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民間美食:「油炸知了猴」好吃到流淚

2021-02-27 大連味道生活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新朋友直接關注查看內容。

「大連味道」是水產行業的新軍,誕生於讓自己親人吃到放心海鮮的初衷,一直懷著讓所有愛吃海鮮的人都吃到新鮮無汙染海鮮的簡單夢想,希望你的選擇會讓我們的夢想多一份堅持!安全、營養、美味——大連味道只賣沒有汙染的海鮮。

引導語:入夜,公園樹林中一閃一閃透出點點光亮。你會發現男女老少,一手拿著手電,一手拿著竹竿和礦泉水瓶,逢樹就搜、樹根四周也要仔仔細細來回檢查……看起來神神秘秘,知道他們到底在幹什麼?小編告訴你吧,他們在找知了的幼蟲——蟬猴,大連人叫它「知了猴」。小時候聽老人說「這東西蛋白質很高,對人體很有營養,用鹽水洗一遍,再用清水洗一遍,之後用油炸,黃稜稜脆生生香噴噴,味道沒治了。

在坊間,有蟬猴勝似「唐僧肉」的說法。

大連民間美食DIY油炸知了猴做法:

先用鹽水洗一遍,再用清水洗一遍

鍋裡加入橄欖油,不要太多,油鍋燒至四成熱後下鍋炸,炸至酥脆,直到蟬衣變成金黃色時就差不多了,控油撈出裝盤待用

然後撒入細鹽和味精,孜然,辣椒粉即成。聞聞吧,那味道別提多香了。

仔仔細細地咬嚼了足足十分中,碗空,酒還有。沒吃夠。哪兒去?摳知了猴去也。

趕緊投入戰鬥吧,將地戳戳的窩窩眼眼。。。。。。。。。。

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來到鼎山公園這裡有一個圓形廣場,供市民鍛鍊,廣場四周是一片茂密的樹林。沿著健身道走了幾步,就看到樹林中一中年男子,每人拿一個手電、一根竹竿,還有一個礦泉水瓶。每遇一棵樹便拿手電在樹根四周的泥土仔細照射。問他在尋找什麼,他答「沒找什麼,隨便看看。」之後繼續尋找。

一位老者正蹲在一棵樹下,試探著把竹竿插進泥土裡,但很快他就起身去「檢查」另一棵樹了,老者手中的瓶子已經裝了一半了。老人家說,「我們都在找知了的幼蟲,鼎山公園樹木茂盛,這裡的幼蟲特別多。」上張工作照發現目標,下手!!

下面是一組分鏡頭,圖解一下怎麼摳知了。帶個醫用的鑷子。現在摳知了的人多,時間緊任務重,來不及採用小樹枝探進洞中引誘知了猴出洞。如果鑷子不湊手,土法也行,發現小洞,用小指頭或小樹枝探進去,然後就勢一抽,帶出洞口的泥土,下面的洞瞬間寬了許多,然後用食指拇指將猴捏出。發現一個小洞,沒跑,絕對裡面有知了猴。

再近一點,已經看到知了猴啦

掀開洞口的泥土,裡面豁然開朗

金蟬出洞啦

心情大好,接下來,贈送一樹鮮花,摳知了的現場照的。

編後語:在烹製蟬猴時,一定要將其加熱弄熟,防止蟬猴裡含的病原微生物進入人體,對人體產生危害。提示:蟬是林業上的害蟲,捉它不會對大自然造成什麼危害。

相關焦點

  • 越南人夏天愛吃的昆蟲不是知了猴,而是「它」,東北人也賊愛吃!
    盛夏已到,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都紛紛地在上市中,像桃子、李子、西瓜等,其實除了這些植物之外,像一些昆蟲啥的,現在也特別多,愛吃昆蟲的人福利可真不小呢,油炸螞蚱、知了猴這些,味道也都是相當不錯的,不過說到昆蟲美食的話,誰能比越南人更愛吃,在我國的話,可能只有東北人能跟他們相匹敵了吧
  • 安徽蟬幼蟲成美食 金蟬被稱唐廋肉知了猴養殖技術受推崇
    核心提示: 【安徽蟬幼蟲成美食 村民一個夏季能掙上萬元】當地居民劉大爺提著一小桶開始從白楊樹林裡逮起知了猴(蟬),一晚他正常能逮五斤到八斤左右,
  • 在農村裡夏天知了猴比龍蝦還受歡迎,知了猴吃的時候,要剝皮嗎
    一年一度唐僧肉來襲,入伏之後,金蟬開始出土,一年一度的饕餮盛宴,在這酷暑來臨之際,地下的美味才能慢慢的爬出地面,知了猴也被稱之為比小龍蝦還美味的昆蟲,味道鹹香宜人,價格也是一路的飆升,作為原滋原味的知了猴,吃的時候自然是囫圇個吃最為大眾,捉到之後清水洗淨,用鹽水醃製過後,在用油炸味道才更酥脆,知了猴的外皮要不要進行剝離呢?
  • 知了猴價格飆升 蟬幼蟲究竟有什麼營養價值
    有研究表明:每100g知了猴若蟲含蛋白質72g、脂肪15g,與其它相同重量的動物蛋白含量相比較:它是瘦牛肉的3.5倍,羊肉的3.8倍,瘦豬肉的4.3倍,鯉魚的4倍,雞肉牛肉的3倍,雞蛋的6倍,吃三個知了,就相當於我們吃了一個雞蛋。
  • 吃知了猴差點丟命 醫生叮囑吃昆蟲需謹慎
    「現在正是吃『知了猴』的季節,我們這些『知了猴』都是活的,還幫你用鹽醃漬過了,你回家之後就能下鍋油炸,噴噴香。 「知了猴」,用油炸成金黃色給外甥嘗鮮,沒想到幾隻「知了猴」吃下去,40多歲的孫先生感覺渾身發癢,接著胸悶憋氣,手腳發麻,接著躺倒在床上幾乎休克。
  • 鮮辣五仁醬、蔥香冬瓜、 知了猴
    知了猴指的是蟬的幼蟲,還沒長出翅膀。它從泥土中鑽出,往樹上爬,像猴子似的,由此而得名。這是北方人的叫法,我們這裡的人叫它「胡知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暑假,學校組織我們到西安、洛陽旅遊。期間的一日三餐,均由旅遊社安排,最後一天的自由活動,午餐和晚餐讓我們自己去街上吃。我們十來個人合在一起,到一家大飯店就餐。
  • 蟬幼蟲「知了猴」成美食 村民瘋狂捕抓一晚賺數百元
    那裡的晚上出現了一道奇特風景,居住在那裡的居民都打著手電筒,穿梭在白楊樹林中,捉蟲子,這蟲子身價還高,這是什麼蟲子呢,原來是「知了猴」,「知了猴」是知了的幼蟲—蟬的蛹蟲,雖是美味佳餚,但價格不菲,在當地的村民眼裡,這黑黑的「知了猴」就是從土裡穿出的金疙瘩。
  • 倍受喜愛的「知了猴」,如今卻遭遇寒冬,無人賣,沒人吃了?
    在城市生活的孩子永遠也體會不到農村孩子那種能夠貼近大自然的樂趣,他們可以上山摘果,下水摸魚,去樹林裡捉鳥,有時候還會捕捉一些昆蟲,在每年的這個季節常捕捉一種俗稱「知了猴」的昆蟲。曾經倍受喜愛的「知了猴」,如今卻遭遇寒冬,無人賣,難道沒人吃了?
  • 知了猴,非常好吃,百元一盤也有人吃!但也許也許不吃才是對的
    知了猴——蟬的若蟲,一盤知了猴價格最高可達百元,而且有時候有錢買不到。蟬,我們都不陌生。雖然說人們在夏日的白天聽到蟬鳴十分的煩躁,但是到了傍晚的時候抓知了猴的時候,人們卻總是希望能夠抓到的越多越好。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會出現前後矛盾的心理和行為,我也是如此,尤其是在更多地了解蟬的一生之後,更是如此。
  • 知了猴養殖很火,知了猴爬出地面之後滿地洞,洞裡面的土去哪了呢
    知了猴爬出地面,會留下一個深邃的小洞,這個洞用手指挖開一看,會發現洞壁光滑,而且地下比洞口要大出許多,這個知了猴爬出的洞,也沒有見過泥土運出來過,知了猴打洞所剩下的土都到哪裡去了呢?難道真的像一些人說的:被知了猴吃了嗎?
  • 知了從樹上產卵,為何卻從地下爬出來,知了猴打洞時的土去了哪裡
    說到知了猴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人並不陌生,一到了三伏天知了猴就會從地下爬出來,記得小時候一到了暑假我們就盼望著知了猴能早一點出現,因為知了猴不僅能祭奠我們的五臟廟,還可以將抓到的知了猴賣掉,記得小時候一隻知了猴要兩毛錢,運氣好的話一晚上能抓到十來只知了猴,就有兩三塊錢的巨款了。
  • 夏天吃「知了猴」,會不會對身體有危害?營養師有2種看法
    知了猴,學名為金蟬,是動物界中的昆蟲代表,有些地方還把它稱為知了龜、爬叉、羅鍋等等。它的一生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分別為卵、幼蟲、成蟲。在傳統醫學上,它還被當成藥材的一種,從土裡爬上來之後,會慢慢蛻變成長翅膀的知了猴。
  • 知了猴和什麼相剋 臨沂朋友要知道這些食物
    知了猴在夏天絕對算的上是一種美味,但是它雖然好吃也是有食物和它相剋,這則事項大家要注意,下面一起看看它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知了猴不宜和高蛋白食物一起吃   知了猴是人類目前可食用的食物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一種,屬於高蛋白食物,這類食物不是很好消化,若是在吃知了猴的同時再吃一些其他的高蛋白食物,很容易出現脹氣、打嗝、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症狀,不僅不能和高蛋白食物一起吃,自身也不能多吃。
  • 知了猴幼蟲在地下要蟄伏好幾年,以什麼為食?不怕被螞蟻吃掉嗎?
    摘要:知了猴幼蟲在地下要蟄伏好幾年,以什麼為食?不怕被螞蟻吃掉嗎?文/農夫也瘋狂現在已經是七月下旬了,天氣是非常的悶熱了,到了中午的時候常聽到樹上有知了在一遍又一遍的鳴叫。而且知了猴的幼蟲成長的時間都是質數的,即三年、五年、七年等。當知了產卵了以後,它們被孵化出來了,這些幼蟲就會鑽入到地底下去了,而在地底下的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幼蟲也是需要進食的,其中它們所吃的食物,就是樹根部的汁液。知了猴的幼蟲是很厲害的打洞高手,它們一般都是在地下幾十釐米,或者是幾米的地下活動,有些甚至還能打洞到地下十幾米的深度。一般遇到地底下樹根了,它們就不會再往下打洞了。
  • 一晚抓了12個知了猴,以前一晚抓120,知了猴都去哪了?答案深思
    不過讓人不解的是,過去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一天抓上百個不成問題,筆者這幾天,一天也就抓幾個十幾個,昨天抓了12個知了猴,為何這麼難抓,知了猴蹤跡難尋?難道是被大家抓沒了?其實主要是這4個原因。同時村子裡的小樹林中,樹木也都被挖光,整個村子沒有多少樹木,如此一來知了猴沒辦法再吸允樹根上的汁液,數量自然是會大減。2、基建的展開如今的道路硬化成為常態,像筆者家的家門口,一大片地方都被硬化,這樣一來就算是有知了猴出來,也因水泥地面的阻擋難出土。
  • 知了猴在地底生活需要呼吸嗎?為何非要天黑才打洞出來?答案來了
    而它就是蟬的幼蟲,在古代的時候名字很高大上叫金蟬,而在民間普遍叫它知了猴,一方面是這種昆蟲的表皮顏色和金絲猴很相似,另外一方面是知了猴很會爬樹,就像猴子一樣在樹上很靈活。同時在樹上的時候,知了猴的外形看起來也和猴子有點形似,因此民間普遍叫它知了猴。不過在有些地方也叫它知了龜、爬叉、節老龜、羅鍋等。在南方很少有人吃知了猴,所以對於知了猴也不太了解。
  • 農村人晚上愛找的知了猴真的能吃嗎?為什麼南方人從來不吃?
    金蟬說到底就是蟬,也就是知了,不過這金蟬是蟬和知了的幼蟲。農村樹林子裡野生的叫知了猴、爬叉或者老牛,經過人工養殖的就叫金蟬。我們家一直生活在鄉下,村子四周都是成片的樹林子,所以從有記憶開始,每年夏天三伏天的時候,一到晚上吃完飯,七八點的時間,就和老爸老媽或者小夥伴拿著充滿電的手電筒出去找知了猴。小的時候,樹林子多,裡面的大樹也多,每天晚上能找一兩個知了猴。
  • 曾經清風半夜鳴蟬,到今天為何如此奢侈?淺談知了猴減少的原因
    做過幾場關於捉知了猴的直播,效果挺好,也有很多人觀看,許多觀眾感慨找到了兒時的感覺,小時候,圍著村子瞎轉,趁著茫茫的夜色,捉著知了猴,就當是兒時的遊戲。叔伯輩的村民會議,他們小的時候,就在村前的道路兩邊的樹上,抹黑捉知了猴,都能捉它一二百個,現在不行了,一晚上六七十個都成為了奢侈。少了蟬鳴的炎炎夏日,仿佛少了一個最知心的夥伴。最近幾天,跟隨去粘了幾天知了,叫聲也了了,一天都沒什麼收穫。那麼,知了猴減少的原因是什麼?
  • 為啥農村老人說立秋之後「一個知了猴,三斤半羊肉」,什麼意思?
    但是往外邊溜達,城裡人和農村人還真不一樣,比如說城裡人喜歡和幾個朋友去燒烤啤酒,而農村人則生來就閒不住,經常喜歡去樹林子裡面搞事情,那就是去捉知了猴。相信大家都知道知了猴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具有「蛋白質之王」的美譽,因此每年夏天的時候,農村人喜歡傍晚的時候去樹林子裡面捉知了猴,而城裡人則喜歡坐在燒烤攤上吃知了猴。
  • 隱在熱河路弄當裡的市井——知了猴
    知了猴前些日子看新聞,道是太陽系不久將歷小冰期,這不久該是說的銀河歷吧,對我來說那是很久之後了。話說回來,今年夏天確實不正經。將七月末了,還沒個大熱天,見天陰霾,大、中、小雨哆、來、咪,象極了秋季。喜愛硬正的夏天,是喜他物種的繁茂,活力、野趣多多,夜半時分捉知了猴便是其一。知了猴是蟬的若蟲,樣貌猙獰。年年6、7月份向晚由土裡拱出,附樹杆、枝甚至灌木、野草上蛻殼,待日頭幹了薄翼,即撲入世間流浪,餐風露宿,沐風節雨,向下一個輪迴,一季便是它一生一世。雖短,卻始終在歌唱,一世之行吟歌者。