"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全長約3600米,約合七華裡,故稱"七裡山塘到虎丘。
虎丘景區現有面積100公頃,保護區面積475.9公頃,作為蘇州的一個重要旅遊窗口,虎丘屢獲殊榮,先後被評為全國首批十佳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也是蘇州園林的典範。
傳說劍池不是天然造化之物,而是靠人工斧鑿而成,水中有著春秋末期吳王闔閭的許多寶劍,劍池下面埋葬著吳王闔閭的屍體和珍寶。也是春秋戰國時代著名鑄劍師幹將莫邪鑄劍的地方。
劍池長約45米,深6米,終年不幹,清澈見底,可以汲飲。唐代被譽為「天下第五泉。當時,秦始皇稱帝後為了找到吳王闔閭的墓穴,於是調兵遣將,從鹹陽不遠千裡到達虎丘山下安營紮寨。他們四處打聽,八方開掘,可是折騰了好久卻一無所獲。新中國成立以後也對虎丘劍池抽乾水對裡面進行清理過。
據說虎丘中最引人入勝的古蹟名勝就是傳為吳王闔閭墓的劍池。「別有洞天」圓洞門旁刻有「虎丘劍池」4個大字,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獨子顏頵所書。
到虎丘不得不看的就是虎丘斜塔了也是虎丘的標誌,塔高47米,八角七層,青磚造就,此塔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落成於北宋建隆二年(961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這座江南最古老的大型磚塔在建造時地基就有局部沉降,以後歷次修葺,並沒有控制住塔身傾斜。1976年,該塔出現危險情況,塔墩裂開,墩磚壓碎,當時有關部門立即採取臨時排險措施。1981年,又進行了第二次加固修繕。使這座古塔控制了傾斜。經測定,塔身的傾斜度和沉降都處於穩定狀態,現在塔頂中心偏離塔底中心2.32米,塔身傾斜度為2.47度,被國外建築學家稱為"中國的比薩斜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