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神作《記憶碎片》,懸疑燒腦倒敘講故事,看到最後才會懂
如果有一個無法建立新記憶的人,他未來過的每一天都會被遺忘,這樣的人該如何度日?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萊納自從某次家中被人闖入妻子被姦殺他也被擊昏後,就喪失短期記憶力,無法建立新的記憶,人生停滯在事發當晚,他只能記得那次暴力事件的片段點滴,以及在那之前的人生。於是萊納決心化身為復仇使者,定要找到逃逸的殺手,為妻復仇。
影片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第二部長片作品,改編自他弟弟所創作的短篇小說,其中採用的手法非常大膽,當年還是初生之犢的諾蘭已經展現出過人的自信。電影一開始即為故事的結局,片頭的謀殺就是整段時序的最後一刻,只是觀眾還不知它的意義。
之後劇情分做兩條線,一條彩色畫面的故事線採用倒敘,一段段倒回去讓觀眾慢慢推測某一神秘女子娜塔莉與片頭被殺的泰迪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另一條黑白畫面的故事則是往前推移,內容是萊納在電話上與某不知名人物談到過去擔任保險專員時處理的一個失憶案子。兩種敘事不斷穿插出現,在片尾匯集至同一時刻,並帶來最驚人也最痛心的重大轉折與結論。
電影巧妙的不斷插入一小段以正敘表現的故事,好讓倒敘的部分能在最適當的位置中斷。就觀眾的角度而言,我們就像那記憶有問題的主角一樣,從最近發生的事情開始,一個片段一個片段的想起前面發生的事,最終將一切串了起來。我們先發現有人被綁在衣櫥裡,才想起之前跟這個人有過爭鬥;先被酒吧裡的人訕笑,才發現自己喝的啤酒幾分鐘前才被吐了口水。
最後的結局令人震驚,觀眾意識到整個追查的過程,不過是主角逃避現實的過程。正如他故事裡的薩米,他的失憶症是心理因素,恐怕在他的內心一直都知道一切的真相,但他沒有辦法接受,不斷逃避真相,於是為自己一再的建構謎團。他熱衷於追查謎團的過程,就像玩遊戲一樣,結局固然令人感到心滿意足,但很快的又會想再玩一次,到底有沒有這起謀殺案都不重要,追查的過程好玩就好,能讓主角忘去現實就好。
由於時間無法療愈他,這場以暴制暴的復仇遊戲恐怕永遠無法終結,也令他成為別人利用的目標。片中有人問萊納「如果你不記得那個復仇,那麼復仇還有意義嗎?」,萊納給出了一個氣勢磅礴、正氣凜然的答案。但從旁觀者的角度看,的確,復仇對萊納本身恐怕沒有意義了,因為他記不得,所以永遠無法感受到平靜,也因為無法有新記憶的他,永遠與那個傷痛如此接近。因此他恐怕不會有勇氣停下腳步面對,而必須不斷找理由走上復仇之路,直到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