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28日訊 今年9月新學期開學,寧波新城第一實驗等幾所學校推出了自助午餐,起初老師們顧慮重重,擔心浪費大、就餐秩序亂……三個月下來,老師們驚訝地發現,原先的顧慮是多餘的——學校自助餐,也是學生自主餐
學生在吃自助餐。(李超 王博 攝)
新城第一實驗學校,學生在排隊取用自助餐。(李超 王博 攝)
我市多所學校推出自助午餐,每餐10個菜,色香味俱全;自助模式吃飯,剩飯剩菜顯著減少;孩子們吃得開心,家長也放心。專家說,自助午餐以學生為本,是就餐形式的一種改革,更是對學生文明素質的一種培養;自助餐也是自主餐,表面看是關注學生飲食興趣,實質上是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理念的體現。
自助午餐深受學生喜愛
上周四中午11時,記者走進寧波新城第一實驗學校的食堂。熱氣騰騰的菜品已經擺放出來了,鹽水蝦、土豆餅、番茄炒蛋、蛋黃南瓜、排骨燉玉米……葷菜和素菜加起來總共有10道,主食是米飯和炒麵,外加洗得乾乾淨淨的水果,更是確保了學生們的所需營養。
菜餚、主食和水果,學生們可以隨便吃。每道菜都放在保溫車上,全程保溫,看起來熱氣騰騰的。
食堂共設立了9排保溫餐車,可同時為18個班級供餐。每個班級的同學排成隊,拿餐盤依次取菜。看到喜歡的菜品,學生們兩眼放光,前後小聲地交流著,把菜夾到餐盤裡。在每個班學生取菜時,班主任站在一邊觀察,如果學生選擇的菜品過於單一或者食物太少,就會馬上提醒,讓學生注意葷素搭配,多吃一些身體才能棒棒的。大多數學生能自覺葷素搭配,也不多拿,待吃完再加。
選擇好食物後,學生們會以班級為單位坐在一起,每一桌都安排了「桌長」,負責給同桌的同學盛湯。湯在每張桌子的中央,精心熬製,濃稠適度。
「你們喜歡吃學校的飯菜嗎?」「喜歡啊,大家都喜歡,每天吃很多。」「你盤子都空了,為什麼不多拿點?」記者問其中一位叫陳佳藝的女學生。「拿多了吃不下會很浪費的。」她說。
11時30分,四至六年級的學生已經陸續吃完了飯,每個學生的盤子裡都是空空的,幾乎沒有剩餘。利用到11時40分的一點時間,食堂工作人員忙著把熱乎乎的新菜補充到保溫車上,供11時40分下課的七年級至九年級學生食用。考慮到第二批用餐的學生食量稍大些,工作人員特別貼心地給每份菜都增加了分量。
下課鈴聲剛響,高年級的學生就開始湧向食堂。
12時30分,等所有學生用餐結束,記者特意查看了一下餐廚垃圾桶,發現1200多名學生用餐,只有不到半桶的蝦殼、骨頭、果核和湯汁,幾乎沒有什麼剩飯剩菜。食堂裡負責收餐盤和垃圾桶的工作人員說,每天情況都差不多。
「光碟」行動發揮到極致
記者隨後調查發現,寧波十五中、江北中學和惠貞書院食堂的自助午餐菜品種類同樣豐富,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學生們吃得津津有味;根據用餐場地的大小和學生人數情況,每所學校安排了不同的用餐順序。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與之前的外配送餐和食堂份飯相比,自助午餐菜餚品種多了,品質提升了,浪費反而大大減少了。
林其益是一名資深餐飲經理。他所在的餐飲公司通過招投標,承包了寧波新城第一實驗學校的食堂。他介紹,寧波新城第一實驗學校之前配餐,按兩葷兩素12元的標準給每個學生配好同樣的飯菜。1200多個學生吃完午餐,剩飯剩菜能裝滿6個垃圾桶,裡面常有整隻雞腿、整塊小排,還有整盤蔬菜,浪費驚人。而如今,1200多個學生吃完午餐,包括骨頭、果殼、蝦皮等食物殘渣在內的垃圾不超過半桶。食物浪費比之前大大減少,反而讓企業節約了成本。
「我們的學生自助午餐可以做到兩周內不重樣。每次飯菜,我們都會讓食堂做數據統計,看看哪些菜學生喜歡吃,哪些口味學生偏愛。」寧波新城第一實驗學校校長陸琦說,分析學生們「口味」的過程中,也充滿了樂趣。比如,本來以為寧波的學生會喜歡吃魚、蝦、蟹,實際情況大相逕庭,不少學生說是「吃起來麻煩」。為此,學校特別讓食堂在烹飪上下功夫,儘量把去殼的魚、蝦、蟹擺上餐桌。再比如,每次推出油炸食品,都會被學生們一掃而光。學校就特別建議食堂,在推出油炸食品的那天,給每個學生配上一瓶酸奶來加強消化。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食堂自助午餐的口碑越來越好。如今,來食堂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每次看到學生們滿意的笑臉,陸校長也越發覺得信心滿滿。
各方曾經有過各種擔憂
在寧波新城第一實驗學校準備推出自助午餐時,食堂經理、家長甚至學校老師都表示過擔憂甚至質疑。
食堂主要擔心的是12元的餐標做學生自助餐會虧本。一方面,做自助餐要重新改造後廚設備、添加大量的保溫車,增加廚師和服務員人數;另一方面,自助餐對食材要求更高,加之學生年紀小,遇到喜歡吃的肯定會加很多,容易造成食物浪費。為了幫食堂打消顧慮,學校專門在九年級和一年級孩子中做了試運營。結果發現,食量最大的九年級孩子,像雞腿、螃蟹這樣成本較高的食物,每個孩子每餐也就選擇一個,加起來所吃的食物成本和之前份飯形式差不多;一年級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也沒有鋪張浪費,吃多少添多少。經過一段時間運營發現,企業管理成本雖然增加了,但效益反而提高了。
第二個擔心來自於家長,不少家長以為搞自助餐會提高餐標,但事實表明,餐標仍維持在12元不變,這也給家長們吃了定心丸。
第三個擔心是班主任老師。學校每天午休的時間並不多,加之班主任老師還要上課、管理學生。不少老師擔心推出自助餐後,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午餐時間管理學生。結果,在試運行期間,高年級學生出奇地自覺,而低年級學生也很聽老師指揮,排隊打菜、按需取用、文明用餐。
陸校長在推出自助午餐之前去過多所學校調研,特別是看到日本學生吃自助午餐的情景,更是堅定了他在學校裡推廣自助午餐的信心。在他看來,自助午餐不但提高了飲食水準,更提升了學生的文明修養。為了把「吃飯也是一門修養」的理念更好地植入學生的心田,陸校長還為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學生安排了「文明小餐桌」課程,除了教學生們用餐文明,還讓學生輪流擔任「桌長」,監督自己和其他同學吃飯,幫同學盛湯,從小學會自我管理和樂於助人。
最近,他們從每個班級裡選出一位家長代表,邀請他們到學校餐廳參觀檢查,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用餐,檢查餐廳食品安全,還可以監督孩子吃飯情況。下一步,更多的學校打算聘請營養專家,為學生餐的膳食結構「出謀劃策」。
意義不僅是就餐形式的改變
前不久,寧波新城第一實驗學校303班同學拍了一段微視頻,記錄了他們的吃飯過程。視頻裡,每天開始吃飯時,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餐具雙手輕拿輕放,吃飯不發出聲音,加飯有序排隊,把吃不下的水果帶回教室……用餐完畢後,「桌長」會留下來,擦桌子、送餐具、打掃衛生,把食堂打掃得整潔一新。每個學生都會靜靜地吃完盤中的食物,因為他們從小就知道,吃好午餐才能保障一個下午的身體需要。
對此,全國模範教師、國家「人民教師獎章」獲得者、高新區外國語學校教師羅光獎頗有感觸。他認為,「自助午餐」不僅是以學生為本,學生就餐形式的一種改革,還是對學生文明素質的一種培養。在國外,很多優秀的學校非常重視培養學生「餐廳裡的教養」。現在我們一些學校在「自助午餐」過程中,堅持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按量取用;弘揚美德,珍惜糧食」,倡導學生「文明禮貌,安靜就餐;自行保潔,打掃衛生」,同時要求學生「葷素搭配,注意營養;科學飲食,健康生活」……這一切,都是非常可取的。
寧波大學教育學博士王浩認為,自助餐也是自主餐。自助餐在學校的出現,為學生在飲食方面提供了多種選擇的可能性,這種提供,表面上來看是關注到了學生的飲食興趣或習慣,實質上是尊重學生作為個體獨立性理念的一種體現,也是信任學生教育理念的折射。對學生的信任,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他們今後邁入社會有很大幫助。
我市校園食堂主要有四種模式
第一種是完全依託食品公司的外部配送,這種方式主要存在於老城區的校園裡,由於食材運輸途中長期處於保溫箱內,容易出現加熱過度、食物口感差等問題。
第二種是半成品加工車間,學校採購一部分原材料,另外一部分在送餐公司初加工基礎上再加工,並將午餐以份飯形式送到教室。這也是目前最常見的模式。
第三種是學校自辦食堂。根據浙江省教育廳文件規定,學校自辦食堂盈利不能超過4%。考慮到自辦食堂要聘請員工,還要騰出場地,4%的低利潤和要承擔的高風險不匹配,因此這種模式最為罕見。
第四種是食堂外包,也比較常見。學校要對餐飲企業提出細緻要求,並負責監督,確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